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领事裁判权制度的产生演变与消亡 被引量:1
1
作者 卢俊松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78-81,共4页
领事裁判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领事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领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而湮灭;它是领事制度有了一定发展而又不够发展的法律现象。领事裁判权经历了古典形态即相互的领事裁判权、近代形态即片面的领事裁判权。片面的... 领事裁判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领事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领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而湮灭;它是领事制度有了一定发展而又不够发展的法律现象。领事裁判权经历了古典形态即相互的领事裁判权、近代形态即片面的领事裁判权。片面的领事裁判权是领事裁判权制度的畸形发展,损害驻在国的司法主权。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它的撤废标志着片面的领事裁判权寿终正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裁判权 古典领事裁判权 片面的领事裁判权 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
原文传递
法官裁判权的控制与司法公正的实现——以民事裁判制度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克毅 翁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4,共10页
秉承大陆法系传统、遵循依“法”裁判原则构建的我国司法裁判制度,以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规范作为司法裁判制度运转的枢纽——既作为当事人行为的准则、发动诉讼的根据,也作为法官裁判的标准、控制法官裁判权的基本工具,以及获得裁判... 秉承大陆法系传统、遵循依“法”裁判原则构建的我国司法裁判制度,以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规范作为司法裁判制度运转的枢纽——既作为当事人行为的准则、发动诉讼的根据,也作为法官裁判的标准、控制法官裁判权的基本工具,以及获得裁判结论正当性的基础;与此相应,程序制度没有独立的价值。这一制度体系与我国的法治现实极不适应。我们应该借鉴英美法系的做法,重构司法裁判制度通过程序制度使当事人、社会公众以恰当的方式参与法官的裁判过程,分享、制约法官的裁判权,正当化法官所“造”之法、所做裁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裁判 裁判权控制 司法制度 司法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裁判权外部监督机制之现状及其改进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卫红 宛霞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6,共6页
司法裁判权外部监督是指司法系统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对它的监督控制。它是整个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人大、党委政法委、媒体、公众等外部监督主体根据各自所享有的职能发挥各自的监督作用。目前,它们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亟... 司法裁判权外部监督是指司法系统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对它的监督控制。它是整个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人大、党委政法委、媒体、公众等外部监督主体根据各自所享有的职能发挥各自的监督作用。目前,它们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改进。各监督主体是整个监督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明确各自的职能权限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裁判权 外部监督机制 监督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治外法权与领事裁判权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晓耕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74,共5页
清末法制改革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百年前的这场法制改革运动,学界普遍认为,它虽然是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为挽救自身危亡而开展的一场政治自救运动,但是由于它提出了新的变法指导思想,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 清末法制改革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百年前的这场法制改革运动,学界普遍认为,它虽然是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为挽救自身危亡而开展的一场政治自救运动,但是由于它提出了新的变法指导思想,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官制改革,建立了新的司法体制和诉讼制度,因而导致了沿袭2000多年的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解体,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从这一认识出发,学界对这场改革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本期约发的4篇文章,集中探讨了治外法权与领事裁判权、预备立宪、诉讼制度与诉讼文化、钦定大清商律对外国法的移植等方面的问题,是关于清末变法的最新研究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法制改革 清末法制改革 领事裁判权 法制改革 治外法权 清末 试析 笔谈 改革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裁判权在法官与陪审员之间的配置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学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刑事裁判权在法官与陪审员之间的配置,在理论上可以概括为分权、共享和建议三种模式。国民对职业法官中立地位的信任程度、被告人获得陪审员审判权的宪法定位、刑事诉讼理念的差异是影响刑事裁判权在法官与陪审员之间配置的主要因素。... 刑事裁判权在法官与陪审员之间的配置,在理论上可以概括为分权、共享和建议三种模式。国民对职业法官中立地位的信任程度、被告人获得陪审员审判权的宪法定位、刑事诉讼理念的差异是影响刑事裁判权在法官与陪审员之间配置的主要因素。实现陪审员独立审判、法官与陪审员能够形成有效的合作、法官对陪审员能够形成适当的制约是在法官与陪审员之间科学配置刑事裁判权的目标定位。我国正在试点实施的刑事裁判权在法官与陪审员之间的配置改革方案总体可行,但需要做些微调,同时应当落实法官独立裁判、注重法官的精力投入和适当调整合议庭的组成结构及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裁判权 法官 陪审员 配置 改革试点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院判决公司解散——司法裁判权与公司自治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妍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7,共6页
