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纹理分析诊断肺结节的临床研究探讨
1
作者 耿加宏 万娟 周超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8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纹理分析诊断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5月在江苏省金湖县中医院进行诊治的86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86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18例(恶性组),良性结节68例(良性组)。所有... 目的探讨与分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纹理分析诊断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5月在江苏省金湖县中医院进行诊治的86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86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18例(恶性组),良性结节68例(良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CT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纹理分析,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定量纹理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图像均能显示4~6级分支,恶性组的CT图像质量评分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等占比为88.89%、77.78%、72.22%、83.33%,显著高于良性组的32.35%、33.82%、27.94%、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与肺亚段动脉CT值与良性组相比都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计算机体层摄影纹理分析相关参数——熵值、偏度、最大值与良性组相比都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6例患者中,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纹理分析诊断为恶性结节17例,良性结节69例,为此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纹理分析诊断肺结节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88.89%(16/18)和98.52%(67/68)。结论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纹理在肺结节的应用能够提供肉眼无法观察的纹理特征,可定量评估肺结节,诊断肺结节良恶性具有很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纹理分析 肺结节 支气管充气征 CT值 熵值 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测量牙龈厚度 被引量:32
2
作者 曹洁 胡文杰 +2 位作者 张豪 柳登高 乐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牙龈稳定显影的方法,并应用CBCT测量分析牙龈厚度与其覆盖骨厚度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可行性。方法:对受试者的上前牙区进行C...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牙龈稳定显影的方法,并应用CBCT测量分析牙龈厚度与其覆盖骨厚度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可行性。方法:对受试者的上前牙区进行CBCT拍摄前准备:硅橡胶取初印,藻酸盐与造影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取终印;拍摄CBCT后应用配套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获得清晰牙龈图像,并测量目标位置的牙龈厚度,应用以上方法对15名研究对象的60颗上前牙进行CBCT拍摄,CBCT测量釉牙骨质界处的牙龈厚度,牙齿中央骨嵴顶下方2 mm处唇侧牙龈厚度及骨厚度,综合临床判断牙龈生物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用CBCT显示牙龈外形并可结合软件测量目标位置的牙龈厚度,薄型、中间型与厚型3组间的牙龈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06,P=0.002);牙龈生物型与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相关(r=0.449,P<0.05);上前牙唇侧中央骨嵴顶下2 mm处的牙龈厚度与骨厚度负相关(r=-0.31)。结论:通过印模技术结合造影使牙龈表面间接显影的方式,应用CBCT拍摄获得了清晰的上前牙区牙龈三维图像;CBCT测量牙龈厚度的结果与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结果较为一致,牙龈生物型与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呈正相关,上前牙唇侧中央骨嵴顶下2 mm处的牙龈厚度与骨厚度呈轻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龈 牙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研究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被引量:9
3
作者 唐维国 何松彬 +3 位作者 王和平 孙茂军 朱永礼 吴阿淼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变化,分析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7例突发偏瘫或失语、发病时间少于6 h、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常规扫描阴性的患者,立即行灌注成像检查。分析灌注成... 目的通过观察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变化,分析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7例突发偏瘫或失语、发病时间少于6 h、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常规扫描阴性的患者,立即行灌注成像检查。分析灌注成像相关数据,并且与20例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6 h内脑梗死患者患侧灰质及白质脑血流量、脑血流容积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组对侧与对照组比较,灰质区域的脑血流量下降、脑血流容积上升、达峰时间上升,白质区域的脑血流量上升、达峰时间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病年龄与病灶侧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呈显著性相关(脑血流量r=-0.707、脑血流容积r=-0.658)(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不仅有病灶侧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还有对侧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年龄也是影响病灶侧大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相关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灌注成像 脑梗死 脑血流动力学 脑血流量 脑血流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下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培培 段诗苗 +5 位作者 江浩 吴云来 张雷 徐全敬 申建 赵家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634-1636,1642,共4页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CT的图像进行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Z(腹背)和ROLL(沿横截面旋转)四个方向的误差并对其分析。