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末年城市等级结构分析——尹湾汉简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肖爱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61,共7页
城市等级结构是指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组合关系。《尹湾汉墓简牍》记录了西汉末年东海郡38个城市,不仅有类型区别,还存在等级差异。运用加权法对影响城市等级关系的多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西汉末年东海郡城市等级数量之比接近于... 城市等级结构是指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组合关系。《尹湾汉墓简牍》记录了西汉末年东海郡38个城市,不仅有类型区别,还存在等级差异。运用加权法对影响城市等级关系的多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西汉末年东海郡城市等级数量之比接近于1∶2∶4。这一等级结构反映了西汉时期东海郡城市组合关系符合城市规模等级与城市数量成反比的“金字塔”模式,对认识西汉末年其他郡国城市等级组合关系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湾汉墓简牍》 西汉末年 东海郡 城市等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末年淮河流域人口问题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鑫义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依据《汉书.地理志》中的政区建置和人口资料并借鉴当代学者关于人口史的研究成果,探讨西汉末年淮河流域人口总量及其在流域内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 淮河流域 西汉末年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之贫困与刑法之酷烈——西汉末年政治风气考
3
作者 彭小瑜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09年第1期217-221,共5页
王莽初起时,'师友归仁',力图以道德人情服众;玩世不恭,以伦理道德为政治工具。到他地位尊贵之时,立法用刑日益严酷。改元篡位之后,他维护既得利益心切,以改革制造政治合法性失败之后又力图以刑法为手段维护其统治,致有'逆... 王莽初起时,'师友归仁',力图以道德人情服众;玩世不恭,以伦理道德为政治工具。到他地位尊贵之时,立法用刑日益严酷。改元篡位之后,他维护既得利益心切,以改革制造政治合法性失败之后又力图以刑法为手段维护其统治,致有'逆乱之大者岂饥寒之谓邪'之语。王莽对意气相投的文人,历来呵护体恤重用,助长阿谀奉承的谄媚风气。王莽改革之失败,败于道德之贫困和刑法之酷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西汉末年 刑法 外戚 女宠 王氏家族 王莽传 风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末年社会大动乱试论 被引量:1
4
作者 葛承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84-91,共8页
翻开西汉末年纵横流荡的史册,粲然在目的是波澜叠出的整个社会大动乱。对于这场大动乱,史学界当前引人关注的有两种见解:一是继续歌颂农民起义,坚持动乱是由王莽篡汉改制所致;另一是溢美“为了社会进步”的刘秀,刻意贬低绿林赤眉是“以... 翻开西汉末年纵横流荡的史册,粲然在目的是波澜叠出的整个社会大动乱。对于这场大动乱,史学界当前引人关注的有两种见解:一是继续歌颂农民起义,坚持动乱是由王莽篡汉改制所致;另一是溢美“为了社会进步”的刘秀,刻意贬低绿林赤眉是“以乱滋乱”的“残虐昏庸的封建政权”。凡此种种,都值得切磋。我认为,两汉之间的大动乱完全是由地方豪族挑起的对中央政府叛乱,而绿林赤眉的作用在当时并不明了直观,它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豪族起兵自保交织一起,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的外观。因之,让我们从历史实际出发,对这个具有深刻时代烙印的命题做一客观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末年 地方豪族 统治阶级 刘秀 农民起义 王莽 社会进步 学术思想 西汉王朝 社会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漢末年的“皇天上帝泰一”
5
作者 田天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92-92,共1页
《汉书.郊祀志》载王莽於平帝元始五年(5)定立“元始仪”,确立南郊郊祀制度。“元始仪”祭天、地於长安南北郊,并据《周礼》“分君神以类相从为五部”之语,於长安四郊分立五时。
关键词 西汉末年 《汉书 郊祀志》 上帝 郊祀制度 《周礼》 王莽 五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末年刺史制度演变
6
作者 刘珊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28期39-40,共2页
汉武帝时期初置刺史,行监察一职,效果较好,有效改善了这一时期地方豪强两千石的倚强凌弱,但到了元帝年间,社会矛盾再次激化,对地方制约的刺史的职能引发了朝堂中众官员的讨论,成帝年间,中央官员分为两派,一派要求必须加以改革,罢刺史置... 汉武帝时期初置刺史,行监察一职,效果较好,有效改善了这一时期地方豪强两千石的倚强凌弱,但到了元帝年间,社会矛盾再次激化,对地方制约的刺史的职能引发了朝堂中众官员的讨论,成帝年间,中央官员分为两派,一派要求必须加以改革,罢刺史置州牧,另一派则希望保持原状,随着两派官员的起起落落,刺史制度也罢而复立,但是都没有有效缓解社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史 职能 地位 西汉末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振武将军章”看西汉末年汉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7
作者 李桂芹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9-82,共4页
从“振武将军章”看西汉末年汉与北方民族的关系李桂芹一、关于“振武将军章”“振武将军章”于1961年秋,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昌武镇西大坑沿被发现。今保存于该市小城子乡丰强村于占江处。该印为铜质,呈正方形,边长2厘米,高2厘... 从“振武将军章”看西汉末年汉与北方民族的关系李桂芹一、关于“振武将军章”“振武将军章”于1961年秋,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昌武镇西大坑沿被发现。今保存于该市小城子乡丰强村于占江处。该印为铜质,呈正方形,边长2厘米,高2厘米,龟形钮。印文为阴刻汉书九叠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少数民族 民族关系 代郡 地理位置 高句骊 "振武将军章" 乌恒匈奴 西汉末年 北方民族
