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西安讲学与当地报纸相关报道新考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彩燕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以1924年6—8月的《新秦日报》《建西报》《旭报》的相关报道为中心,对鲁迅在西安讲学期间的相关背景作较为全面的考察,以此透视此次讲学的社会反响,为研究鲁迅在西安提供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这些报道可以得知,在当年的暑期学校讲师团... 以1924年6—8月的《新秦日报》《建西报》《旭报》的相关报道为中心,对鲁迅在西安讲学期间的相关背景作较为全面的考察,以此透视此次讲学的社会反响,为研究鲁迅在西安提供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这些报道可以得知,在当年的暑期学校讲师团中,鲁迅作为"小说大家"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并非领袖群伦的人物,也非媒体跟踪报道的焦点。他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的讲演虽然得到了一些肯定,被认为是在"小说方面已灌输不少之新的知识",但其真正的意义恐怕还很少被当时的听众所了解,只能留待后人不断去发掘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西安讲学 暑期学校 报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西安之行的评价问题
2
作者 王鹏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7,共10页
1924年7-8月,鲁迅应国立西北大学和陕西省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的邀请,前往西安讲学。从陪同鲁迅的孙伏园及接待鲁迅的张辛南、李级仁等人的回忆来看,鲁迅讲演之余游览名胜古迹,购古玩,看秦腔,兴致很高,与鲁迅所言的西安“连天空都不像唐... 1924年7-8月,鲁迅应国立西北大学和陕西省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的邀请,前往西安讲学。从陪同鲁迅的孙伏园及接待鲁迅的张辛南、李级仁等人的回忆来看,鲁迅讲演之余游览名胜古迹,购古玩,看秦腔,兴致很高,与鲁迅所言的西安“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及其他评价反差很大。鲁迅之所以如此,除了直接感观之外,也与暑期学校的背后金主刘镇华及周作人的暗中关注且不以为然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史料的爬梳分析,力图揭示鲁迅评价西安之行的两难困境。此外,暑期学校整体上虽然比较失败,但并不能以此为据,得出鲁迅讲学成效不佳的判断。而应根据实际,将暑期学校的整体成效与鲁迅的讲学效果分开来看,客观地予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西安讲学 《杨贵妃》 暑期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讲学与鲁迅二十年代中期的文学行动——兼论西行与“杨贵妃”题材创作之关系
3
作者 汪卫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2,共10页
将西安讲学放在鲁迅20世纪20年代中期文学行动的背景下考察,可以看到西行讲学背后一系列事件与心理的背景,西行是第二次绝望时期鲁迅走出困境的尝试。西行打断后来结集为《彷徨》的小说写作,归来后转向更为内在的《野草》,风雨黄河的生... 将西安讲学放在鲁迅20世纪20年代中期文学行动的背景下考察,可以看到西行讲学背后一系列事件与心理的背景,西行是第二次绝望时期鲁迅走出困境的尝试。西行打断后来结集为《彷徨》的小说写作,归来后转向更为内在的《野草》,风雨黄河的生命历险或使《野草》的写作提前到来,从此两种文类交叉并进,推进了鲁迅冲决绝望的进程。“杨贵妃”的写作计划并非西行的主要动因,此计划应产生于1922年底的《不周山》时期,此时《呐喊》转向历史题材,小说史研究中对杨贵妃的关注也促进了对此题材的思考,然而在面向自我的《彷徨》《野草》中已不再有“杨贵妃”的位置,在历史与现实杂糅的《故事新编》中也难以纳入这一存在。鲁迅后来屡次提起“杨贵妃”实与其带有“历史癖”的学术兴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西安讲学 中期文学创作 杨贵妃题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4年鲁迅西安行考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颜克成 邵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鲁迅对于唐代的文化具有深切的认识和精到的见解,认为盛唐的文化观念可以作为当代的参照,例如,对于自己之文化抱有极强的把握,深具自信力;同时对别种文化亦有广阔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这样才能圆融而以促自己文化的发展。这让鲁迅早有... 鲁迅对于唐代的文化具有深切的认识和精到的见解,认为盛唐的文化观念可以作为当代的参照,例如,对于自己之文化抱有极强的把握,深具自信力;同时对别种文化亦有广阔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这样才能圆融而以促自己文化的发展。这让鲁迅早有以杨玉环故事为中心的创作动机,但是1924年西安讲学时,对沿途中原大地的苍凉衰破之景有了更为切身的感受,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落后和政治的腐败无能,活生生的呈现在鲁迅的眼前,无疑在他的心底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带给鲁迅的不是兴奋和用历史小说来歌颂的光明前景,留给他的只是破败和荒凉的体验,让鲁迅心中原本描摹的美好意境大打折扣,千古兴亡的幻灭感使其最终放弃了这一创作的打算。而从李济、蒋廷黻等此行同仁对鲁迅形象的描述中,亦可体味出鲁迅多重性格中的朴实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盛唐文化 西安讲学 现实参照 学人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西行,经历了许多“人生第一次”
