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光学天文台址观测环境质量综合评估
1
作者 谭秀娟 吴志峰 郑子豪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4,118,共9页
光学天文观测对天文台址周边环境异常敏感,台址选择直接影响观测的频率、时间和质量。该文综合选取大气环境、地表下垫面和社会经济3类共16个指标,开展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主要光学天文台址观测环境质量综合评估,并利用地理探测... 光学天文观测对天文台址周边环境异常敏感,台址选择直接影响观测的频率、时间和质量。该文综合选取大气环境、地表下垫面和社会经济3类共16个指标,开展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主要光学天文台址观测环境质量综合评估,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台址观测环境质量的影响因子及其解释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中国主要光学天文台址观测环境质量呈现“西高东低、内陆高沿海低”的特征,青藏高原地区台址的观测环境质量较高,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台址的观测环境质量较低;研究期内各台址观测环境质量总体较稳定,仅有6个台址的观测环境质量等级发生变化,其中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和鹿林天文台的观测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在2020年下降和2010年上升;台址观测环境质量的影响因子解释力存在差异,其中活动断层、人类足迹因子的解释力较高,社会经济因子的解释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天文台址 观测环境 综合评估 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观测环境中的多模GNSS数据质量自动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晓亮 陈欢 李厚芝 《测绘工程》 2024年第6期56-61,共6页
受到GNSS轨道位置变化及其多模环境变化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传统GNSS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出现数据钟差偏差较大,局部GNSS数据实际检测结果与观测结果之间差距较大,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为了解决偏差问题,提出3种优化方法。首... 受到GNSS轨道位置变化及其多模环境变化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传统GNSS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出现数据钟差偏差较大,局部GNSS数据实际检测结果与观测结果之间差距较大,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为了解决偏差问题,提出3种优化方法。首先对多模GNSS数据实时轨道及钟差进行计算;然后对不同观测环境中的多模GNSS数据质量进行针对性分析;最后完成数据质量自动化评价输出。通过设计的实验表明,经过提出方法优化后的各项检测指标优化效果明显,检测准确度大幅度提升,稳定性明显改善,整体性能可满足当前不同观测环境下多模GNSS数据之间自动化检测任务,文中方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市场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环境 多模GNSS 数据质量 自动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对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3
作者 毛磊 杨兴悦 《高原地震》 2024年第4期50-54,共5页
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对地震监测站观测数据依赖越来越高,而获取稳定可靠的观测数据重中之重是做好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的保护。分析了甘肃省地震监测站在观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相关保护工作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地震监测站 地震监测设施 观测环境保护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探析
4
作者 段莉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205-0208,共4页
地震台站监测与观测,是需要在特定设备和环境下进行的,获取到精确的数据信息,将会为地震预报和应对方案设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要能够高度重视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文章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地震台站监测设施... 地震台站监测与观测,是需要在特定设备和环境下进行的,获取到精确的数据信息,将会为地震预报和应对方案设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要能够高度重视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文章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功能进行探讨,研判当前建设和维护的现状,提出强化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方法,引入一些国内外的案例来佐证,探讨案例给予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站监测 监测设施 观测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测环境变化对日喀则地震台观测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白玛桑布 单增曲珠 +3 位作者 次旦卓玛 洛桑罗布 普穷 格桑旦珍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通过对日喀则地震台连续波形资料的分析,按照年、季度、月、日等不同时间截点计算台站背景噪声RMS值,并采用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方法得到相应概率密度函数,结果表明,该台观测环境变化对观测数据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台基背景噪声水平由Ⅰ类... 通过对日喀则地震台连续波形资料的分析,按照年、季度、月、日等不同时间截点计算台站背景噪声RMS值,并采用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方法得到相应概率密度函数,结果表明,该台观测环境变化对观测数据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台基背景噪声水平由Ⅰ类下降至Ⅱ类。随着日喀则城市化发展,台站周边自建住宅及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人为干扰噪声日益明显,且均表现为高频干扰(1—30 Hz),建议地震计采用观测山洞或者井下安装方式,以有效抑制高频、短周期等人为活动造成的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基背景噪声 观测环境变化 概率密度函数 高频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城市化和观测环境改变对地面风速观测资料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57
6
作者 刘学锋 江滢 +2 位作者 任国玉 梁秀慧 张成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3-439,共7页