全文增补中
刘秀在西汉末年农民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8
作者 高景新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0年第2期70-72,48,共4页
东汉王朝的创业者,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较有作为的“好皇帝”。对于他的政绩史家多有称赞。然而对其在西汉末年农民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人则大加指责,存有偏见。不是说他是“混进”农民起义队伍的阶级异己... 东汉王朝的创业者,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较有作为的“好皇帝”。对于他的政绩史家多有称赞。然而对其在西汉末年农民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人则大加指责,存有偏见。不是说他是“混进”农民起义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就是指责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这是极不公正的。本文试就此谈谈个人读书所得,以求教于史学界的老师和同志。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起义军 农民战争 西汉末年 刘秀 王莽 起义领袖 农民阶级 汉王朝 资治通鉴 历史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林遗恨——谈西汉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历史教训
9
作者 章起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79-84,共6页
对于那些敢于反对剥削和压迫,并且聚义山林对抗官府的草莽英雄们,人民历来多用尊重的口吻称之为“绿林豪杰”。但是,关于两千年前真正的绿林豪杰们到底建立了怎样的功勋这样值得人民崇敬;或者他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样使人民怀... 对于那些敢于反对剥削和压迫,并且聚义山林对抗官府的草莽英雄们,人民历来多用尊重的口吻称之为“绿林豪杰”。但是,关于两千年前真正的绿林豪杰们到底建立了怎样的功勋这样值得人民崇敬;或者他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样使人民怀念--这些问题人们便很少思索过。“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王安石《读史》)。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们长期地垄断历史学,他们从自己的狭隘利益出发,任意歪曲、篡改和抹煞历史,使多少人民英雄的面目被歪曲了或者被丑化了。而人民则只能凭借自己的阶级本能,透过层层的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训 农民起义军 刘秀 西汉末年 王莽 王安石 封建统治者 历史学 洛阳 南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
10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2期66-68,共3页
发生在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铜马农民大起义,是我国史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这次农民大起义,历时十年之久,不仅推翻了王莽新朝,而且也是对孔孟之道的一次深刻的批判。原来,西汉王朝从元帝开始,把开国皇帝刘邦执行的尊法反... 发生在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铜马农民大起义,是我国史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这次农民大起义,历时十年之久,不仅推翻了王莽新朝,而且也是对孔孟之道的一次深刻的批判。原来,西汉王朝从元帝开始,把开国皇帝刘邦执行的尊法反儒路线改变为尊儒反法路线。汉元帝大批“征用儒生,委之以政”,儒家大族把持了政权。他们“大兴徭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末年 赤眉起义 西汉王朝 地主阶级 绿林起义 王莽 农民起义军 汉元帝 劳动人民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汉代遗存年代甄别——兼论渤海湾西岸西汉末年海侵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雍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76,共11页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chronological restudy of the controversial Han period cultural remains, and dates the Tianzhuangtuo remains to the early Eastern Han, the College of Physical Culture remains to the late Weste...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chronological restudy of the controversial Han period cultural remains, and dates the Tianzhuangtuo remains to the early Eastern Han, the College of Physical Culture remains to the late Western Han, and the Wanjia Matou, Second Wuben Village, Xinanfeng,Liguanzhuang, Beixinzhuang and Beiwangman remains to the Eastern Han.