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煤燃烧方式降低NOx排放比较及解耦燃烧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尚校 高士秋 +3 位作者 汪印 董利 许光文 郭景海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2-679,共8页
采用两段反应器研究了三种煤在不同燃烧方式下抑制NOx生成的效果。结果表明,煤的热解气和部分气化生成气再燃均能较好的抑制NOx生成,抑制效果优于空气分级燃烧,解耦燃烧方式抑制NOx生成的效果最显著,相对于传统燃烧其NOx排放降低了32%... 采用两段反应器研究了三种煤在不同燃烧方式下抑制NOx生成的效果。结果表明,煤的热解气和部分气化生成气再燃均能较好的抑制NOx生成,抑制效果优于空气分级燃烧,解耦燃烧方式抑制NOx生成的效果最显著,相对于传统燃烧其NOx排放降低了32%以上。煤种对各种燃烧方式降低NOx的程度有明显影响,煤中单位氮含量的燃料比(固定碳/挥发分)越小,煤的热解气和部分气化生成气再燃以及解耦燃烧方式下NOx的排放量越低。在煤部分气化生成气再燃烧方式中,部分氧化气化段通氧量不同,降低NOx排放的效果也不同,在氧气体积分数为8%~10%时的NOx生成量最低。基于解耦燃烧技术原理,研制了1.4 MW解耦燃烧工业锅炉,在燃烧同一煤种时,解耦燃烧锅炉和传统立式锅炉相比,烟气中NOx排放量降低了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氮燃烧 气体再燃 解耦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解耦燃烧过程N迁移与转化Ⅰ:热解阶段煤N的释放规律 被引量:9
2
作者 谢建军 杨学民 +3 位作者 朱文魁 丁同利 宋文立 林伟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9-926,共8页
在固定床装置上进行了三种煤的热解实验,考察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因素对煤氮迁移转化的影响。热解实验表明,A煤1 073 K热解产生HCN,在热解前3 min释放完毕,早于NH3释放,且当NH3开始逸出后HCN生成量急剧减少;三种煤热解HCN、NH3的累... 在固定床装置上进行了三种煤的热解实验,考察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因素对煤氮迁移转化的影响。热解实验表明,A煤1 073 K热解产生HCN,在热解前3 min释放完毕,早于NH3释放,且当NH3开始逸出后HCN生成量急剧减少;三种煤热解HCN、NH3的累积释放量在不同时刻达到各自最大值后急剧下降;半焦氮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973~1 123 K三种煤热解有50%~60%煤氮转化为焦氮,40%~50%煤氮随挥发分一起释放,挥发分氮有20%~50%的氮物种以NH3和HCN的形式存在,其中,HCN占气相氮的50%~60%、NH3占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燃烧 热解 NH3 H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铜基氧载体和铜矿石的煤化学链氧解耦燃烧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坤 赵海波 +4 位作者 田鑫 梅道锋 方彦飞 马琎晨 郑楚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20-2726,共7页
为研究合成铜基氧载体与铜矿石氧载体在煤的化学链氧解耦燃烧过程中性能的差别,在热重分析仪(TGA)上比较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O/CuAl2O4氧载体与天然铜矿石氧载体的释氧性能,在流化床反应器上研究了这2种氧载体与高平无烟煤的化... 为研究合成铜基氧载体与铜矿石氧载体在煤的化学链氧解耦燃烧过程中性能的差别,在热重分析仪(TGA)上比较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O/CuAl2O4氧载体与天然铜矿石氧载体的释氧性能,在流化床反应器上研究了这2种氧载体与高平无烟煤的化学链氧解耦燃烧反应性能。TGA实验结果表明,CuO/CuAl2O4氧载体的释氧速率和载氧率均高于铜矿石氧载体,2种氧载体的循环释氧性能基本保持稳定。在与煤反应的流化床实验中,CuO/CuAl2O4氧载体相较于铜矿石具有更高的碳转化速率和氧载体转化速率;在不同温度(850950℃)下,CuO/CuAl2O4和铜矿石的CO2产率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大于0.93);循环实验表明2种氧载体均具有良好的循环反应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氧载体 铜矿石 化学链氧解耦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过程中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共脱硝新工艺Ⅰ:模拟烧结矿带的脱硝机理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彦广 王志 郭占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20-1726,共7页