结果:≥70岁病人在X、Z和ROLL三个方位的摆位误差均大于<70岁病人(P<0.01),在Y方向上两年龄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显示,X轴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3 mm,Z轴方向的主要集中在3.1~6 mm;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分别为537(88.2%)、62(10.2%)和10(1.6%)。体膜固定与颈胸膜固定病人的摆位误差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方向和ROLL轴方向上采用体膜固定方式病人的摆位误差大于颈胸膜(P<0.01)。在Y轴方向上女性摆位误差大于男性(P<0.05),X、Z和ROLL方向不同性别间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食管各有优点与缺点,临床医生在勾画靶区外放距离时应考虑病人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颈部包块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红丽 廖承德 +2 位作者 张渝华 石浩 张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诊断颈部包块发生于颈前区7例、颈外侧区13例、其他部位及不能明确者6例。低密度者8例,等密度、高密度者各2例,混杂密度14例;炎症性包块13例,先天性包块11例;甲状腺炎性包块1例;口咽部纤维、脂肪组织瘤样增生1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小儿颈部包块的较佳方法,结合病史及体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包块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评价颅颌面的不对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芸 许天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6-161,共6页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也可以称为锥束容积断层(conebeamvolumetrictomography,CBVT),与传统医学CT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锥束射线单次旋转一次即可获得扫描对象的三维影像信息;而传统医学cT...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也可以称为锥束容积断层(conebeamvolumetrictomography,CBVT),与传统医学CT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锥束射线单次旋转一次即可获得扫描对象的三维影像信息;而传统医学cT扫描方式是层扫描,即扇形射线束在一个层面内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面部不对称 颅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性瘫痪患儿运动障碍中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唐亮 王子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52-1453,1469,共3页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CP)患儿是否存在局部脑血流异常,以及这种异常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0例痉挛型四肢瘫或偏瘫CP患儿进行头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研究其头颅SPECT的脑...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CP)患儿是否存在局部脑血流异常,以及这种异常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0例痉挛型四肢瘫或偏瘫CP患儿进行头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研究其头颅SPECT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脑损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30例CP患儿中头颅SPECT异常者28例。其中双侧大脑弥散性放射性减低6例,大脑局限性放射性减低22例。四肢瘫患儿头颅SPECT典型表现为双侧大脑顶叶放射性减低,以下依次为额叶、基底核、颞叶和枕叶。偏瘫患儿头颅SPECT典型表现为患肢对侧大脑顶叶放射性减低,以下依次为患肢对侧额叶、颞叶和基底核;四肢瘫患儿左右两侧病变部位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偏瘫患儿左右两侧顶叶病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瘫、偏瘫的顶叶与额叶比较病变概率增加(Pa<0.05)。结论CP患儿存在相应部位脑供血方面异常,头颅SPECT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脑损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局部脑血流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功能显像在脑卒中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138-139,共2页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功能显像能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反映局部脑功能变化和代谢状态,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对急性脑卒中诊断阳性率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功能显像能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反映局部脑功能变化和代谢状态,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对急性脑卒中诊断阳性率达95%~100%;能正确反映颈动脉阻塞引起脑低灌注的程度;能区分脑半暗带组织与梗死组织。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预测脑卒中出血发生,指导选择治疗最佳时机和治疗方法,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效果。CBF值越大应给予积极治疗,CBF值越小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急性脑卒中发作早期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对近、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 脑功能显像 脑卒中 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珏 肖泽萍 +6 位作者 李培勇 张明岛 徐勇 邹政 严和駸 王振 江旭峰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对13例强迫症患者、19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体(SPECT)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强迫症患者左颞枕叶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对13例强迫症患者、19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体(SPECT)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强迫症患者左颞枕叶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重度强迫症患者左右两侧尾状核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迫症患者大脑皮层前额叶、额颞叶、颞前叶、颞枕叶、枕前叶等部位,左侧脑血流灌注低于右侧(P<0.01或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颞叶、尾状核功能障碍,大脑皮层脑血流灌注明显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局部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李海文 肖传实 +2 位作者 杨志明 王新文 郭伟民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以下简称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2 0 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2 9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以下简称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2 0 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2 9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 .5 S螺旋扫描) ,分析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并分析管壁钙化和软性斑块,评价16层螺旋CT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价值。