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继发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1
作者 霍燕 蔺雪梅 +6 位作者 刘仲仲 饶兰平 宋沉生 刘佩 逯青丽 王静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8-1276,共9页
目的探讨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继发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transsynaptic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of optic neuropathy,TRDON)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 目的探讨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继发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transsynaptic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of optic neuropathy,TRDON)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etinal ganglion cell layer,RGCL)厚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22年9月—2023年9月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间接眼压测定、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照相、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视野、色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颅脑神经影像检查。对视盘RNFL和黄斑区RGCL进行“容易观察到的TRDON”评估,计算双眼RGCL的归一化不对称评分(normalized asymmetry score,NAS)。结果共纳入15例(30只眼)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患者,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为58(51~68)岁,发病时间(定义为从出现视觉症状到就诊的时间)为0.1~96.5个月,中位发病时间为12.0(0.5~36.0)个月。11例(73.3%)患者20只(66.7%)眼的黄斑区RGCL符合“容易观察到的TRDON”标准,其中10例患者发病时间均≥5个月,9例患者OCT显示双眼均出现与视野缺损区域相一致的黄斑区RGCL厚度薄变,1例患者OCT显示单眼出现与视野缺损区域相一致的黄斑区RGCL厚度薄变;且9例患者双眼的NAS均为正值,1例患者单眼的NAS为正值。7例(46.7%)患者10只(33.3%)眼的视盘RNFL符合“容易观察到的TRDON”标准,其中3例患者OCT表现为双眼视盘RNFL厚度薄变,4例患者OCT表现为单眼视盘RNFL厚度薄变,但薄变区域与视野缺损区域一致性差。结论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将继发出现TRDON,其特征性表现为OCT显示双眼均出现与视野缺损相一致的黄斑区RGCL厚度薄变,其发生与时间相关(发病5个月后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跨突触 变性 视神经病变 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 外侧膝状体 中枢视觉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后视觉通路恢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张良嘉 周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38-42,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视路弥散张量成像(DTI)指标的变化,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并采用DTI参数定量分析视觉功能结果与微观结构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此探究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方法 选取诊断为垂体腺瘤... 目的 通过检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视路弥散张量成像(DTI)指标的变化,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并采用DTI参数定量分析视觉功能结果与微观结构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此探究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方法 选取诊断为垂体腺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术前、术后第一次检查、术后第二次检查三个时期的DTI检查和视力检查资料。比较患者不同时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弥散系数(ADC)值,分析患者视力恢复情况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术前左右两眼FA平均值与视觉功能相关性。结果 患者术后第一次检查FA、ADC相比于术前,具有明显差异(P<0.05),左眼、右眼术前配对FA值分别提高0.09、0.08,左眼、右眼术前配对ADC值分别降低0.25×10^(-10)m^(2)/s、0.39×10^(-10)m^(2)/s。患者术前FA、ADC值相比于术后第二次检查,具有明显差异(P<0.05),左眼、右眼术前配对FA值分别提高0.13、0.11,左眼、右眼术前配对ADC值分别降低0.49×10^(-10)m^(2)/s、0.51×10^(-10)m^(2)/s。患者术后第一次检查FA、ADC值相比于术后第二次检查,具有明显差异(P<0.05),左眼、右眼术前配对FA值分别提高0.04、0.03,左眼、右眼术前配对ADC值分别降低0.24×10^(-10)m^(2)/s、0.12×10^(-10)m^(2)/s。以上结果显示随着患者术后视力视野的恢复,FA值明显增加,ADC值逐步减低。以右眼为例,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与患者术后视觉通路恢复情况无相关性(P>0.05)。对于患者术前的视觉功能,其中视觉功能1级有0例,2级有16例,3级有5例,4级有1例。持续检查患者术后各个时期的视觉功能评分,所有患者视力评分呈降低趋势,视觉功能处于持续好转的过程中。术后第二次检查时,视觉功能1级有14例,2级有7例,3级有1例,4级0例。对患者双眼进行视觉功能评分,术前左右两眼FA值平均值和术前视力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88,呈负相关(P<0.05)。