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裂霉素对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窦晓燕 杨浩江 +6 位作者 司马晶 李林 郭疆 张蕊石 李炜 王腾 林小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随即对122例244眼患者进行PRK手术,等值球镜约在-4.00~-9.00D。其中A组(MMC组)61例122眼PRK术...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随即对122例244眼患者进行PRK手术,等值球镜约在-4.00~-9.00D。其中A组(MMC组)61例122眼PRK术中将浸有0.2g/L丝裂霉素棉签,浸润角膜中央切削区,持续时间约25~30s后,用10~20mL平衡盐水液冲洗;B组(BBS组)61例122眼,作为对照组,PRK术后仅用平衡盐水冲洗。两组患者术后均配戴同一型号博士伦隐形眼镜,用同一组PRK术后常规眼药滴眼,并于术后1wk;0.5,1,3,6,8mo;1a,由同一技术人员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情况及haze评分。结果:不同时间MMC组和BBS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观察3~18mo,A组haze明显轻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PRK术后haze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但PRK术后应用浸有MMC的棉签浸润切削区可有效的抑制haze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LASIK、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维锋 杜之渝 +3 位作者 赵武校 黄正 刘玺 向一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通过对兔Epi-LASIK、PRK术后研究,探讨Epi-LASIK手术在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及其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Epi-LASIK和PRK模型,观察术后1周、4周、8周角膜Haze的变化、角膜组织形态学结构... 目的通过对兔Epi-LASIK、PRK术后研究,探讨Epi-LASIK手术在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及其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Epi-LASIK和PRK模型,观察术后1周、4周、8周角膜Haze的变化、角膜组织形态学结构的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的表达。结果术后1周、4周Epi-LASIK组Haze(1.07±0.49、3.38±1.26)比PRK组(2.38±1.04、5.00±1.95)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57、Z4=-2.41,P均<0.05),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8=-0.96,P>0.05);组织形态学:Epi-LASIK组角膜上皮细胞的紧密性,角膜上皮基底膜的完整性、上皮与基质黏合程度,胶原排列规则性比同时间段PRK组都具有优越性;Epi-LASIK、PRK角膜上皮TGF-β2表达:1周、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Epi-LASIK组表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5);1周、8周Epi-LASIK、PRK角膜基质TGF-β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Epi-LASIK表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结论Epi-LASIK手术在减轻Haze方面较PRK具有优越性,其上皮瓣的保留对减少Haze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 PRK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转化生长因子Β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与地塞米松治疗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愈敏 袁南荣 +1 位作者 袁志兰 卢善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滴用丝裂霉素 C溶液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excim erlas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 y,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作用 ,并与地塞米松溶液对比。方法 对 4 1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 PRK,术后分别给予 0 .2 ... 目的 探讨滴用丝裂霉素 C溶液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excim erlas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 y,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作用 ,并与地塞米松溶液对比。方法 对 4 1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 PRK,术后分别给予 0 .2 g· L- 1丝裂霉素 C和 1.0 g· L- 1地塞米松滴眼治疗及平衡盐液滴眼作为对照 ,并行裂隙灯、角膜内皮镜、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术后 4、8周 ,丝裂霉素 C组与地塞米松组 haze程度相同 (P>0 .0 5 ) ,均较对照组为轻 (P<0 .0 5 )。光镜及电镜检查表明 :对照组术区角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 ,前基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 ,纤维排列明显紊乱 ;而丝裂霉素 C组与地塞米松组角膜上皮细胞和前基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以及胶原纤维合成均受抑制 ,纤维排列较整齐。结论 丝裂霉素 C能减轻 PRK后 haze,且无明显副作用 ,可望成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地塞米松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形成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荒 王春勇 +2 位作者 王宜 宋跃 郑雅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抑制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的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OVID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录的1995年4月-2005年4月10年发表... 目的:探讨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抑制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的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OVID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录的1995年4月-2005年4月10年发表的关于丝裂霉素C与PRK相关的对照研究,并辅以手工检索。结果:共纳入2项随机对照试验,异质性Q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17,df=1,P=0.68)。2项研究的OR值分别为0.17[95%CI0.05~0.533、0.10[95%CI0.01~0.853;合并OR值为0.14[95%CI0.05~0.40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3.75,P=0.0002)。