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摄影(CR)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赵俊京 王红光 +4 位作者 李智岗 梁国庆 李顺宗 刘秀建 何建民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摄影 (CR)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早期乳腺癌进行CR检查及传统钼靶X线屏 胶系统检查 ,比较二者优缺点。结果 CR检查在小结节、乳腺局部结构不良及致密阴影X线征象的显示率较传统钼靶X线屏 胶系统检... 目的 探讨计算机摄影 (CR)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早期乳腺癌进行CR检查及传统钼靶X线屏 胶系统检查 ,比较二者优缺点。结果 CR检查在小结节、乳腺局部结构不良及致密阴影X线征象的显示率较传统钼靶X线屏 胶系统检查有明显提高 ,对微钙化的显示率较低。结论 CR检查较传统钼靶X线屏 胶系统对早期乳腺癌征象的综合显示率有明显提高 ,CR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 早期诊断 乳腺癌 微钙化 X线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钼靶检查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汪建华 金永源 +1 位作者 张剑 叶伙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3010-3012,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钼靶检查在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应用钼铑双靶乳腺机和带有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软件的CR系统,对8270例普查对象进行乳腺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其中有手术或...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钼靶检查在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应用钼铑双靶乳腺机和带有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软件的CR系统,对8270例普查对象进行乳腺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其中有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的414例。结果: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414例中,乳腺癌59例,其中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9例。早期乳腺癌主要X线表现为单纯簇状细微钙化、小结节、局部结构不良和小斑片状致密影。结论:乳腺CR钼靶摄影结合CAD是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价值,可以应用于大规模乳腺疾病普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普查 计算机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与屏/胶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俊京 王红光 +2 位作者 李智岗 梁国庆 李顺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摄影 (computedradiography ,CR)与屏 /胶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 方法采用芬兰高频钼靶乳腺机、AgfaADCCR系统和屏 /胶系统对 2 0 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同时检查 ,并对照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CR与屏 /胶系统比较 ... 目的比较计算机摄影 (computedradiography ,CR)与屏 /胶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 方法采用芬兰高频钼靶乳腺机、AgfaADCCR系统和屏 /胶系统对 2 0 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同时检查 ,并对照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CR与屏 /胶系统比较 ,患者接受的辐射明显减少。乳腺肿块显示无明显差异 ,局部结构紊乱、皮肤增厚显示率明显提高 ,微钙化显示率略有减低。结论CR在乳腺疾病诊断中优于传统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计算机摄影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在乳腺癌肿X射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毕研翠 王乃武 +2 位作者 亓燕 王胜 翟所席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5-356,共2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乳腺摄影在女性乳腺癌种X射线诊断中的影像特征与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肿的X射线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女性乳腺癌性病变的女性进行乳腺计算机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127例临床诊断并由活检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肿... 目的探讨计算机乳腺摄影在女性乳腺癌种X射线诊断中的影像特征与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肿的X射线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女性乳腺癌性病变的女性进行乳腺计算机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127例临床诊断并由活检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肿病变在计算机乳腺摄影中的影像学表现,总结乳腺癌肿病变在计算机摄影中的影像学特征,并将早期乳腺恶性肿瘤的计算机乳腺摄影片与普通钼靶乳腺片进行双盲法对照研究。结果乳腺癌肿CR与钼靶摄影有相同的影像学特征:①直接征象:乳腺实质内小于临床的肿块,局限致密浸润,恶性钙化;②间接征象:肿瘤有分叶,边缘有细毛刺,伪足样生长,皮肤增后,乳腺导管扩张,瘤周水肿等。普通钼靶摄影及计算机乳腺摄影对早期乳腺癌肿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显著(P<0.05),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计算机乳腺摄影优于普通钼靶摄影。结论计算机乳腺摄影在女性乳腺癌肿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诊断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早期乳腺癌肿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 乳腺癌肿 钼靶摄影 X射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计算机摄影临床影像学征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樊祥奎 白云强 +3 位作者 董杰 周祝谦 于洪存 毕泗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乳腺钼靶X线检查中的优越性;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分析乳腺癌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64例乳腺癌患者均经CR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4例乳腺癌中肿块影36例,微小钙化18例,致密影12例,星芒影4例...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乳腺钼靶X线检查中的优越性;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分析乳腺癌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64例乳腺癌患者均经CR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4例乳腺癌中肿块影36例,微小钙化18例,致密影12例,星芒影4例,局部结构紊乱11例,血管影增多、增粗9例。