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氧化铝喷砂处理对全解剖式氧化锆修复体(全锆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间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的影响,同时评估三种常用的全锆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间粘接效果的差异,为临床选择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制备长方体形全锆试...验证氧化铝喷砂处理对全解剖式氧化锆修复体(全锆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间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的影响,同时评估三种常用的全锆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间粘接效果的差异,为临床选择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制备长方体形全锆试件66个,威兰德、泽克尼、爱尔创每种各22个,对粘接面抛光清洁,吹干备用。将每种全锆试件随机分为两组(n=11),对照组试件不进行处理,喷砂组试件粘接面进行氧化铝喷砂处理,随后冲洗,吹干备用。每组随机挑选一个试件用于扫描电镜(SEM)观察粘接面。其余60个试件粘接面涂布氧化锆处理剂后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待树脂水门汀完全聚合后,所有试件放入(37±2)℃蒸馏水中储存24小时备用。将储存完成的全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进行SBS试验,加载头移动速度为1mm/min,直至粘接断裂。数据记录为兆帕(MPa),提交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种受试全锆试件,喷砂组SBS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间三种全锆试件SB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喷砂组间结果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氧化铝喷砂可提高三种全锆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间的剪切粘接强度;不同种类全锆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间剪切粘接强度无明显差异。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分期注射法对于脊柱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患者,443节手术椎体,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分期注射法)和B组(无分期注射法),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过程中采用...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分期注射法对于脊柱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患者,443节手术椎体,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分期注射法)和B组(无分期注射法),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75±0.85) m L,B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23±1.16) m L,A组患者81节椎体(23.9%)发生骨水泥渗漏,B组患者36节椎体(34.6%)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A组术后1 d和1个月VAS及ODI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与B组术后6和12个月VAS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是治疗椎体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为达到解剖学上的修复,从而最大程度恢复脊柱稳定性,缓解症状,在PVP中采用分期注射法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验证氧化铝喷砂处理对全解剖式氧化锆修复体(全锆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间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的影响,同时评估三种常用的全锆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间粘接效果的差异,为临床选择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制备长方体形全锆试件66个,威兰德、泽克尼、爱尔创每种各22个,对粘接面抛光清洁,吹干备用。将每种全锆试件随机分为两组(n=11),对照组试件不进行处理,喷砂组试件粘接面进行氧化铝喷砂处理,随后冲洗,吹干备用。每组随机挑选一个试件用于扫描电镜(SEM)观察粘接面。其余60个试件粘接面涂布氧化锆处理剂后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待树脂水门汀完全聚合后,所有试件放入(37±2)℃蒸馏水中储存24小时备用。将储存完成的全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进行SBS试验,加载头移动速度为1mm/min,直至粘接断裂。数据记录为兆帕(MPa),提交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种受试全锆试件,喷砂组SBS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间三种全锆试件SB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喷砂组间结果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氧化铝喷砂可提高三种全锆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间的剪切粘接强度;不同种类全锆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间剪切粘接强度无明显差异。
文摘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分期注射法对于脊柱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患者,443节手术椎体,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分期注射法)和B组(无分期注射法),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75±0.85) m L,B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23±1.16) m L,A组患者81节椎体(23.9%)发生骨水泥渗漏,B组患者36节椎体(34.6%)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A组术后1 d和1个月VAS及ODI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与B组术后6和12个月VAS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是治疗椎体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为达到解剖学上的修复,从而最大程度恢复脊柱稳定性,缓解症状,在PVP中采用分期注射法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