结论:PRK术中局部应用0.02%丝裂霉素C可以明显减少高度近视眼术后的haze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治疗作用 角膜切除术 光折射 准分子激光/方法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LASIK术后角膜瓣弃留与紫外线照射对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志优 周琼 +2 位作者 邵毅 刘永琰 李汉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了解LASIK术后角膜瓣存在与丢失情况下紫外线对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编号分为Ⅰa组、Ⅰb组、Ⅰc组、Ⅱa组、Ⅱb组及Ⅱc组6组,每组6只,取Ⅰa组、Ⅰb组、Ⅱa组及Ⅱb组共24只兔双眼按LASIK术... 目的了解LASIK术后角膜瓣存在与丢失情况下紫外线对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编号分为Ⅰa组、Ⅰb组、Ⅰc组、Ⅱa组、Ⅱb组及Ⅱc组6组,每组6只,取Ⅰa组、Ⅰb组、Ⅱa组及Ⅱb组共24只兔双眼按LASIK术式制作角膜瓣(Ⅰc组和Ⅱc组为对照组),术后即刻人为去除Ⅰb组及Ⅱb组双眼角膜瓣,术后1周Ⅰa组、Ⅰb组及Ⅰc组行紫外线照射7min(100mJ.cm-2,UV-B灯照射),术后裂隙灯观察并记录Haze等情况,分别于术后3周及5周每组取3只兔角膜行HE染色光镜检查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术后Ⅰa组、Ⅱa组、Ⅰb组、Ⅱb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0.6583±0.1379)d、(0.7417±0.1832)d、(2.9667±0.4997)d、(2.8167±0.4152)d,经统计学处理,Ⅰa组与Ⅱa组、Ⅰb组与Ⅱb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Ⅰa组与Ⅰb组、Ⅰa组与Ⅱb组、Ⅱa组与Ⅰb组及Ⅱa组与Ⅱb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Ⅰb组及Ⅱb组24眼皆有Haze发生,Haze程度为1~2级,且术后3周和5周时,Ⅰb组Hzae程度较Ⅱb组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Ⅰa组、Ⅱa组、Ⅰc组及Ⅱc组角膜透明,无Haze发生。Ⅰa组、Ⅱa组、Ⅰc组及Ⅱc组光镜及电镜下未见明显异常。Ⅱb组光镜下可见3周时角膜上皮细胞增生,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连接稍疏松,少数细胞空泡变,上皮和基质层存在散在裂隙;Ⅰb组与之病变相似,但更为严重,且5周时2组病变均逐渐加重。透射电镜下3周时可见,Ⅱb组上皮基底细胞的半桥粒稀疏、基底膜不连续、厚薄不均匀,基质浅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纤维之间间隔不规则,成纤维细胞极度活化,数量增多,胞质内细胞器增多;Ⅰb组与之病变相似,但更为严重,且5周时2组病变均较3周时加重。结论 LASIK术后角膜瓣的丢失引起术后Haze的发生,紫外线照射加重角膜组织的损害、增加Haze的发生率,而完整角膜瓣的存在,可以减少紫外线对角膜组织的损害,降低Haz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角膜 紫外线照射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愈敏 袁南荣 +1 位作者 袁志兰 卢善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 (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作用。方法 对 5 4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PRK ,随机分为 4组 ,术中一次性应用 0 .0 0 8%丝裂霉素C(Ⅰ组 )、术后给予0 .0 2 %丝裂霉素C点眼 (...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 (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作用。方法 对 5 4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PRK ,随机分为 4组 ,术中一次性应用 0 .0 0 8%丝裂霉素C(Ⅰ组 )、术后给予0 .0 2 %丝裂霉素C点眼 (Ⅱ组 )及 0 .1%地塞米松点眼 (Ⅲ组 ) ,术后平衡盐液点眼作为对照 (Ⅳ组 ) ,并行裂隙灯、角膜内皮镜、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术后 4周、8周 ,Ⅰ组haze最轻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 ;Ⅱ组与Ⅲ组角膜haze程度相同(P >0 .0 5 ) ,均较Ⅳ组为轻 (P <0 .0 5 ) ,但较Ⅰ组为重 (P <0 .0 5 )。光镜及电镜检查表明 :Ⅳ组术区角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 ,前基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 ,纤维排列明显紊乱 ;Ⅰ、Ⅱ及Ⅲ组上皮细胞和前基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以及胶原纤维合成均受抑制 ,纤维排列较整齐 ,其中以Ⅰ组最为明显 ,纤维排列整齐。结论 丝裂霉素C减轻PRK术后角膜haze,且无明显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毛平安 马雅玲 《医学综述》 2006年第7期407-409,共3页
本文就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的主要并发症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形成机制和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以帮助广大眼科工作者更好的认识和防治haze,从而提高PRK手术的预测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届光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庞旭 彭秀军 《转化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7-120,124,共5页
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疗法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圆锥角膜的新方法,通过诱导角膜基质内纤维相互交联而提高角膜强度,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然而,角膜交联术后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年来紫外光/核... 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疗法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圆锥角膜的新方法,通过诱导角膜基质内纤维相互交联而提高角膜强度,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然而,角膜交联术后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年来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基本原理,术后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以及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针对机制给予相应干预、预防和治疗haze形成,从而提高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的稳定性和预测性,为预防haze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核黄素 角膜交联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K后屈光回退、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再次手术12例
9
作者 马华贞 贺自力 +2 位作者 何剑峰 张鸿敏 陈凤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2-473,共2页
