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H-2谷物烘干机干燥箱多孔角状盒的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张利峰 廖骞 +3 位作者 刘大为 谢方平 王修善 李铁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为改善5H-2谷物烘干机的干燥性能,将原有角状盒改造为多孔角状盒。通过Fluent对多孔角状盒的干燥段气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空载条件下干燥箱内部温度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装有多孔角状盒的干燥箱内部温度场较原有角状盒的分布更趋均匀... 为改善5H-2谷物烘干机的干燥性能,将原有角状盒改造为多孔角状盒。通过Fluent对多孔角状盒的干燥段气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空载条件下干燥箱内部温度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装有多孔角状盒的干燥箱内部温度场较原有角状盒的分布更趋均匀。选择早稻‘中早35’稻谷,在5H-2谷物烘干机上安装多孔角状盒开展烘干试验,设置热风干燥温度为65℃,风速为8 m/s,干燥缓苏比为1∶2,结果装有多孔角状盒的烘干机干燥速率为0.798%/h~1.002%/h,烘干后爆腰增率为7.4%~10.2%,相比原有角状盒谷物烘干机,其干燥速率提高了12.1%~21.2%,爆腰增率降低了1.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烘干机 干燥箱 角状 干燥速率 爆腰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槿新品种玉盘龙珠
2
作者 陈家龙 朱建军 王巍伟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1期20-20,共1页
玉盘龙珠是从传统栽培品种“白花重瓣木槿”的芽变中选育的木槿新品种,2022年获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该品种为落叶大灌木,株型直立。叶片菱状卵形至三角状卵形,叶柄长1~3厘米,叶片长5~7厘米、宽3~5厘米,中等绿色,无光... 玉盘龙珠是从传统栽培品种“白花重瓣木槿”的芽变中选育的木槿新品种,2022年获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该品种为落叶大灌木,株型直立。叶片菱状卵形至三角状卵形,叶柄长1~3厘米,叶片长5~7厘米、宽3~5厘米,中等绿色,无光泽,钝尖,叶缘浅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权 木槿 栽培品种 重瓣 叶缘 芽变 角状卵形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7-893,共7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陈旧性脊柱骨折2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82°~150°,平均107.0°;10例合并侧凸畸形,冠状面侧凸Cobb角11°~128°,平均52.7°;6例先天性椎体发育不良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3例结核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根据Frankel分级均为D级。均采用顶椎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7.9~14.7h,平均11.1h。术中出血2400~5100ml,平均3866ml。脊髓短缩1.6~2.7cm,平均2.1cm。融合固定节段为8~14节椎体,平均12.5节。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7.0°矫正至26.1°,矫正率75.6%。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52.7°矫正至12.3°,矫正率76.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平均矫正率76.4%。术前2例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l分级恢复到E级。随访9~61个月,平均25.9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无脊髓损伤,也无矫正度的丢失。结论:全脊椎切除折顶复位术矫正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疗效满意,椎管三维同心闭合技术保证了截骨面椎管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安全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角状后凸 后路全脊椎切除 折顶矫形 椎管三维同心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宏其 袁丹 +4 位作者 刘少华 郭超峰 陈凌强 陈静 葛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7月对8例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先行颅环弓牵引7 ̄16d,平均10d,待后凸畸形矫正率超过30%时,再行后路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根据...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7月对8例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先行颅环弓牵引7 ̄16d,平均10d,待后凸畸形矫正率超过30%时,再行后路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根据入院时、牵引后、术后10d、术后6个月时颈椎的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 ̄36个月,平均19.4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0.3分改善至术后6个月时的14.0分,改善率为55.2%。入院时颈椎平均Cobb角为44.4°,牵引后平均Cobb角为26°,术后10d平均Cobb角为-4.1°,术后6个月随访时平均Cobb角为-3.6°。牵引后Cobb角与入院时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0d时Cobb角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Cobb角与术后10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进行规范的颈椎牵引,后行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方法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重度 僵硬型 角状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转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林平 叶建仁 +3 位作者 李月阳 黄麟 许剑涛 张扬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携带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抗性基因(hph)的pBHt1作为转化载体,根癌农杆菌AGL-1作为转化介体,实施转化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研究发现,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的最优转化体系为: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个/mL,根癌农... 以携带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抗性基因(hph)的pBHt1作为转化载体,根癌农杆菌AGL-1作为转化介体,实施转化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研究发现,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的最优转化体系为: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个/mL,根癌农杆菌OD600为0.3,共培养时间48 h,共培养温度为25℃,诱导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200μmol/L,选择培养基添加250μg/mL潮霉素B、250μg/mL头孢噻肟钠。