基于煤的解耦耦合燃烧原理和烟气返回脱硝技术,并结合烧结工序特点,提出了烧结过程中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共脱硝新工艺,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重点研究了烧结矿带发生的脱硝反应.利用烧... 基于煤的解耦耦合燃烧原理和烟气返回脱硝技术,并结合烧结工序特点,提出了烧结过程中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共脱硝新工艺,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重点研究了烧结矿带发生的脱硝反应.利用烧结矿作填料,采用H2、CO和NH3模拟热解气主要组分对返回烟气中NOx的脱除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50-550℃下烧结过程引入4.0%的H2或4.0%的CO,可使NOx的浓度降低20%-40%;620-660℃时烧结过程引入0.15%的NH3,可使NOx浓度降低20%-30%.烧结过程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共脱硝工艺可有效减少NOx的排放,同时可降低烧结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燃烧 烟气返回 铁矿烧结过程 脱硝 热解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解与燃烧反应重构的低NOx解耦燃烧原理与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新华 韩振南 +5 位作者 韩健 梁斌 张楠 胡善伟 白丁荣 许光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55-3368,共14页
解耦燃烧原理最早于1995年被用于烟煤的低氮无烟燃烧,其通过分离燃料热解与半焦燃烧,打破两反应在传统燃烧方式中的耦合作用,并通过重构热解挥发分与半焦的燃烧反应,实现挥发分完全燃烧的同时有效还原燃烧生成的NO_(x)。基于此方法的燃... 解耦燃烧原理最早于1995年被用于烟煤的低氮无烟燃烧,其通过分离燃料热解与半焦燃烧,打破两反应在传统燃烧方式中的耦合作用,并通过重构热解挥发分与半焦的燃烧反应,实现挥发分完全燃烧的同时有效还原燃烧生成的NO_(x)。基于此方法的燃烧技术在1997年被定义为“解耦燃烧”。本文围绕固体燃料解耦燃烧高效低氮化原理、燃烧过程反应重构原则和反应过程定向调控关键要素,综合总结近三十年在煤炭与生物质解耦燃烧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民用及工业燃烧典型应用及其实现的燃烧强化效果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解耦燃烧耦合其他诸如燃料再燃、燃料或空气分级燃烧、流态重构燃烧等先进燃烧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解耦燃烧技术特别适合高含水燃料,对创新低阶煤和有机废弃物等的高效低氮燃烧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燃烧 低氮燃烧 炉排炉 流化床 燃烧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解耦燃烧过程N迁移与转化Ⅱ:单组分气相化学反应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建军 杨学民 +3 位作者 陈安合 丁同利 宋文立 林伟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1-1059,共9页
在理想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了模拟热解气对模拟烟气中NO、N2O的还原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过剩空气系数λ、热解气中CH4、CO、H2、NH3浓度、烟气中NO、N2O浓度变化对NO、N2O出口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热解气仅含其中一种... 在理想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了模拟热解气对模拟烟气中NO、N2O的还原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过剩空气系数λ、热解气中CH4、CO、H2、NH3浓度、烟气中NO、N2O浓度变化对NO、N2O出口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热解气仅含其中一种气体时,在反应温度973~1223 K时热解气中CH4、CO、H2基本不与NO发生反应,当λ小于或等于1.0时可降低N2O浓度0%~30%;热解气中NH3可降低NO 10%~60%,但NH3不与N2O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燃烧 NO N2O 热解气 N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过程中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共脱硝新工艺Ⅱ:模拟燃烧带的脱硝机理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彦广 王志 郭占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27-1732,共6页
通过模拟烧结过程中焦炭的分布,研究了返回烟气、热解气主要组分与焦炭耦合燃烧降低NOx排放的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气主要组分与焦炭耦合燃烧可使NOx排放降低10%左右,烟气返回到焦炭燃烧过程可使NOx的排放降低15%,耦合燃烧和烟气返回结合... 通过模拟烧结过程中焦炭的分布,研究了返回烟气、热解气主要组分与焦炭耦合燃烧降低NOx排放的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气主要组分与焦炭耦合燃烧可使NOx排放降低10%左右,烟气返回到焦炭燃烧过程可使NOx的排放降低15%,耦合燃烧和烟气返回结合可使NOx的排放降低20%以上.在新工艺过程中,焦炭层厚度由150mm增大到300mm时,NOx排放的降低率由23%增大到40%.烧结过程解耦耦合燃烧与烟气返回脱硝工艺可有效减少NOx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燃烧 烟气返回 焦炭 脱硝 铁矿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解耦燃烧过程N迁移与转化Ⅲ:多组分气相化学反应实验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建军 杨学民 +3 位作者 陈安合 丁同利 宋文立 林伟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2-1178,共7页