选用河北省143个气象台站1975—2004年10 m高年平均风速资料,以及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根据人口增长、台站迁移、仪器高度变化、台站微观环境变化等影响地面风速变化的台站历史信息,把所有气象台站分为4类,并分别对其进行比较分... 选用河北省143个气象台站1975—2004年10 m高年平均风速资料,以及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根据人口增长、台站迁移、仪器高度变化、台站微观环境变化等影响地面风速变化的台站历史信息,把所有气象台站分为4类,并分别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绝大多数台站风速变化呈减小趋势;城市化进程、台站观测环境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地面平均风速变化趋势产生了影响,其中台站所在城镇城市化程度是风速减小趋势不可忽略的原因,其影响程度约在1/4左右;台站观测环境因素中观测场附近微观环境变化对风速减小趋势具有重要影响,超过了区域背景风速减小趋势。台站观测环境因素对风速资料序列均一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至少有1/3的平均风速序列非均一性断点是由观测环境变化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城市化 观测环境 风速变化 气候变化 风能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观测环境中基于TEQC的GNSS数据质量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杨哲 戴吾蛟 +1 位作者 余文坤 廖建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5-139,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多路径效应、衍射误差、电磁波信号干扰对GNSS信号的影响,利用TEQC软件对7种典型观测环境的实测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表明:1)树林环境下能够接收到GNSS信号,但周跳、衍射误差及多路径效应最严重,数据质量差;2)无线通讯... 为进一步了解多路径效应、衍射误差、电磁波信号干扰对GNSS信号的影响,利用TEQC软件对7种典型观测环境的实测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表明:1)树林环境下能够接收到GNSS信号,但周跳、衍射误差及多路径效应最严重,数据质量差;2)无线通讯基站与雷达站附近的电磁波对GNSS信号有一定的干扰,而高压线形成的磁场对GNSS信号干扰影响很小;3)现代测地型天线可有效抑制位于天线水平以下水面的反射信号,但对来自玻璃幕墙的反射信号无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环境 数据质量 GNSS 多路经效应 TEQC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站观测环境改变对我国近地面风速观测资料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学锋 梁秀慧 +1 位作者 任国玉 任芝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45-1652,共8页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460个气象台站1971-2002年10m高度平均风速资料和2007年台站观测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根据环境评分分数、障碍物视宽角等影响地面观测风速的台站环境数据,将气象台站分为五类,分别对平均风速观测记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460个气象台站1971-2002年10m高度平均风速资料和2007年台站观测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根据环境评分分数、障碍物视宽角等影响地面观测风速的台站环境数据,将气象台站分为五类,分别对平均风速观测记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未迁移台站近地面平均风速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冬季平均风速相对减小的趋势最大、秋季最小;在影响风速观测资料序列的台站观测环境因素中,观测场周围障碍物视宽角最为重要,随着周围障碍物视宽角的增大,风速相对减小的趋势也变得更明显;台站周围障碍物视宽角对年和季平均风速减小趋势的贡献最大,约为三分之一。因此,观测环境变化对地面风速资料序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环境 平均风速 风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流体观测环境的评估指标──干扰度 被引量:21
9
作者 车用太 刘成龙 鱼金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8,共6页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中的环境干扰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影响了地震监测预报的效能。如何评估这种干扰,更加有效地保护台站的观测环境,是当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提出了评估地下流体观测环境的技术指标...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中的环境干扰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影响了地震监测预报的效能。如何评估这种干扰,更加有效地保护台站的观测环境,是当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提出了评估地下流体观测环境的技术指标干扰度,并进一步规定了水位、水温、水氡与水汞观测环境的允许干扰度。干扰度是指各类干扰引起的异常变化幅度与正常时段最大变化幅度的相对百分比值。允许干扰度的规定,是依据各类观测得到的地震前兆异常量的大小,一般采用异常量百分比的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观测环境 干扰度 允许干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观测环境问题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贵川 卞林根 +1 位作者 李平 刘建平 《气象科技》 2008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城市化对全国气象台站观测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中观测环境的评估和新选址问题进行了讨论。国家气候观象台的环境选择必须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避免局部地形、障碍物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观测... 城市化对全国气象台站观测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中观测环境的评估和新选址问题进行了讨论。国家气候观象台的环境选择必须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避免局部地形、障碍物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观测环境下垫面与区域地表一致有利于真实反映区域的实际情况,但在部分陆面特征中,农业生产也会对部分气象要素的观测造成影响,这些在具体观测项目中要作具体考虑。对于受城市化影响的气象台站,在新建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同时保留原观测站是比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国家气候观象台 观测环境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水体对气温观测环境影响的初步模拟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咏薇 齐德莉 +2 位作者 邱阳阳 金莲姬 郭建侠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4-316,共13页
