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王浆软胶囊褐变现象初探
1
作者 孙丽萍 董捷 +1 位作者 徐明 吴粹文 《中国养蜂》 2002年第2期24-24,21,共2页
关键词 蜂王浆 软胶囊制剂 天然滋补品 褐变现象 影响因素 防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条褐变现象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万晓军 宋伟 《现代面粉工业》 2012年第6期32-33,共2页
面制食品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体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面制的成品、半成品等方便食品在市场消费中越来越受欢迎,如:干湿面条、烩面坯、拉面坯、馄饨皮、饺子... 面制食品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体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面制的成品、半成品等方便食品在市场消费中越来越受欢迎,如:干湿面条、烩面坯、拉面坯、馄饨皮、饺子皮、速冻馒头等。按照人的消费心理,只有色、香、味俱全的食品,才能受到普遍欢迎,但是色泽是消费者购买时首选的条件。而许多面制半成品和成品在加工与储藏过程中,经常出现表面颜色加深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褐变或返色。这种变化使人们在心理上感到产品品质较差,也会给厂家和商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变现象 湿面条 碳水化合物 面制食品 消费心理 经济损失 半成品 膳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克服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薛棪 《福建茶叶》 2019年第12期3-4,共2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产生机理;其后,围绕植物本身、处理方式以及培养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植物材料选择、预处理实施、环境条件优化、添加抗褐变剂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 本文首先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产生机理;其后,围绕植物本身、处理方式以及培养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植物材料选择、预处理实施、环境条件优化、添加抗褐变剂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克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变现象 外植体 酚类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名称 褐变苹果实验
4
作者 (NiNi)编译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第10期51-52,共2页
为什么苹果片会变成褐色?本次活动中,我们将测试常见液体的抗褐变能力,并探索褐变现象中令人惊讶的生物学原理。注意事项本次活动需要使用锋利的刀将苹果切成片,请成人协助完成这一步骤。处理食物时,要洗干净双手并使用干净的设备。
关键词 生物学原理 褐变现象 注意事项 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酒发酵中褐变机理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靖 谢邦祥 +3 位作者 何斌 余乾伟 黄情饮 张翼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3年第6期94-98,共5页
在果酒的发酵过程中,褐变现象导致了果酒的色泽、香味发生变化,降低了产品的感官特性,严重影响了果酒的品质,是果酒生产中长期存在的棘手问题。因此,探究果酒褐变的机理,并同时寻求能够有效控制果酒褐变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 在果酒的发酵过程中,褐变现象导致了果酒的色泽、香味发生变化,降低了产品的感官特性,严重影响了果酒的品质,是果酒生产中长期存在的棘手问题。因此,探究果酒褐变的机理,并同时寻求能够有效控制果酒褐变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些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报道,并从果酒褐变的机理和褐变现象的控制两个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果酒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酒 褐变现象 酶促 非酶促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东拟单性木兰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与褐变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苏梦云 姜景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7-762,共6页