在理想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了模拟热解气对模拟烟气中NO、N2O的还原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过剩空气系数,模拟热解气中CH4、CO、H2、NH3入口浓度与模拟烟气中NO、N2O入口浓度对NO、N2O与总氮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向NH3添加可燃气... 在理想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了模拟热解气对模拟烟气中NO、N2O的还原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过剩空气系数,模拟热解气中CH4、CO、H2、NH3入口浓度与模拟烟气中NO、N2O入口浓度对NO、N2O与总氮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向NH3添加可燃气体CO、H2、CH4可使NO还原窗口向低温方向移动150~200 K,该温度窗口为1 073~1 223 K;但NH3-CO-H2-CH4-O2体系对NO、N2O的还原分解作用依赖于体系的O2浓度,仅在富燃料情形(过剩空气系数λ为0.6)下可分别达60.6%、100%的NO、N2O脱除率;在反应温度1 073~1 223 K及过剩空气系数λ为0.6条件下,较高的热解气CH4、CO、H2浓度可增加NO排放,但有利于还原N2O;增加NH3入口浓度可增加NO分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解耦燃烧 NO N2O 热解气 N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O/SiO_2载氧体的化学链氧解耦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明 易旸 +3 位作者 刘科 蔡建军 杜敏 王助良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4-276,共3页
在间歇式小型流化床中利用CuO/SiO_2为载氧体针对煤CLOU过程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CLOU还原阶段,煤的燃烧过程非常迅速。950℃时,仅需要60 s左右反应即结束。反应过程中O_2的浓度并不为0,说明载氧体释放氧气的速率较快,而焦... 在间歇式小型流化床中利用CuO/SiO_2为载氧体针对煤CLOU过程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CLOU还原阶段,煤的燃烧过程非常迅速。950℃时,仅需要60 s左右反应即结束。反应过程中O_2的浓度并不为0,说明载氧体释放氧气的速率较快,而焦炭的氧化过程是速率限制步骤。温度对反应过程有明显的影响,提高反应温度能显著提高燃料转化效率,但是高温条件下载氧体有烧结倾向,提高Cu基载氧体的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氧解耦燃烧 载氧体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的发展与解耦燃烧技术的开发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郝江平 高士秋 +1 位作者 孙广藩 何京东 《工业锅炉》 2014年第4期7-11,共5页
比较了我国现有典型燃煤工业锅炉,包括链条炉排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煤粉燃烧锅炉的技术现状,分析了这三种锅炉的燃烧特性及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煤炭解耦燃烧工业锅炉的技术原理和研究开发现状,从燃烧效率、烟气排... 比较了我国现有典型燃煤工业锅炉,包括链条炉排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煤粉燃烧锅炉的技术现状,分析了这三种锅炉的燃烧特性及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煤炭解耦燃烧工业锅炉的技术原理和研究开发现状,从燃烧效率、烟气排放、设备投资、运行维护和负荷及燃料的适应性等几方面综合考虑,解耦燃烧工业锅炉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燃煤 解耦燃烧 污染物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化学链氧解耦燃烧的煤分级利用系统过程模拟和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希贤 金波 +2 位作者 张永亮 赵海波 郑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849-5857,6028,共9页
