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近工作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和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昌凡 何明光 +1 位作者 许京京 曾骏文 《眼视光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是近视眼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环境因素中,与近视眼联系最紧的是视近工作。而了解视近工作在近视发展中的作用,可通过一份问卷来调查患者的视近活动。本文现综述目前几份常见的视近工作问卷表,并分析在设计问卷...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是近视眼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环境因素中,与近视眼联系最紧的是视近工作。而了解视近工作在近视发展中的作用,可通过一份问卷来调查患者的视近活动。本文现综述目前几份常见的视近工作问卷表,并分析在设计问卷表中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近工作 问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学生视近习惯与视力低下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章玉坤 吕美霞 +8 位作者 施侣元 张惠娟 鲁本麟 杨莉华 严菁 润琦 严青 黄惠敏 吴青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了解中学学生视力状况,探讨中学生视近习惯与视力低下的关系。方法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学生进行屈光测定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市某中学学生视力低下率为63.8%;男生视力低下率为60.4%;女生视力低下率为67.5%。影响视力... 目的了解中学学生视力状况,探讨中学生视近习惯与视力低下的关系。方法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学生进行屈光测定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市某中学学生视力低下率为63.8%;男生视力低下率为60.4%;女生视力低下率为67.5%。影响视力低下发生的视近习惯有:看书距离、看电视距离、课间活动、连续看书1小时以上。结论看书距离和看电视距离越远是视力低下的保护因素,课间活动少、连续看书1小时以上是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正常 视近习惯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视近所致眼压变化与近视发展速度的关系
3
作者 谢继春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年第7期116-117,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持续视近所致眼压变化对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影响。方法:自愿参加本试验的近视患者116例227眼,按照持续视近后眼压升高值大小分为3组:A组(≤0.5mmHg)95眼,B组(0.5~1.0mmHg)79眼,C组(>1.0mmHg)53眼。所有受试者检查... 目的:初步探讨持续视近所致眼压变化对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影响。方法:自愿参加本试验的近视患者116例227眼,按照持续视近后眼压升高值大小分为3组:A组(≤0.5mmHg)95眼,B组(0.5~1.0mmHg)79眼,C组(>1.0mmHg)53眼。所有受试者检查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随访1年后再次检查,对各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加值进行方差分析,对所有受试者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加值与眼压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屈光度增加(0.48±0.35)D;B组增加(0.61±0.38)D;C组增加(0.96±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6,P<0.05)。A组眼轴长度增加(0.18±0.27)mm;B组增加(0.23±0.28)mm;C组增加(0.36±0.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1,P<0.05)。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加值均与眼压变化值呈正相关。结论:持续视近所致眼压变化与近视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速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在近视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近 眼压 屈光度 眼轴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致视近物模糊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肖艳玲 孙正清 盖成林 《沈阳部队医药》 2008年第6期368-368,共1页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视近 脉搏氧饱和度 入手术室后 脓肿切开引流术 颈部脓肿 瞳孔扩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近最大辐辏力及开散力检测
5
作者 江建男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3年第5期123-126,共4页
近方水平斜位异向转动检测,是运用棱镜量测出患者在近方维持水平方向(辐辏力及开散力)的两眼单一视能力。
关键词 视近最大辐辏力 开散力 检测 眼镜学 配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上斜肌亢进眼球客观旋转与近立体视功能的分析
6
作者 鲁翼 周炼红 +6 位作者 张灿灿 李沅瑾 马润庭 李文萍 龚奇 余露润 胡蝶文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斜肌亢进(PSOOA)患者眼球客观旋转与双眼近立体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01/2023-11于我院行斜视手术并存在PSOOA的斜视患者共59例,采集眼底照相图片,根据黄斑中心凹与视乳头水平经线的相对位置...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斜肌亢进(PSOOA)患者眼球客观旋转与双眼近立体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01/2023-11于我院行斜视手术并存在PSOOA的斜视患者共59例,采集眼底照相图片,根据黄斑中心凹与视乳头水平经线的相对位置将眼球分为内旋、外旋和无旋转组,进一步测量黄斑-视乳头夹角(FDA),并分析眼球客观旋转情况及FDA与患者近立体视功能的关系。结果:患者59例92眼存在上斜肌亢进。眼球外旋0例,眼球无旋转32例,眼球内旋27例,眼球无旋转组双眼总FDA明显小于眼球内旋组(2.83°±2.89°vs 16.12°±5.74°,P<0.001)。眼球无旋转组和内旋组近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66%和15%,差异显著(P<0.001);眼球无旋转组和内旋组精细近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38%和11%,差异显著(P=0.02)。所有患者近立体视与双眼总FDA存在相关性(r=-0.526,P<0.001),与内旋眼FDA相关性最大(r=-0.546,P<0.001);眼球内旋组近立体视与双眼总FDA无相关性(r=-0.366,P=0.060),与内旋眼FDA和亢进眼FDA负相关(r=-0.424,P=0.028;r=-0.485,P=0.010);眼球无旋转组近立体视与双眼总FDA、主导眼FDA、非主导眼FDA、亢进眼FDA和非亢进眼FDA均无相关性。结论:PSOOA患者出现眼球内旋者较眼球无旋转者近立体视功能保存率更低,近立体视功能与双眼总FDA负相关,尤其是内旋眼和亢进眼FDA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上斜肌亢进 眼球客观旋转 立体功能 黄斑-乳头夹角(F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高中生近视与行为危险因素的二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颖颖 宋玉珍 +4 位作者 段佳丽 何荣志 刘娟 宋惠平 郭秀花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危险因素对北京市高中学生近视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8年采取多阶段等比例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8个区县高中一、二年级的青少年5 232人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非散瞳电脑验光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二水... 