1×106个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分生孢子可以产生200~300个转化子,随机挑选10个转化子进行PCR检测,均能扩增出预期条带,且在不含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平板上转化子连续培养5代后,hph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这表明T-DNA已经插入到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的基因组中。此次建立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的转化体系可为该病菌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寄主与病原菌的互作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拟盘多毛孢菌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法制备四角状氧化锌晶须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范兴祥 彭金辉 +2 位作者 张利波 郭胜惠 张世敏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4,37,共3页
研究了用微波辐射预处理过的锌粉制备夹角为109°白色蓬松的四角状氧化锌晶须的新工艺,并对微波辐射预处理锌粉制备四角状氧化锌晶须的机理及影响晶须的形态各因素进行了初探。采用日本岛津EPMA-1600型电子探针对产物四角状氧化锌... 研究了用微波辐射预处理过的锌粉制备夹角为109°白色蓬松的四角状氧化锌晶须的新工艺,并对微波辐射预处理锌粉制备四角状氧化锌晶须的机理及影响晶须的形态各因素进行了初探。采用日本岛津EPMA-1600型电子探针对产物四角状氧化锌晶须的微观结构、颗粒和形态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该产物为立体四针状的单晶白色纤维,且晶须结构完整;微波辐射时间和功率对四角状氧化锌晶须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辐射 晶须 角状氧化锌晶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治疗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的中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袁磊 刘寅昊 +5 位作者 曾岩 陈仲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齐强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603,共8页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6.89±15.38岁。4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9例,D级33例。病因诊断:结核性后凸50例,先天性后凸1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X线、CT、MRI检查,确定后凸顶点,并测量后凸角度。对合并侧凸的21例患者测量侧凸角度。在全脊柱X线片上评价患者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状况。临床评价包括下肢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ory index,PSI)。将患者依照年龄、后凸病因、后凸严重程度(后凸角度)、后凸顶椎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和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结果比较,并对随访ODI评分改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1.47±4.68个月(36~96个月)。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度94.14°±22.57°(60.0°~155.2°),术后减少至31.92°±16.79°,末次随访时为34.60°±18.09°,后凸矫正率为(64.26±15.13)%。21例同时伴有侧凸的患者术前平均侧凸角度37.36°±26.19 (12.0°~107.0°),术后减少至13.21°±14.72°,末次随访时为14.33°±14.93°,侧凸矫正率为(69.70±28.44)%。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3例患者从A级或B级提高到C级,5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D级,1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E级,21例患者从D级提高到E级。术后平均ODI改善率为(48.82±33.99)%,平均VAS改善率为(64.03±21.42)%;患者PSI为91.2%。对后凸矫正率、ODI改善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后凸角度小于95°和年龄小于35岁时,后凸矫正率更高;当患者角状后凸顶点位于T10或以下,术前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或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时,其临床改善率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前后凸角越小,随访时后凸角矫正度数越大,术前Frankel分级为D或E级,其ODI改善率越高。中远期发生内固定失败6例(8.8%),均行翻修手术。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胸腰椎中重度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中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效果以及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 胸腰椎侧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6
8
作者 欧阳超 陈志明 +2 位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陈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术前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5例,脊柱后...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术前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5例,脊柱后凸Cobb角85°~150°,平均112.8°,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36~48mm,平均30.4mm,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8例.随访观察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记录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31.4min (240~4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96.7ml (1200~4000ml),随访时间平均28.0个月(20~35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术后平均42.4°,末次随访时平均44.5°,矫正率为64.1%,丢失率为6.0%; 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10.4mm,末次随访时平均7.8mm,矫正率为66.0%;末次随访时除1例Frankel分级D级患者加重为A级外,余病例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恢复.围手术期共发生5例次并发症,其中神经并发症3例次,除1例神经完全损伤无恢复外,余2例经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非神经并发症2例次,包括1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所有患者内固定物无移位及断裂,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全脊椎截骨在矫形的同时有效解除了顶点区脊髓压迫,促进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但有加重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椎骨截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闻文 刘汝落 +4 位作者 侯树勋 史亚民 姚长海 商卫林 孙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4-466,共3页