结论 DTI作为一种无创的视觉通路检测方法,可以术前预测患者术后可能的视力恢复程度。并且在术后的一定时间内,视力的恢复是与时间呈正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弥散张量成像 视觉通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视觉通路病变患者双侧视放射的DTI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宋修峰 陈英敏 +1 位作者 朱月莉 张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应用DTI研究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探讨前视路病变对双侧视放射结构的影响。方法:青光眼、垂体瘤及正常对照组各16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均值。对测量结果,应用SPSS13.0两样本-t检验统计分别分析患者组双侧视... 目的:应用DTI研究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探讨前视路病变对双侧视放射结构的影响。方法:青光眼、垂体瘤及正常对照组各16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均值。对测量结果,应用SPSS13.0两样本-t检验统计分别分析患者组双侧视放射FA值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青光眼组及垂体瘤组左、右侧视放射FA值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前视路受损患者双侧视放射的白质纤维束受到损害,为进一步了解其神经病理学机制及评估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视觉通路 青光眼 垂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复眼的视觉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慧霞 郑火青 胡褔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9-757,共9页
视觉通路的研究在神经科学、仿生应用和医学治疗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作为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视觉通路的研究。蜜蜂的视觉器官包括1对复眼和3只单眼,复眼是形成视觉的主要感觉器官... 视觉通路的研究在神经科学、仿生应用和医学治疗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作为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视觉通路的研究。蜜蜂的视觉器官包括1对复眼和3只单眼,复眼是形成视觉的主要感觉器官。视叶是蜜蜂传递和处理视觉信息的主要神经构造,它包括视神经节层、视髓质层、视小叶和前视结节4个等级的神经纤维网。复杂的视觉信息在经过大脑的各级神经时被分离,以许多空间隔离的并行连续的视觉通路传递和加工,然后汇集到高级脑中枢,部分甚至与其他感觉模态的信息相整合,最终输出有效信息来调控蜜蜂的各种行为。本文按照信息在视叶中逐级传递的顺序对蜜蜂复眼的视觉通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复眼 视觉通路 视叶 高级脑中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纵向观察视觉通路病变中皮质功能和白质纤维结构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肖慧 陈自谦 +3 位作者 钱根年 倪萍 叶友强 陈锦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6218-6223,共6页
目的:联合应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纵向观察视觉通路病变的皮质功能和白质纤维结构的动态变化,探讨病变后恢复期脑功能和结构重组的特点。方法:病变组患者为2006-01/09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因视觉通路病... 目的:联合应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纵向观察视觉通路病变的皮质功能和白质纤维结构的动态变化,探讨病变后恢复期脑功能和结构重组的特点。方法:病变组患者为2006-01/09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因视觉通路病变致单侧或双侧视觉障碍患者8例,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Excite HD 1.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病变早期和恢复期分别进行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对比治疗前后双眼刺激下脑激活区的体积以及视放射解剖结构、局部各向异性值,并与对照组12名正常被试比较。结果:20例受试者均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正常被试采用黑白棋盘格刺激明显激活双侧枕叶距状回,平均激活皮质体素数为(9.12±2.47)万;病变组患者双眼刺激视皮质激活体积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复查,刺激的皮质激活像素数增多,激活区扩大。②弥散张量成像三维纤维束重建:对照组双侧视放射均能追踪至皮质下,12例被试视放射平均部分各项异性值为0.39±0.13。病变组中4例视觉通路病变患者视放射显示完整,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纵向观察亦无显著变化;4例枕叶视中枢病变患者患侧视放射纤维部分中断、纤细,并可见移位,部分各项异性值均明显下降,治疗后视放射纤维束有一定程度恢复,部分各项异性值增加。结论: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成像从皮质功能和纤维解剖方面诠释了病变的发展及康复过程,可帮助了解视觉通路病变后皮质功能区的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视觉通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和BOLD-fMRI在后视觉通路病变的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增爱 许建荣 +2 位作者 路青 冯晓源 耿道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视觉通路病变的功能变化与解剖结构特性之间的关系,探讨视觉皮层功能区变化的结构基础,从而进一步研究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后视觉通路病变11例,其中,胶质瘤3例,脑膜瘤4例,转移瘤3例,枕叶亚... 