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第三方支付下财产犯罪被害人认定问题研究——以“调换二维码案”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旖旎
《河北企业》
2020年第5期136-139,共4页
被害人认定问题是定罪的关键却在理论上被忽视,在第三方支付方式下的财产犯罪定罪过程中引发争议。"二维码案"作为涉及第三方支付的典型疑难案件,被害人认定中存在认定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笔者采用价值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刑...
被害人认定问题是定罪的关键却在理论上被忽视,在第三方支付方式下的财产犯罪定罪过程中引发争议。"二维码案"作为涉及第三方支付的典型疑难案件,被害人认定中存在认定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笔者采用价值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刑法解释学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实际损害不是被害人认定的必要条件,应采用行为无价值论以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对象作为被害人认定标准,从而避免犯罪构成外的刑民交叉价值选择干扰被害人认定,以及后续行为定性中因被害人认定错误而不合理地扩大解释刑法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换二维码
诈骗罪
盗窃罪
被害人认定
刑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被害人过错认定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华
马路瑶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6-87,共12页
被害人过错是指犯罪行为所针对的自然人或单位,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持续在具有时间紧凑性的前提下起到引起和推动作用的,针对犯罪人及其近亲属或者犯罪单位,作出的具有严重不当性的行为或者引发的具有严重不当性的状态。然而,当前我国刑...
被害人过错是指犯罪行为所针对的自然人或单位,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持续在具有时间紧凑性的前提下起到引起和推动作用的,针对犯罪人及其近亲属或者犯罪单位,作出的具有严重不当性的行为或者引发的具有严重不当性的状态。然而,当前我国刑事立法缺少被害人过错认定的明文规定,被害人过错虽作为酌定量刑情节散见于司法解释中,但认定标准缺失。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过错的认定虽然有一定标准可循,但是仍然存在程序上和实体上的不合理之处,使得真正被认定为存在被害人过错而对被告人从宽处罚的案件较少。为了减少被害人过错认定过程中的偏差,可以借鉴域外经验,以完善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方式使认定标准更加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过错
认定
立法
构成要件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妨害公务罪中被害人问题初探——从四起案例谈起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琼阁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近年来,因暴力抗法引发的妨害公务案件不断增多。在办理妨害公务案件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文章通过四起妨害公务案,阐述了妨害公务罪中被害人的认定及维权等问题。
关键词
被害人认定
妨害公务罪
附带民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被害人的危险接受
被引量:
12
4
作者
王若思(译)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239-273,共35页
一、序言平成7年,千叶地方裁判所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行为人在赛车场进行越野赛车的练习,被害人是有7年赛车经验的教练,被害人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指导行为人开车,在被害人的指导下,行为人使用了未曾使用过的驾驶技术行车,结果引发事故,导...
一、序言平成7年,千叶地方裁判所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行为人在赛车场进行越野赛车的练习,被害人是有7年赛车经验的教练,被害人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指导行为人开车,在被害人的指导下,行为人使用了未曾使用过的驾驶技术行车,结果引发事故,导致被害人死亡。法院认为,行为人的驾驶方法以及被害人之死亡结果是被害人接受的危险的现实化,并且行为人的行为也不欠缺社会相当性,因而否定行为人成立业务上的过失致死罪。[1]在此判决后,围绕着过失致死伤罪,激烈地讨论着这样的问题:当被害人参与危险行为并促成结果发生时,对于制造危险或者是促进被害人实施危险行为的行为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免除罪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裁判所
被害人
同意
阻却
法益
指导行为
违法性
现实化
不作为犯
认定
被害人
行为违法
原文传递
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的刑法防控
被引量:
1
5
作者
贾健
宣刚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7-52,共6页
在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涉案范围、资金和人数急剧膨胀,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的若干基础性问题应被学界所重视。但基于理想主义和克制主义的思想误区,刑法学界却并不重视对其防控的研究...
在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涉案范围、资金和人数急剧膨胀,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的若干基础性问题应被学界所重视。但基于理想主义和克制主义的思想误区,刑法学界却并不重视对其防控的研究。刑法应该本着务实的态度,从规范认定和政策适用的角度,合理防范及化解涉众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
认识误区
被害人认定
宽严相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表见代理与财产犯罪
6
作者
罗雨荔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5-32,共8页
基于刑法独立说立场,表见代理一般不影响相对人财产损失的认定。在涉表见代理的案件中,一概认定对被代理人成立财产犯罪并不合理。考虑“行为有效”这一民事法效果,应考虑的是其能否被评价为“使得行为人直接获得了经济上等价的相应补偿...