结论:致密影、星芒征、沙粒样钙化可作为乳腺癌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局部结构紊乱、周围血管影增多及增粗是乳腺癌重要的间接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计算机摄影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CR)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周鹏 高雪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2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CR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胸部CR照片。结果:100例CR胸部照片,发现肺癌4例;肺炎28例;肺结核17例;肋骨骨折31例;气胸8例。余12例胸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CR检查准确性高,且为无创性检查,是诊... 目的:探讨CR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胸部CR照片。结果:100例CR胸部照片,发现肺癌4例;肺炎28例;肺结核17例;肋骨骨折31例;气胸8例。余12例胸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CR检查准确性高,且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胸部疾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计算机摄影(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使用期计算机摄影成像板成像参数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海波 黄征良 +1 位作者 曹然 刘东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成像板 影像质量 屏胶系统 曝光条件 成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计算机摄影与普通X线摄影胸片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玉莉 乔建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581-581,共1页
目的通过对在床旁计算机摄影(CR)与普通X线摄影中的图像质量分析,探讨CR摄影的优势。方法用移动床旁摄影机拍摄CR片200张,与以前普通X线摄影抽取的200张片进行比较。结果在胸部床旁摄影中,CR及其后处理技术使图像的质量较普通X线摄影得... 目的通过对在床旁计算机摄影(CR)与普通X线摄影中的图像质量分析,探讨CR摄影的优势。方法用移动床旁摄影机拍摄CR片200张,与以前普通X线摄影抽取的200张片进行比较。结果在胸部床旁摄影中,CR及其后处理技术使图像的质量较普通X线摄影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结论CR摄影较普通X线摄影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危重患者和手术患者的诊治中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 床旁 X线摄影 图像质量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系统胶片成像影像缩放系数实验研究
9
作者 闻春锦 余长亮 +4 位作者 王薇薇 张向军 关军 赵本胜 宋文 《安徽医学》 2003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摄影系统胶片影像的缩放系数及实验方法。方法  10cm钨丝用三种规格IP板成像为测算组 ,1/1胶片影像钨丝的测量长度为基数 ,与不同打印格式影像的测量长度相比 ,得出缩放系数。 5cm钨丝用同样三种规格影像板板成像为验... 目的 探讨计算机摄影系统胶片影像的缩放系数及实验方法。方法  10cm钨丝用三种规格IP板成像为测算组 ,1/1胶片影像钨丝的测量长度为基数 ,与不同打印格式影像的测量长度相比 ,得出缩放系数。 5cm钨丝用同样三种规格影像板板成像为验算组 ,不同格式胶片影像的测量长度和缩放系数进行计算 ,再和实测 1/1胶片影像的钨丝长度相比较。结果  10cm钨丝 14× 17、10× 12、8× 10三种影像板的三种打印格式测算的缩放系数分别是 :1/1格式均为 1;1/2格式 :1.7、1.2、0 .95 ;1/4格式 :2 .2、1.5 3、1.2 8。 5cm钨丝三种规格影像板三种打印格式计算长度分别是 :1/1格式均为 5cm ;1/2格式 :5± 0 .1cm、5± 0 .1、5± 0 .1;1/4格式 :5± 0 .1cm、5± 0 .1、5± 0 .1。误差率≤ 2 %。结论 测算的缩放系数可为临床影像定量分析病灶大小提供帮助 ,并为其它影像缩放系数的测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系统 胶片成像 影像缩放系数 实验研究 X线影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的伪影及其解决办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才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7期733-734,共2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通过分析CR系统各种伪影的特点,从扫描器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IP板的构造、影像处理、操作者的错误等方面阐述CR伪影的产生原因。结果伪影大概可分为:前后次影像重叠伪影、I...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通过分析CR系统各种伪影的特点,从扫描器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IP板的构造、影像处理、操作者的错误等方面阐述CR伪影的产生原因。结果伪影大概可分为:前后次影像重叠伪影、IP板扫描中卡片引起的伪影、“流空效应”伪影、灰尘引起的伪影、IP受损引起的伪影、摄影条件过高产生的伪影、散射线引起的伪影、扫描过程中外来光线引起的伪影等方面。结论正确认识CR伪影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尽量防止伪影的产生,大大提高CR的影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影 影像质量 计算机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计算机摄影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11
作者 樊祥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4年第6期281-282,共2页
关键词 钼靶计算机摄影 乳腺癌 诊断 图像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在危重急诊患者床旁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柴志辉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4期425-425,共1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危重急诊患者床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危重急诊患者床边CR及相关资料根据曝光条件参数,运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影像清晰度、对比度、密度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CR床旁甲片率79%,乙片率20.5%,废片率0...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危重急诊患者床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危重急诊患者床边CR及相关资料根据曝光条件参数,运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影像清晰度、对比度、密度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CR床旁甲片率79%,乙片率20.5%,废片率0.5%。结论:CR明显提高了危重急诊床边摄影的质量,降低了重复摄影概率,降低了辐射剂量为患者诊治争取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 危重急诊患者 床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计算机摄影对卧床患者胸片质量评分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丛林 《当代医学》 2014年第9期78-78,共1页