全椎骨截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吴闻文,刘汝落,侯树勋,史亚民,姚长海,商卫林,孙彦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角状脊柱后凸畸形的病因和病理解剖均有别于弧状脊柱后凸,特征为局限性椎体破坏性病损或先... 全椎骨截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吴闻文,刘汝落,侯树勋,史亚民,姚长海,商卫林,孙彦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角状脊柱后凸畸形的病因和病理解剖均有别于弧状脊柱后凸,特征为局限性椎体破坏性病损或先天畸形导致局部骨、韧带与神经的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角状后凸 截骨术 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雀、黄喉鵐角状核和层状核的听觉通路及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信文 蓝书成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90-398,共9页
鸟类的角状核(NA)和层状核(NL)是延髓内司听觉及声源定位的重要感觉中枢。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对鸣禽类黄雀(Carduelis spinus)与黄喉(Emberiza elegans)的NA及NL的神经通路... 鸟类的角状核(NA)和层状核(NL)是延髓内司听觉及声源定位的重要感觉中枢。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对鸣禽类黄雀(Carduelis spinus)与黄喉(Emberiza elegans)的NA及NL的神经通路进行了研究与比较。发现NA接受听神经的传入并投射至脑桥外侧匠系核复合体及中脑背外测核的背部;NL接受巨细胞核的传入并以不同的行径投射至脑桥和中脑的不同部位。它们的行径是各自独立的。提示这两条通路在听觉及声源定位等方面是各自分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雀 黄喉WU 角状 层状核 听觉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治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9-724,共6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形治疗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形治疗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形治疗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形治疗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4~44岁,平均17.7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7例,陈旧性胸腰椎结核1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陈旧性T3骨折1例。角状后凸节段:T3、T4和T5各3例,T6 1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73°~155°,平均98.9°;腰前凸角24°~81°,平均48.2°;矢状位偏移距离-5.0~5.5cm。7例合并侧凸畸形,冠状面侧凸Cobb角11°~110°,平均56.0°;冠状位偏移距离0.2~6.5cm,平均3.24cm。2例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和1例结核患者合并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例。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9~14.7h,平均10.6h;术中出血1400~5600ml,平均3750ml。切除椎体1~2个,平均1.5个。脊髓短缩1.6~2.6cm,平均2.1cm。融合固定5~12个椎体,平均8.7个。术后矢状面后凸Cobb角矫正至平均19.0°,矫正率80.3%;腰前凸角矫正至平均34.3°,矫正率33.5%;冠状面Cobb角矫正至平均12.0°,矫正率79.9%;躯干矢状位偏移距离矫正至-0.5~0.5cm,矫正率90.4%;冠状位偏移距离矫正至平均0.51cm,矫正率89.5%。术前2例Frankel C级和1例D级神经损害者,术后恢复到E级。随访25~69个月,平均38.2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无脊髓损伤和矫正度的显著丢失。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治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可提供安全有效的矫正力并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胸椎角状后凸 后路全脊椎切除 牵引后伸矫形 交叉棒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10 位作者 谭荣 陈志明 陆明 袁伟 徐启明 任冬云 麻巍 李龙 张敬 郑蕊 辛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5期5647-5653,共7页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 200-6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僵硬性角状后凸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 脊髓短缩技术 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促进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鸿毅 肖克兵 +2 位作者 赵刚刚 李华锋 崔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DU145细胞和LNCaP细胞LRPPRC和雄激素受体(AR)蛋白水平;在DU145细胞中瞬转LRPPRC小干涉RNA(siLRPPRC);反转录...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DU145细胞和LNCaP细胞LRPPRC和雄激素受体(AR)蛋白水平;在DU145细胞中瞬转LRPPRC小干涉RNA(siLRPPRC);反转录PCR检测转染细胞LRPPRC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LRPPRC蛋白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AT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LRPPRC在DU145细胞和LNCaP细胞均高表达,但DU145细胞不表达AR。敲低DU145细胞LRPPRC水平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增加、 ATP水平下降、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增高、Bcl2蛋白水平降低。结论敲低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LRPPRC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 激素抵抗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灶区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性脊柱结核严重角状后凸畸形1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益建 赵登 +5 位作者 汪飞 胡正军 钟锐 黄华强 张钟 蒋登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6-480,共5页
