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行为技术对急诊创伤患者心理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吴玲玲 吴琴花 +2 位作者 顾佳怡 林文静 王吉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6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技术对急诊创伤患者心理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由急诊转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创伤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技术对急诊创伤患者心理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由急诊转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创伤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技术;2组患者在入组时及干预1周后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CL-90和MCM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周后,除敌对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外,干预组SCL-90评分总分、总均分及其他因子(如焦虑、抑郁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CMQ评分中面对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而回避和屈服2个量表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0.02)。结论:认知行为技术能有效改善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和负面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创伤,并促进其心理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技术 创伤 心理干预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技术在减轻儿童诊疗所致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漓 张秀芳 毕军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8-58,共1页
儿童患病住院后需要抽血、输液、肌注,甚至要进行腰椎及骨髓穿刺等,这些侵入性诊疗措施会造成急性疼痛,患儿可能以哭叫、乱动来表达他们的感受。由于这种疼痛多为轻至中度,一般不用止痛剂。经常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患儿甚至在治疗前就... 儿童患病住院后需要抽血、输液、肌注,甚至要进行腰椎及骨髓穿刺等,这些侵入性诊疗措施会造成急性疼痛,患儿可能以哭叫、乱动来表达他们的感受。由于这种疼痛多为轻至中度,一般不用止痛剂。经常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患儿甚至在治疗前就显得害怕、焦虑,这种焦虑会使疼痛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技术 儿童 疼痛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凤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21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10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特定认知行为护理;对照组102例在... 目的:探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21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10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特定认知行为护理;对照组102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治疗依从率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1,2个月后PANSS量表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予以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定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用药依从性与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认知行为技术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技术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姜秀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9期782-782,共1页
关键词 认知行为技术 癌症 心理护理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技术在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丽 王慧丽 《齐鲁护理杂志》 2003年第9期708-708,713,共2页
关键词 认知行为技术 白血病 心理护理 运用 认知行为疗法 音乐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艳莲 李占花 +3 位作者 忻丽云 侯凌峰 赵有英 侯春兰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探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接受12次特定认知行为技... 目的:探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接受12次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照组接受12次一般心理护理。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别于入组时、治疗4周末和8周末对两组进行评定,并于第8周末评定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在治疗8周末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和一般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服药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护理工作中应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能明显改善阳性症状,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了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特定认知行为技术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妙银 苏明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114-116,144,共4页
目的研究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入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患者在入组之后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措施,... 目的研究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入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患者在入组之后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12次一般心理护理(对照组)与12次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实验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在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AN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2)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2%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8.4%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PANSS评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特定认知行为技术 护理干预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认知行为技术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丽 吴春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8年第7期21-24,共4页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发展的情况下,认知行为技术因其自身特点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被认为是一种使用高效的心理治疗技术。文中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认知行为技...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发展的情况下,认知行为技术因其自身特点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被认为是一种使用高效的心理治疗技术。文中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认知行为技术的新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认知行为技术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认知行为技术 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贝洛尔联合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TNF-α、CRP、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秋玉 江燕萍 林燕燕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拉贝洛尔联合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收治的妊娠期高血... 目的研究拉贝洛尔联合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拉贝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期间给予认知行为技术干预,治疗及干预周期为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尿蛋白、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及血清TNF-α、CRP、VEGF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LBV、HBV、PV及血清TNF-α、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可有效调节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拉贝洛尔 认知行为技术干预 血液流变学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技术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10
作者 何昌艳 杨绍彬 +1 位作者 张亚菁 张梦芸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3期86-89,共4页
探究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执行认知行为技术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例癌症患者展开试验,并借助双盲法分为观察组(11例)、实验组(10例)。观察组予以常规心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期间强化认知行为技术,比较两组干预成效。结... 探究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执行认知行为技术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例癌症患者展开试验,并借助双盲法分为观察组(11例)、实验组(10例)。观察组予以常规心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期间强化认知行为技术,比较两组干预成效。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量表评分更低,SAS、SDS评分更低,心理弹性评分更高,与观察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强化认知行为技术的实施,更利于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改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技术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分娩的影响
11
作者 邱淑容 郭鸿慧 宋少俊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9期65-66,共2页
