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新诗的“建筑美”——闻一多新诗格律论浅探 |
钱荫愉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2
|
|
2
|
论诗歌翻译 |
林璋
|
《外国语言文学》
|
1990 |
2
|
|
3
|
“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钱钟书《谈中国诗》解读 |
杭起义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8 |
1
|
|
4
|
精妙 幽默 睿智——《谈中国诗》的语言运用特色 |
张德昌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16 |
1
|
|
5
|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
王莉莉
|
《黑河教育》
|
2008 |
0 |
|
6
|
闻一多的新诗建设观 |
陈丙莹
|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7
|
诗人高缨答古典文学研究家贾沛若的一封信 |
高缨
|
《文史杂志》
|
1993 |
0 |
|
8
|
略论中国诗歌的民族风格特色 |
王志强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9
|
台湾“蓝星”十八家 |
李华飞
|
《文史杂志》
|
1992 |
0 |
|
10
|
来自康桥的奇异的风─—试论康桥对徐志摩早期思想与创作的影响 |
张维新
|
《高师函授学刊》
|
1994 |
0 |
|
11
|
葡萄园诗社简史 |
文晓村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12
|
从“单色想象”到“单‘元’艺术”——读晏明诗集《高原的诱惑》 |
钱光培
|
《诗刊》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3
|
中国现代诗剧流变论 |
陈文兵
|
《诗探索》
|
2004 |
2
|
|
14
|
形式与语言:梁宗岱的新诗理论 |
陈太胜
|
《诗探索》
|
2005 |
1
|
|
15
|
诗词分行规范化三论 |
李旦初
|
《黄河》
|
2017 |
0 |
|
16
|
提起格律,千头万绪 |
丁鲁
|
《诗刊》
北大核心
|
199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