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司法》修订案,其中第183条明确规定了法院判决公司解散问题,虽然国外公司立法也有关于法院判决公司解散的规定,但是,在具体适用时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法院判决公司解散,... 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司法》修订案,其中第183条明确规定了法院判决公司解散问题,虽然国外公司立法也有关于法院判决公司解散的规定,但是,在具体适用时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法院判决公司解散,在理解与适用这一规定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法院判决公司解散与公司自治必然产生矛盾,如果法院应少数股东的要求解散公司,多数股东的意志与利益也同样需要法律面对和考虑。如果公司在解散问题上的决议(该解散而不解散)对少数股东构成了不公平损害,法院是否只能通过强制公司解散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慎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自愿解散 公司自治 司法裁判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对刑事司法裁判权的侵入与阻断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卫红 王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33,共6页
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诉讼理论导致了一系列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司法转处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制度的生成与运行,直接改变了权力划分的结构与框架,使原本清晰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显现出了模糊地带。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对刑事司法裁判权的侵... 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诉讼理论导致了一系列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司法转处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制度的生成与运行,直接改变了权力划分的结构与框架,使原本清晰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显现出了模糊地带。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对刑事司法裁判权的侵入与阻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应在其点、线、面上进行全方位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转处 刑事司法裁判权 侵入与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制度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育民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5-91,共7页
领事裁判权是西方列强在近代蓄意侵夺中国司法主权的特权制度,是它们通过鸦片战争,用不平等条约强行建立的,其后又获得进一步发展。享有这一特权的各国,对它们的在华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相应设立、采行各种类型的审判机构和制度,... 领事裁判权是西方列强在近代蓄意侵夺中国司法主权的特权制度,是它们通过鸦片战争,用不平等条约强行建立的,其后又获得进一步发展。享有这一特权的各国,对它们的在华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相应设立、采行各种类型的审判机构和制度,除了极有限的民事范围,这一特权主要适用它们本国的法律。列强还将这一属人的特权扩大为属地的特权,在某些地域对华人实行某种程度的司法管辖,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会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裁判权制度 不平等条约 司法管辖 会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裁判权与行刑权关系的再定位 被引量:3
9
作者 牛振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78,共5页
我国现行裁判权与行刑权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松散型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逐步暴露出诸多缺陷。以建立一体化行刑机制为目标而将二者关系定位于完全分离的主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刑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建构行刑权运行的理想模式,... 我国现行裁判权与行刑权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松散型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逐步暴露出诸多缺陷。以建立一体化行刑机制为目标而将二者关系定位于完全分离的主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刑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建构行刑权运行的理想模式,应将裁判权与行刑权的关系定位于裁判权涉问而不取代或弱化行刑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权 行刑权 涉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事裁判权的历史渊源和历史作用——关于《“治外法权”起缘》一文相关论点的驳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100,共8页
前不久,有文章旧事重提,对德兰诺瓦案和其他一些所谓的史实作了一些别有用心的解释,企图在历史渊源和历史作用两方面找到根据,为臭名昭著的领事裁判权翻案,目的是要说明领事裁判权能够调节中西不同法律层次,填平最关键的价值差距即对生... 前不久,有文章旧事重提,对德兰诺瓦案和其他一些所谓的史实作了一些别有用心的解释,企图在历史渊源和历史作用两方面找到根据,为臭名昭著的领事裁判权翻案,目的是要说明领事裁判权能够调节中西不同法律层次,填平最关键的价值差距即对生命和人权的不同理解,能将"野蛮、落后"的中国法律推向近代化,加快中西方交流,有利于引进外资,对于中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为此,我们再次认真地梳理了相关史料和研究成果,更加确信了如下史实:1821年美国商船意大利籍船员德兰诺瓦杀害中国妇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美方以种种不端行径,干扰中方正常的司法活动。后来,在与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时,美方借口中国法律"野蛮、落后",提出领事裁判权的无理要求,这是彻头彻尾的侵略行径。在百余年的近代历史上,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严重妨害司法公正,扼杀中国社会内部对法律变革的要求,对于中国的自主开放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弊害多端。因此,想用德兰诺瓦案和近代历史作用来为领事裁判权翻案是行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裁判权 德兰诺瓦案 司法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阿满事件与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仇华飞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7,共6页
