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叙述角度的变化在翻译再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以《不谈爱情》和《烦恼人生》的中英文译本为例
1
作者 高建华 《消费导刊》 2008年第13期37-39,共3页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二次创作的艺术,在文学翻译方面更是如此。在小说的叙述者方面,原作者和译者在讲述故事时多少会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除却叙述者,在中短篇小说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声音来自故事的角心人物。作为原作者创造的虚拟人物...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二次创作的艺术,在文学翻译方面更是如此。在小说的叙述者方面,原作者和译者在讲述故事时多少会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除却叙述者,在中短篇小说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声音来自故事的角心人物。作为原作者创造的虚拟人物,角心人物在翻译过程中也得到了来自译者的二次创造。译作中的角心人物混合了译者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和讲述能力。因此,比较中英译本的不同叙事角度意义非凡。池莉是一位当代中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在本文中,笔者选择了池莉的《不谈爱情》和《烦恼人生》两部中篇小说作为原文本,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Apart from Love作为比较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叙述者 叙述 角心人物 池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叙述视角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静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叙述视角上极富魅力,采用了不同叙述者主客观视角转换和角心人物转换等方式讲述了一段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本文将在叙述学的视野下,从影片的叙述视角角度对其进行解析,探讨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 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叙述视角上极富魅力,采用了不同叙述者主客观视角转换和角心人物转换等方式讲述了一段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本文将在叙述学的视野下,从影片的叙述视角角度对其进行解析,探讨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叙述视角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叙述视 主、客观视 角心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神话英雄——论《奥德赛》叙述方位之功能
3
作者 王倩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第1期99-105,共7页
按照叙述者的叙述,《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他历经种种艰辛而最终返还伊塔刻,得以与家人团聚。若改变叙述方位,奥德修斯就是一位独裁者、刽子手、殖民者、奴隶主、薄情的伪君子,等等。而造成此种差异的缘由,乃是因为史... 按照叙述者的叙述,《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他历经种种艰辛而最终返还伊塔刻,得以与家人团聚。若改变叙述方位,奥德修斯就是一位独裁者、刽子手、殖民者、奴隶主、薄情的伪君子,等等。而造成此种差异的缘由,乃是因为史诗在转述中采用了以奥德修斯为角心来叙述故事,而重述乃是将其他角色作为角心人物来表述奥德修斯的历险故事。因此,我们可以说,叙述方位制造了神话英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 奥德修斯 英雄 叙述方位 角心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的赋予与意义的承载
4
作者 姜山秀 《德州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1-34,共4页
川端康成的多部小说有一种相同的叙述方式:以男性作为角心人物,而角心人物同现实之间,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间又存在着双重距离,男性是意义的发现者与意义的赋予者。女性及女性美成为意义的载体。本文从叙述方式入手,分析川端康成的男... 川端康成的多部小说有一种相同的叙述方式:以男性作为角心人物,而角心人物同现实之间,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间又存在着双重距离,男性是意义的发现者与意义的赋予者。女性及女性美成为意义的载体。本文从叙述方式入手,分析川端康成的男性形象在他作品中的地位与价值,并探讨其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形象 角心人物 距离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