利用乐东拟单性木兰成龄树嫩枝茎段作外植体,研究了控制褐变和组织培养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抗氧化剂控制褐变的效果比吸附剂好,以抗坏血酸最好,其次是巯乙醇和二硫苏糖醇。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抗坏血酸(10mgL-1)、巯茎乙醇(1mL·L... 利用乐东拟单性木兰成龄树嫩枝茎段作外植体,研究了控制褐变和组织培养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抗氧化剂控制褐变的效果比吸附剂好,以抗坏血酸最好,其次是巯乙醇和二硫苏糖醇。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抗坏血酸(10mgL-1)、巯茎乙醇(1mL·L-1)和二硫苏糖醇(1 5mg·L-1)使外植体的褐变率分别比对照降低67%、53%和33%。在接种前,将外植体在4℃下冷处理2h,能使外植体的褐变率从对照的35%降低为25%。1 2MS和WPM均是较合适的基本培养基。外植体在BA1 5mg·L-1+NAA0 2mg·L-1+2,4 D1 0mg·L-1的激素组合下,能诱导出较多的愈伤组织;在WPM+BA1 5mg·L-1+KT0 5mg·L-1+NAA0 2mg·L-1+2,4 D0 2mg·L-1的培养基上,能产生较多的不定芽和愈伤组织;WPM+BA1 5mg·L-1+KT0 5mg·L-1+NAA0 2mg·L-1+IAA1mg·L-1的培养基适合于芽增殖;在1 2MS+NAA0 3mg·L-1+IBA0 2mg·L-1的培养基上,添加15g·L-1活性炭有利于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东拟单性木兰 茎段 愈伤组织 褐变现象 控制措施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7
作者 吴晓霞 陈刚 +2 位作者 张彪 崔月花 淮虎银 《河北林果研究》 200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褐变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 ,目前已成为组织培养中的一大障碍。对导致褐变产生的因素、褐变的防止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 。
关键词 植物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多酚氧化酶 褐变现象 影响因素 防止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肉不易褐变丝瓜新品种苏丝4号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辉 王成 +1 位作者 娄丽娜 苏小俊 《长江蔬菜》 2013年第3期20-20,共1页
丝瓜是南京市、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常见的夏季和早秋蔬菜之一,与莲藕、马铃薯等一样,普通丝瓜(以下简称丝瓜)在烹饪过程中果肉及汤汁易出现褐变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食欲,进而影响丝瓜产品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普通丝瓜 褐变现象 果肉 新品种 长江中下游 视觉感受 经济效益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铃兰组织培养中褐变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焦晓霖 缪天琳 +1 位作者 张秀梅 王长宝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第6期21-23,共3页
在铃兰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通常会发生褐变,这对铃兰组织培养物的正常生长和增殖具有负面影响。分别通过暗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抗坏血酸(VC)、活性炭(AC)4种抗褐变剂的方... 在铃兰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通常会发生褐变,这对铃兰组织培养物的正常生长和增殖具有负面影响。分别通过暗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抗坏血酸(VC)、活性炭(AC)4种抗褐变剂的方法,对铃兰组织培养中发生的褐变进行了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进行暗培养处理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抗褐变剂均可显著减少外植体褐变的生成,其中暗培养10 d的效果最佳,抗褐变剂的抑褐效果为VC(2.0 g/L)>AC(0.5 g/L)>PVP(2.0 g/L)>Na 2S 2O 3(0.5 g/L),2.0 g/L的VC的抑褐效果最好,其褐变率为2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兰 组织培养 褐变现象 暗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窖贮期果肉褐变的原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侠 王跟波 《西北园艺(果树)》 2013年第3期15-15,共1页
近几年,果肉褐变现象在苹果窖贮期普遍发生。据今年3月份在礼泉县叱干、南坊等乡镇调查,发病窖率5%,病果率20%,个别发病重的果窖病果率高达60%-80%。1)症状。在贮藏期发生。发病初、中期从果实外观无法鉴别,切开果实可见有红... 近几年,果肉褐变现象在苹果窖贮期普遍发生。据今年3月份在礼泉县叱干、南坊等乡镇调查,发病窖率5%,病果率20%,个别发病重的果窖病果率高达60%-80%。1)症状。在贮藏期发生。发病初、中期从果实外观无法鉴别,切开果实可见有红褐色水渍状病斑,点片分布在果肉中,沿果心周围向外发展,手摸剖面有橡皮状感觉。发病后期,果肉由红褐色变为褐色,病组织失水坏死,出现类似栓皮状的空隙,果肉发苦,有强烈的酒精味,果皮色泽变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肉 贮期 苹果 原因 果实外观 褐变现象 果皮色泽 病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生理性穗轴褐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升基 赵华桐 李凡华 《烟台果树》 2014年第1期39-40,共2页
