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外交幽默话语的生成、理解与英译——以新认知语用学为视角
1
作者 颜琪琳 李勇忠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7-66,共10页
中国外交正展现独有的大国风范,中式幽默不仅能巧妙实现其政治功能,而且平添亲和力。为助推构建一个融通中西幽默的外交话语体系,基于新认知语用学视角,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幽默话语为语料,主要从凸显、概念整合与映射三方面来阐释认... 中国外交正展现独有的大国风范,中式幽默不仅能巧妙实现其政治功能,而且平添亲和力。为助推构建一个融通中西幽默的外交话语体系,基于新认知语用学视角,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幽默话语为语料,主要从凸显、概念整合与映射三方面来阐释认知客体的幽默深层加工机制,认知主体则分别采用了视角转换、指示语与模因、隐转喻的语用策略。填补幽默认知主、客体的动态连接环,并将该生成、理解机制运用于中国外交幽默话语英译,以验证其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新认知语用学,探讨受话人的认知加工与发话人的语用间互动,可以更直接、更本质地把握幽默生成、理解机制,尤其是中国外交学员,可重点学习其语用策略,以高效地产出幽默;(2)由于中外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中式外交幽默常常被忽略、被漏译,可采取临时创设模因和指示等英译模式,使源语和目标语视听者间有相似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中国外交 幽默话语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视角下语言多义现象的研究
2
作者 卜维庆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61-64,共4页
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对语言多义现象的研究。语言系统中的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等形式受到具体语境的影响,具有多义性特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语言多义现象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概括归纳多义现象的产生机制,... 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对语言多义现象的研究。语言系统中的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等形式受到具体语境的影响,具有多义性特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语言多义现象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概括归纳多义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而借助语境和关联理论提出消除歧义、明确语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多义现象 产生机制 消除歧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匡方涛 文旭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5,共4页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在人类的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早期语用学对隐喻的研究 ,尤其是格赖斯和塞尔的研究 ,分析了其不足之处。然后 ,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 ,隐喻话语只不...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在人类的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早期语用学对隐喻的研究 ,尤其是格赖斯和塞尔的研究 ,分析了其不足之处。然后 ,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 ,隐喻话语只不过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 ,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原文传递
推理和关联──认知语用学原理撮要 被引量:79
4
作者 何自然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0,共10页
关键词 语境效果 语境假设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语言交际活动 认知环境 说话人 最佳关联 语境信息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 被引量:57
5
作者 冉永平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60,共13页
语用问题的认知研究是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但什么是认知语用学?虽然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理论框架,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该研究的存在与谈论的必要性。语用模块、认知语境、语用照应与推理等都是语用... 语用问题的认知研究是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但什么是认知语用学?虽然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理论框架,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该研究的存在与谈论的必要性。语用模块、认知语境、语用照应与推理等都是语用学讨论中出现的新兴课题,作为对认知语用学的系列研究之一,本文作者首先简要地探讨了语用学的历史渊源和认知基础,因为语用认知研究的出现并非偶然,同时语用学与认知科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接着主要讨论了信息处理的语用模块论,是否存在语用模块,这是认知语用学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指出语用问题不是模块问题。另外,语用理解与推理也是认知语用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听话人需要形成一定的假设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一方面形成假设的过程是人们推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依赖语境因素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语境必须结合交际事件的社交因素。于是作者重点分析了认知语用观和社交语用观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二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与排斥。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关的几个问题,与读者同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语境因素 认知研究 国际语言学 社交语用 说话人 认知语境 认知基础 定语 照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研究论纲 被引量:71
6
作者 徐盛桓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认知语用学是语用学在学科自身发展过程中参照认知科学的目标、理论、方法进行语用学研究的一个学科,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语言的运用作为具体研究内容来研究人们的认知过程、认知特点、认知规律。它是语用学,但不同于经典的语用... 认知语用学是语用学在学科自身发展过程中参照认知科学的目标、理论、方法进行语用学研究的一个学科,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语言的运用作为具体研究内容来研究人们的认知过程、认知特点、认知规律。它是语用学,但不同于经典的语用学研究;认知语用学是以心智过程来说明语言运用机制作为自己学科的理论取向的语言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心智过程 语言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探微 被引量:33
7
作者 冉永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41,共6页
