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随时从道”到随吾心之“正”——试论《童溪易传》以心解《易》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4
1
作者 姜颖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8,共7页
本文认为,王宗传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开启了南宋以心解《易》的方向,他的这一解《易》思想体系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完成的:一方面,王宗传继承王弼的易学理路,发展了程氏易学随时从道的思想;另一方面,王宗传结合孟子的心性理论,将随时收归... 本文认为,王宗传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开启了南宋以心解《易》的方向,他的这一解《易》思想体系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完成的:一方面,王宗传继承王弼的易学理路,发展了程氏易学随时从道的思想;另一方面,王宗传结合孟子的心性理论,将随时收归向内,以正心为追求,人心既正,发用于外,无不随时。王宗传强调随正,由此推动了义理易学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童溪易传》中"随时从道"到随吾心之"正"的转化,揭示其以心解《易》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宗传 以心解《易》 随时从道 君子(心)之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佛解《易》 援儒证佛─—读《周易禅解》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明邦 《佛学研究》 1995年第0期172-177,共6页
《周易》是儒家经典,有与佛学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许多基本观点和思想范畴难以融通。在儒、道、佛逐步融合的趋势下,宋代以未早有学者作为通《易》与佛的尝试,宋人王宗传、杨简开其端,明代不断有后继者。紫溪苏浚解《易》,写有《... 《周易》是儒家经典,有与佛学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许多基本观点和思想范畴难以融通。在儒、道、佛逐步融合的趋势下,宋代以未早有学者作为通《易》与佛的尝试,宋人王宗传、杨简开其端,明代不断有后继者。紫溪苏浚解《易》,写有《冥冥篇》。崇祯年间,智旭大师以佛解《易》,留下《周易禅解》,为古代学者接儒证佛,引《易》论禅的范本。虽不免牵附之嫌,亦可见融通佛《易》思想的良苦用心,易学前贤黄寿祺先生说得好,此书“援引禅理间虽不免附会,然亦颇有可取者,未可以其援禅入儒而悉非之。”(《易学群书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解《易》 智旭 《周 《易传》 《文言》 修行者 定慧 保合太和 《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仲淹《易义》解《易》的方法和宗旨 被引量:1
3
作者 范丽琴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0-95,共6页
范仲淹是北宋易学义理派的开创性的重要人物,《易义》是其易学专著。范仲淹《易义》解《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通过分析卦的内外二体关系来解《易》;二,通过卦与卦的对比来解《易》;三,以爻位说来解《易》。其解《易》的宗旨是归结... 范仲淹是北宋易学义理派的开创性的重要人物,《易义》是其易学专著。范仲淹《易义》解《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通过分析卦的内外二体关系来解《易》;二,通过卦与卦的对比来解《易》;三,以爻位说来解《易》。其解《易》的宗旨是归结于人事。范仲淹《易义》解《易》所用的方法及其解《易》宗旨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在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易义》 解《易》方法 宗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以图解《易》的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方鹿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9-64,共6页
关键词 解《易》 《河图》 《太极图》 周敦颐 六十四卦 《洛书》 《易传》 太极说 《周易》 两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解《易》十九则述要
5
作者 胡自逢 《周易研究》 1999年第3期3-12,共10页
孔子解《易》十九则见于今本《系辞传人孔子解语,影响后世学术慧命世教人心至大,可由《中庸》“言而世为天下则”一语以蔽之。此十九则包括:一、慎言行。为君子之相机,一身之荣辱系焉;二、同心之利。孔子以其臭如兰、其利断金为喻... 孔子解《易》十九则见于今本《系辞传人孔子解语,影响后世学术慧命世教人心至大,可由《中庸》“言而世为天下则”一语以蔽之。此十九则包括:一、慎言行。为君子之相机,一身之荣辱系焉;二、同心之利。孔子以其臭如兰、其利断金为喻;三、谨慎。言慎之为用至大,百行之所宜先务;四、谦。易特立《谦卦》六爻皆吉,《周易》仅见;五、戒亢。过高极亢,动而有悔;六、慎密。凡机密军国大计,万不可外泄;七、咎由自取,不可怨天尤人;八、履信思顺。守信顺理而行,无往不利;九、感应为宇宙真理,精诚人无靡不感通;十、凶,言处困当知所据,否则辱,危立至;十一、藏器待时,为国家培育有用之人才;十二、惩小人以安社会;十三、善可日益,恶不可积累;十四、居安思危。存亡、治乱之机在焉;十五、度德量力,为自处之道;十六、烛照机先,知机之谓;十七、不远而复,改过之速;十八、阴阳和合而万物育焉;十九、贪得无厌之求,凶败立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易》 孔子 超心理学 《中庸》 子曰 藏器待时 述要 阴阳和合 穷神知化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德解《易》何以可能?——兼论《周易》的成书历程
