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覆盖植物对南方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5 位作者 汤文光 罗尊长 黄凤球 张帆 杨光立 周孟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4,19,共7页
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通过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等5种不同冬季覆盖植物稻田土壤养分变化及晚稻生长进行为期4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冬季覆盖植物均能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提高稻田土壤有... 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通过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等5种不同冬季覆盖植物稻田土壤养分变化及晚稻生长进行为期4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冬季覆盖植物均能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促进晚稻对养分的吸收和植株生长发育。晚稻植株的根系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上述4种冬季覆盖植物晚稻的有效穗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3.36,21.24,11.19,31.86万/hm2,其穗长、穗重和结实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0.11,0.95,0.13,0.51g;油菜-双季稻晚稻的穗干重明显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稻田冬季覆盖植物有利于改善晚稻产量构成因素,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49.67,558.64,437.26,783.8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覆盖植物 土壤养分 晚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生物覆盖植物的自然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宝东 方升佐 +1 位作者 綦山丁 李华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6,共5页
利用网袋法对白栎、马桑、白茅和蕨等4种生物覆盖植物的自然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种类不同,其水分、氮、磷、钾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以白栎叶中氮、磷含量和白茅钾含量最高,分别达28.50、1.77和15.91g/kg,而马桑嫩... 利用网袋法对白栎、马桑、白茅和蕨等4种生物覆盖植物的自然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种类不同,其水分、氮、磷、钾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以白栎叶中氮、磷含量和白茅钾含量最高,分别达28.50、1.77和15.91g/kg,而马桑嫩枝中含水量较高为82.70%。在2年的自然分解过程中,白栎、白茅、蕨和马桑的分解速率分别为96.61%、100%、96.49%和100%,以生长季节月分解速率较高,非生长季节时较低。覆盖植物前期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半衰期以白栎最小为50d,马桑最大为300d。白栎残留物中的含氮量较高,白茅残留物中含磷量较高,分别为17.22和0.83g/kg,蕨残留物中的含钾量较高为4.71g/kg,马桑的氮、磷、钾含量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植物 分解速率 半衰期 养分动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园利用多年生覆盖植物控制杂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卢向阳 徐筠 林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94,共4页
在北京栗园试验多年生覆盖植物来控制杂草,以防止使用草甘膦对水体产生污染和水土流失。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1g/kg的北京怀柔栗园种植白三叶、鸭茅、高羊茅、黑麦草和早熟禾均能成坪,并对杂草有良好控制效果,其杂草地... 在北京栗园试验多年生覆盖植物来控制杂草,以防止使用草甘膦对水体产生污染和水土流失。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1g/kg的北京怀柔栗园种植白三叶、鸭茅、高羊茅、黑麦草和早熟禾均能成坪,并对杂草有良好控制效果,其杂草地上部鲜重抑制率为94.6%~99.5%。但紫花苜蓿在栗园树荫下不能良好生长。与清耕区相比,覆盖植物(使用基肥:复合肥300kg/hm^2,追肥尿素150kg/hm^2)种植137d后,除白三叶和鸭茅种植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14.0%和14.9%以外,其他种植覆盖植物的土壤肥力指标或有所提高或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园 覆盖植物 杂草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植物对杏园土壤和果实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梁芊 《种子科技》 2023年第5期34-38,共5页
为研究不同覆盖植物处理对杏园土壤和果实质量的影响,选用长柔毛野豌豆(VV)、紫苜蓿(MS)、紫苜蓿70%和小麦30%的混合物(MSTA)、附地菜(TP)作为冬季覆盖植物种植,酸模(RA)作为夏季覆盖植物种植于杏园土壤中,设计随机完整区组,从每个地块... 为研究不同覆盖植物处理对杏园土壤和果实质量的影响,选用长柔毛野豌豆(VV)、紫苜蓿(MS)、紫苜蓿70%和小麦30%的混合物(MSTA)、附地菜(TP)作为冬季覆盖植物种植,酸模(RA)作为夏季覆盖植物种植于杏园土壤中,设计随机完整区组,从每个地块的0~20 cm和20~40 cm深度进行土壤取样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覆盖植物提高了土壤质量,在0~20 cm土壤深度,VV处理增幅最大,其中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含量(OM)、饱和导水率(Ks)、有效含水量(AWC)和土壤结构稳定性指数(SSI)分别增加了70.9%、257.1%、17.2%和9.5%,而土壤容重(BD)减少了11.1%。平均果实质量增加率最高是VV处理,为12.4%。不同覆盖植物处理的土壤质量物理和化学性质参数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电导率EC与饱和导水率Ks(相关系数0.996)、pH值与电导率EC(相关系数-0.986)。不同覆盖植物对20~40 cm深度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不显著。