认知语用学是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研究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虽然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和主题 ,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该研究的存在。本文首先概述了认知语用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接着讨论了它的哲学渊源以及语用学研究中的认知... 认知语用学是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研究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虽然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和主题 ,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该研究的存在。本文首先概述了认知语用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接着讨论了它的哲学渊源以及语用学研究中的认知转向 ;还讨论了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之间的主要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哲学渊源 认知转向 理解 推理
原文传递
新认知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认知语用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陈新仁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44,共5页
认知语言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语言本质属性以及运作机制的认识。不仅如此,从认知视角开展的语言学研究可以为重在描写和解释语言(表达与理解)选择的语用学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理论工具。有别于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认知语用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语言本质属性以及运作机制的认识。不仅如此,从认知视角开展的语言学研究可以为重在描写和解释语言(表达与理解)选择的语用学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理论工具。有别于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认知语用研究,新认知语用学可以建立在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作为尝试,本文探讨该视角对话语理解的解释力。研究表明,交际者会策略地通过对言语事件的视角选择,迎合或引导交际对象的兴趣或注意倾向;认知视角理论可以充实关联理论对于相关语用现象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认知语言学 认知视角
原文传递
反语的复现性——论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 被引量:4
9
作者 许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9-172,共4页
本文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并将之与古典修辞语义学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的反语观作了对比分析,指出视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释解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较有说服力地阐释了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 本文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并将之与古典修辞语义学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的反语观作了对比分析,指出视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释解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较有说服力地阐释了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补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反语现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语 复现性 认知语用学 语用机制 花园路径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与翻译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般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155,共5页
从认知视角开展的翻译研究,可以揭示出言语交际中的许多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语用认知问题。翻译作为双语言语交际的一种方式,受语境而定,它的认知语用研究应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把握翻译的认知方法和话语策略,对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语境... 从认知视角开展的翻译研究,可以揭示出言语交际中的许多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语用认知问题。翻译作为双语言语交际的一种方式,受语境而定,它的认知语用研究应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把握翻译的认知方法和话语策略,对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语境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翻译 关联理论 语言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框架下的隐喻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章华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9-91,103,共4页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了分析,运用描述和阐释手段着重介绍了隐喻的工作机制;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认...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了分析,运用描述和阐释手段着重介绍了隐喻的工作机制;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新假设寻找最佳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隐喻 关联理论 关联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认知语用学对网络流行语生成机制的阐释力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青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已成为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的网络流行语也成为语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个认知语用现象,它是交际者对典型语用场合的知识的运用,与人们的认知...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已成为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的网络流行语也成为语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个认知语用现象,它是交际者对典型语用场合的知识的运用,与人们的认知紧密相连。通过对网络交际平台中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料分析,从语言与所指的象似性和认知视角两个方面尝试探讨新认知语用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的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网络流行语 生成机制 象似性 认知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 被引量:6
13
