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西北干旱丘陵地区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构建:以兰州市核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刘祎平
张烨
+1 位作者
沈芳菲
冯运好
《生态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048-1056,共9页
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的建设应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地貌特征与城市发展现状。本文以兰州市核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修正后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了兰州市核心城区绿色...
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的建设应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地貌特征与城市发展现状。本文以兰州市核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修正后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了兰州市核心城区绿色空间网络。结果表明:兰州市核心城区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由22个关键性生态源地、1162.89 km的生态廊道和71个生态战略点组成;城市绿色空间网络中的关键性生态源地以草地和裸地为主,占比超过70%;建成区内部零散分布的关键性生态源地面积较小,但其生态重要性并不低于建成区周边大面积的自然基底。综合运用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MSPA和修正后的MCR模型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可同时兼顾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形态学属性及其在生态格局中的重要性,以最小占地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适宜西北干旱丘陵地区高密度城市的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网络
西北干旱丘陵地区
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
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法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西北干旱丘陵地区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构建:以兰州市核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刘祎平
张烨
沈芳菲
冯运好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048-1056,共9页
基金
兰州大学新型智库单位建设项目(2022jbkyzx014)
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20230290012)资助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定向探索项目(2023lzujbkydx034)。
文摘
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的建设应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地貌特征与城市发展现状。本文以兰州市核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修正后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了兰州市核心城区绿色空间网络。结果表明:兰州市核心城区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由22个关键性生态源地、1162.89 km的生态廊道和71个生态战略点组成;城市绿色空间网络中的关键性生态源地以草地和裸地为主,占比超过70%;建成区内部零散分布的关键性生态源地面积较小,但其生态重要性并不低于建成区周边大面积的自然基底。综合运用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MSPA和修正后的MCR模型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可同时兼顾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形态学属性及其在生态格局中的重要性,以最小占地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适宜西北干旱丘陵地区高密度城市的生态建设。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网络
西北干旱丘陵地区
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
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法
Keywords
urban green space network
arid hilly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importanc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land
MSPA
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
分类号
TU985 [建筑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西北干旱丘陵地区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构建:以兰州市核心城区为例
刘祎平
张烨
沈芳菲
冯运好
《生态学杂志》
202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