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海浮图:中古时期西域南道佛典与图像
1
《佛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18,共1页
陈粟裕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8月,本书通过系统收集整理散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的西域南道佛教文物(主要为写本与艺术品),配合相关历史遗址的调查,从中解读出从犍陀罗至疏勒、于阗、鄯善、敦煌这条丝绸之路西域南道上佛教艺术传播... 陈粟裕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8月,本书通过系统收集整理散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的西域南道佛教文物(主要为写本与艺术品),配合相关历史遗址的调查,从中解读出从犍陀罗至疏勒、于阗、鄯善、敦煌这条丝绸之路西域南道上佛教艺术传播和流行的历史实况。作者主要讨论了三个方面内容:西域南道上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中国化、本土化进程;西域南道佛典与图像间的互动;西域南道上佛教艺术体现出的多民族、跨宗教的交流状况。本书展现了佛教与佛教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展示出西域南道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西域南道 犍陀罗 佛教艺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之际西域南道的复兴——于阗玉石贸易的热潮 被引量:19
2
作者 殷晴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50,共13页
8世纪安史之乱后,衰落的唐朝,已无力控制包括西域在内的西北地区。吐蕃、西夏等相继崛起,控扼丝路东段孔道,使中西交通受阻。人们或以为海上丝路这时已逐渐取代陆路交通。其实,并不尽然。10世纪通过于阗的南道,在大宝于阗国和敦煌归义... 8世纪安史之乱后,衰落的唐朝,已无力控制包括西域在内的西北地区。吐蕃、西夏等相继崛起,控扼丝路东段孔道,使中西交通受阻。人们或以为海上丝路这时已逐渐取代陆路交通。其实,并不尽然。10世纪通过于阗的南道,在大宝于阗国和敦煌归义军的努力下,排除沿途阻挠,使中段得以畅通。后在喀喇汗王朝的控制下,于阗不仅通过青海道成为西方诸国与宋朝贸易的中转地,而且具有特色的地方产品,也不断涌入中原各地市场,这种以西域当地产品为主的民族贸易,使于阗等地商贾获利甚巨。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区域市场的形成。这是在当时形势下,丝路贸易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西域南道 贸易 于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罕走廊的战略地位及唐前期与大食等在西域南道的角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宗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53,216,共15页
瓦罕走廊连接着西域通向中亚、南亚各国的道路,战略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在大食东扩的背景下,该地区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波斯复国运动的总后台为唐朝,而吐火罗等国的向背,以及中亚诸小国来唐朝贡,背后是诸大国在该地区的博弈。怛逻斯战... 瓦罕走廊连接着西域通向中亚、南亚各国的道路,战略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在大食东扩的背景下,该地区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波斯复国运动的总后台为唐朝,而吐火罗等国的向背,以及中亚诸小国来唐朝贡,背后是诸大国在该地区的博弈。怛逻斯战役是唐朝与大食为争夺中间地带的宗主权和势力范围而长期竞争、对峙的结果;唐朝册封的目的就是在明确宣示中亚诸国与唐朝的宗藩关系,激励、支持他们与大食对抗。唐朝葱岭镇的设置意义极大,不仅控制了瓦罕走廊的进出口,而且切断了吐蕃经勃律道进入西域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瓦罕走廊 西域南道 中亚诸国 大食东扩
原文传递
唐朝收抚于阗与西域交通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被引量:1
4
作者 荣新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3,共12页
利用传世史籍与和田当地出土文书,详细考察了唐朝建立后于阗王国的归附,以及唐朝与西突厥余部及吐蕃王国在于阗及其周边地区的争夺,并且阐述唐朝建立安西四镇、设置毗沙都督府等军政建置,设立和完善相应的交通体制等举措,根据出土文书... 利用传世史籍与和田当地出土文书,详细考察了唐朝建立后于阗王国的归附,以及唐朝与西突厥余部及吐蕃王国在于阗及其周边地区的争夺,并且阐述唐朝建立安西四镇、设置毗沙都督府等军政建置,设立和完善相应的交通体制等举措,根据出土文书来展现这些体制的具体运作情形。这是唐代西域史和丝绸之路史研究的多学科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于阗 西域南道 丝绸之路 张弼 玄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晴等著《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梵文、佉盧文卷》,段晴、才洛太《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藏佉盧文尺牘》
5
作者 榮新江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22年第1期425-431,共7页
段晴等著《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梵文、佉盧文卷》(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4月,11+253頁,56圖版,380圓),段晴、才洛太《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藏佉盧文尺牘》(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12月,10+82頁,11圖版,120圓)題爲段晴、張志清主... 段晴等著《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梵文、佉盧文卷》(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4月,11+253頁,56圖版,380圓),段晴、才洛太《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藏佉盧文尺牘》(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12月,10+82頁,11圖版,120圓)題爲段晴、張志清主編,段晴等著《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梵文、佉盧文卷》,2013年4月由上海中西書局出版。本書刊佈了國圖近年入藏的所有梵文和佉盧文寫本,前面是寫本的彩色圖版,十分清晰,後面是整理研究篇;有關整理分工和文獻價值,段晴教授在《前言》中有所概述,不必贅述。占本書較多篇幅的是研究篇的《梵文殘葉研究》,梵文均爲寫在紙本上的佛典,婆羅謎文爲西域南道字體,所以應當來自和田地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國家圖書館 文獻價值 文書 段晴 西域南道 梵文 博物 中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出土唐代于闐漢語文書》
6
作者 沈琛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23年第1期394-401,共8页
和田是敦煌、吐魯番之外出土唐代漢文文書最多的地方,于闐王國作爲西域南道最爲重要的大乘佛教中心,在唐代又屬安西四鎮之一,因此和田所出土的唐代于闐文書是我們瞭解唐代于闐歷史、西域史乃至中外關係史的最爲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但由... 和田是敦煌、吐魯番之外出土唐代漢文文書最多的地方,于闐王國作爲西域南道最爲重要的大乘佛教中心,在唐代又屬安西四鎮之一,因此和田所出土的唐代于闐文書是我們瞭解唐代于闐歷史、西域史乃至中外關係史的最爲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但由於和田文書流散多國,刊佈並不完整,因此學界利用較爲困難。榮新江教授《和田出土唐代于闐漢語文書》在2022年9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文書 大乘佛教 吐魯番 西域南道 敦煌 和田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