作者 凤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本文对传统翻译活动进行了回顾,指出其理论基础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活动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翻译理解实际上是译者对自身认知语境的搜索过程,翻译的表达是基于对读者认知语境的预测的交际策略的选... 本文对传统翻译活动进行了回顾,指出其理论基础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活动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翻译理解实际上是译者对自身认知语境的搜索过程,翻译的表达是基于对读者认知语境的预测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并受原作者认知语境的制约。本文对翻译中的基本问题如直译或意译问题也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翻译观 认知语境 关联性 语用推理 最佳语境效果 直译 意译 交际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关联理论到“广义认知语用学”——近20年国内认知语用学研究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璇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5,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末关联理论被引介到国内,中国的认知语用学研究从主要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语用研究,发展到基于认知科学或认知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广义认知语用学"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不断开阔,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本文... 自20世纪80年代末关联理论被引介到国内,中国的认知语用学研究从主要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语用研究,发展到基于认知科学或认知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广义认知语用学"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不断开阔,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国内认知语用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学者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并分析了国内认知语用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认知语用学 回顾 思考
原文传递
转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志远 《丽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转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全文首先论述了转喻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转喻的认知本质作了系统的分析,最后用关联理论中的语用推理对转喻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转喻使用与隐喻一样... 转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全文首先论述了转喻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转喻的认知本质作了系统的分析,最后用关联理论中的语用推理对转喻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转喻使用与隐喻一样,都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话语的结果,从关联理论的视域看来,转喻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转喻的认知意义可以通过语用推理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语用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建构——以麦当劳广告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振强 陈梦凡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6期68-73,共6页
多模态研究的各种理论虽有其各自优势,但都只聚焦一个侧面,即多模态隐喻理论只能解释隐喻,而视觉语法只能解释排列组合,因此它们只能解释一部分现象,略显零散。以认知语用学为基础的关联理论作为基础,用麦当劳广告为例,剖析关联理论与... 多模态研究的各种理论虽有其各自优势,但都只聚焦一个侧面,即多模态隐喻理论只能解释隐喻,而视觉语法只能解释排列组合,因此它们只能解释一部分现象,略显零散。以认知语用学为基础的关联理论作为基础,用麦当劳广告为例,剖析关联理论与其它理论在解释多模态方面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并尝试论证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搭建一个相对综合的分析框架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构建一个综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模型,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认知语用学 理论对比 理论构建 广告类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十大汉语流行语翻译:认知语用学视阈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宁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2-84,共3页
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根据比利时语言学家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性理论,以2008年十大汉语流行语为例,探讨了当代汉语流行语翻译的特点与策略,指出汉语流行语翻译应具有时尚性、大众性与新颖性,以实现翻译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创造价值。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顺应性理论 流行语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误解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耀彩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9-23,80,共5页
在讨论以往误解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社会认知语用学用于研究误解。社会认知语用学兼顾说者和听者,从新的理论视角解释语言交际。本文试图说明误解源于交际过程中听者理解时凸显的内容不同于说者表达时凸显的内容,同时,说者通常有机会采... 在讨论以往误解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社会认知语用学用于研究误解。社会认知语用学兼顾说者和听者,从新的理论视角解释语言交际。本文试图说明误解源于交际过程中听者理解时凸显的内容不同于说者表达时凸显的内容,同时,说者通常有机会采取一定的补救策略应对听者的误解并消除该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解 社会认知语用学 说者与听者 自我中心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出型语言环境建设在认知语用学会话含意研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亚卓 宿雅然 +1 位作者 洪宇 刘影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第2期90-91,共2页
认知语用学研究告诉我们,不同语境下会话含义多种多样,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第二语言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其特点是以语言输出为导向,建立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利于语言习得者理解会话含义产生的过程和不同语境下会话含义的多重性。这一研... 认知语用学研究告诉我们,不同语境下会话含义多种多样,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第二语言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其特点是以语言输出为导向,建立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利于语言习得者理解会话含义产生的过程和不同语境下会话含义的多重性。这一研究对第二语言习得者语言的运用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会话含意 输出型语言环境 封闭语言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维度下诗歌的言语交际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宇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年第3期91-92,共2页
言语交际模式在语言的认知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正确建立心理模型决定着言语交际模式的成功与否。因此,本文以认知语用学中的心理模型理论为工具,通过对言语交际模式中建模者对诗歌持有的认知加工机制,来探究诗歌这种既抽象而... 言语交际模式在语言的认知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正确建立心理模型决定着言语交际模式的成功与否。因此,本文以认知语用学中的心理模型理论为工具,通过对言语交际模式中建模者对诗歌持有的认知加工机制,来探究诗歌这种既抽象而又美好的文体中言语交际模式的生成和理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心理模型理论 言语交际模式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