覆盖植物处理能够改善杏园土壤质量并提高果实质量,可以将覆盖植物纳入土壤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植物 土壤质量 杏园 果实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丽梅 周昀璠 +4 位作者 徐胜涛 王永芬 俞春燕 李迅东 郑泗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 【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和自然生杂草为覆盖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分析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植物覆盖显著改善了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51.92%、38.00%、41.86%、20.85%、29.70%;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4.19%、50.28%、33.41%、101.54%。植物覆盖措施在1年内有效改善了蕉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氮及全磷含量的影响则需要覆盖处理2年以上才能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翼豆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自然生杂草处理显著。【结论】与传统裸露种植方式相比,两种覆盖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且豆科植物覆盖效果明显优于自然生杂草,宽窄行种植配合豆科植物覆盖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区域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覆盖 蕉园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耕和植物残体覆盖对“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6
作者 冯娅斯 蒋文婷 +4 位作者 刘益宏 王燕 李渊 陈有超 蔡延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9,共15页
草地修复是推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探究翻耕和植物残体覆盖对极度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移除草地地上和地下(0~20cm)全部植物以模拟“黑土滩... 草地修复是推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探究翻耕和植物残体覆盖对极度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移除草地地上和地下(0~20cm)全部植物以模拟“黑土滩”型退化草地(CK)、退化草地进行翻耕(PL)、退化草地进行植物残体覆盖(MR)、退化草地进行翻耕和植物残体覆盖(PL+MR)4种处理,并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基础理化指标、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活性、硝化和反硝化酶活性、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和28 d N_(2)O累积排放量。结果显示:翻耕较对照显著增加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增加了44.2%,翻耕后进行植物残体覆盖显著抑制了N_(2)O排放,减少了29.1%。翻耕后,土壤pH、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amoA基因丰度显著增大,增幅分别为2.6%、209.5%、23.8%、180.4%、233.9%、74.6%和68.0%,土壤C/N、有机碳(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11.3%、13.6%和72.8%。翻耕后覆盖植物残体较翻耕显著降低了土壤DOC含量,抑制了BG、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活性及AOA-amoA、AOB-amoA和nosZⅠ基因丰度,降幅分别为12.8%、49.1%、59.9%、31.6%、25.0%、46.5%、59.5%、23.1%,显著增加了MBN含量,增幅为29.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与pH、DOC含量、胞外酶活性、氮循环基因丰度(除nirS以外)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N、SOC和MBN含量显著负相关。AOA-amoA和AOB-amoA丰度是影响N_(2)O排放的关键因子。综上,翻耕会增加土壤胞外酶活性和amoA基因丰度,但会导致SOC分解消耗和N_(2)O增排,而植物残体覆盖能够有效缓解这些负面影响,是一种可行的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 植物残体覆盖 高寒草甸 氮循环功能基因 土壤氧化亚氮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胜涛 王攀磊 +7 位作者 何翔 魏加弟 张莉 王美存 王永芬 杨佩文 俞艳春 郑泗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6-504,共9页
【目的】研究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明确植物覆盖改善蕉园土壤质量的效果,为植物覆盖在香蕉可持续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传统种植方式(裸露土壤)为对照,以自然... 【目的】研究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明确植物覆盖改善蕉园土壤质量的效果,为植物覆盖在香蕉可持续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传统种植方式(裸露土壤)为对照,以自然生杂草和种植豆科植物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为植物覆盖处理,分析植物覆盖对云南省蕉园土壤质量和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植物覆盖可有效提升蕉园非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自然生杂草和豆科植物覆盖处理分别较裸露土壤对照显著增加24.80%~39.62%和31.63%~89.54%(P<0.05,下同),但对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小。植物覆盖显著影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酶活性,与裸露土壤对照相比,自然生杂草和豆科植物覆盖处理的根际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40.32%~52.92%和9.21%~43.10%,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5.88%~26.94%;非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6.82%~114.98%、19.85%~65.77%和22.52%~33.82%;与香蕉定植前相比,植物覆盖明显提升了根际土壤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提升了非根际土壤的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植物覆盖影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香蕉定植前相比,蕉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植物覆盖显著影响非根际土壤的碳氮功能拷贝数,与裸露土壤对照相比,固碳微生物(cbbL-R)、固氮微生物(nifH)、氨氧化古菌(amoA-A)和氨氧化细菌(amoA-B)的碳氮功能基因拷贝数分别增加55.97%~69.28%、39.60%~46.36%、16.52%~379.39%和23.98%~48.15%,但对根际土壤的影响较小。【结论】植物覆盖能有效提升蕉园土壤质量,特别是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碳氮功能基因拷贝数等指标,而对根际土壤影响较小。不同覆盖处理中,豆科植物覆盖效果优于自然生杂草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覆盖 香蕉 土壤质量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碳氮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花蓼——一种理想的野生覆盖植物 被引量:4
