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0年前后废督裁兵运动中的商会与孙中山 被引量:3
1
作者 虞和平 陈君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9-117,共9页
自辛亥武昌起义之后,督军制度逐渐形成,袁世凯死后益形恶化,成为中国内乱和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到1920年前后形成以废除督军制度、裁减军队为目的的"废督裁兵"运动,并以此为救国之方。在这一运动中,... 自辛亥武昌起义之后,督军制度逐渐形成,袁世凯死后益形恶化,成为中国内乱和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到1920年前后形成以废除督军制度、裁减军队为目的的"废督裁兵"运动,并以此为救国之方。在这一运动中,主要的介入者有军阀、商会,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护法派,他们虽然各有动机,但亦互相促动。其中商会的活动是民众废督裁兵运动的中坚力量,不仅乘军阀的表演顺势而进,而且与孙中山的号召彼此呼应,既敦促军阀政府有所举措,也声援孙中山持之以恒,从而为国民革命的兴起做了前期的社会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督裁兵 督军制 商会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困难与南京政府裁兵编遣的失败 被引量:5
2
作者 罗玉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0-144,共5页
192 8— 1 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全国军队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裁兵编遣 ,对于其失败原因 ,论者多从国民党各军事集团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 ,认为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冲突、各军事将领的阳奉阴违是导致裁兵编遣失败的主要原因。表面看来的确如此 ... 192 8— 1 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全国军队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裁兵编遣 ,对于其失败原因 ,论者多从国民党各军事集团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 ,认为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冲突、各军事将领的阳奉阴违是导致裁兵编遣失败的主要原因。表面看来的确如此 ,但论者忽视了经济因素对裁兵编遣的制约。实际上 ,在裁兵编遣中 ,由于被裁官兵的遣散费和安置费用浩大 ,超过了南京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南京政府无力拿出巨款来支付这些费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财政困难 裁兵编遣 失败原因 财政承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全国经济会议与裁兵编遣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玉明 温波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8-72,共5页
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 ,百废待举 ,急需制定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政治、财政、经济、军事、外交的方针政策 ,处理面临的一系列棘手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 ,尤以裁兵问题对当时政府财政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 ,社会反映也最强烈。国民党第一次... 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 ,百废待举 ,急需制定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政治、财政、经济、军事、外交的方针政策 ,处理面临的一系列棘手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 ,尤以裁兵问题对当时政府财政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 ,社会反映也最强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经济会议首先提出了裁兵问题 ,这一问题的提出 ,对南京政府的建立和巩固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裁兵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阐述了经济会议提出的裁兵建议的基本内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经济会议 裁兵编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公报》与南京政府初期之裁兵运动 被引量:1
4
作者 岳谦厚 王瑞霞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92,共8页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随着北伐成功以及中国形式上统一,裁兵运动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大公报》认为裁兵不仅反映了民众呼声,亦是救民众于灾难之中的一项重要行动,遂担当起舆论鼓吹的角色,为裁兵运动大声疾呼,力图促进各界人士共同推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随着北伐成功以及中国形式上统一,裁兵运动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大公报》认为裁兵不仅反映了民众呼声,亦是救民众于灾难之中的一项重要行动,遂担当起舆论鼓吹的角色,为裁兵运动大声疾呼,力图促进各界人士共同推动裁兵事业取得应有之绩效或实质性进展。该报详细报道了裁兵运动发展的全程并连篇累牍地发表评论,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此次裁兵的缘起及其失败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南京政府 裁兵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公报》和平裁兵言论的民本主义倾向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桐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9,共7页