目的了解孕产期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湘取调查方法对2007年4月-10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孕妇21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常规产前保健检查的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对产妇疼痛程... 目的了解孕产期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湘取调查方法对2007年4月-10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孕妇21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常规产前保健检查的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对产妇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比较上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技术干预 健康教育 分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技术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李漓 王兵 +1 位作者 刘雪琴 李亚洁 《实用护理杂志》 1998年第9期487-488,共2页
本文探讨了运用认知行为技术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在建立护患间“帮助”关系的基础上,改变患者对癌症的认知;还可应用渐进性放松训练、催眠、引导意象等行为技巧于心理护理过程中。并指出有必要对护士进行治疗性沟通、交流... 本文探讨了运用认知行为技术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在建立护患间“帮助”关系的基础上,改变患者对癌症的认知;还可应用渐进性放松训练、催眠、引导意象等行为技巧于心理护理过程中。并指出有必要对护士进行治疗性沟通、交流技巧及简单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心理护理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技术 癌症 心理护理 肿瘤护理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妊高症患者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宝兰 郭鸿慧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1期263-264,共2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妊高症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0例妊高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坚持进行创新性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和三级围产保健管...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妊高症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0例妊高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坚持进行创新性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和三级围产保健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子痫、先兆子痫、早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体重明显大于为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高征患者进行创新性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和三级围产保健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母婴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 三级围产保健 认知行为技术干预
原文传递
基于三级围产保健理念的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认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时雅静 颜巧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232-223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级围产保健理念的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认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三级围产保健理念的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认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三级围产保健理念的认知行为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负性情绪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实施基于三级围产保健理念的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分娩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三级围产保健理念的认知行为技术干预措施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其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围产保健理念 认知行为技术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疾病认知 分娩结局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实验技术研究大脑两半球信息整合机制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厚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4-97,共4页
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信息整合机制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过去10多年来,采用认知行为实验技术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两半球之间交换信息时的表征有其独特方式;两半球间的相互作用会调节脑的加工能力。大脑两半球之间的... 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信息整合机制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过去10多年来,采用认知行为实验技术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两半球之间交换信息时的表征有其独特方式;两半球间的相互作用会调节脑的加工能力。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信息整合加工既具有明显的"生态适应性",又能根据低能耗高产出的经济性原则进行自动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整合 认知行为实验技术 信息表征 加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中重度抑郁症的效果探讨
16
作者 付丹 王恒 +2 位作者 张鹏 梁洪波 孙东鹏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351-1354,1359,共5页
目的探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中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124例中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分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配合心理治疗,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 目的探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中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124例中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分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配合心理治疗,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抑郁情绪、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评价神经心理状态、中文版治疗自我调节问卷评价自我接纳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神经心理状态、自我接纳程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认知行为技术治疗中重度抑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认知行为技术 抑郁症 神经心理状态 自我接纳程度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钟国坚 杨润莲 +3 位作者 容兆珍 李玉梅 刘维燕 刘付海针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6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技术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1组(常规护理+应用CBT技术的心理护理)、观...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技术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1组(常规护理+应用CBT技术的心理护理)、观察2组(心理治疗师进行的CBT),各50例。比较入组时及干预4、8周三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情况。结果:入组时,三组患者的BPRS、NOSIE、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观察1、2组BPRS、NOSIE、HAMD、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入组时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1、2组同时段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技术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显著,经培训的高年资护士按心理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师进行的心理治疗取得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认知行为治疗技术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玲玲 孙建芳 +2 位作者 孙洁瑾 郭慧洁 王吉平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12期4373-437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11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在入组时及干预1...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11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在入组时及干预1周后应用意外创伤病人早期心理他评量表进行评估,出院3个月及6个月随访病人并填写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结果]干预1周后,干预组早期心理他评量表焦虑、抑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及6个月时干预组PCL-C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心理应激水平,缓解焦虑、抑郁心理,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认知行为技术 抑郁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在改善化疗患者预期性呕吐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利明 刘怡芝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12期1809-1810,共2页
关键词 化疗患者 认知行为干预 呕吐 认知行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弘妍 于丽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9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烟台市芝罘区烟台肺科医院收治的7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烟台市芝罘区烟台肺科医院收治的7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5例: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精神分裂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均较于护理前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护理后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分裂症状,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技术 心理护理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