5
作者 董炳月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共2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现在,纪念鲁迅西安讲学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了。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鲁迅研究会,向各位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共同主办本次会议的西北大学,向承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现在,纪念鲁迅西安讲学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了。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鲁迅研究会,向各位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共同主办本次会议的西北大学,向承办本次会议的西北大学文学院和《西北大学学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今年,2024年,是鲁迅先生的多种“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鲁迅研究会 早上好 西北大学 西安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鲁迅 尊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鲁迅“讲演半小时”说起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信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鲁迅 西安讲学 小说史 生平 刘镇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写《杨贵妃》,鲁迅“打卡”西安
7
作者 金宏达 《各界》 2024年第4期79-82,共4页
鲁迅不是一个喜欢多谈自己尚未成熟的想法的人,却也忍不住向若干朋友倾谈关于《杨贵妃》的创作构思,郁达夫听过,孙伏园听过,许寿裳也听过,可见这真不是飘忽而过的一闪念。为了写得切实,他还下功夫把唐朝典章文物制度、宫室、服饰、饮食... 鲁迅不是一个喜欢多谈自己尚未成熟的想法的人,却也忍不住向若干朋友倾谈关于《杨贵妃》的创作构思,郁达夫听过,孙伏园听过,许寿裳也听过,可见这真不是飘忽而过的一闪念。为了写得切实,他还下功夫把唐朝典章文物制度、宫室、服饰、饮食、乐器等都默记和考量了一番。此次应邀到西安讲学,顺带做一番参观、考察,可以说就是走完动笔前的“最后一公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寿裳 郁达夫 孙伏园 创作构思 最后一公里 鲁迅 西安讲学
原文传递
王鹏程著 《1924鲁迅长安行》
8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58,共1页
1924年鲁迅到西安讲学,2024年已是百年,西安、鲁研界多有纪念活动。此前对鲁迅的西安行研究,始于林辰先生《鲁迅赴陕始末》(1943年)一文,后有单演义先生两部专著《鲁迅讲学在西安》(1957年)、《鲁迅在西安》(1981年)。本书即是这个主题... 1924年鲁迅到西安讲学,2024年已是百年,西安、鲁研界多有纪念活动。此前对鲁迅的西安行研究,始于林辰先生《鲁迅赴陕始末》(1943年)一文,后有单演义先生两部专著《鲁迅讲学在西安》(1957年)、《鲁迅在西安》(1981年)。本书即是这个主题研究,关于鲁迅这36天的长安行及相关的秦腔、西安文物、社会等都做了探讨,插图选用较多的是日本学者加地哲定1925年6月在西安拍摄的照片,因时间距鲁迅长安行不到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鲁迅 单演义 纪念活动 林辰 长安 西安讲学
原文传递
吴宓讲《红楼梦》
9
作者 拾夫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17,共1页
吴宓对《红楼梦》素有研究,他能把《红楼梦》里的人物,讲得活灵活现。听过他讲课的人说:“这不是听报告,简直是看演出。”学生汪曾祺回忆,吴宓老师的课每次都人满为患,他看到挤在后面的女生没有椅子坐,会跑到隔壁教室搬来椅子,等到学生... 吴宓对《红楼梦》素有研究,他能把《红楼梦》里的人物,讲得活灵活现。听过他讲课的人说:“这不是听报告,简直是看演出。”学生汪曾祺回忆,吴宓老师的课每次都人满为患,他看到挤在后面的女生没有椅子坐,会跑到隔壁教室搬来椅子,等到学生坐好,他才开始讲课。一次到西安讲学,当地三青团一帮政客附庸风雅,也来请他讲《红楼梦》,吴宓一口拒绝,对方却通过他父亲吴仲祺出面通融。吴宓无奈,只得天南海北,乱扯一通,言不及义。父亲问他何故如此,吴宓答道:“彼等似庙中之神,泥塑木雕,对他们谈《红楼梦》,犹如对牛马操琴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红楼梦》 汪曾祺 附庸风雅 西安讲学 椅子 讲课
原文传递
鲁迅牙事考
10
作者 萧振鸣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1,共5页
鲁迅的牙,早早就掉光了。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牙病这件事,谁也逃脱不了,鲁迅自然也不例外。读鲁迅的日记可以看到他除了肺病、胃病之外,几乎一生都受牙病的困扰,因此他经常去看牙医,治牙、补牙、拔牙、镶牙。曾陪同鲁迅在... 鲁迅的牙,早早就掉光了。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牙病这件事,谁也逃脱不了,鲁迅自然也不例外。读鲁迅的日记可以看到他除了肺病、胃病之外,几乎一生都受牙病的困扰,因此他经常去看牙医,治牙、补牙、拔牙、镶牙。曾陪同鲁迅在西安讲学的张辛南在《追忆鲁迅先生在西安》一文中描述过他的牙:"鲁迅的牙齿是深黄色,牙根是深黑色,其黑如漆。"鲁迅学过解剖学,对牙的构造、生成及牙病都是了解的,但牙的寿与病主要来自遗传和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鲁迅先生 鲁迅学 牙病 深黄色 看牙医 生活习惯 西安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