8
作者 钟业聪 《植物杂志》 2001年第6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头花蓼 野生覆盖植物 分布
原文传递
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加弟 王永芬 +4 位作者 何翔 杨佩文 俞艳春 郑泗军 徐胜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7期90-97,共8页
蕉园地表裸露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是阻碍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覆盖是缓解蕉园土壤肥力下降的有效措施,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能够敏感反应土壤的质量变化,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衡量指标。本研究以香蕉园常规种植方式... 蕉园地表裸露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是阻碍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覆盖是缓解蕉园土壤肥力下降的有效措施,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能够敏感反应土壤的质量变化,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衡量指标。本研究以香蕉园常规种植方式(行间地表裸露)为对照,以行间自然生杂草覆盖和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覆盖为处理,利用微生物Biolog鉴定技术研究植物覆盖措施对蕉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覆盖处理下,蕉园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有显著差异,结果表现为大翼豆覆盖(CP)>自然生杂草覆盖(NW)>无覆盖(CK)。与行间地表裸露对比,植物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蕉园土壤微生物的Richness Index、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蕉园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的利用率高,其中自然生杂草覆盖下土壤微生物偏向利用羧酸类碳源,大翼豆覆盖土壤微生物偏向利用糖类及氨基酸类碳源。不同覆盖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差异显著,大翼豆覆盖较自然生杂草更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蕉园裸露行间人工种植大翼豆的方法可有效减轻土壤退化程度,以植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可促进香蕉园土壤健康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覆盖 香蕉 土壤微生物 Biolog-ECO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群落覆盖度和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沙柳乌柳种子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小龙 张国盛 +2 位作者 牧仁 杨宝山 高占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8-1023,共6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毛乌素沙地天然更新分布区内沙柳和乌柳的更新特征、更新苗数量与高度、植物种类、植物群落覆盖度、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并运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沙柳、乌柳更新状况与其影...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毛乌素沙地天然更新分布区内沙柳和乌柳的更新特征、更新苗数量与高度、植物种类、植物群落覆盖度、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并运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沙柳、乌柳更新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柳、乌柳更新仅发生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下湿低地内,种子当年更新幼苗数量平均为37.8株/m2,最高可达到260株/m2;更新苗数量与浅层地下水埋深和植物群落覆盖度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是-0.220和-0.565**;沙柳、乌柳天然更新的最佳条件为植物群落覆盖度在20%-60%、浅层地下水埋深在30-60 cm的丘间低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乌柳 天然更新 植物群落覆盖 浅层地下水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覆盖下垫面上污染物输移特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李海峰 孙三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0-81,共2页