目的:探讨行为危险因素对北京市高中学生近视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8年采取多阶段等比例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8个区县高中一、二年级的青少年5 232人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非散瞳电脑验光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二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阅读时眼与书本距离少于一尺(即33cm)的学生的患近视的风险是保持一尺学生的1.26倍(95%可信区间为1.14~1.40),而多于一尺的学生患病风险为保持一尺学生的0.79(0.66~0.95)。而看电视时与电视机距离少于2.5 m的学生的患病风险是保持在2.5 m至3 m的学生1.12倍(95%可信区间为1.01~1.25),而保持在3 m以上学生的患病风险是保持在2.5m至3 m的学生0.73(95%可信区间为0.64~0.85)。结论: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用眼负担大,但视近时保持良好的用眼距离能降低患近视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危险因素 视近工作 二水平logistics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斜视手术前后远近立体视的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育榕 张繁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斜视类型对术后远、近立体视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不同类型斜视患者,按斜视类型分为四组:组1为非调节性内斜视,组2为间歇性外斜视,组3为恒定性外斜视,组4为外斜V征伴下斜肌亢进。手术前后分别应用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采... 目的:探讨斜视类型对术后远、近立体视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不同类型斜视患者,按斜视类型分为四组:组1为非调节性内斜视,组2为间歇性外斜视,组3为恒定性外斜视,组4为外斜V征伴下斜肌亢进。手术前后分别应用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采用颜少明编绘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锐度。记录并分析术前、术后第7d,1、3、6mo的各项检查数据。结果:斜视患者72例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外斜视组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恢复优于非调节性内斜视组、恒定性外斜视组及外斜V征伴下斜肌亢进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调节性内斜视组、恒定性外斜视组和外斜V征伴下斜肌亢进组术后不同时期远、近立体视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立体视(0例)比近立体视(19例,26%)的损害更严重,术后近立体视(51例,71%)的恢复明显优于远立体视(17例,24%),术后1mo远、近立体视恢复效果明显。结论:不同斜视类型对术后远、近立体视恢复的影响存在差异,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恢复效果最佳。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和外斜V征伴下斜肌亢进对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恢复影响一致。斜视患者远立体视损害较重,术后近立体视恢复明显优于远立体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立体 立体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近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丽 封利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05-1708,共4页
回顾性分析采用Titmus、Randot图谱对99例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检测,对可能影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重建相关因素(是否间歇、斜视开始年龄、术前斜视持续时间、术前斜视度)与术后近立体视功能进行协方差分析。结... 回顾性分析采用Titmus、Randot图谱对99例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检测,对可能影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重建相关因素(是否间歇、斜视开始年龄、术前斜视持续时间、术前斜视度)与术后近立体视功能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间歇对其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持续时间(P=0.002)和开始年龄(P=0.048)对其影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斜视度数对其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近立体视功能可获得不同程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 立体功能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视患者近立体视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宿蕾艳 杨晓桦 庄曾渊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老视对患者近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选取近矫正视力≥1.0的老视患者90例,按阅读近附加分组,其中屈光度≤+1.00D(等效球镜)患者30例,屈光度+1.00~+2.00D(等效球镜)患者30例,屈光度≥+2.00(等效球镜)患者30例,另外随机选取近矫正... 目的观察老视对患者近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选取近矫正视力≥1.0的老视患者90例,按阅读近附加分组,其中屈光度≤+1.00D(等效球镜)患者30例,屈光度+1.00~+2.00D(等效球镜)患者30例,屈光度≥+2.00(等效球镜)患者30例,另外随机选取近矫正视力≥1.0的年轻患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近随机点立体图(Randot Stereotests)测定患者的近立体视觉。结果①老视患者随屈光度增加,裸眼近立体视觉下降,二者存在相关性(r=0.857,P<0.05);②老视矫正后,屈光度≤+1.00D及+1.00~+2.00D的两组老视患者近立体锐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2.00D的老视患者近立体锐度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屈光度≥+2.00D的老视患者近立体视锐度比其他两组老视患者近立体视锐度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眼调节力明显下降,老视患者的近立体视功能下降;阅读近附加屈光度越高,下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 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近立体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跃兵 陈敏 孙先桃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接受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疗效及近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收治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手术患儿150例,比较患儿术前术后的共同视功能和融合视功能,并考察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结果 150例... 目的观察儿童接受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疗效及近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收治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手术患儿150例,比较患儿术前术后的共同视功能和融合视功能,并考察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结果 150例患儿中,手术后近视立体功能有明显改变。