作为20世纪20年代主导性政治文化的和平裁兵思潮,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公报》这一时期的言论也充分表达了其对于和平裁兵的热诚期盼,并带有明显的民本主义倾向。首先,《大公报》主张实现的真正意义上的文主武从之政治,与... 作为20世纪20年代主导性政治文化的和平裁兵思潮,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公报》这一时期的言论也充分表达了其对于和平裁兵的热诚期盼,并带有明显的民本主义倾向。首先,《大公报》主张实现的真正意义上的文主武从之政治,与儒家以君为本位、依靠圣君贤相为民作主的民本思想相碰撞;其次,导源于战争一触即发的裁兵呼声始终是以出民水火、解民倒悬作为该报的首要出发点;再次,《大公报》主张废除私兵与实现军队国家化,将爱民与重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看重民众对于社稷江山的捍卫作用,正是“民惟邦本”意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和平裁兵 民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督裁兵”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岳梁 《史学月刊》 1988年第5期78-82,共5页
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主要分裂成直、皖、奉等几个大的派系。于此同时,各地方实力派也趁机掠地霸民称雄一方。这些实力派为所欲为,不听中央调度,成为名符其实的土皇帝。从此进入空前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各派系军阀为吞并异己并防止被人吞... 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主要分裂成直、皖、奉等几个大的派系。于此同时,各地方实力派也趁机掠地霸民称雄一方。这些实力派为所欲为,不听中央调度,成为名符其实的土皇帝。从此进入空前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各派系军阀为吞并异己并防止被人吞并,赚取舆论支持和民心,竟以“废督裁兵”相标榜;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参加进来,推波助澜;人民为摆脱其困苦,也力促其成功。这样,在中国20年代初期很快地形成了“废督裁兵”运动。本文仅就“废督裁兵”运动的起因、内容、性质作一分析。早在1916年黎元洪接任总统的时候,就曾经发表过主张“废督裁兵”的声明。但结果只将“将军”改称“督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督裁兵 资产阶级改良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地方实力派 黎元洪 舆论支持 孙中山 军阀割据 吴佩孚 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8—1930年南京政府裁兵编遣失败原因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玉明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6-68,共3页
导致国民党政府裁兵编遣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冲突,也有财政经济的因素,既有被裁官兵安置上的困难,也有外患的紧逼。在这诸多因素中,对国民党裁兵编遣产生影响最大的是财政经济的困难,是导致裁兵编遣失败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国民政府 裁兵编遣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废督裁兵”探析
8
作者 彭南生 李庆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4,共8页
张文生督皖后,皖局发生很大变化,皖人为解决新安武军军饷问题,倡议裁兵节饷,这是安徽废督裁兵的内部原因。第一次直奉战争后,黎元洪重新上台,废督裁兵运动高涨,为安徽实行废督裁兵提供了外在环境。鉴于形势和皖省特殊情况,安徽各界对废... 张文生督皖后,皖局发生很大变化,皖人为解决新安武军军饷问题,倡议裁兵节饷,这是安徽废督裁兵的内部原因。第一次直奉战争后,黎元洪重新上台,废督裁兵运动高涨,为安徽实行废督裁兵提供了外在环境。鉴于形势和皖省特殊情况,安徽各界对废督裁兵都声明赞成,但目的各不相同。此后各方围绕"废督"和"裁兵"展开了一系列斗争。最终结果,"废督"只不过是将督军"变形易相"而已,"裁兵"也只是裁新不裁旧。安徽废督裁兵虽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总体而言并未完全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督裁兵 安武军 张文生 许世英 马联甲 倪嗣冲 黎元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废督裁兵”运动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绪印 盛慕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88-95,共8页
“废督裁兵”的基本含意是废除督军,裁减兵额。这一口号是一九一八年底,在北京军阀政府进行“和议”的准备阶段,作为和平运动的口号提出的。此后,“废督裁兵”的政治思潮发展成为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治运动,颇有社会影响。但至今... “废督裁兵”的基本含意是废除督军,裁减兵额。这一口号是一九一八年底,在北京军阀政府进行“和议”的准备阶段,作为和平运动的口号提出的。此后,“废督裁兵”的政治思潮发展成为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治运动,颇有社会影响。但至今很少有人研究这一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问题。有的论著中认为这一运动的作用是“抵制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笔者认为,“废督裁兵”运动是新兴的经济力量反对军阀政治的产物,它揭露了军阀独裁、混战的罪行,客观上有助于人民大众政治觉悟的提高;对人民大众接受中国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政治主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督裁兵 民族资产阶级 军阀战争 中国共产党 帝国主义 军阀政治 准备阶段 统一战线 民族工商业 上海总商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督裁兵”政治思想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锡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Z1期42-46,共5页