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 Up to the present, more than 100 spots of Western Han, Eastern Han and Han Wei remains have been discovered on the western shore of the Bohai Bay; the previously-called chronological gap of ancient remains does not exist on the western shore of the Bohai Bay; the so-called“transgressions of the late Western Han period on the western shore of the Bohai Bay” must have been sea level changes which happened only in a few areas, in short periods and on a small scale of going up and down, and so should not taken as transgressions; and no transgressions happened in the late Western R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 汉代遗存 西汉末年 考古学 古文化遗址 田庄坨墓葬 海侵问题 万家码头遗存
原文传递
《易林》用《诗》与西汉末年“诗”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胜利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汉代术数易学发展迅猛,《焦氏易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部易学著作内保存不少的引诗论诗材料,是研究西汉末年诗学发展演变走势的语料。《焦氏易林》对《诗》的征引,于使用目的上是取象以言吉凶,手法上彰显的是象征对比兴的融通... 汉代术数易学发展迅猛,《焦氏易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部易学著作内保存不少的引诗论诗材料,是研究西汉末年诗学发展演变走势的语料。《焦氏易林》对《诗》的征引,于使用目的上是取象以言吉凶,手法上彰显的是象征对比兴的融通。清人陈氏父子、王先谦、冯登府等已经注意到《焦氏易林》用《诗》,但未将用《诗》放置到西汉末年《诗》学的学理层面去解读,故而也未能更好地还原出西汉末年诗学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西汉末年 “诗” 《易林》 《焦氏易林》 发展演变 王先谦 易学
原文传递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群像素描
13
作者 乔语红 高远 《休闲读品》 201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西汉末年及新莽时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绿林、赤眉起义,新莽王朝即为此两股起义军所灭。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以上所叙起义的领袖人物,在正统史书中,都没有单独列传书写,他们的事迹,散记在其他人物的记载之中,十分的简略... 西汉末年及新莽时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绿林、赤眉起义,新莽王朝即为此两股起义军所灭。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以上所叙起义的领袖人物,在正统史书中,都没有单独列传书写,他们的事迹,散记在其他人物的记载之中,十分的简略,有的甚至连生平经历都记述得不清楚,以致于今天我们无法写出他们一个完整的传记,呈现出他们清晰的面貌,因此只能以素描的方式,勾勒出他们的大致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末年 樊崇 赤眉军 更始帝 起义领袖 新莽 吕母 刘盆子 刘秀 刘縯
原文传递
《太玄》与西汉天文历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开国 《江淮论坛》 CSSCI 1990年第2期61-66,共6页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存在轻视自然科学的倾向。有的哲学家虽然注意从自然科学中吸取哲学养料,但基本是属于利用自然科学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某些哲学观点的。真正达到把自然科学成就上升为哲学体系高度的人,西汉末年的扬雄,可谓...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存在轻视自然科学的倾向。有的哲学家虽然注意从自然科学中吸取哲学养料,但基本是属于利用自然科学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某些哲学观点的。真正达到把自然科学成就上升为哲学体系高度的人,西汉末年的扬雄,可谓是这方面罕见的代表。他在《太玄》一书中,吸收了西汉天文历法的科学成果,建立了一个以玄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本文拟就《太玄》与西汉天文历法的联系,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玄》 天文历法 自然科学成就 哲学体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 哲学观点 西汉末年 科学成果 浑天说 卦气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条”一刺,奸佞束手——小议西汉时期的《刺史六条》
15
作者 陈煜 《人民法治》 2016年第2期82-,共1页
我国很早就出现中央派巡视员监察地方的实例,并且还专门为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的《刺史六条》。这六条为:第一条查地方土豪势力(强宗豪右)在买房买地上面有没有违反中央之前定下的限购政策,有没有恃强凌弱、... 我国很早就出现中央派巡视员监察地方的实例,并且还专门为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的《刺史六条》。这六条为:第一条查地方土豪势力(强宗豪右)在买房买地上面有没有违反中央之前定下的限购政策,有没有恃强凌弱、以众暴寡的行为。第二条查地方二千石官(主要指地方州郡的郡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六 二千石 西汉武帝 强宗 鲍宣 朱博 州郡 西汉末年 何武 背公向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气与文化:对西汉雅乐文化兴衰的再认识与反思
16
作者 王越 《人文天下》 2016年第9期73-76,共4页
