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洋参根腐病拮抗菌XT-25的生防作用研究
1
作者 张铭鑫 彭娜 +4 位作者 王尧尧 王仪 李宝通 刘慧芹 高微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9-1257,共9页
为探讨西洋参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以西洋参根腐病病原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土赤壳属的Ilyonectria mors-panacis为靶标,从西洋参根际土中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通过对峙培养、菌丝抑制活性、抑菌促生物质测定和离... 为探讨西洋参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以西洋参根腐病病原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土赤壳属的Ilyonectria mors-panacis为靶标,从西洋参根际土中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通过对峙培养、菌丝抑制活性、抑菌促生物质测定和离体接种防效等试验,初步探讨拮抗菌株对西洋参根腐病的抑菌机制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对2种西洋参致病菌的抑菌率皆在55%以上的菌株XT-25;结合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atpD和rpo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菌株XT-25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菌株XT-25对黄瓜枯萎病菌等6种病原菌的抑菌率为59%~70%。菌株XT-25不仅具有分泌蛋白酶、淀粉酶以及β-1,3葡聚糖酶等抑菌物质的能力,还具有溶解有机磷、无机磷、产氨、固氮、以及分泌IAA和ACC脱氨酶等促生物质能力。菌株XT-25挥发性气体对F.solani的抑菌率为9.04%;其可造成F.solani、I.mors-panacis菌丝的畸形。离体接种西洋参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T-25对致病菌F.solani和I.mors-panacis引致的西洋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0.00%和24.74%。本研究结果为防治由镰孢菌和土赤壳菌引起的西洋参根腐病提供了生防材料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根腐病 生防菌 淡紫灰链霉菌 拮抗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对两种病原菌引起西洋参根腐病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王仪 王尧尧 +3 位作者 张铭鑫 彭娜 王秀 高微微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9,共13页
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西洋参根腐病是西洋参最主要的地下病害,严重降低西洋参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减少农药使用,探究营养元素钙对西洋参根腐病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设置田间盆栽试验,以引起西洋参根腐病的2种病原菌Fusari... 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西洋参根腐病是西洋参最主要的地下病害,严重降低西洋参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减少农药使用,探究营养元素钙对西洋参根腐病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设置田间盆栽试验,以引起西洋参根腐病的2种病原菌Fusarium solani和Ilyonectria mors-panacis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添加量的氧化钙(0、0.5、1.5和4.5 g·kg^(-1))对西洋参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根内营养元素、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钙对西洋参根腐病的作用出现“低促高抑”的现象。与对照相比,土壤中添加氧化钙达到4.5 g·kg^(-1)时,接种I.mors-panacis、F.solani引起的根腐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87.69%(P<0.05)、66.67%(P>0.05),此时根内钙含量分别提高101.28%和61.50%(P<0.05),根内氮磷含量与接种F.solani组病情指数呈正相关。接种2种病原菌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钙主要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高钙(4.5 g·kg^(-1))情况下亚隔孢壳属(Didymella)、茎点霉属(Pho-ma)的相对丰度均降低;而钙对细菌群落影响较小。综上,高剂量钙可以降低西洋参根腐病65%以上,其潜在的机制与增加根内钙含量、降低氮、磷含量以及减少土壤中潜在病原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关。研究结果将为合理施用钙肥减轻西洋参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根腐病 Fusarium solani Ilyonectria mors-panacis 矿质营养 土壤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