“废督裁兵”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它的产生绝非偶然,是和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研究这种政治思想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生、破灭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 “废督裁兵”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它的产生绝非偶然,是和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研究这种政治思想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生、破灭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进程和规律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课题 中国人民 废督裁兵 军队 救国救民 政治思想 中国社会 思想述评 发展进程 改良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9年裁兵运动的失败原因新探——以天津《大公报》的讨论为中心
11
作者 王瑞霞 李亚峰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3-105,共3页
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告成”之后,“裁兵运动”一度如火如荼,但最终却归于失败。“裁兵运动”之所以不能成功,除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矛盾不可调和之外,还需要从当时的政治文化、军队构成、社会... 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告成”之后,“裁兵运动”一度如火如荼,但最终却归于失败。“裁兵运动”之所以不能成功,除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矛盾不可调和之外,还需要从当时的政治文化、军队构成、社会情形、国家财政、传统心理等多面来考虑它在社会侧面支持和技术支持上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兵运动 政治博弈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督裁兵”声中的冯玉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玉才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67-69,共3页
20年代初中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废督裁兵运动 ;冯玉祥不仅响应并支持了这场运动 。
关键词 冯玉祥 废督裁兵 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裁兵编遣运动——以《申报》报道为中心
13
作者 杨绍浩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5-7,共3页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初,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推行了裁兵编遣运动。《申报》对发生于1928—1930年间的这场运动做了详尽报道。本文以《申报》的报道为中心,主要对推行裁兵编遣的原因、各方对裁兵编遣的态度、裁兵编遣方案,以及裁兵编...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初,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推行了裁兵编遣运动。《申报》对发生于1928—1930年间的这场运动做了详尽报道。本文以《申报》的报道为中心,主要对推行裁兵编遣的原因、各方对裁兵编遣的态度、裁兵编遣方案,以及裁兵编遣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裁兵编遣运动 《申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百里裁兵思想浅析
14
作者 贾淑婷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1期60-63,共4页
20世纪20年代",废督裁兵"的思潮在社会上兴起。蒋百里的裁兵思想除与这一社会思潮有关外,同时还主要来源于战后国际上"和平运动"与"和平主义"潮流的高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弥兵"思想。他的&... 20世纪20年代",废督裁兵"的思潮在社会上兴起。蒋百里的裁兵思想除与这一社会思潮有关外,同时还主要来源于战后国际上"和平运动"与"和平主义"潮流的高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弥兵"思想。他的"裁兵"思想的内容主要有:复员后的士兵生活安置与人事变迁,裁兵经费来源问题,武器设备保管问题及裁兵组织机关规划问题。虽然蒋百里的裁兵思想已经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计划书,但是并没有在当时社会成功运用,原因主要为裁兵主体含糊不清,没有处理好裁兵的善后问题,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以及经济实力无法支撑裁兵等。蒋百里的裁兵思想虽然没有成功付诸实践,但对同时代的很多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来我国的军队复员措施提供了参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百里 裁兵思想 自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李济深在编遣裁兵运动中的角色——兼及蒋介石、李济深决裂之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成飞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1928年中期开始,由于全国统一即将实现,军人政要遂联袂而起,呼吁编遣裁兵。作为广东的实际执政者、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也不甘人后,呼吁裁兵。然而,不久之后,李即公开反对蒋介石之编遣裁兵方案,并一度消极抵制编遣会议的召开。李... 1928年中期开始,由于全国统一即将实现,军人政要遂联袂而起,呼吁编遣裁兵。作为广东的实际执政者、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也不甘人后,呼吁裁兵。然而,不久之后,李即公开反对蒋介石之编遣裁兵方案,并一度消极抵制编遣会议的召开。李济深是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中最后一个参加编遣会议而又第一个离会的人,他还在实际裁兵运动中虚与委蛇,对抗蒋介石之裁兵命令。事实证明,李济深是编遣裁兵运动中反蒋最早、最力,也最为蒋所不满的人,两者之决裂直接源自于此。蒋李决裂对此后中国政局发展和政治现代化都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深 蒋介石 编遣裁兵 蒋李决裂 桂系