煤炭分级利用技术可有效提高煤炭利用率,但无法解决CO_2减排问题,而化学链氧解耦燃烧技术(chemical looping with oxygen uncoupling,CLOU)可有效处理半焦,实现CO_2捕集并减少有害物质NOx的生成。结合CLOU和煤分级利用技术,提出一种新... 煤炭分级利用技术可有效提高煤炭利用率,但无法解决CO_2减排问题,而化学链氧解耦燃烧技术(chemical looping with oxygen uncoupling,CLOU)可有效处理半焦,实现CO_2捕集并减少有害物质NOx的生成。结合CLOU和煤分级利用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煤炭高效利用系统,并通过Aspen Plus对该新型系统进行过程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煤分级利用系统,该系统的系统效率提高了2.12个百分点,效率提高了20.68%,系统损降低了22.04%,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利用。耦合CLOU的煤分级利用系统的烟气中CO_2浓度高达96.21%,经冷凝可获取高纯度CO_2产品;NOx含量显著降低,能够有效的降低半焦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耦合CLOU的煤分级利用系统将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CO_2捕集和环境友好型的煤炭高效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分级利用 化学链氧解耦燃烧 过程模拟 分析 CO2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生活垃圾生物质炭的利用—低NO_(x)解耦燃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欣坤 张洁涵 +3 位作者 陈兆辉 樊惠玲 余剑 高士秋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5-1172,共8页
乡镇生活垃圾的碳、氮含量较高,直接燃烧造成大量CO_(2)和NO_(x)的排放,通过热解后的生物质炭可以将燃烧烟气中的NO还原为N_(2),利用碳资源的同时,可以降低NO_(x)的排放。以乡镇生活垃圾中四类(纸类、橡塑类、木竹类和纺织类)六种典型... 乡镇生活垃圾的碳、氮含量较高,直接燃烧造成大量CO_(2)和NO_(x)的排放,通过热解后的生物质炭可以将燃烧烟气中的NO还原为N_(2),利用碳资源的同时,可以降低NO_(x)的排放。以乡镇生活垃圾中四类(纸类、橡塑类、木竹类和纺织类)六种典型组分作为实验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热解与解耦燃烧实验,在低碳排放的基础上,考察解耦燃烧对乡镇生活垃圾燃烧时NO_(x)排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为700℃,物料粒径为1.6-2.5 mm时,热解气中还原性气体浓度较高,生物质炭对NO的还原率达到60%以上。与传统燃烧和空气分级燃烧时N转化率相比,解耦燃烧的NO_(x)减排率分别为44.1%和18.1%,具有明显控制NO_(x)排放效果。因此,基于热解的乡镇生活垃圾解耦燃烧是一种有效控制NO_(x)排放的方式,有利于乡镇生活垃圾的清洁高效转化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生活垃圾 热解 生物质炭 解耦燃烧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解耦燃烧器的开发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江平 王菁 +1 位作者 娄慧如 高士秋 《华电技术》 CAS 2016年第7期1-3,共3页
分析了煤粉燃烧初期降低NO_x排放的机制,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低挥发分难燃煤的直流解耦燃烧器,该燃烧器采用水平浓淡多级分级燃烧形式,通过集粉稳焰器等进行浓测煤粉气流的再次浓淡分离,并强化了向火侧超浓气流的加热,在提高稳燃能力的同时... 分析了煤粉燃烧初期降低NO_x排放的机制,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低挥发分难燃煤的直流解耦燃烧器,该燃烧器采用水平浓淡多级分级燃烧形式,通过集粉稳焰器等进行浓测煤粉气流的再次浓淡分离,并强化了向火侧超浓气流的加热,在提高稳燃能力的同时,有效利用煤自身热解气化产物,深化微观空气分级燃烧,减少了NO_x的生成。对1025 t/h锅炉解耦燃烧器进行模拟计算和冷、热态试验,有效验证了煤粉解耦燃烧器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解耦燃烧 NOx 燃烧效率 稳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颗粒模拟研究化学链氧解耦燃烧中煤焦颗粒转化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传宝 苏明泽 赵海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331-6339,共9页
主要研究在典型的化学链氧解耦燃烧(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with oxygen uncoupling,CLOU)气氛下水蒸气对煤焦转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模拟在不同温度、煤焦颗粒粒径、氧气浓度、水蒸气浓度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低O_(2... 主要研究在典型的化学链氧解耦燃烧(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with oxygen uncoupling,CLOU)气氛下水蒸气对煤焦转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模拟在不同温度、煤焦颗粒粒径、氧气浓度、水蒸气浓度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低O_(2)浓度(1%)下,水蒸气气化反应可明显增加煤焦转化速率;而在较高的O_(2)浓度下(5%),水蒸气对煤焦转化速率的贡献则不明显。