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诱导声学计算机断层扫描在放射检测及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文杰 李屹洲 +1 位作者 李强 刘瑞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7期2149-2153,共5页
X线诱导声学计算机断层扫描(XACT)是一种新兴的数字成像技术。XACT是利用单脉冲X线和超声信号的实时分析实现低辐射量和高分辨率的成像,XACT在放射检测、辐射剂量监测、肿瘤定位以及骨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XACT能够... X线诱导声学计算机断层扫描(XACT)是一种新兴的数字成像技术。XACT是利用单脉冲X线和超声信号的实时分析实现低辐射量和高分辨率的成像,XACT在放射检测、辐射剂量监测、肿瘤定位以及骨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XACT能够在单次光照时间内成像,减少辐射暴露,对临床转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XACT在各种医学成像领域的应用潜力已被验证,但仍需要优化成像重建算法以及提高设备临床适用性等。未来,应深入开发新的成像算法以及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以推动其在医学成像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检测 疾病诊断 x线诱导声学计算机断层扫描 辐射量 单次光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马先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77-0080,共4页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使用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1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对这些患者先后实施数字化X线摄影和CT扫描。采用双盲法对影像进行分...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使用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1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对这些患者先后实施数字化X线摄影和CT扫描。采用双盲法对影像进行分析,比较单独和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方面的效率,包括检出率、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研究发现,在揭示肺结核的特定影像学特征方面,CT相较于DR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显示支气管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树芽征和空洞征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DR和CT联合应用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单独使用任一方法,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CT与DR联合使用在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虽然单独使用CT检查在细节揭示方面优于DR,但是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效率,特别是在鉴别诊断中更为有效,推荐在肺结核疑似病例的诊断中采用CT与DR的联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化x线摄影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庆兵 丁 宏 储成凤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颈椎病5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目的 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颈椎病5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x线 平片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曝光控制在计算机X线摄影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崔现成 王智 +3 位作者 郝永 尹亮 罗军 孙文超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探讨自动曝光控制在计算机X线摄影中的合理应用,进一步提高摄影图像质量。在自动曝光控制条件下计算机X线摄影中,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KV值,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电离室、密度补偿值和和必要的图像后处理。
关键词 自动曝光控制 计算机x线摄影 电离室 密度补偿值 图像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王庆兵 丁宏 储成凤 《现代医学》 2002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为颈椎病 5 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为颈椎病 5 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颈椎病 x线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下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培培 段诗苗 +5 位作者 江浩 吴云来 张雷 徐全敬 申建 赵家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634-1636,1642,共4页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CT的图像进行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Z(腹背)和ROLL(沿横截面旋转)四个方向的误差并对其分析。结果:≥70岁病人在X、Z和ROLL三个方位的摆位误差均大于<70岁病人(P<0.01),在Y方向上两年龄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显示,X轴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3 mm,Z轴方向的主要集中在3.1~6 mm;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分别为537(88.2%)、62(10.2%)和10(1.6%)。体膜固定与颈胸膜固定病人的摆位误差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方向和ROLL轴方向上采用体膜固定方式病人的摆位误差大于颈胸膜(P<0.01)。在Y轴方向上女性摆位误差大于男性(P<0.05),X、Z和ROLL方向不同性别间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食管各有优点与缺点,临床医生在勾画靶区外放距离时应考虑病人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沈毅强 汪维 +1 位作者 曹健 恽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颈部包块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红丽 廖承德 +2 位作者 张渝华 石浩 张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诊断颈部包块发生于颈前区7例、颈外侧区13例、其他部位及不能明确者6例。低密度者8例,等密度、高密度者各2例,混杂密度14例;炎症性包块13例,先天性包块11例;甲状腺炎性包块1例;口咽部纤维、脂肪组织瘤样增生1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小儿颈部包块的较佳方法,结合病史及体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包块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伟伟 李军 范医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控制和管理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军 范医鲁 罗毅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5年第4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质量控制 管理 成像质量 长期保存 x线影像 CR系统 信息量 传统 曝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66-667,671,672,共4页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胸痛12d于2015年10月22日入住本科。患者缘于12d前大怒后出现胸痛,伴后背放射痛、低血压状态、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后症状未能缓解。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冠脉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志程 邓新源 梁菊香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EGIST临床资料和CT、MRI检查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肠系膜3...