关键词 屈光回退 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 近视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氟米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蓓 张磊 +2 位作者 刘玉震 高洪莲 隋文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单纯手术组、生理盐水组、conbercept0.5mg组和conbercept1.0mg组,每组16只,均行右眼准...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单纯手术组、生理盐水组、conbercept0.5mg组和conbercept1.0mg组,每组16只,均行右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单纯手术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个组分别给予术眼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05ml、conbercept0.5mg(0.05ml)和conbercept1.0mg(0.10ml),另选取8只兔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haze程度并进行Fantes分级,各手术组术后1周和4周分别空气栓塞法处死8只,正常对照组处死4只,取其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术后兔眼角膜上皮均于3~5d完全愈合,各组兔眼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P=0.77)。在观察期间,各手术组haze均于术后4周时最明显,conbercept1.0mg组haze最严重,其次为单纯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conbercept0.5mg组haze较其他手术组明显减轻,各组兔眼不同时间点haze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20.114,P=0.000;F时间=8.084,P=0.006)。苏木精-伊红染色示PRK术后1周,术区角膜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各异,浅基质层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角膜上皮及浅基质层的增生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onbercept1.0mg组、单纯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conbercept0.5mg组。术后4周各手术组术区角膜组织结构较术前1周紊乱,各组增生程度次序同术前1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术后1周conbercept1.0mg组术区角膜组织中TGF-β1、α-SMA和MMP-2的表达最强,其次为单纯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conbercept0.5mg组次之,各手术组3种因子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nbercept适量结膜下注射可抑制haze的形成,抑制角膜上皮和浅基质层的增生,过量则促进haze的形成,促进角膜上皮和浅基质层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康柏西普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转化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切削术后早期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隋文君 高洪莲 +1 位作者 刘奇奇 张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36-943,共8页
目的探讨兔角膜表层切削术后早期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60只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均行右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眼分为PRK+生理盐... 目的探讨兔角膜表层切削术后早期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60只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均行右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眼分为PRK+生理盐水组、PRK+bFGF组和单纯PRK组,每组20眼,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bFGF点眼,每日3次,每次1滴,单纯PRK组未行任何处理,药物连续应用至动物处死,另取8只兔为空白对照组。各手术组分别于术后7d和28d各取10只兔,空白对照组取4只兔,通过眼前节照相、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AS-OCT)记录角膜上皮愈合及haze情况,并行Fantes分级;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兔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兔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各手术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7,P=0.57)。各组兔眼术后不同时间点haze分级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41.736,P<0.01;F时间=129.445,P<0.01);术后28d,PRK+bFGF组haze分级明显高于PRK+生理盐水组和单纯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OCT显示,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反射条带连续、光滑,上皮细胞与基质层排列紧密;术后7d各组角膜上皮表面反射条带连续、光滑,与浅基质层连接欠紧密,浅基质层反射增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区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层细胞增生,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其中以PRK+bFGF组最明显;术后28d,上述表现明显增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角膜组织中仅见少量MMP-2表达;术后7d各手术组角膜组织中TGF-β1、α-SMA、MMP-2均呈阳性表达,PRK+bFGF组角膜组织中阳性染色最强;术后28d,TGF-β1、α-SMA和MMP-2的表达较术后7d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表层切削术后早期应用bFGF可促进haze形成,其主要机制与bFGF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影响浅基质层胶原排列,导致haze相关因子TGF-β1、α-SMA和MMP-2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表层切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退翳汤治疗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风梅 李昊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9-850,868,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退翳汤治疗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的Haze患者60例(11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30例(57眼)氟美童滴眼液点眼并口服益气活血退翳汤...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退翳汤治疗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的Haze患者60例(11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30例(57眼)氟美童滴眼液点眼并口服益气活血退翳汤;对照组30例(57眼)氟美童滴眼液点眼,观察2组裸眼视力和角膜Haze级别及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30例57眼,治愈45眼,显效9眼,有效3眼,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退翳汤对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退翳汤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隋文君 高洪莲 +1 位作者 刘奇奇 张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选取普通级新...