为了研究黄土区植物覆盖条件下降雨径流中污染物随时间的变化特性,选取兰州市植物覆盖下垫面来模拟降雨径流,并比较在大、中、小三种雨强下污染物的输移情况。建立植物覆盖下垫面上径流污染物的输移模型并讨论其对不同降雨强度的适应性... 为了研究黄土区植物覆盖条件下降雨径流中污染物随时间的变化特性,选取兰州市植物覆盖下垫面来模拟降雨径流,并比较在大、中、小三种雨强下污染物的输移情况。建立植物覆盖下垫面上径流污染物的输移模型并讨论其对不同降雨强度的适应性情况,分析水样中浊度、COD_(cr)、NH_(3)-N、TP等污染物的输移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径流污染物的浓度与有效降雨深度成e指数关系,其中参数冲刷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0.0546~0.1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覆盖下垫面 三种雨强 污染物输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坡地荔枝园植物覆盖节水技术集成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艳新 奚廷孔 《广西农学报》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为了探索节水技术对坡地荔枝园的水土保持效果,在坡地荔枝园实施等高种植和植物覆盖的节水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节水技术集成能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在2~9月份提高0~40cm土层的含水量3.0%~3.43%,在6~9月份雨季能减少雨水流失0.... 为了探索节水技术对坡地荔枝园的水土保持效果,在坡地荔枝园实施等高种植和植物覆盖的节水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节水技术集成能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在2~9月份提高0~40cm土层的含水量3.0%~3.43%,在6~9月份雨季能减少雨水流失0.969m3/100m3,减少泥土流失10.75kg/100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果园 植物覆盖 等高种植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覆盖度与水质净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凌娟 黄娜 吴鹏举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30-34,共5页
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净化、景观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广东省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按植物覆盖度层级(覆盖度分别为0,30%,40%,50%,80%及90%)划分6个样区,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指数法对湿地植物覆盖度与水质... 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净化、景观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广东省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按植物覆盖度层级(覆盖度分别为0,30%,40%,50%,80%及90%)划分6个样区,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指数法对湿地植物覆盖度与水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单因子指数法分析显示,水质指标值随植被覆盖度不同而发生变化;(2)植被覆盖度为50%时,总氮与NO3-浓度值最低,植被覆盖度为90%时总氮值达到最大;(3)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指标随覆盖度增加变化不明显;(4)综合因子指数法显示,当湿地植物覆盖度维持在40%时,湿地水质相对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覆盖 单因子指数法 综合因子指数法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对区域空气污染的缓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聃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8期161-164,共4页
针对绿化植物覆盖率与区域空气污染关联程度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对区域空气污染的缓解作用分析。确定绿化植物覆盖率与PM_(10)、PM_(2.5)浓度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分析绿化植物覆盖率对区域空气污染缓解程度。由试验... 针对绿化植物覆盖率与区域空气污染关联程度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对区域空气污染的缓解作用分析。确定绿化植物覆盖率与PM_(10)、PM_(2.5)浓度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分析绿化植物覆盖率对区域空气污染缓解程度。由试验结果可知,经过缓解作用分析后,SO_(2)污染指标监测结果的最高污染浓度为46 mg/m^(3),NO_(x)污染指标监测结果的最高污染浓度为55 mg/m^(3),最低污染浓度为20 mg/m^(3),在植物覆盖率为80%时,PM_(2.5)浓度为2μg/m^(3),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对区域空气污染的缓解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植物覆盖 区域空气污染 缓解作用 灰色关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对城市雾霾的缓解效果建模研究
15
作者 廖志宇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9期133-136,共4页
为缓解城市雾霾问题,扩大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提出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对城市雾霾的缓解效果建模分析。首先获取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相关信息,然后获取城市雾霾浓度相关信息,最后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拟合二者之间的相关系... 为缓解城市雾霾问题,扩大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提出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对城市雾霾的缓解效果建模分析。首先获取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相关信息,然后获取城市雾霾浓度相关信息,最后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拟合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确定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对城市雾霾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0.3,0.45)为最佳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园林绿化植物覆盖率超过[0.3,0.45)时,对城市雾霾浓度的缓解作用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植物覆盖 城市雾霾 缓解效果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排土场复垦草本植物覆盖率提高策略探究
16
作者 张新宇 张晓民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第S02期26-28,共3页