共同视功能术前为70例,术后为1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融合视功能术前为44例,术后增加至1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近立体视功能者,术前为72例,术后增加至136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有积极作用,近视立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重建,具有相当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 间歇性 立体功能 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Ⅰ号丸在青少年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煜 关国华 +1 位作者 余杨桂 黄仲委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近视Ⅰ号丸结合后巩膜加固术对青少年高度近视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将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 48例 (96只眼 )随机分为手术组 (46只眼 )和手术加中药组 (5 0只眼 )。两组患者均接受后巩膜加固术。手术加中药组术后服用近... 目的 观察中药近视Ⅰ号丸结合后巩膜加固术对青少年高度近视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将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 48例 (96只眼 )随机分为手术组 (46只眼 )和手术加中药组 (5 0只眼 )。两组患者均接受后巩膜加固术。手术加中药组术后服用近视Ⅰ号丸。于手术前、术后 1周和术后 3月分别检测患者的对比敏感度。结果 术后 1周和术后 3月两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 ;术后 3月手术加中药组的对比敏感度与手术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术后 1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后巩膜加固术提高青少年高度近视眼对比敏感度方面近视Ⅰ号丸具有增强手术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号丸 后巩膜加固术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视功能训练对儿童近视性弱视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宋晶 魏春惠 《现代医学》 2010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了解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及对近视度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视性弱视儿童102例(172眼),了解其病程中曾行弱视治疗的方法、各种方法的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及近视度数变化情况。并设同期单纯... 目的:了解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及对近视度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视性弱视儿童102例(172眼),了解其病程中曾行弱视治疗的方法、各种方法的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及近视度数变化情况。并设同期单纯近视儿童对照组。分别统计使用红光闪烁治疗仪、近距离视功能训练及联合治疗3种方法对儿童近视性弱视的疗效及对近视度数增加的影响。结果:近距离视功能训练与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及联合治疗3种方法疗效相近(P>0.05)。行近距离视功能训练者近视度数增加程度高于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距离视功能训练者与单纯近视儿童比较,其近视度数加深也更加明显(P<0.05)。结论:近距离视功能训练对儿童近视性弱视的疗效与其它方法无显著性差异,而较之其它治疗方法,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明显加剧了近视性弱视儿童近视度数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功能训练 性弱 疗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别配戴远近用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惠英 陈叶桃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43-45,共3页
根据近雾视疗法的原理,给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分别配戴远、近用眼镜,即阅读距离时戴用比远用镜减少-1.50DS的眼镜,观察对近视发展的影响。并与远近用眼都戴同一屈光度眼镜的学生进行比较。临床共观察1579例,分为观察组(A组)78... 根据近雾视疗法的原理,给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分别配戴远、近用眼镜,即阅读距离时戴用比远用镜减少-1.50DS的眼镜,观察对近视发展的影响。并与远近用眼都戴同一屈光度眼镜的学生进行比较。临床共观察1579例,分为观察组(A组)782例,对照组(B组)797例,观察2年,发现A组较B组近视发展速度减缓,两年间A组增加屈光度的例数较B组少8.5%。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1,说明分别配戴远近用镜有减轻调节力和视疲劳,减慢近视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用镜 疗法 调节力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不加深眼镜的制作
15
作者 胡天武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4年第7期33-33,共1页
目前眼镜市场上出现的“近视不加深眼镜”,实际上是一种近视双光镜,镜片下部的子镜片,相对于上部的主镜片来说,屈光度减低了2.00D。由于近视镜在视物时有缩小的作用,特别在度数较高时更明显,所以这种双光镜片通过下部的子镜片,... 目前眼镜市场上出现的“近视不加深眼镜”,实际上是一种近视双光镜,镜片下部的子镜片,相对于上部的主镜片来说,屈光度减低了2.00D。由于近视镜在视物时有缩小的作用,特别在度数较高时更明显,所以这种双光镜片通过下部的子镜片,读书写字时,就感到字体增大了,无形中就使佩戴者感到清晰、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加深眼镜 双光镜 制作方法 视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C_3F_8填充术治疗变性近视伴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元元 张金嵩 朱子诚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术治疗变性近视伴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16例(17眼)变性近视伴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及气体(C3F8)填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4月)观察术后视力、视野、OCT检查...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术治疗变性近视伴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16例(17眼)变性近视伴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及气体(C3F8)填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4月)观察术后视力、视野、OCT检查、眼底检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CT显示16眼术后黄斑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眼复位失败。16眼视力提高,最佳矫正视力为0.5;16只复位眼中心视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眼术后暂时性高眼压,药物治疗恢复正常;1眼术后眼底局部出血,1周后积血吸收,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G3F8填充术治疗变性近视伴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是安全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鹫眭 黄斑孔 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矫正单眼近视对患者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惠东 柯建林 +1 位作者 黄准 龚莉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7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分析在采用角膜塑形镜对于患者进行单眼近视矫正的过程中,对于其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眼近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框架眼镜治疗组与角膜塑形治疗组,每组30... 