脊柱结核亦称为Pott's病[1],约占全身各部位结核的2%[2].脊柱结核的病灶主要发生在椎体,导致多椎体破坏塌陷融合,而椎体附件基本未累及,逐渐形成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约3%~5%的患者最终可以达到60.以上角状后凸畸形[3].在儿童时期发生... 脊柱结核亦称为Pott's病[1],约占全身各部位结核的2%[2].脊柱结核的病灶主要发生在椎体,导致多椎体破坏塌陷融合,而椎体附件基本未累及,逐渐形成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约3%~5%的患者最终可以达到60.以上角状后凸畸形[3].在儿童时期发生的脊柱结核,结核破坏的椎体数越多,发生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角度越大,程度更重,常导致患者心肺功能障碍以及较早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害、顽固性腰痛[4].文献报道其脊髓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可达10%~43%[5、6].目前,手术矫形是治疗陈旧性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心肺功能障碍 手术矫形 病灶区 脊髓神经功能 截骨矫形 脊髓神经损伤 角状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脊柱-骨盆关系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明 王晓平 +7 位作者 马华松 岳春生 陈志明 袁伟 徐启明 任冬云 麻巍 赵宋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3期8666-8671,共6页
背景:矢状面平衡的评估与矫正是脊柱后凸畸形取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脊柱-骨盆参数的测量方法是评估脊柱失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通过测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设计手术方案,分析术... 背景:矢状面平衡的评估与矫正是脊柱后凸畸形取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脊柱-骨盆参数的测量方法是评估脊柱失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通过测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设计手术方案,分析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的特点,并评估远期预后。方法:纳入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全脊椎切除截骨、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修复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37例。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指数、脊柱骶骨角及矢状面垂轴。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随访时间、后凸矫正角度、躯干偏移矫正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6 min(212-470 min),术中出血平均2 089 m L(1 200-6 000 m L),手术共切除104个椎体,截骨平面在T4-L2。术后随访20-35个月,患者术后脊柱后凸角平均41.6°(10°-90°),矫正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12至23 mm),矫正率为73%。神经并发症2例次,占6%;非神经并发症2例次,占6%。术后患者各解剖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通过对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骨盆测量参数进行测量,能够得出脊柱-骨盆序列的参数关系以及躯干矢状位平衡状态的参数关系,获得截骨角度的技术参数,实现预手术设计,术中选择合适截骨平面,使修复结果更接近于人体脊柱、腰椎的生物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内固定器 截骨术 生物力学 解剖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僵硬性角状后凸 脊柱-骨盆参数 全脊椎截骨 脊髓短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矫正僵硬性脊柱角状后凸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11 位作者 谭荣 陈志明 陆明 袁伟 徐启明 任冬云 麻巍 李龙 伍佳剑 张敬 郑蕊 辛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4992-4997,共6页
背景:胸腰椎角状后凸手术的治疗难点在于矫正率低,矢状面重建难,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术后失平衡、假关节发生率高及术后矫正度丢失。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端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严重脊柱... 背景:胸腰椎角状后凸手术的治疗难点在于矫正率低,矢状面重建难,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术后失平衡、假关节发生率高及术后矫正度丢失。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端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87例,男36例,女51例,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植入物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前的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治疗后为15°-57°,平均27.9°,改善率为76%。躯干矢状位偏移的改善率为76%。术中失血量为800-3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300 mL;手术时间为5-7 h,平均手术时间5.9 h;治疗前2例患者伴有双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型C级,治疗后恢复至E级。治疗后随访9-57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术中可对血管最大限度的保留,避免血管损伤导致脊髓的缺血性改变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低体质量患者手术过程中减少出血、以及保障有效血容量是治疗后早期恢复的有效保障;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技术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程度是保证后凸畸形矫正、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僵硬性角状后凸 后路截骨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角状切口外剥内扎加断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被引量:1
17