原文传递
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有关裁兵问题史料(上)
16
作者 周官标 徐怀平 +1 位作者 冉微 选辑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9,共17页
太平洋会议(即华盛顿会议)后,北京政府外交部成立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下设裁兵股讨论裁兵事宜。裁兵股征集裁兵提案以及意见、条陈,先后召开股会五次、特别会议两次,最后形成《裁兵办法大纲》,提供政府采择施行。《裁兵办法大纲》等... 太平洋会议(即华盛顿会议)后,北京政府外交部成立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下设裁兵股讨论裁兵事宜。裁兵股征集裁兵提案以及意见、条陈,先后召开股会五次、特别会议两次,最后形成《裁兵办法大纲》,提供政府采择施行。《裁兵办法大纲》等部分史料已收录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北洋政府史料》,本组史料与其相互补充,反映了当时各界对裁兵问题的构想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 裁兵股会议 废督裁兵
原文传递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地方实力派裁兵与招兵博弈(1928—1937)
17
作者 姜涛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50-60,共11页
1928年6月,二次北伐完成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军与地方军事实力派一度曾共同遵行裁兵禁招令。不过,各方合作基础相当脆弱,表面达成共识,暗地皆私自招兵。1929年年初,合作基础破裂后,中央军与各地方军事实力派爆发数次内战。在内战期间... 1928年6月,二次北伐完成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军与地方军事实力派一度曾共同遵行裁兵禁招令。不过,各方合作基础相当脆弱,表面达成共识,暗地皆私自招兵。1929年年初,合作基础破裂后,中央军与各地方军事实力派爆发数次内战。在内战期间,各方拼命招兵,以维系其生存与地位。中原大战结束后,中央方面军事控制力日强,收回了部分地方实力派私自招兵的权力。然而,无论是中央能够部分控制与联络的部队,还是地盘、财政更为独立的地方实力派,都不同程度保留其招兵扩军的权力。直至全面抗战爆发前,作为现代国家重要标志的军权集中统一,仍未在中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兵禁招 员招募 中央军 地方实力派
原文传递
皈依与溢出:甲午战前清政府整顿绿营略论——以规复绿营兵额为主线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玉洪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15,23,共5页
国内农民战争的冲击使绿营兵制几近崩溃。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决心整顿绿营,其整军措施有二:一是补充兵额,充实编制;二是实力整顿,提高战力。总之以维持绿营经制军地位于不坠为归宿。然而绿营的强化在相当程度上并非“上(朝廷)下(督抚)同... 国内农民战争的冲击使绿营兵制几近崩溃。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决心整顿绿营,其整军措施有二:一是补充兵额,充实编制;二是实力整顿,提高战力。总之以维持绿营经制军地位于不坠为归宿。然而绿营的强化在相当程度上并非“上(朝廷)下(督抚)同欲”之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转变为“裁兵以练兵,节饷以裕饷”的整军路径,部分绿营军队虽然提高了待遇,改善了装备,却是通过裁减兵额而实现的,实际上是绿营内部资源的腾挪和挹注。清政府整顿绿营的行动最终演化成一场裁兵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营 规复旧制 裁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战影像中的和平与反战凝视(1924—1926)
19
作者 关冬霞 宗伟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28,共3页
20世纪20年代,残酷的军阀混战和动荡的国际环境,使国家陷入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人民深受战争摧残,主张和平"非战"思想的影片应运而生。"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存在形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能... 20世纪20年代,残酷的军阀混战和动荡的国际环境,使国家陷入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人民深受战争摧残,主张和平"非战"思想的影片应运而生。"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存在形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能指之一。"非战"电影或以战争对家园的破坏来谴责其不义;或以想象得不切实际的幻象方式实现和平愿望的目的;或在反战进程中实现"家"的重建。"九一八事变"后,"非战"电影在反抗侵略者的历史裹挟中走向没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战影像 非战文学 裁兵运动 凝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史料拾遗(中)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元康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4,共8页
关键词 胡适 北京大学 丛书 博士 汇刻书 裁兵运动 第三院 胡适日记全编 福田德三 短篇小说 英文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