雅乐是西周时用于祭祀典礼的音乐,因其典雅纯正故得此名。从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到秦代的"雅声古器几将沦绝"(魏收《魏书·乐志》),雅乐文化一度陷入了困境。时至西汉,雅乐文化来到了其发展历史的重要节点。西汉是大一统的强盛王... 雅乐是西周时用于祭祀典礼的音乐,因其典雅纯正故得此名。从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到秦代的"雅声古器几将沦绝"(魏收《魏书·乐志》),雅乐文化一度陷入了困境。时至西汉,雅乐文化来到了其发展历史的重要节点。西汉是大一统的强盛王朝,统治思想和风气的变化对雅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雅正观念姗姗来迟,雅乐文化最终走向了衰落。一、西汉初年的自由之风与音乐文化的雅俗互动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乐 礼崩乐坏 黄老思想 西汉末年 河间献王 复古思潮 统治思想 河间国 社会经济 太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人口试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柳春藩 李贵方 《人口学刊》 1983年第6期29-34,共6页
西汉的人口,由于史料缺乏,历来很少有人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近几年来,始见几篇较为具体考证的文章,取得不小成果,如袁祖光的《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葛剑雄的《西汉人口考》等。读后很受启发,但在具体史料的选择、运用以及计... 西汉的人口,由于史料缺乏,历来很少有人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近几年来,始见几篇较为具体考证的文章,取得不小成果,如袁祖光的《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葛剑雄的《西汉人口考》等。读后很受启发,但在具体史料的选择、运用以及计算方法方面,还不尽一致,因而所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有关原则,试对西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几个时期、几个方面的人口数字,做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末年 户口数 汉武帝 汉书 西汉时期 汉初 地理志 西汉前期 史料 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汉以前汉语中的系词“是”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光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40-45,共6页
一引言关于西汉以前汉语中的“是”能不能作系词用的问题,语法界曾有过一些讨论,有人肯定(见一九五七年二月号《中国语文》载赵立哲《秦汉间的系词“是”》),也有人否定,如王力先生说:“汉语真正系词(按:即指‘是’)的产生,大约在公元... 一引言关于西汉以前汉语中的“是”能不能作系词用的问题,语法界曾有过一些讨论,有人肯定(见一九五七年二月号《中国语文》载赵立哲《秦汉间的系词“是”》),也有人否定,如王力先生说:“汉语真正系词(按:即指‘是’)的产生,大约在公元前第一世纪前后,即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叶。”王力先生是学著累累的大语言学家,是我国语言学界的老前辈。王力先生的观点,对我国语言学界和各高校古汉语语法体系无疑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王力先生对汉语系词所作的结论,笔者以为不尽符合西汉以前汉语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力先生 《中国语文》 指示代词 西汉末年 东汉初 法界 《汉语史稿》 叙述句 表词 《韩诗外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未行火德辨
19
作者 李梦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8-158,共1页
西汉最初奉行水德,至汉武帝时定为土德,东汉初年才实行火德。这在古代基本没有异议。但自近代以来,则有一些学者提出西汉时曾实行过火德制。笔者以为,此论尚有探讨的余地,西汉末年的确出现了汉为火德说,但西汉朝廷却并不曾奉行过... 西汉最初奉行水德,至汉武帝时定为土德,东汉初年才实行火德。这在古代基本没有异议。但自近代以来,则有一些学者提出西汉时曾实行过火德制。笔者以为,此论尚有探讨的余地,西汉末年的确出现了汉为火德说,但西汉朝廷却并不曾奉行过火德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末年 火德 近代以来 汉武帝 汉初 朝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经学的发展与王莽改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福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25-30,共6页
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因为这场改制运动的特点是据经托古,而又别有新意.所以,它的出现同汉代经学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一、西汉经学的兴起和发展汉代经学即对先秦儒家《六艺... 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因为这场改制运动的特点是据经托古,而又别有新意.所以,它的出现同汉代经学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一、西汉经学的兴起和发展汉代经学即对先秦儒家《六艺》的注释和研究.通过传释儒家《六艺》以推演其义.汉武帝即位后,立《六艺》为《五经》(《乐》已散佚),经学之名由此始.春秋时期创始的儒家学说,主要著作即为《诗》、《书》、《礼》、《易》、《乐》、《春秋》,即所谓《六艺》.战国之时,诸多学子研究传释《六艺》,分成若干派别,著名的有八派,在这八派中,除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两大派别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外,其余诸派多在《六艺》的传释上产生分歧.整个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在诸子百家中最为强盛,被百家诸子奉之为“显学”.秦朝一统后,独柄法家学说,禁绝儒学,儒学典籍濒于灭绝.汉初,汉惠帝“除挟书之禁”,儒家诸子又获得了自由争鸣的环境,公开地研究《六艺》.但是,当时他们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难的,经过秦火焚书及其数年战乱,儒家典籍大量散佚残缺不全,甚或只凭口耳相传,所以补正阙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莽改制 儒家学派 西汉末年 汉惠帝 春秋时期 《五经》 口耳相传 先秦儒家 什一而税 儒家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