目的:分析在采用角膜塑形镜对于患者进行单眼近视矫正的过程中,对于其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眼近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框架眼镜治疗组与角膜塑形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近立体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矫正前的屈光度基本无差别(P>0.05),患者矫正后1d、7d、30d、90d、1年框架眼镜治疗组的矫正前后屈光度明显高于角膜塑形治疗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单眼近视矫正的过程中,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相对于框架眼镜矫正而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近立体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单眼矫正 立体功能 治疗效果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与环曲面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改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视力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文琳 曾丽 +2 位作者 牛悦 王云风 邱迎红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490-493,500,共5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最佳光学设计方案选择及其对患者裸眼视力、散光度数和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眼科医院2020-05至2021-05收治的近视伴散光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佩戴的不同类型的角膜塑形镜光学设计,分为...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最佳光学设计方案选择及其对患者裸眼视力、散光度数和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眼科医院2020-05至2021-05收治的近视伴散光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佩戴的不同类型的角膜塑形镜光学设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佩戴球面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观察组患者佩戴环曲面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后裸眼视力(UCVA)、散光、平均角膜曲率、眼轴、角膜偏心量、SE、CCT、BUT、ECD及近立体视功能情况。结果戴镜前,两组患者专科检查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戴镜1、6、12个月,两组患者的UCVA均降低(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散光均降低(P<0.05),12个月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角膜曲率均显著下降,眼轴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平均角膜曲率、眼轴低于对照组(P<0.05);角膜偏心量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E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12个月,两组患者CCT、BUT、EC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近立体视功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曲面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球面 环曲面 裸眼 散光度 立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童奇湖 陆勤康 +4 位作者 王惠云 王红婷 张元钧 王盛展 孙艳丽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270-272,280,共4页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矫正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后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方法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90眼),其中高度屈光参差组32例(60眼),重度屈光参差组16例(30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患者手术前...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矫正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后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方法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90眼),其中高度屈光参差组32例(60眼),重度屈光参差组16例(30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结果术前屈光参差程度(4.75±2.83)D,术后为(0.35±0.15)D。SBK术后6个月84眼裸眼视力达到1.0或以上,较术前戴框架眼镜的78眼明显提高。术前戴框架眼镜的正常立体视、异常立体视和立体视盲分别为15、15和18例,而SBK术后6个月正常立体视、异常立体视和立体视盲分别为28、14和6例;SBK术后6个月的近立体视明显优于术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屈光参差组近立体视明显优于重度屈光参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BK有助于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近立体视的建立。早期干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戴镜习惯,有助于患者近立体视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参差 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近立体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博文 孙光华 孙凤侠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3-74,共2页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其主要危害为患儿立体视功能不良,多以近立体视部分保存,而远立体视明显丧失为特点。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主要为手术矫正,但是对于手术年龄的选择问题目前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回顾了我院201...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其主要危害为患儿立体视功能不良,多以近立体视部分保存,而远立体视明显丧失为特点。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主要为手术矫正,但是对于手术年龄的选择问题目前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回顾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9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病例,比较分析其手术前后的近立体视功能情况,旨在为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总结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 外斜 立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