结果:在2 1例患者的15 2个节段(血管直径≥2 m m)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136节段(占83.9% )。对于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16层螺旋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 % (2 7/ 31)和96 .2 % (10 1/ 10 5 )。若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14个节段包括在内,则16层螺旋CT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为80 .0 % (2 7/ 35 )。此外,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钙化和软性斑块显示良好,对支架显示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诊断上,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良好的显示冠状动脉软斑块和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心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肺扫描后双算法成像技术的探讨
11
作者 姜丽 张燕群 +7 位作者 郭勇 梁英魁 王占宇 李小娟 张永文 钱明珠 谢雁 胡剑锋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肺扫描后双算法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3117例肺扫描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分成五组拍片,进行效果对比分析。结果五组中,只有第5组采用两种算法,即标准算法和肺算法,重建出的两个序列图像既能...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肺扫描后双算法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3117例肺扫描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分成五组拍片,进行效果对比分析。结果五组中,只有第5组采用两种算法,即标准算法和肺算法,重建出的两个序列图像既能拍出清晰的肺的轴位图像,又能拍出清晰的纵隔图像。结论在肺的扫描中根据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机器所特有的软件功能,同时进行双算法成像,可得到所需要的高质量图像,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常见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12
作者 苏亮 施慎逊 《四川精神卫生》 2006年第2期I0002-I0004,共3页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研究上颌恒磨牙根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华玲 颜愈佳 邹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99-705,共7页
上颌恒磨牙的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复杂,根管变异发生率和根管治疗率均较高,是临床根管治疗相关研究的焦点。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的图像分辨率高,可提供三维影像,是研究根管系统解剖较为准确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国家和人种... 上颌恒磨牙的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复杂,根管变异发生率和根管治疗率均较高,是临床根管治疗相关研究的焦点。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的图像分辨率高,可提供三维影像,是研究根管系统解剖较为准确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国家和人种的一般和特殊的上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的CBCT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了不同牙根及根管形态发生率和对称性及其与性别的关系,以期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恒磨牙 根管形态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测量中的应用
14
作者 严俊 赵润成 李丽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9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在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两类高... 目的探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在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两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的高度和牙槽骨厚度。结果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和Ⅲ类唇侧CEJ下2、4、6 mm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患者舌侧CEJ下2 mm、4 mm、6 mm处以及唇舌侧根尖处牙槽骨厚度小于Ⅱ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厚度在唇舌侧根尖区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更加单薄且狭窄,在进行前牙的唇舌向移动时要特别注意转矩的控制,以避免牙根吸收、骨开窗以及骨开裂等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区牙槽骨开窗和开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显像视觉判定和定量分析评估癫痫病灶局部脑血流量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建平 李志刚 +1 位作者 杨谦 张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20-121,共2页