目的联合应用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视觉通路病变的功能变化与解剖结构特性之间的关系,探讨视觉皮层功能区变化的结构基础,从而进一步研究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后视觉通路病变11例,其中,胶质瘤3例,脑膜瘤4例,转移瘤3例,枕叶亚急性梗死1例。正常对照组10例。fMRI应用闪烁的棋盘方格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应用SPM99软件处理fMRI图像,记录双侧视觉皮层激活位置及体积(用激活像素数表示)。DTI采用DTVⅡ软件处理,测量患侧及健侧视放射FA值及3D纤维束的成像,并计算相对FA值及相对激活体积。结果1例视觉皮层脑梗死病变侧激活范围可见明显下降。所有肿瘤患侧视放射FA值与健侧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1例fMRI失败,其他病例fMRI的激活范围均显示左右两侧的明显不对称,病变侧与健侧相比激活范围的明显缩小(P<0.01)。3例纤维束成像后与fMRI结果对照发现,视放射纤维束的移位、破坏程度与激活区的变化也有对应性。将患侧rVOXELS与rFA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性(r=0.711,P=0.032)。结论后视觉通路病变的视觉皮层激活范围与病变视放射的破坏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视觉皮层的功能受与之相联系视放射的约束,与视放射的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通路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中枢视觉通路的改变及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秀玉 张雪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3-455,共3页
青光眼以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视乳头损伤及视野缺损为特征,是全球第2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所致双眼失明者占盲人总数的50%[1]。我国青光眼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是0.68%,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2]。
关键词 青光眼 诊断技术 视觉通路 磁共振 应用 中枢 视网膜神经节 致盲性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评价视觉通路传导功能损害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健梅 冼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1期3188-3188,共1页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评价 视觉通路传导功能损害程度 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通路病变的视野判读要点 被引量:2
9
作者 田国红 孙兴怀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38-342,共5页
视觉通路的组成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及枕叶视觉中枢。视野检查是视觉通路疾病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用于早期发现视功能异常、鉴别视路疾病、了解疾病进展等。不同部位的损害可表现... 视觉通路的组成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及枕叶视觉中枢。视野检查是视觉通路疾病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用于早期发现视功能异常、鉴别视路疾病、了解疾病进展等。不同部位的损害可表现出不同形式的视野缺损,有些特征性的视野异常可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定位诊断。因此对视野检查结果的正确判读是神经眼科医师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通路 判读 病变 视路疾病 外侧膝状体 视功能异常 视觉中枢 辅助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评价青光眼视觉通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宇 哈若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6期399-402,共4页
青光眼是一类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均具有差别的眼病,常与眼压水平有关[1]。即眼压超过了眼球内组织,尤其是视网膜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技术 青光眼 视觉通路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视神经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切断诱导金黄地鼠脑内视觉通路小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
11
作者 柳华东 雷季良 +1 位作者 杨磊 于恩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 观察成年金黄地鼠左侧视神经眶内切断术后 ,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以及上丘内小热休克蛋白 2 7(smallheatshockprotein ,HSP2 7)表达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光密度测定。 结果 在正常对照和手术对照组 ,双侧... 目的 观察成年金黄地鼠左侧视神经眶内切断术后 ,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以及上丘内小热休克蛋白 2 7(smallheatshockprotein ,HSP2 7)表达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光密度测定。 结果 在正常对照和手术对照组 ,双侧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和上丘未见明显免疫反应物 ,光密度值之间亦无显著差异。而在实验组 ,与左侧相比 ,右侧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和上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显增强。术后 1周 ,右侧脑内视觉通路可见免疫反应物明显沉着的阳性细胞 ,形态类似星形胶质细胞。统计学分析显示 ,视交叉、外侧膝状体和上丘左、右两侧的光密度差值在术后 1周时最大 ,至术后第 2周迅速降低 ,以后下降趋势减缓 ,到术后 8周仍可见右侧光密度值高于左侧。 