近年来,由于一些果农盲目追求葡萄产量,而不科学合理施肥,使葡萄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得不到全面、均衡、长期有效地供应,植株生长弱,光合能力差,有机营养积累少,满足不了健壮生长的需要,致使葡萄表现出生理性穗轴褐变现象.由于此症... 近年来,由于一些果农盲目追求葡萄产量,而不科学合理施肥,使葡萄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得不到全面、均衡、长期有效地供应,植株生长弱,光合能力差,有机营养积累少,满足不了健壮生长的需要,致使葡萄表现出生理性穗轴褐变现象.由于此症状与葡萄白腐病、穗轴褐枯病有相似之处,所以常被一些果农误解,并用一些治疗穗轴褐枯病、白腐病的药剂来防治,结果越治越重.我们对此现象进行的病菌分离等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葡萄生理性穗轴褐变现象的症状表现、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现表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轴枯病 葡萄生长 褐变现象 生理性 预防 原因 葡萄白腐病 症状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菌丝褐变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英飒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12期14-15,共2页
茯苓[Wolfiporia extensa(Peck)Ginns],又名茯菟、松柏芋、松茯苓、玉灵、金翁、松薯等。在分类学上隶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多孔菌(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les)、茯芩属(Wofporia)[1-3]。在茯... 茯苓[Wolfiporia extensa(Peck)Ginns],又名茯菟、松柏芋、松茯苓、玉灵、金翁、松薯等。在分类学上隶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多孔菌(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les)、茯芩属(Wofporia)[1-3]。在茯苓菌种生产过程中母种的繁育环节常出现“菌丝褐变”现象。菌丝褐变是指茯苓菌丝在生长发育过程分泌水溶性黑褐色色素并扩散至培养基内的现象[4]。这种褐变现象往往还伴随菌株抗逆性减弱、长势差、结苓迟、产量下降、质量变差等现象。鉴于茯苓菌种质量对茯苓生产的重要性,本文针对茯苓菌株的褐变特性展开研究,以期探明导致茯苓菌丝褐变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菌科 茯苓 褐变现象 担子菌门 生物学特性研究 分类学 菌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加工过程中褐变机理研究及防褐变保鲜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林娟 《食品界》 2017年第6期71-72,共2页
鲜切苹果工艺流程 鲜切苹果的主要工艺流程为:苹果采收→分级→预冷→消毒清洁→切分修整→护色→涂膜→溺干→包装→低温贬藏。依据HACCP体系对于食品加工的具体要求,在加工苹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各个加工环节,以便于获得清洁的... 鲜切苹果工艺流程 鲜切苹果的主要工艺流程为:苹果采收→分级→预冷→消毒清洁→切分修整→护色→涂膜→溺干→包装→低温贬藏。依据HACCP体系对于食品加工的具体要求,在加工苹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各个加工环节,以便于获得清洁的高品质的鲜切苹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 保鲜技术研究 涂膜 酶促 反应 主要工艺流程 褐变现象 食品加工 加工环节 果蔬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防止液态奶高温杀菌褐变
14
《农产品加工》 2004年第5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液态奶 高温杀菌工艺 褐变现象 发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褐变的机理及控制
15
《粮食加工》 2020年第2期42-42,共1页
褐变是食品中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所谓褐变,是指食品在加工、贮藏或受损后,色泽变暗或变褐色的现象。食品发生褐变,在不同的场合下,将带来不同的结果。在食品生产中,可以加以利用的褐变现象,如生产酱油、咖啡、红茶以及烘烤面包... 褐变是食品中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所谓褐变,是指食品在加工、贮藏或受损后,色泽变暗或变褐色的现象。食品发生褐变,在不同的场合下,将带来不同的结果。在食品生产中,可以加以利用的褐变现象,如生产酱油、咖啡、红茶以及烘烤面包时所呈现的褐变,是人们所希望出现的褐变。但是,大多数食品的褐变现象,往往带来不良的反应,并且使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降低,或者产生有害成分。根据发生的机制,褐变作用可以划分为酶促褐变(生化褐变)及非酶褐变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变现象 生产酱油 非酶 酶促 有害成分 红茶 营养价值 咖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掌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褐变研究
16
作者 郑萍 康丽云 +1 位作者 黄才华 郁琳洁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8年第5期66-67,共2页