为研究水体对气温观测环境的影响,应用WRF中尺度模式,通过对四季晴天小风、阴天大风背景天气下有无水体算例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浙江青山湖水体(6.5 km2)对周边2 m高度处气温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冬季天气条件通常较稳定,水体对... 为研究水体对气温观测环境的影响,应用WRF中尺度模式,通过对四季晴天小风、阴天大风背景天气下有无水体算例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浙江青山湖水体(6.5 km2)对周边2 m高度处气温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冬季天气条件通常较稳定,水体对下风方的影响最为明显;春、秋季节水体对下风方的影响次之,夏季局地热力环流复杂,水体对下风方气温影响不若其他季节明显。(2)青山湖水体对下风方约5 km内的气温可能产生明显影响,非下风方缩短为0.4 km。(3)水体面积越大,对周边气温影响距离越大。(4)当风速大于6.2 m·s-1时,水陆热力性质差异迅速被平流项输送携带走,水体对下风方气温影响不明显。而湍流扩散项则将水体与陆面热力性质的差异向上传递,湍流强度大于0.5 m2·s-2时,水体对下风方气温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环境 水体 气温 风速 湍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观测环境多UUV协同导航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健 徐德民 张福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8-385,共8页
协同导航方法是一种利用无人水下航行器(UUV)之间相对位置信息,提高配备低精度自定位传感器个体定位精度的方法。然而个体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即协同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定位精度。当多个UUV由于相距较近,被在较远处的配备高精度定位... 协同导航方法是一种利用无人水下航行器(UUV)之间相对位置信息,提高配备低精度自定位传感器个体定位精度的方法。然而个体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即协同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定位精度。当多个UUV由于相距较近,被在较远处的配备高精度定位传感器的另一UUV上的同一声纳同步观测时,即它们处于"共同观测环境"中,各个UUV所受到的噪声干扰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因此,可以利用误差间这种相关性对量测信息进行粗估计,再利用合适的滤波器融合粗估计量测与航位推算估计以提高配备低自定位精度传感器UUV位置估计的精度。最后的仿真结果显示了这种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误差 扩展卡尔曼滤波 数学模型 测量 蒙特卡洛方法 导航 传感器 声纳 共同观测环境 协同导航 航位递推 定位 无人水下航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山站的光学观测环境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平 李锐 +1 位作者 王娜 魏鹏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4期495-501,共7页
为分析南山站的光学观测环境条件,在南山观测站使用SBIG、SQM-LE等设备分别对大气视宁度、夜天光亮度和气象数据进行长期监测,在筛选和整理大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逐月、逐年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BIG视宁度仪监测南山站年平... 为分析南山站的光学观测环境条件,在南山观测站使用SBIG、SQM-LE等设备分别对大气视宁度、夜天光亮度和气象数据进行长期监测,在筛选和整理大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逐月、逐年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BIG视宁度仪监测南山站年平均视宁度为1.74″,夜天光亮度为21.7 mag arcsec-2,年平均温度为3.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7.3%,风速主要分布区间为2~3 m/s,主要风向为西南风。上述参数表明,南山观测站的光学观测环境良好,可以满足中、小型望远镜的观测环境要求,测量结果可为其他光学台址起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观测环境 大气视宁度 夜天光亮度 气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重点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优化改造关键技术与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武军 赵刚 +4 位作者 何少林 郑先进 谭俊义 张尧 张克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6-163,共8页
稳定可靠的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是台站产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基本要求。对台站观测环境的改造,是中国地震局近年来项目重点支持的方向。全国重点地震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致力于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等保障系统的优化改造,使... 稳定可靠的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是台站产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基本要求。对台站观测环境的改造,是中国地震局近年来项目重点支持的方向。全国重点地震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致力于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等保障系统的优化改造,使其适应和满足现代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重点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自2001年开展实施的相关情况,并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测震仪器的防震加固设计、地磁观测室无磁性工艺、形变山洞防潮保温、地电阻率观测架空线路防雷改造、台站标准化改造等方面。通过这些新技术和工艺,保障了台站观测环境,提升了观测数据质量,为地震监测、地震预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数据支撑。此外,探讨了新形势下台站优化改造的新内容与新技术,为今后台站改造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站 观测环境 优化改造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钟尺度风资料对观测环境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严婧 王海军 +2 位作者 闫荞荞 程亚平 匡晓为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48-57,共10页
为自动化评估地面观测环境,以湖北省襄阳站为例,利用该站2006-2014年分钟、小时风观测资料,以及观测环境资料,计算了该站迁站前后不同方位的风向频率、各风向平均风速、各风向各等级风速的频率、湍流强度、风向标准差和粗糙度长度。统... 为自动化评估地面观测环境,以湖北省襄阳站为例,利用该站2006-2014年分钟、小时风观测资料,以及观测环境资料,计算了该站迁站前后不同方位的风向频率、各风向平均风速、各风向各等级风速的频率、湍流强度、风向标准差和粗糙度长度。统计计算结果表明:襄阳站2011年西北、西南方向新增建筑物后,2011-2012年220°-320°方位的平均粗糙度长度较2006-2010年的增大了70%;2013-2014年该站迁站后粗糙度长度较2006-2012年的降低了73%,粗糙度长度与障碍物仰角的相关系数为0.64,为6个指标中最高。粗糙度长度的变化,可反映观测场不同方位障碍物的变化。因此可利用粗糙度长度对观测环境进行评估与监测。这一研究结果还可为不同方位不同量级风速的均一性研究、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合理应用数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环境 障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站(点)观测环境代表性调查与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颖 成方林 +2 位作者 李博 郭海 王鹏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第10期52-55,共4页