早期中美关系,自1784年“中国皇后号”(China's Empress)首次来到中国,经历一段较长缓慢的发展时期,中美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广州港的货物贸易,文化交流仅表现在一些美国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慈善机构方面,中美两国官方交... 早期中美关系,自1784年“中国皇后号”(China's Empress)首次来到中国,经历一段较长缓慢的发展时期,中美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广州港的货物贸易,文化交流仅表现在一些美国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慈善机构方面,中美两国官方交往几乎没有。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中美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阿满事件 美国 在华领事裁判权 中美关系 顾盛 外交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事裁判权对近现代中国法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65-68,共4页
领事裁判权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其驻外领事等按照本国法律对在另一国领土之内的本国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是国际上殖民主义势力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片面的法律特权。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可以今我们反省国家主... 领事裁判权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其驻外领事等按照本国法律对在另一国领土之内的本国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是国际上殖民主义势力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片面的法律特权。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可以今我们反省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及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司法独立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 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近代西方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亮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有关近代西方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各种议题,近年来学界研究进展是不平衡的。在此情况下,如若单纯依靠新近研究成果去简单拼接历史,可能造成结论与事实的偏差。网络时代下的信息传播突破了纸质媒介的限制,很难避免学术争论的社会性扩散甚至... 有关近代西方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各种议题,近年来学界研究进展是不平衡的。在此情况下,如若单纯依靠新近研究成果去简单拼接历史,可能造成结论与事实的偏差。网络时代下的信息传播突破了纸质媒介的限制,很难避免学术争论的社会性扩散甚至被异化曲解。这提示我们应当紧密跟踪学界研究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厘清错误认识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有针对性地更新辨正思路和论据,以期动态地确保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 学术研究 历史与逻辑 社会化传播 结论与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再评价——基于关税权和领事裁判权交涉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效驷 《天府新论》 CSSCI 2010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改订新约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废约斗争的关键阶段。面对关税权和领事裁判权交涉的不同进展和难易程度,国民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终于在抗... 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改订新约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废约斗争的关键阶段。面对关税权和领事裁判权交涉的不同进展和难易程度,国民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终于在抗战前夕收回了关税权,也为领事裁判权的最终撤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局对废约运动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的运用是灵活得当的,取得的成效应予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关税权 领事裁判权 交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形成与撤废 被引量:1
15
作者 仇华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领事裁判权问题是近代以来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症结。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将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1927年1月,美国出于远东战略利益的需要,决定通过谈判途径“尽快”解除美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但... 领事裁判权问题是近代以来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症结。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将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1927年1月,美国出于远东战略利益的需要,决定通过谈判途径“尽快”解除美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但因当时美国对华政策无确定对象,加之中国政局动荡,致使美国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立场有所动摇。1928年中美签订新关税条约后,在中方的坚持下,中美开始就撤消美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进行谈判。其间,美国采取拖延、推委战术,致使谈判久拖不决。“九一八”事变后远东局势发生突变,中美长达三年之久的谈判因之被迫中断,撤消美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被搁置一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领事裁判权 谈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是无关却有关——清末时期的领事裁判权与晚清监狱改良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世杰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68-71,共4页