6
作者 龙倩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2年第1期77-86,共10页
对《周易》一书性质的不同看法,源自不同的解易路向。在众多的诠释路向中,以德解《易》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原始纯巫术性龟卜占断中对“鬼谋”的偏重,到筮法中“人谋”因素的介入,再到最后筮辞文本化为《周易》... 对《周易》一书性质的不同看法,源自不同的解易路向。在众多的诠释路向中,以德解《易》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原始纯巫术性龟卜占断中对“鬼谋”的偏重,到筮法中“人谋”因素的介入,再到最后筮辞文本化为《周易》,体现了人类从非理性的蒙昧状态向理性启蒙状态的迈进。其后的巫史之筮占以及不同的解《易》筮例的出现,更是不断开显《周易》古经的内蕴,亦为“德”在卜筮中的作用提升积淀了经验、奠定了基础。“观亓德义”及“拟德占之”观念的提出,最终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向德义之书的转变,体现了《周易》由“术”到“学”的学术升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卜筮 以德解《易》 文本化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佛解易 佛易一家──读智旭《周易禅解》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坚 《周易研究》 1998年第4期15-20,共6页
关键词 《周 解《易》 《周易》 智旭 佛教思想 《大正藏》 天台宗 佛教的中国化 一心三观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杞《用易详解》的易学特点及其在易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方鹿 《周易研究》 1996年第2期34-43,共10页
李杞《用易详解》的易学特点及其在易学史上的地位蔡方鹿李杞,字子才,号谦斋,四川眉山人,南宋隐士、易学家。其生平事迹不详。其所著《用易详解》,以其鲜明的易学特点,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宋代与李杞... 李杞《用易详解》的易学特点及其在易学史上的地位蔡方鹿李杞,字子才,号谦斋,四川眉山人,南宋隐士、易学家。其生平事迹不详。其所著《用易详解》,以其鲜明的易学特点,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宋代与李杞同名的另有两人,一是北宋人,任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易》 学思想 学史 《周易》 象数之学 “中” 王弼 道德性命之学 老庄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传》解《易》方法析论
9
作者 姜广辉 吴国龙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20-29,共10页
本文通过《易传》来研究解《易》方法,共分四个部分:一、认为卦名反映一卦之主旨,《杂卦传》《大象传》为探寻卦名意义作过若干努力。二、认为《大象传》反映《周易》之精髓,它揭示了《周易》以六十四卦为形式探讨在不同的境遇下,君子... 本文通过《易传》来研究解《易》方法,共分四个部分:一、认为卦名反映一卦之主旨,《杂卦传》《大象传》为探寻卦名意义作过若干努力。二、认为《大象传》反映《周易》之精髓,它揭示了《周易》以六十四卦为形式探讨在不同的境遇下,君子所应具备的境界。三、《说卦传》揭示了《周易》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四、《彖传》《系辞传》揭示了"当位"说、"得中"说、"正应"说、"贵贱"说等解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卦名 卦象 《大象传》 《周易》精髓 解《易》方法
原文传递
巴蜀隐士来知德以象解《易》述论
10
作者 杨效雷 《历史文献研究》 2009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来知德以象解《易》,有助于《周易》文本的校勘、训诂。他以象解《易》,往往能对《周易》卦爻辞做出崭新而妥贴的诠释,其注《易》的用心是纠忽视象数的时代之弊,而不是从整体上疏解六十四卦之义,因而虽在以象解《易》方面,来氏做出了超... 来知德以象解《易》,有助于《周易》文本的校勘、训诂。他以象解《易》,往往能对《周易》卦爻辞做出崭新而妥贴的诠释,其注《易》的用心是纠忽视象数的时代之弊,而不是从整体上疏解六十四卦之义,因而虽在以象解《易》方面,来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突出贡献。但对一些卦爻辞的义理阐发,却不到位,甚至于不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知德 《周集注》 以象解《易》
原文传递
汉晋《论语》注的援《易》解经特色 被引量:6
11