在培养红掌组织的过程中,外植体容易产生褐变现象,从而对红掌组织的正常培养过程造成严重影响。在本文中选取红掌"红粉佳人"作为选材产品,其外植体选取健康植株幼嫩叶片,探究与分析在培养愈伤组织过程中出现褐变的现象。采用... 在培养红掌组织的过程中,外植体容易产生褐变现象,从而对红掌组织的正常培养过程造成严重影响。在本文中选取红掌"红粉佳人"作为选材产品,其外植体选取健康植株幼嫩叶片,探究与分析在培养愈伤组织过程中出现褐变的现象。采用不相同的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柠檬酸、叶酸等吸附剂、抗氧化剂、培养基硬度的防褐变现象进行观察与研究。经研究发现,将0.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4-D0.2mg/L、6-BA1.0mg/L均添加到5g/L硬度的琼脂MS培养基中,可在最大限度上对褐变现象进行有效控制,且提升愈伤诱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植体 褐变现象 红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防褐化技术探讨 被引量:17
17
作者 姚丽娟 林绍生 +2 位作者 徐晓薇 游聚斌 陈中林 《广西热带农业》 2004年第3期12-13,共2页
兰科植物在组培快繁时 ,存在着易褐变死亡的问题。在培养基中添加1~2g/L活性碳 ,适时切除培养物的褐化部分及时更换新鲜培养基 ,能有效地抑制外植体褐变死亡的发生。培养基中加入10 %椰子水 ,能促进原球茎的生长 。
关键词 蝴蝶兰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褐变现象 培养基 防止措施 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果梗褐变原因及其预防
18
作者 赵杰 张竹茂 +3 位作者 徐晓厚 曲向新 刘丽 王钦超 《农业知识》 2025年第1期58-59,共2页
近年来,葡萄果梗褐变现象频繁发生,表现为穗轴表皮刮破后露出绿色健康组织,且多次使用杀菌剂治疗无效,给果农带来了严重困扰。为应对这一问题,作者详细阐述了刘氏短须螨的发生规律,总结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从源头上... 近年来,葡萄果梗褐变现象频繁发生,表现为穗轴表皮刮破后露出绿色健康组织,且多次使用杀菌剂治疗无效,给果农带来了严重困扰。为应对这一问题,作者详细阐述了刘氏短须螨的发生规律,总结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从源头上阻断刘氏短须螨的侵害途径,减少其对葡萄果梗的损害,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短须螨 综合防治技术 褐变现象 杀菌剂 绿色健康 穗轴 治疗无效 频繁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贵周 谢庆华 +1 位作者 赵庆云 谢世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4期101-102,125,共3页
结合前人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成果 ,论述了魔芋 (AmorphophallusConjac)组织培养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 ,并针对当前在魔芋组织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培养基的褐变以及组培苗的玻璃化等现象作出了分析 ,提出防止其问题产... 结合前人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成果 ,论述了魔芋 (AmorphophallusConjac)组织培养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 ,并针对当前在魔芋组织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培养基的褐变以及组培苗的玻璃化等现象作出了分析 ,提出防止其问题产生的对策 ,为下一步魔芋组培快繁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组织培养技术 培养基 褐变现象 玻璃化现象 无菌培养物 增殖培养 诱导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健 宋晓平 陈树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2-46,共5页
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具有抗肿瘤活性,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传统生产方法,不仅产量低,而且会对红豆杉野生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而组织与细胞培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紫杉醇生产技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工作中的培... 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具有抗肿瘤活性,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传统生产方法,不仅产量低,而且会对红豆杉野生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而组织与细胞培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紫杉醇生产技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工作中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外植体选择、诱导子以及褐变等影响因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培养基 培养条件 外植体 诱导子 褐变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