结论 一侧视神经切断后 ,对侧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等区域均有HSP2 7表达的增强 ,并可持续至术后 8周之久。提示上述区域HSP2 7表达增强与视觉通路的损伤有关 ,但其发生机理及生物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切断 小热休克蛋白27 视觉通路 免疫组织化学 金黄地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致盲后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肖泽彬 王容 +7 位作者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熊佶 王杰 吴灵捷 钟玉凤 王文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单眼盲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寻是否建立新的视觉代偿通路及视觉与听觉中枢是否有神经纤维联系。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 目的:探讨单眼盲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寻是否建立新的视觉代偿通路及视觉与听觉中枢是否有神经纤维联系。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每组n=7),采用右眼视神经离断法使大鼠致盲,盲后4个月分别经两组大鼠的左侧玻璃体内注入0.2M MnCl_2,24h后比较ME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帮助确定视觉代偿通路的产生。结果:MEMRI显示单眼盲大鼠左侧视觉通路代表结构(视神经、视束、外侧膝状体、上丘及视皮层)的对比度(CNR)明显高于右侧(P<0.001),而比正常大鼠的左眼的视觉通路信号稍差(P<0.05)。ME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新生大鼠单眼致盲4个月后,ME MRI改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双侧视觉通路有功能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l2 磁共振成像 视觉通路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 单眼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通路下闪光刺激对SSVEP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湛超 覃玉荣 赵隆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3-659,共7页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SVEP)是一种在频率固定的重复视觉刺激下出现的大脑皮层稳态响应。针对目前不同学者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试闪光刺激的参数(占空比、频率)对SSVEP影响结果差异较大而难以归纳其...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SVEP)是一种在频率固定的重复视觉刺激下出现的大脑皮层稳态响应。针对目前不同学者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试闪光刺激的参数(占空比、频率)对SSVEP影响结果差异较大而难以归纳其共性规律问题,本文基于集总参数模型法,将光刺激下视觉通路的同一类神经元等效为一个单元,利用单元间的耦合系数建立视觉通路计算模型,并通过该模型仿真研究闪光刺激的占空比和频率对SSVEP影响的初步规律,为刺激参数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及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VEP 视觉通路 频率 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通路的脑电信号频谱能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湛超 覃玉荣 龙安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目前关于光诱发脑电信号的频谱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测试方法,因缺乏理论模型而导致结论多样化。针对这一不足,结合计算模型和电生理相关知识,建立视觉通路模型,仿真不同频率光刺激下视觉通路皮层锥体细胞产生的电信号,并分析对应的频谱能... 目前关于光诱发脑电信号的频谱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测试方法,因缺乏理论模型而导致结论多样化。针对这一不足,结合计算模型和电生理相关知识,建立视觉通路模型,仿真不同频率光刺激下视觉通路皮层锥体细胞产生的电信号,并分析对应的频谱能量分布,最后采集相同实验环境下、不同受试者的脑电信号,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以此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低频光刺激信号(2、5、10 Hz)更易诱发脑电信号节律同步化的响应,频谱能量主要集中在基波和低次谐波处,而由高频光刺激(30Hz)引起响应的频谱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视觉通路 频谱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视觉通路损害的影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欢欢 于春水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7,共4页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以复发性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视神经炎是NMO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其视觉损害通常很严重且复发率高,预后很差。多项研究显示,NMO病人存在视觉通路多个部位广泛受...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以复发性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视神经炎是NMO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其视觉损害通常很严重且复发率高,预后很差。