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选取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64只(64眼),随机分为28μmol·L^-1罗格列酮组、14μmol·L^-1罗格列酮组、1 g·L^-1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生理盐水组、单纯PRK组,每组16只(16眼)。均行右眼PRK手术,术后分别给予28μmol·L^-1罗格列酮、14μmol·L^-1罗格列酮、1 g·L^-1DMSO+生理盐水滴眼,单纯PRK组未作任何特殊处理。术后各组用裂隙灯观察并比较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分别于PRK术后7 d、28 d比较各组haze情况并行眼前节照相;每组分别于PRK术后7 d、28 d分批处死8只兔,取角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的表达。结果 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K术后7 d、28 d,各组haze分级及TGF-β1、α-SMA、MMP-2的表达情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28μmol·L^-1罗格列酮组haze最轻,14μmol·L^-1罗格列酮组其次,明显轻于1 g·L^-1 DMSO+生理盐水组及单纯PRK组,除1 g·L^-1DMSO+生理盐水组及单纯PRK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兔PRK术后haze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可能由TGF-β1/Smad通路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 转化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SMAD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兵 廉井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滴眼液 (障翳散滴眼液 )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影响。方法 将 5 0例 ( 94只眼 ) -4 0 0~ -6 0 0D近视PRK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2 6例 ( 4 8只眼 )和对照组 2 4例 ( 4 6只眼 )。分别... 目的 研究中药滴眼液 (障翳散滴眼液 )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影响。方法 将 5 0例 ( 94只眼 ) -4 0 0~ -6 0 0D近视PRK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2 6例 ( 4 8只眼 )和对照组 2 4例 ( 4 6只眼 )。分别于术后 4个月内滴中药滴眼液和0 1%氟洛米松 (FML)眼液 ,于术后 1、 3、 6个月观察haze的发生情况及眼压变化。结果 术后 1月角膜 0级haze者在FML组为 12只眼 ( 2 6 0 7% ) ,中药滴眼液组为 4只眼 ( 8 3 3 % ,P <0 0 5 )。发生 2级haze者中药眼液组 2只眼 ( 4 17% ) ,FML组未见 2级haze (P >0 0 5 )。 3、 6月两组haze发生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 3月眼压升高者FML组 8只眼 ( 17 3 9% ) ,中药滴眼液组无 1例眼压升高 ,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用中药滴眼液可以有效抑制角膜haze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滴眼液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风活血法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
15
作者 刘法 郝静 陈志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疏风活血汤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7月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收治的64例(86眼)PRK术后并发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46眼)和对照组32例(40眼)... 目的探讨疏风活血汤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7月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收治的64例(86眼)PRK术后并发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46眼)和对照组32例(40眼),对照组采用氟米龙滴眼液点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拟中医疏风活血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患眼视觉质量、眼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46),对照组为80.0%(32/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散光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均<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其治疗后的屈光度、散光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眼压高于治疗前,且高于观察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RK术后并发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患者辅以自拟中医疏风活血汤治疗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改善视觉质量,合理控制眼压,且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疏风活血法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对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
16
作者 张秋莲 余笑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9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对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随即对104人(207只眼)进行PRK手术,等值球镜约在-4.00D~9。00D。其中A组52人104只眼行PRK术后将浸有O.02%丝裂霉素棉签,浸...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对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随即对104人(207只眼)进行PRK手术,等值球镜约在-4.00D~9。00D。其中A组52人104只眼行PRK术后将浸有O.02%丝裂霉素棉签,浸润角膜中央切削区,持续时间约25秒~30秒,后用10~20mlBSS(平衡盐水)冲洗t〉30秒;B组52人,作为对照组,103只眼行PRK术后仅用生理盐水冲洗。两组病人术后均戴同一型号博士伦隐形眼镜,用同一组PRK术后常规眼药滴眼,并于术后1周、半月、1月、3月、半年等,由同一人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情况及HAZE评分。结果:不同时间MMC组和BBS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观察3—18个月,A组HAZE明显轻于B组P〈0.05(P=0.014),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PRK术后HAZE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但PRK术后应用浸有MMC的棉签浸润切削区可有效的抑制HAZE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MMC) 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防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璐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8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后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病例,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50例92眼行LASEK术后,随诊1...