以扎哈淖尔煤业公司露天煤矿排土场为工程实例,对现状植物进行调查与分析,应用无人机ADS光谱相机航拍所得参数计算排土场植物覆盖率,得出影响矿山植物覆盖率的主要有机械条播间距大、浇水养护不到位、草籽比例不合理等方面原因。针对以... 以扎哈淖尔煤业公司露天煤矿排土场为工程实例,对现状植物进行调查与分析,应用无人机ADS光谱相机航拍所得参数计算排土场植物覆盖率,得出影响矿山植物覆盖率的主要有机械条播间距大、浇水养护不到位、草籽比例不合理等方面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缩小条播间距、覆盖草帘子、采取轮灌措施、优化草籽配比,增加乡土植物种类,加大多年生草籽比例等建议,旨在为提高矿山排土场复垦草本植物覆盖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矿山 排土场 植物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物覆盖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中英 《山西农业》 1996年第6期10-12,共3页
果园进行生物覆盖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减少果园土壤的蒸发量,结合其他节水措施如修剪、液体授粉、疏花疏果、叶面喷肥、喷药,基本可保持树体内水分的平衡。日前生物覆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秸秆覆盖(覆草) 秸秆覆盖取材容易,... 果园进行生物覆盖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减少果园土壤的蒸发量,结合其他节水措施如修剪、液体授粉、疏花疏果、叶面喷肥、喷药,基本可保持树体内水分的平衡。日前生物覆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秸秆覆盖(覆草) 秸秆覆盖取材容易,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既可用于丘陵山区的旱地果园,也可用于灌溉沙地、盐碱地果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果园 生物覆盖 秸秆覆盖 覆盖植物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的几种草坪植物
18
作者 包满珠 《现代农业科学》 1994年第2期20-20,共1页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草坪建设也愈来愈多。农村可利用不宜栽培农作物的零星地块来种植草坪覆盖植物,用以供应城镇建设的需要,又可增加经济收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因此,这里把常用的几种草坪植物作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 用作草坪...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草坪建设也愈来愈多。农村可利用不宜栽培农作物的零星地块来种植草坪覆盖植物,用以供应城镇建设的需要,又可增加经济收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因此,这里把常用的几种草坪植物作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 用作草坪植物的种类很多,适于长江流域栽培利用的主要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植物 草坪建设 城镇建设 细叶结缕草 长江流域 栽培利用 覆盖植物 排水良好 农作物 穗状花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坡地覆盖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文欣 庄义琳 +2 位作者 庄家尧 吕晓宁 吴胡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6,共5页
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坡地覆盖对因地表径流泥沙流失的有机碳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高,土壤覆盖度越低,土壤有机碳流失量越高。影响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因素表现为降雨强度>土壤覆盖度>地面坡度。降雨过程中,降雨... 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坡地覆盖对因地表径流泥沙流失的有机碳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高,土壤覆盖度越低,土壤有机碳流失量越高。影响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因素表现为降雨强度>土壤覆盖度>地面坡度。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由60mm/h增至120mm/h,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增大。覆盖度较小时,降雨强度对土壤有机碳流失起决定作用。降雨强度≤60mm/h时,植物覆盖层抑制土壤有机碳流失,重度覆盖(覆盖度100%)、轻度覆盖(覆盖度50%)与裸露地(覆盖度0%)相比,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分别减少56.2%和36.3%。同时,土壤有机碳流失量随地面坡度由5°升至10°增加4.6%,初始产流时间提前14s。降雨强度与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呈正相关,土壤覆盖度与泥沙流失量(土壤侵蚀量)以及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呈负相关,径流中土壤有机碳流失量随着土壤侵蚀量同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植物覆盖 土壤有机碳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遮阴度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肖湘东 王波 +4 位作者 马建武 张媛媛 冯美玲 李欣芮 程业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123,140,共8页
城市大面积的植被覆盖对城市环境尤其是热岛效应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常识,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植被覆盖度及植物配置对于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推及到对人的一个服务作用。这方面也一直缺乏一个相关的调查及研究。选择苏州市20个不同地... 城市大面积的植被覆盖对城市环境尤其是热岛效应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常识,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植被覆盖度及植物配置对于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推及到对人的一个服务作用。这方面也一直缺乏一个相关的调查及研究。选择苏州市20个不同地点作为样本,研究植物的遮阴度及配置对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的城市中,植物遮阴度较大时在局部区域内起到一个降温增湿的作用,而在植物配置方面,多植被区阻力较小,有助于空气流动从而也达到一个降温增湿的作用,在更大程度上吸引人群在此区域内活动休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覆盖度(遮荫度) 温湿度 植物配置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