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EGIST临床资料和CT、MRI检查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肠系膜3例,大网膜2例,腹腔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腹壁1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影,3例内部密度均匀,6例内部密度不均,可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可见线条状强化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MRI扫描显示较大的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影,实性部分T1呈稍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2例信号均匀,6例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内部见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扫描6例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区无明显强化,3例肿块呈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为EGIST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在EGIS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计算机X线摄影中成像板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艳 王建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成像板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信息数字化 数字化影像 医学影像 影像数据 普通摄影 CR系统 网络传输 图像质量 IP板 图像板 扫描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牛俊荣 刘海涛 张永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质量管理 CR QA 设备维护 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的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现成 陈为军 +1 位作者 郝永 张宝华 《医疗设备信息》 2006年第1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胸部影像质量。方法:选择质量控制前后胸部CR照片各100例,评价胸部七个部位的显示情况。结果:经统计学χ2检验,质量控制前后胸部CR照片两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44,P<0.0...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胸部影像质量。方法:选择质量控制前后胸部CR照片各100例,评价胸部七个部位的显示情况。结果:经统计学χ2检验,质量控制前后胸部CR照片两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44,P<0.01),质量控制后胸部CR照片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对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胸部CR影像质量明显提高。摄影技术是胸部X线成像的关键,可以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影像进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摄影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辅助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准确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谦 时光丽 +2 位作者 韩萌 李怡萱 孟庆良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 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患者鉴别诊断中运用X线辅助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选取时间均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利用X线辅助计算机断层技术技术检查患者的病变位置,并借助痛风... 目的 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患者鉴别诊断中运用X线辅助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选取时间均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利用X线辅助计算机断层技术技术检查患者的病变位置,并借助痛风分析系统,对患者尿酸盐沉积位置、数目、体积等加以分析,与临床鉴别诊断相互对比。结果 80例患者接受关节液检测或者痛风石穿刺活检均存在尿酸盐沉积;双能量CT扫描可发现尿酸盐沉积患者共计72例,8例为阴性,双能量CT诊断的灵敏度达到90.0%(72/80);双能量CT检测共鉴别诊断出278处尿盐酸沉淀,临床医生评价分析痛风结节沉积位置66处,双能量CT检出数目是临床评价分析的4.21倍;双能量CT鉴别诊断急性痛风患者共计36例,占比45.0%,慢性痛风患者共计44例,占比55.0%,临床评价急性痛风共计28例,占比35.0%,慢性痛风患者共计52例,占比6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CT扫描可观察到尿酸盐结晶呈现不规则状,部分以点状为主,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尿酸盐结晶沉积最长直径<5 mm,结晶共有177处,占比63.7%,直径达到5~10 mm共有72处,占比25.9%,直径>10 mm共有29处,占比10.4%。结论 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患者鉴别诊断过程中,X线辅助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有着的检出率,且和病理穿刺结果基本相同,明显高于临床鉴别评估,能够做出正确的急慢性发作期判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扫描 x线计算机 关节炎痛风性 尿酸盐沉积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慧华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通过对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分析,发现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修正,提高影像质量。方法抽取我院进行质量控制前后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各1000例,由3位高年资技师对影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率,并对原因进行分... 目的通过对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分析,发现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修正,提高影像质量。方法抽取我院进行质量控制前后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各1000例,由3位高年资技师对影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率,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第1组甲片率77.3%、乙片率17%、丙片率5.7%、废片率0%;第二组甲片率92.1%、乙片率6.7%、丙片率1.2%、废片率0%。实行质量管理后甲片率上升了14.8%、乙片率下降了10.3%、丙片率下降4.5%;位置不正、摄影条件、异物、伪影、录入信息错误、后处理不当是乙、丙片产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诊断设备、器材的各种性能和指标进行检测和维修,并对图像制作过程监测和加以校正,可以获得高质量图像以满足诊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放射摄影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的影像质量控制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立海 李祥林 +3 位作者 李建平 李泽洪 柳新生 由守斌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影像质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昌永 马彪 《医疗设备信息》 2004年第11期30-30,34,共2页
文中介绍了CR摄影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做法 ,目的是保证CR摄影的图像质量 ,充分发挥计算机X线摄影的优势。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质量控制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在X线机kV、mA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建民 徐跃 《医疗装备》 2002年第4期9-10,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 x线 KV MA 控制 放射线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