通过对O_(2)浓度分布以及局部转化率等煤焦转化过程中的参数分析认为,水蒸气气化反应主要发生于颗粒内部,而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颗粒外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氧化 化学链氧解耦燃烧 煤焦转化特性 单颗粒模型 水蒸气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捆包气化解耦燃烧集中供暖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惠斌 张财 +8 位作者 刘昱英男 别如山 李冰峰 孙勇 王文 朱伟 黄冠宇 陈劼 万显君 《应用能源技术》 2022年第3期39-43,共5页
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村秸秆捆包气化解耦燃烧集中供暖项目就秸秆捆烧气化解耦燃烧集中供暖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分析了秸秆捆包气化解耦燃烧集中供暖技术及应用过程中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冬季集中... 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村秸秆捆包气化解耦燃烧集中供暖项目就秸秆捆烧气化解耦燃烧集中供暖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分析了秸秆捆包气化解耦燃烧集中供暖技术及应用过程中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冬季集中清洁取暖问题。秸秆捆包气化解耦燃烧集中供暖技术得到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的重视和肯定,将其列为全国“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服务与提升项目”,在北方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捆包气化 解耦燃烧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添加剂对不同煤种解耦燃烧下硫释放的影响
16
作者 董琨 赵旭 +3 位作者 杨富鑫 谭厚章 雷廷宙 程占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95-605,共11页
煤燃烧后排放的硫氧化物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基于一段式和两段式卧式炉,本文探究在传统燃烧和解耦燃烧条件下,温度、煤种以及CaO对燃煤释放SO_(2)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SO_(2)释放规律存在差异。... 煤燃烧后排放的硫氧化物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基于一段式和两段式卧式炉,本文探究在传统燃烧和解耦燃烧条件下,温度、煤种以及CaO对燃煤释放SO_(2)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SO_(2)释放规律存在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煤种燃烧SO_(2)的释放量均不断增加,硫的动态析出曲线逐渐由单峰分布转化为双峰分布。传统燃烧模式下,添加的CaO对烟煤、无烟煤和褐煤脱硫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高氯煤脱硫效率则较低,仅有12.09%~20.45%;随温度升高,烟煤、褐煤和高氯煤的脱硫效率呈现先略微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烟煤脱硫效率则逐渐降低。解耦燃烧模式下,CaO对烟煤、无烟煤脱硫效率在42.35%~76.23%,褐煤在21.35%~52.63%,高氯煤脱硫效率仍然较低,在8.93%~10.57%;随温度升高,烟煤、褐煤和高氯煤的脱硫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烟煤脱硫效率逐渐降低。解耦燃烧模式下,不同煤种SO_(2)的总释放量大于传统燃烧模式,添加CaO后脱硫效率小于传统燃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解耦燃烧 硫释放 氧化钙 干法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革废料的低NOx解耦燃烧与灰渣脱铬研究
17
作者 周国梁 李玉娟 +2 位作者 王琪然 张洁涵 余剑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以制革污泥、蓝湿皮、磨革粉三种制革废料的混合物料为实验原料,在自制35 kW解耦燃烧炉中开展解耦燃烧实验,探究混合物配比和含水率对NO排放浓度的影响,同时对燃烬后的灰渣进行脱铬处理,探究不同浸提温度和浸提剂对重金属铬的去除率和... 以制革污泥、蓝湿皮、磨革粉三种制革废料的混合物料为实验原料,在自制35 kW解耦燃烧炉中开展解耦燃烧实验,探究混合物配比和含水率对NO排放浓度的影响,同时对燃烬后的灰渣进行脱铬处理,探究不同浸提温度和浸提剂对重金属铬的去除率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革污泥、磨革粉和蓝湿皮的掺杂比例为2:1:1时,炉膛温度较高,NO和CO的排放量较低,N转化率较低,C转化率较高,污泥掺杂比例上升会导致炉膛温度降低,CO排放浓度升高,物料含水率较高时N转化率略有降低,但CO排放量明显上升,C转化率降低,因此燃烧过程应尽量保持物料干燥。