多项研究显示,NMO病人存在视觉通路多个部位广泛受累,而损伤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NMO视觉通路的影像研究有助于对该病损伤机制的理解,现对NMO视觉通路的传统MRI、多种MRI新技术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视觉通路 磁共振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视觉通路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宛四海 张雪林 肖新兰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3期335-337,共3页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视觉通路 磁共振成像技术 脑白质结构 扩散加权成像 成像方法 信号差异 布朗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中枢视觉通路”损伤机制及相关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红佶 李翔 +8 位作者 汪伟 张秀清 朱新萍 袁铭悦 李祥玉 李华宏 杨凤姣 王泰 田梦瑶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前,全球有6000多万人被诊断为青光眼,这将会产生约840万例不可逆的失明患者。既往认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渐进性死亡及其轴突的丢失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重要病理特征。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青光眼病... 目前,全球有6000多万人被诊断为青光眼,这将会产生约840万例不可逆的失明患者。既往认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渐进性死亡及其轴突的丢失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重要病理特征。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青光眼病变不仅限于眼球局部,而是从RGCs到高级视中枢均存在损伤的一种神经退变性疾病。本文就青光眼"中枢视觉通路"损伤的机制及相关诊断技术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中枢视觉通路 损伤机制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视觉通路受累(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Voitenkov V1adislav Borisovich Komaneev Vladimir Nikolaevich Skripchenko Natalia Viktorovna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953-195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视觉通路受累程度和性质。方法:对3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年龄5~12岁),疾病最初显现的12d内视觉诱发电位(VEP)进行调查。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和水痘蜱传脑炎患者之间比较P100峰潜伏期及振幅。结...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视觉通路受累程度和性质。方法:对3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年龄5~12岁),疾病最初显现的12d内视觉诱发电位(VEP)进行调查。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和水痘蜱传脑炎患者之间比较P100峰潜伏期及振幅。结果:两种形式脑炎患儿之间无显着差异。研究对象组中,40%的患者表现出视觉皮层功能障碍(P100振幅降低),沿视觉通路(P100潜伏期延长)电导率温和放缓的迹象。结论:研究发现,视觉通路对病毒性脑炎有很强的耐受性。功能性视皮层对该疾病的抵抗力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病毒性脑炎 儿童 视觉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的视觉通路损伤及损伤后视觉系统的神经可塑性研究进展
19
作者 史吟雯 唐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24-1726,共3页
青光眼是一组以进行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近来研究表明青光眼的病理损伤不仅局限于视网膜及视神经,而是累及整个视觉通路。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系统损伤并非传统认为的完全不可逆,而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也有研究表明... 青光眼是一组以进行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近来研究表明青光眼的病理损伤不仅局限于视网膜及视神经,而是累及整个视觉通路。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系统损伤并非传统认为的完全不可逆,而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也有研究表明青光眼的视觉通路的神经元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可能进行修复及重塑,从而恢复一定的视觉功能,这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觉通路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射治疗视觉通路PRV的探讨
20
作者 史建平 邹中华 +2 位作者 薛景 包睿康 沈丹青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11期15-16,共2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在常规放疗、适形调强放疗和全程调强放疗中,视觉通路危险器官的PRV确定,特别是晶体的PRV确定和剂量控制。方法我院自2005.7.1直线加速器开展精确放疗以来,进行鼻咽癌治疗病例55例,用1-2个周期的DDP+5-Fu新辅助诱导化疗后... 目的研究鼻咽癌在常规放疗、适形调强放疗和全程调强放疗中,视觉通路危险器官的PRV确定,特别是晶体的PRV确定和剂量控制。方法我院自2005.7.1直线加速器开展精确放疗以来,进行鼻咽癌治疗病例55例,用1-2个周期的DDP+5-Fu新辅助诱导化疗后,进行分组治疗。A组:常规放疗,B组:适形+调强放疗,C组:全程调强放疗。考虑到眼球在5-10分钟的放疗过程中眼的不自主的活动,根据30例肿瘤患者和30例正常人群的眼的活动度的测定,确定眼的活动范围,并对眼晶体、眼球、视神经等视觉通路的PRV进行勾画并TPS计算的剂量结果比较。结果由于眼的活动,进行合理的眼各部位PRV确定对可以较好的避免眼晶体和其他视路的放射损伤,确保精确放疗除了对靶区能达到临床的控制要求的同时,还对危险器官能更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危险器官 眼晶体 视觉通路 放疗 PR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