目的: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所测局部脑血流量值的变化,比较视觉判定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癫痫病灶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1998-10/2000-06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癫痫患者。排除... 目的: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所测局部脑血流量值的变化,比较视觉判定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癫痫病灶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1998-10/2000-06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癫痫患者。排除标准:患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共54例作为癫痫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7~64岁。另外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2~55岁。两组均知情同意。对54例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间期SPECT脑显像测定,用自编软件定量测定其局部脑血流量。视觉判定法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同时对断层图像进行阅片,其中一位不知情,至少在连续两个层面或不同轴向切面的相应部位出现异常灌注,比对侧相应部位低或高两个色阶者,为血流灌注减低或增加;定量分析法将由程序所测得的患者各部位局部脑血流量测量值与正常志愿者所测得的正常值进行比较,若测量值比正常值高20%或低20%,则该部位为血流灌注增加或减低。得出结果后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阳性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分别为54和2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局部脑血流量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平均下降29.3%。定量分析法阳性率高于视觉判定法犤79.6%,63.0%,(χ2=3.665,P<0.05)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脑血管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16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
17
作者 蒋华蕾 张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13-016,共4页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病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22年3月至2024年9月选取,数据统计为169例。均予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病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22年3月至2024年9月选取,数据统计为169例。均予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进行诊断,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做比较,评估诊断效果。结果 对比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阳性检出率较高,16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共572枚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转移154枚,转移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指标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可以及时发现转移情况,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病情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研究药物滥用对人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的损害 被引量:16
18
作者 贾少微 时杰 +6 位作者 欧阳钢 高宙 石宇 江锦赵 杨苹花 翁咏梅 胡金森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摇头丸和海洛因滥用对人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的损害。方法 对健康对照组21名、摇头丸组12例、海洛因组43例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测。静脉注射显像剂99Tcm TRODAT 1剂量为740MBq/ml。计算纹状... 目的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摇头丸和海洛因滥用对人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的损害。方法 对健康对照组21名、摇头丸组12例、海洛因组43例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测。静脉注射显像剂99Tcm TRODAT 1剂量为740MBq/ml。计算纹状体的体积、质量、纹状体与全脑放射性比值(Ra% )和差值率(% )。结果 对照组双侧纹状体呈典型“熊猫眼”形,双侧尾状核和豆状核大致等大,DAT分布均匀、对称。摇头丸组和海洛因组纹状体的体积分别为(21 4±4 5)cm3 和(21 3±4 4)cm3,小于对照组[ ( 32 0±2 2 )cm3;P<0 01 ];质量分别为( 23 7±3 9 )g和( 22 4±3 2)g,低于对照组[ (33 6±2 6)g;P<0 01];Ra%分别为(5 9±0 8)%和(5 2±0 9)%,亦低于对照组[ (7 6±2 0)%;P<0 05],摇头丸组和海洛因组纹状体与全脑放射性比值与对照组的差值率分别是22 03%和30 74%。结论 滥用摇头丸和海洛因均破坏脑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DAT的数量、密度、分布和活性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巴胺转运体 脑纹状体 药物滥用 损害 多巴胺能神经元 全脑放射 海洛因滥用 摇头丸 健康对照组 分子水平 静脉注射 性比值 DAT 显像剂 豆状核 尾状核 质量 差值 双侧 分布
原文传递
孤独症患儿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舒明跃 贾少微 +2 位作者 张繁新 徐文贵 胡纪泽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 研究孤独症患儿的脑血流和细胞功能。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对 3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的患儿 (研究组 )和 2 0名排除神经精神科疾病、患躯体疾病的非孤独症儿... 目的 研究孤独症患儿的脑血流和细胞功能。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对 3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的患儿 (研究组 )和 2 0名排除神经精神科疾病、患躯体疾病的非孤独症儿童 (对照组 )进行脑影像分析。结果  (1)视觉定性分析 ,研究组中有 2 7例存在 36个放射性分布减低区 ,其中以左侧额叶 (13个 )和双侧颞叶(左右侧分别为 6个和 8个 )皮质较多见。 (2 )放射性计数分析 ,研究组左侧额叶 (84± 34 )和海马 (6 2±2 3)低于右侧 [分别为 (88± 32 )和 (6 7± 2 6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对照组各部位左右侧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孤独症儿童左侧额叶、海马及双侧颞叶存在局部血流灌注降低和细胞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孤独性障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
原文传递
骨转移瘤MR全身多对比度动态增强成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骨扫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伟 赖云耀 +3 位作者 杜湘珂 洪楠 吴巍珍 王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3-1045,共3页
全身M多对比度动态增强成像(LvFlex)是一种全新的、快速的成像方法,与以往技术相比,不仅能获得多对比度的影像信息,还极大地缩短了成像时间。笔者采用全身LvFlex成像与全身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骨扫描进行对比分析,探... 全身M多对比度动态增强成像(LvFlex)是一种全新的、快速的成像方法,与以往技术相比,不仅能获得多对比度的影像信息,还极大地缩短了成像时间。笔者采用全身LvFlex成像与全身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骨扫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M全身LvFlex动态增强成像检测恶性肿瘤转移病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增强成像 对比度 骨扫描 全身 骨转移瘤 MR 成像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