浸提剂对Cr的去除率与温度呈正相关,碱性溶液对铬的去除率与氧化性有关,草酸溶液的Cr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料 解耦燃烧 N转化率 浸提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耦燃烧技术在煤粉工业锅炉高速燃烧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隆 王乃继 《煤质技术》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煤粉解耦燃烧降低NO_(x)排放的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燃烧效率,但存在着飞灰残碳随着过量空气系数降低而升高的现象,即飞灰含碳量仍超过10%,因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拓展解耦燃烧在煤粉工业锅炉高速燃烧器中的应用范围。以高速煤粉燃烧器作... 煤粉解耦燃烧降低NO_(x)排放的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燃烧效率,但存在着飞灰残碳随着过量空气系数降低而升高的现象,即飞灰含碳量仍超过10%,因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拓展解耦燃烧在煤粉工业锅炉高速燃烧器中的应用范围。以高速煤粉燃烧器作为研究对象,先从理论上研究焦炭氮集中释放与还原的煤粉解耦低氮燃烧关键技术,再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比10种不同的工况,重点研究二次风温度、旋流强度、二次风过量空气系数等常规参数对燃烧器内燃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速煤粉燃烧器解耦燃烧需进一步提高燃烧器内的碳转化率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提高旋流强度和二次风温度均有利于提高燃烧器内的碳转化率;当过量空气系数降低时,燃烧器内的还原性气氛增强且碳转化率降低,提高一次风量至15%则燃烧器内碳转化率可达到99%,能够保证焦炭氮快速集中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燃烧 高速燃烧 煤粉工业锅炉 二次风温度 旋流强度 过量空气系数 一次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排炉内生活垃圾解耦燃烧NO_(x)排放特性
19
作者 朱传强 孙亭亭 +3 位作者 韩振南 茹晋波 谢兴旺 许光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17-3225,共9页
随着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与国补退坡,垃圾焚烧行业亟待高效洁净的新技术。本文以解耦燃烧原理作为技术支撑,在300 t/d垃圾焚烧炉上通过循环再热烟气构建干燥热解区,抑制NO_(x)生成。结果表明,循环再热烟气(270℃)注入焚烧炉的底... 随着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与国补退坡,垃圾焚烧行业亟待高效洁净的新技术。本文以解耦燃烧原理作为技术支撑,在300 t/d垃圾焚烧炉上通过循环再热烟气构建干燥热解区,抑制NO_(x)生成。结果表明,循环再热烟气(270℃)注入焚烧炉的底部炉排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效果较好,NO_(x)排放浓度可控制在200 mg/m^(3)(标准工况)以下;随着再热烟气量的增加,NO_(x)降低幅度增大,当再热烟气循环比超过6.22%后,对焚烧工况产生不利影响。相比传统燃烧(TC)和烟气再循环(FGR)工艺,解耦燃烧(DC)能更好地抑制NO_(x)生成,NO_(x)生成量降低43.1%。解耦燃烧试验未对灰渣的烧失率有明显的影响,烟气中O_(2)含量下降至TC的2/3。解耦燃烧投用,吨垃圾运行成本比TC节约5元,为垃圾焚烧运行调控和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解耦燃烧 炉排炉 NO_(x) 再热烟气
原文传递
白酒糟双床解耦燃烧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常斌 汪印 +2 位作者 董利 别如山 许光文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88,共6页
采用实验与Aspen Plus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白酒糟作为富氮高含水生物质残渣的典型代表,研究了生物质残渣双床解耦燃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高水分白酒糟在普通流化床中存在点火时间长、燃烧稳定性差及NO浓度排放高(>800mg/m3)... 采用实验与Aspen Plus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白酒糟作为富氮高含水生物质残渣的典型代表,研究了生物质残渣双床解耦燃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高水分白酒糟在普通流化床中存在点火时间长、燃烧稳定性差及NO浓度排放高(>800mg/m3)的缺点,而采用双床解耦燃烧可减少点火时间,提高燃烧稳定性并降低NO排放浓度50%以上.模拟结果显示,55%含水率的白酒糟可在双床系统中实现自热燃烧.以石英砂为床料,在500~900℃的流化床燃烧实验中证实了经工业发酵的纤维素更易燃烧,且未发现白酒糟灰的烧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床 循环流化床 解耦燃烧 白酒糟 工业生物质残渣 低氮燃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