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后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病例,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50例92眼行LASEK术后,随诊12个月的病例,分析术后是否发生Haze,发生Haze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措施。结果术后发生Haze 36眼(39.1%),平均(0.81±0.48)级,其中20眼为屈光度大于-5.0 D。经过局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皮质类固醇药物,同时叮嘱患者术后眼部防晒等措施,术后6个月后患者角Haze 3眼(3.3%),平均0.5级。发生Haze的36眼中有15例24眼为夏季手术。结论 LASEK是一种治疗近视,提高视力安全而有效的手术,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并发症,尤其要重视可能产生的严重Haze。Haze的发生与高度近视、过敏症、自身免疫疾病、经常暴露于紫外线中等因素密切相关,术前认真地做好筛查工作,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完善随访制度,督促患者术后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Haze的产生及其发展,并根据其严重程度结合眼压状况调整用药;除了合理用药,有效的护理措施亦对减少术后Haze的发生以及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紫外线
原文传递
近视角膜表面切削术中应用低剂量丝裂霉素C预防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发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蕊(摘) 周跃华(校) 《国际眼科纵览》 2008年第1期53-53,共1页
早在15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丝裂霉素C(MMC)在屈光手术方面的应用,直到最近才开始重视其在角膜屈光术后抑制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作用。它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的增殖、阻断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复制以及蛋白质的合成。... 早在15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丝裂霉素C(MMC)在屈光手术方面的应用,直到最近才开始重视其在角膜屈光术后抑制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作用。它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的增殖、阻断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复制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但MMC对角膜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及眼内的毒性却不容忽视。目前角膜表面激光切削后常应用0.02%MMC持续2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丝裂霉素C 角膜表面 激光切削 术中应用 低剂量 脱氧核糖核酸 预防
原文传递
丝裂霉素C对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明 刘明芳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对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对100例(100眼,均选左眼)患者进行PRK手术,等效球镜约在-1.00 D^-6.00 D。其中MMC组50例50眼行PRK,术后将浸有0.02%丝裂霉素C棉片,浸润角膜中...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对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对100例(100眼,均选左眼)患者进行PRK手术,等效球镜约在-1.00 D^-6.00 D。其中MMC组50例50眼行PRK,术后将浸有0.02%丝裂霉素C棉片,浸润角膜中央切削区,持续时间约10~15s,后用10~20ml复方氯化钠液冲洗;对照组,50例50眼行PRK,术后仅用复方氯化钠液水冲洗。两组患者术后均戴同一型号强生牌隐形眼镜,用同一组PRK术后常规眼药滴眼,并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由同一医生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情况及Haze评分。结果不同时间MMC+PRK组和PRK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3~6个月,MMCA组Haze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0.02%丝裂霉素C溶液使PRK术后切削区增生的角膜基质细胞减少,减轻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有效的抑制Haze的形成,维持和促进PRK术后角膜的光学透明性,增强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皮下角膜磨镶术后雾状混浊形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雄 张少维 +2 位作者 邢怡桥 张宁 万金方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518-520,531,共4页
目的:通过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等级的分析,探讨haze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接受LASEK手术的92例(179只眼)连续病例中,选取随访超过3个月的病例83例(162眼,占... 目的:通过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等级的分析,探讨haze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接受LASEK手术的92例(179只眼)连续病例中,选取随访超过3个月的病例83例(162眼,占总眼数的90.50%),其中男性23例(45只眼),女性60例(117只眼);年龄为18-48岁,平均(26.81±7.23)岁;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15.75--4.00D,平均(-9.24±2.48)D;术前角膜中央厚度为440-533μm,平均(489.83±18.00)μm。应用SPSS12.0软件中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与手术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术前屈光度、术前角膜中央厚度、术中角膜切削深度、术中角膜切削率(术中角膜切削深度/术前角膜中央厚度)、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等因素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术中角膜切削深度为67.90-143.30μm,平均(117.60±14.55)μm;术中角膜切削率为0.135-0.295,平均(0.240±0.028);角膜上皮愈合时间,3 d为127眼(78.40%),4 d为27眼(16.67%),5 d为6眼(3.70%),6 d为2眼(1.23%);术后最后一次复查时的角膜haze,0级为130眼(80.25%),0.5级为13眼(8.02%),1级为11眼(6.79%),2级为5眼(3.09%),3级为3眼(1.8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aze与年龄呈负相关(r=-0.173,P<0.05),与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呈正相关(r=0.155,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术中角膜切削深度不能预测haze的发生。结论:LASEK术后haze形成等级与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小,主要的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切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