目的观察床旁计算机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对卧床患者胸片质量评分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辽宁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3例成年内科疾病患者,他们接受了床旁胸部CR(CR组)检查,并对拍摄胸片进行了质量评分,然后与同期住院接受常... 目的观察床旁计算机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对卧床患者胸片质量评分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辽宁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3例成年内科疾病患者,他们接受了床旁胸部CR(CR组)检查,并对拍摄胸片进行了质量评分,然后与同期住院接受常规胸部拍片(对照组,39例)患者相同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CR组床旁胸片的各种级别质量分布、平均图像质量分级均值与对照组相差无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CR技术胸片质量与常规胸部拍片方法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计算机摄影 常规胸部拍片 影像质量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超声对乳腺肿块检查的应用及对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繁荣 李建军 +2 位作者 秦树光 田文敏 张学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2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摄影 (CR)、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42例乳腺肿块患者行CR、超声检查 ,比较二者的优点和缺点。CR、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行立体定位穿刺作细胞学检查。结果  42例乳腺肿块患者 ,CR扫描诊断敏感性 95 %。乳腺... 目的 探讨计算机摄影 (CR)、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42例乳腺肿块患者行CR、超声检查 ,比较二者的优点和缺点。CR、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行立体定位穿刺作细胞学检查。结果  42例乳腺肿块患者 ,CR扫描诊断敏感性 95 %。乳腺癌 2 9例 ,准确率 85 %。B超诊断乳腺癌 2 8例 ,准确率 83 %。实性肿块、囊性肿块敏感性 10 0 %。CR在检查小结节、乳腺结构不良及致密影的X线征象较超声有优势 ,超声在诊断乳腺囊肿 ,鉴别乳腺囊肿与实性肿块准确率较有优势。结论 CR扫描与超声联合应用检查乳腺、提高乳腺肿块征象的综合显示率 ,可早期发现乳腺癌 ,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计算机摄影 超声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阳 陈世孝 禹健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812-813,共2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半年110例新生儿CR床旁片进行评价。结果:110例床旁片图像清晰,对比度好,无人工伪影。结论:CR系统在新生儿床旁摄影中比传统的床旁片有了质的飞跃,X线辐射量减少,图像...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半年110例新生儿CR床旁片进行评价。结果:110例床旁片图像清晰,对比度好,无人工伪影。结论:CR系统在新生儿床旁摄影中比传统的床旁片有了质的飞跃,X线辐射量减少,图像质量高,成功率高,为临床提供了更好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 新生儿 IP板 图像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技术床旁照片的质量控制
16
作者 范汝雄 刘先早 +1 位作者 李福锁 禹智波 《西南军医》 2010年第2期281-281,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 床旁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位计算机摄影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学伟 崔方胜 +1 位作者 冯崇元 纪红香 《实用医技杂志》 2016年第8期853-855,共3页
骨与关节创份性骨折在临床中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急剧增加,骨与关节骨折发生率日益增多,早期诊断对获得较好的疗效非常重要。传统X线检查作为骨与关节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仍然是临床上最便捷、最经济的检查手段。但骨与关... 骨与关节创份性骨折在临床中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急剧增加,骨与关节骨折发生率日益增多,早期诊断对获得较好的疗效非常重要。传统X线检查作为骨与关节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仍然是临床上最便捷、最经济的检查手段。但骨与关节处的隐匿性骨折由于X线检查阴性而常常得不到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早期易被忽略而不能及时正确治疗,甚或遗留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仔细观察X线片,寻找并捕捉易被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 早期诊断 计算机摄影 骨与关节损伤 传统X线检查 价值 轴位 常规检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系统在床边摄影中的应用
18
作者 余飞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790-791,共2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急诊床边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2例共712张床边CR摄影与294张传统屏/片摄影(TP)分别进行比较。结果712张床边CR摄影片中甲级片633张占88.9%,乙级片76张占10.6%,废片3张占0.5%。CR明显提高了床边摄影的质量...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急诊床边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2例共712张床边CR摄影与294张传统屏/片摄影(TP)分别进行比较。结果712张床边CR摄影片中甲级片633张占88.9%,乙级片76张占10.6%,废片3张占0.5%。CR明显提高了床边摄影的质量,降低了重复摄影的几率。结论CR比TP在床边摄影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 床边摄影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在骨关节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高振峰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骨关节检查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县人民医院600例骨关节CR照片资料。结果:600例骨关节片中图像对比度、清晰度均佳,优片率95%。结论:CR检查对骨关节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高,对比复查方便、价廉...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骨关节检查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县人民医院600例骨关节CR照片资料。结果:600例骨关节片中图像对比度、清晰度均佳,优片率95%。结论:CR检查对骨关节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高,对比复查方便、价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 计算机摄影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20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