作者 易珉 马小鹏 +2 位作者 刘永安 李清林 王玖言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07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介绍星角状切口外剥内扎加断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痔核表面皮肤、粘膜星角状切口外剥内扎,以及断桥剥离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与传统外剥内扎术70例进行对照。结果:术后肛门水肿,治疗组10%(5/50)... 目的:介绍星角状切口外剥内扎加断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痔核表面皮肤、粘膜星角状切口外剥内扎,以及断桥剥离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与传统外剥内扎术70例进行对照。结果:术后肛门水肿,治疗组10%(5/50),对照组为17.1%(13/70);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8±7)d,对照组(26±7)d;肛门皮赘或不平,治疗组3例,对照组12例;肛门狭窄,治疗组无,对照组5例(5/70);感觉性大便失禁,治疗组无,对照组7(7/70)例;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2例,对照组15例。结论:星角状切口外剥内扎加断桥整形缝合术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保持良好肛门外观和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切口 断桥整形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节段性椎管及神经根管环状减压治疗角状后凸合并截瘫97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建祥 王明新 +2 位作者 左铁锷 杜明奎 王振宇 《武警医学》 CAS 1997年第5期273-274,共2页
后路节段性椎管及神经根管环状减压治疗角状后凸合并截瘫97例武警总医院骨科姚建祥,王明新,左铁锷,杜明奎,王振宇(北京100039)关键词环状减压,角状后凸畸形,脊柱,截瘫,先天畸形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由许多病理原因造成... 后路节段性椎管及神经根管环状减压治疗角状后凸合并截瘫97例武警总医院骨科姚建祥,王明新,左铁锷,杜明奎,王振宇(北京100039)关键词环状减压,角状后凸畸形,脊柱,截瘫,先天畸形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由许多病理原因造成,如骨折、先天性畸形等,造成骨、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减压 角状后凸畸形 脊柱 截瘫 先天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志明 马华松 +4 位作者 吴继功 谭荣 赵福江 沙鑫 赵浩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瞻性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技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1~58岁,平均28.6岁。所有入选患...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瞻性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技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1~58岁,平均28.6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冠状位躯干偏移(trunk shift,TS)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影像学相关参数。同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F-36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其临床疗效,使用Frankel分级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情况,并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68.9±108.3)min(312~7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 173.7±1 226.6)mL(800~5 100mL),随访时间平均22.5个月(12~40个月),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124±20.4)°(91°~160°),侧凸Cobb角平均(87.2±45.2)°(0°~156°);术后后凸角平均(46.8±21.5)°(10°~120°),侧凸角平均(49.1±26.9)°(0°~109°),矫正率分别为62.3%和45.2%;末次随访时后凸、侧凸Cobb角有轻度丢失,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由术前的(38.6±17.2)mm减少至(11.5±11.2)mm,SVA由术前(33.5±11.4)mm减少到术后(9.6±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F-36、VAS、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14例次(37.8%)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10.8%),包括完全性脊髓损伤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非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次(27%),包括胸腔积液2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消化系统并发症3例;螺钉松动拔出1例,螺帽脱落1例。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术方法,但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应充分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凸畸形 侧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T-DNA转化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林平 叶建仁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8,共4页
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菌株的转化子库中筛选出15株形态特征变化显著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并从中挑选3株转化子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证实了转化子基因组DNA中含有T-DNA插入片段。分别对15株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落生长... 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菌株的转化子库中筛选出15株形态特征变化显著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并从中挑选3株转化子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证实了转化子基因组DNA中含有T-DNA插入片段。分别对15株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致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探讨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的致病机制和致病基因克隆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拟盘多毛孢菌 根癌农杆菌 转化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