作者 闫春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1,共7页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补证。深人探讨汉晋《论语》注中的援《易》注经及其所彰显的时代风貌,并从中管窥孔子形象及其流变,既能显微出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的学术传承及其转向,更可对后者的中心问题——圣人观及其玄学家所发挥之玄学新义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论语》 汉晋 《易 《易解《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序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清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共3页
【编者按】金景芳先生今年早些时候以九十六岁高龄,在目力不济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学生张全民同志记录,撰成《〈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一书,于易学研究的几个老大难问题有所突破。书稿已交由沈阳辽海出版社印行。这里将高清海和吕... 【编者按】金景芳先生今年早些时候以九十六岁高龄,在目力不济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学生张全民同志记录,撰成《〈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一书,于易学研究的几个老大难问题有所突破。书稿已交由沈阳辽海出版社印行。这里将高清海和吕绍纲两位先生为该书所作的序先行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周易》 中国哲学 解《易》 辩证法思想 赫拉克利特 法的唯物论 西方哲学思想 人性与物性 系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藏南宋蜀刻本《周易集解》之价值
13
作者 刘骏勃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47-54,共8页
波兰雅盖隆大学图书馆所藏南宋嘉定蜀刻本《周易集解》是该书现存的最早版本,目前唯一可见的宋刻本。清末时流至德国柏林普鲁士国立图书馆,当时尚为十卷完本,二战时辗转入于波兰雅盖隆大学图书馆,现存卷五至卷十。这部宋本《集解》藏书... 波兰雅盖隆大学图书馆所藏南宋嘉定蜀刻本《周易集解》是该书现存的最早版本,目前唯一可见的宋刻本。清末时流至德国柏林普鲁士国立图书馆,当时尚为十卷完本,二战时辗转入于波兰雅盖隆大学图书馆,现存卷五至卷十。这部宋本《集解》藏书印记丰富,有助于藏书文化的研究和该本流传情况的考察,其文字可验证清代学者对于影宋抄本《集解》的记载,并可资校勘及诸本源流的分析,其体例亦有助于解决《集解》部分案语作者归属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 李鼎祚 宋蜀刻本 普鲁士国立图书馆 雅盖隆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郑玄以《礼》注《易》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忠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7,共7页
《礼》、《易》虽然各有其特点和功用,但他们被纳入儒家话语系统之后,更多的是互补相通,此为郑玄以礼解《易》的前提。以《易》解《礼》、以《易》观《礼》,春秋时有之,以《礼》解《易》发端于孔子儒家,这是郑玄以礼解《易》的源头。以... 《礼》、《易》虽然各有其特点和功用,但他们被纳入儒家话语系统之后,更多的是互补相通,此为郑玄以礼解《易》的前提。以《易》解《礼》、以《易》观《礼》,春秋时有之,以《礼》解《易》发端于孔子儒家,这是郑玄以礼解《易》的源头。以《礼》注《易》是郑氏治易的重要特色。郑氏《周易注》以礼注《易》者大约有30多条,主要见于泰、同人、讼、豫等卦和《系辞》、《象传》、《序卦》等注释。就礼而言,涉及到三礼的婚礼、祭祀礼、宾礼、封侯礼、刑礼等。郑玄以礼解《易》的特点,大多先取象,然后由取象而引出礼,即他以《礼》解《易》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方法掺杂在一起的。就易学而言,以礼解《易》不同于一般历史方法,是以与之相近和相通的古文献解读《周易》。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在于把《周易》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以反映当时的历史风貌的文献解读之,最大限度地再现《周易》文辞的真实意义或作者的固有意义。这是其他方法所无法取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相通 以礼解《易》 郑玄学特色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伟文 《周易研究》 1998年第2期53-63,共11页
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章伟文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著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四库全书总目易纂言外翼提要》认为... 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章伟文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著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四库全书总目易纂言外翼提要》认为:“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吴澄 黄宗羲 卦爻辞 解《易》 六十四卦 卦变图 象数之学 月体纳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智慧说和《周易》系统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炎平 《周易研究》 1996年第3期48-56,共9页