由于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观测点周围环境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日益加重,直接影响到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因此,对海洋站(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并及时调整观测布局的工作十分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海洋站(点)观测环... 由于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观测点周围环境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日益加重,直接影响到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因此,对海洋站(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并及时调整观测布局的工作十分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海洋站(点)观测环境代表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并以三亚海洋站为例,进行调查与评估研究。该项工作是国家海洋局首次开展的对辖属106个业务化海洋观测站(点)周围观测环境的调查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 观测环境 调查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增建筑对密云县风观测环境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斌 王晓云 +3 位作者 房小怡 郭建侠 杜吴鹏 张沛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55-160,共6页
以北京市密云县气象观测场为研究对象,关注其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增建筑对观测环境的影响。首先对该区域观测环境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和城市小区尺度模式,得到了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风)变化的结论。结论如下:①1959—2013年间... 以北京市密云县气象观测场为研究对象,关注其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增建筑对观测环境的影响。首先对该区域观测环境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和城市小区尺度模式,得到了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风)变化的结论。结论如下:①1959—2013年间,密云气象观测环境55年来的变化比较明显,其观测环境总体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②从流场来看,冬季新建医院对观测场区域比夏季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且影响范围也比夏季要大;③从风场来看,冬季小风时,观测场在有医院比没有时,其区域的风速升高了8%;夏季小风时,降低了10%;冬季大风时,降低了9%;夏季大风时,升高了8%。总体上医院对观测场的影响基本保持在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环境 密云 城市小区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喀什地磁台观测环境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海军 郑黎明 《内陆地震》 2009年第1期63-67,共5页
对喀什地磁新台址地质条件、磁场梯度分布和背景噪声等技术条件,以及观测数据精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磁台的台址背景环境、场地环境以及局部观测环境,符合国家地磁台建设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满足现代数字化地磁观测技术的需求。
关键词 地磁台 观测环境 喀什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北干燥区地面气象站观测环境代表性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国玉 任玉玉 +8 位作者 张颖娴 张太西 张思齐 薛晓颖 叶殿秀 颉卫华 吴秀兰 曹华 农丽娟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4期169-175,共7页
气候观测环境代表性和观测资料质量是开展大尺度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前提。为了解我国干燥区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和台站代表性,对河西走廊和北疆9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环境开展了调研。结合先前研究结果,从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视角,提出了... 气候观测环境代表性和观测资料质量是开展大尺度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前提。为了解我国干燥区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和台站代表性,对河西走廊和北疆9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环境开展了调研。结合先前研究结果,从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视角,提出了针对西北干燥区地面观测站代表性问题的几点思考。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气象站地面观测,对于干燥区的城市和绿洲区域气候及其变化,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但对更广大的荒漠和半荒漠背景气候及其变化,代表性仍显不足。早期研究中指出的北疆等地区城镇站地面气温序列负向城市化影响,应与观测场周围局地甚至区域尺度绿洲扩大有直接联系,较难反映绿洲以外干燥区地带性气温变化。针对地面观测环境调研发现的问题及其思考,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未来国家基准气候站网设计和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环境 资料 西北 干燥区 气候变化 绿洲化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古1井地震水化观测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华 王伟 +4 位作者 李月强 陈其锋 冯恩国 赵杰锋 崔娜 《内陆地震》 2010年第2期180-185,共6页
介绍了聊古1井概况和地热开发对聊古1井的影响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保护地震观测环境的合理化建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同时指出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因此... 介绍了聊古1井概况和地热开发对聊古1井的影响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保护地震观测环境的合理化建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同时指出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因此,地震观测环境保护与井口技术改造两者必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实现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使之继续服务于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古1井 地震观测环境 地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