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领事裁判权极大地危及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出于对西方虚假承诺之轻信以及对日本经验的乐观判断,领事裁判权之撤废与监狱改良之间的必然逻辑关系在清末时国人的观念中得以确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认识当然是存在... 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领事裁判权极大地危及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出于对西方虚假承诺之轻信以及对日本经验的乐观判断,领事裁判权之撤废与监狱改良之间的必然逻辑关系在清末时国人的观念中得以确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认识当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不过,尽管如此,当时横亘于国人心中这种认识论上的偏差在事实上却不失为推动中国狱制近代化转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裁判权 监狱改良 逻辑关系 认识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主义勃兴与司法主权重构——民国北京政府废除领事裁判权的外交努力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宝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8-62,共5页
列强在华行使领事裁判权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司法侵害,晚清以降民族主义在国势衰颓的困境下风起云涌,民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废除领事裁判权,北京政府为重构司法主权进行了多维的外交努力,虽然在列强的阻碍和国内政情影响下收效甚微,但... 列强在华行使领事裁判权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司法侵害,晚清以降民族主义在国势衰颓的困境下风起云涌,民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废除领事裁判权,北京政府为重构司法主权进行了多维的外交努力,虽然在列强的阻碍和国内政情影响下收效甚微,但其时的外交举措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其外交成果也多为继之的南京国民政府所继承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政府 民族主义 领事裁判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裁判权客体初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海青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4期85-89,93,共6页
刑事裁判权客体问题的提出及对其范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刑事裁判权客体范围很广,涉及从侦查到执行各个阶段。我国刑事裁判权客体范围较窄,还存在裁判权的越权现象,引发很多问题,需要调整。刑事裁判权客体的本质指... 刑事裁判权客体问题的提出及对其范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刑事裁判权客体范围很广,涉及从侦查到执行各个阶段。我国刑事裁判权客体范围较窄,还存在裁判权的越权现象,引发很多问题,需要调整。刑事裁判权客体的本质指向是利益问题,刑事裁判权客体范围的差异在本质上体现为法院利益处分权大小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裁判权 客体问题 程序利益 刑事诉讼法 权限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日修改领事裁判权问题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秀一 于翔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62-68,共7页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列强获得"合法"经济特权和法律特权的基础,也是侵略他国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中日两国几乎在同一时代被迫打开国门,领事裁判权也开始出现。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历时50年撤废了领事裁判权,中...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列强获得"合法"经济特权和法律特权的基础,也是侵略他国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中日两国几乎在同一时代被迫打开国门,领事裁判权也开始出现。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历时50年撤废了领事裁判权,中国则花费了100年时间,最终实现了司法主权独立。近代中日两国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过程始终是以修改、直至完全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中心而展开的。本文试从领事裁判权的范围、撤废过程、撤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修改领事裁判权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裁判权 西方列强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外关于开放内地杂居权与撤废领事裁判权之争 被引量:2
20
作者 向玉成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8-62,共5页
在近代正常的国际关系中,允许入境外国人在内地杂居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初,清廷坚持议定口岸界址,以此防范外国人入内地杂居。此后,中外关于开放内地杂居权与撤废领事裁判权之争,迁延甚久。从争议过程来看... 在近代正常的国际关系中,允许入境外国人在内地杂居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初,清廷坚持议定口岸界址,以此防范外国人入内地杂居。此后,中外关于开放内地杂居权与撤废领事裁判权之争,迁延甚久。从争议过程来看,清廷以要求列强废弃领事裁判权自保,坚守不开放内地杂居权这一底线。由于事关双方所认知的权益底线,故而双方关于解决这一争议的种种外交策略,均愈来愈明显地带有了"手段"而非"目的"的意味,以致此事最终形成难解之"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杂居权 领事裁判权 口岸界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