阴阳智慧说和《周易》系统论施炎平从《易经》的卦象结构到《易传》的理念体系,已明显地体现了思维方式上的系统论特征,《周易》的这种系统论思维,很难说是《易经》卦象本身所具有的,更多的是通过阴阳观念的引进、诠释、阐发而形成... 阴阳智慧说和《周易》系统论施炎平从《易经》的卦象结构到《易传》的理念体系,已明显地体现了思维方式上的系统论特征,《周易》的这种系统论思维,很难说是《易经》卦象本身所具有的,更多的是通过阴阳观念的引进、诠释、阐发而形成的。本文试图证明:正是阴阳观念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易传》 六十四卦 解《易》 《易经》 阴阳学说 阴阳观念 系统论思想 智慧说 卦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弼《易》学的“得意忘象”说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善文 《中国哲学史》 1994年第4期91-94,共4页
王弼(226—249),字辅嗣,三国魏山阳(今河南焦东)人,是中国《易》学史上一位具有非凡建树的杰出《易》家。他所创立的以“扫象阐理”’为宗旨的《周易》学说,全盘冲垮了两汉《易》家沿袭了四百多年的“象数”学积弊,独标新帜,改变了一代... 王弼(226—249),字辅嗣,三国魏山阳(今河南焦东)人,是中国《易》学史上一位具有非凡建树的杰出《易》家。他所创立的以“扫象阐理”’为宗旨的《周易》学说,全盘冲垮了两汉《易》家沿袭了四百多年的“象数”学积弊,独标新帜,改变了一代学术风气,成为宋代《周易》义理学之先河,并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易》学发展的历史。 “得意忘象”,是王弼“扫象阐理”《易》学体系中的核心纲领,也是他所倡扬的各种解《易》条例赖以置根的基点。因此,本文针对此说,略述其内容实质,考辨其学术渊源,揭明其深远影响,以期展示王弼《易》学独步千古的思想蕴蓄之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得意忘象 《周易》 《易 王弼《周注》 象征意义 立象以尽意 学术渊源 解《易》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传一体还是经传分立?——《太玄》仿《易》的经传问题
18
作者 解丽霞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共6页
《汉书·扬雄传》中"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说法导引了后人"以《易》求《玄》"的研究思路,以此得出扬雄仿照《易》经、传一一而作《太玄》经、传的偏失结论。分析扬雄作《太玄》时《易》的实际情况,... 《汉书·扬雄传》中"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说法导引了后人"以《易》求《玄》"的研究思路,以此得出扬雄仿照《易》经、传一一而作《太玄》经、传的偏失结论。分析扬雄作《太玄》时《易》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扬雄的解《易》理路是"《玄传》-《玄经》-《易经》",《太玄》是经、传分立的。扬雄采用"经自经、传自传"的方式释《易》,在于倡导"简而要"地追寻经典本义,对东汉古文经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玄》 《易 “经、传一体” “经、传解《易》 “经、传分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易学渊源试探
19
作者 汪学群 《周易研究》 1998年第3期33-39,58,共8页
王船山易学渊源试探汪学群船山易学是对《易》本身的解释及发挥,以《易》为蓝本,渊源于《易》,是其易学应有之意。这里所要探讨的是其易学史的渊源,也就是说,船山治《易》除了借助原书外,还参考吸取了易学史上诸家有价值的成果,... 王船山易学渊源试探汪学群船山易学是对《易》本身的解释及发挥,以《易》为蓝本,渊源于《易》,是其易学应有之意。这里所要探讨的是其易学史的渊源,也就是说,船山治《易》除了借助原书外,还参考吸取了易学史上诸家有价值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成为他易学的重要思想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易》 王船山 学史 义理派 程颐 渊源 天地之心 《朱子语类》 六十四卦 卦爻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浮世界的清流——《周易干氏注》述评
20
作者 叶友琛 《周易研究》 1997年第4期29-35,共7页
虚浮世界的清流——《周易干氏注》述评叶友琛秦嬴政焚书,《易》以卜筮独存。两汉时经说趋于纷繁,衍为多家象数之学。但是或入于祥,或务穷造化,以至不切民用。遂有王弼尽象数,步入老庄虚玄之途,在当时占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尽... 虚浮世界的清流——《周易干氏注》述评叶友琛秦嬴政焚书,《易》以卜筮独存。两汉时经说趋于纷繁,衍为多家象数之学。但是或入于祥,或务穷造化,以至不切民用。遂有王弼尽象数,步入老庄虚玄之途,在当时占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尽管如此,魏晋时期仍有象数余绪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干宝 《易传》 解《易》 《周易》 六十四卦 述评 象数 《蒙》卦 消息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