基于刑法独立说立场,表见代理一般不影响相对人财产损失的认定。在涉表见代理的案件中,一概认定对被代理人成立财产犯罪并不合理。考虑“行为有效”这一民事法效果,应考虑的是其能否被评价为“使得行为人直接获得了经济上等价的相应补偿/相应的民事权利”这一刑法上阻却诈骗罪财产损失的判断标准。特殊情况下,若表见代理与其他民事法效果结合产生与有权代理相似之法律效果,可例外地认定相对人不存在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见代理
财产损失
财产犯罪
被害人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刃尖卷刃匕首刺切痕迹检验1例
7
作者
薛小亚
《刑事技术》
1992年第1期39-,共1页
近两年来,笔者曾检验多起刃尖卷刃匕首在衣物上形成的刺切痕迹。这类痕迹反映为在刺切缘末端有呈斜向或弯曲状的纤维撕拉痕迹,呈'■'或'■'状。匕首刃尖卷刃的方向及大小决定了刺痕的形状和大小,具特定性,可为检验鉴定...
近两年来,笔者曾检验多起刃尖卷刃匕首在衣物上形成的刺切痕迹。这类痕迹反映为在刺切缘末端有呈斜向或弯曲状的纤维撕拉痕迹,呈'■'或'■'状。匕首刃尖卷刃的方向及大小决定了刺痕的形状和大小,具特定性,可为检验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迹检验
检验鉴定
刺痕
弯曲状
认定
被害人
实验样本
切缘
弯曲度
鉴定价值
刃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侦破机遇出现规律初探
8
作者
崔占国
《净月学刊》
1992年第4期19-20,共2页
寻觅侦破机遇出现规律,这是我们进行侦破机遇研究的基本目的之一。究竟机遇的出现有没有规律可寻,一直是个谜。由于不少研究者把机遇只作为一种“偶然事件”、“意外情景”来解释,那机遇的出现当然就没有规律可寻了。而根据“撞击论”...
寻觅侦破机遇出现规律,这是我们进行侦破机遇研究的基本目的之一。究竟机遇的出现有没有规律可寻,一直是个谜。由于不少研究者把机遇只作为一种“偶然事件”、“意外情景”来解释,那机遇的出现当然就没有规律可寻了。而根据“撞击论”机遇理论,偶然性只是机遇的基本属性之一而不是全部,这样我们就清楚地看到,机遇的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机遇“撞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破工作
侦查措施
认定
被害人
报案人
主体条件
行动迅速
公女
现场勘查
窒息死亡
艰难困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盗窃还是诈骗? ——“调包”案件的犯罪认定问题
9
作者
张明楷
《民主与法制》
2021年第31期53-55,共3页
形形色色的调包案件,一般被害人并没有转移财产的占有也没有转移占有的意识,不宜认定被害人有处分行为,故行为人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正如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褚剑鸿所言:“苟欺罔他人,使其财物上之支配力一时弛缓,乘机攫取,在被害者即属...
形形色色的调包案件,一般被害人并没有转移财产的占有也没有转移占有的意识,不宜认定被害人有处分行为,故行为人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正如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褚剑鸿所言:“苟欺罔他人,使其财物上之支配力一时弛缓,乘机攫取,在被害者即属无交付财物之决意,则非诈欺取财而为窃盗。如乞借包袱作枕,暗将石块调美元,固属诈欺手段,但借给钱包者,并非有交付财物之决意。换言之,即非为财产上处分之意思表示,当然不成立诈欺取财罪,而应以窃盗罪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行为
犯罪
认定
窃盗罪
诈骗罪
调包
诈欺
认定
被害人
转移占有
原文传递
交通肇事后“二次拖带”行为如何定性
10
作者
杨爽
《中国检察官》
2016年第22期80-80,共1页
[案情]孙某与赵某系朋友关系,2015年12月某日晚8时许,二人相约去KTV唱歌,赵某提议由其试驾孙某新买的丰田牌轿车,孙某将车交由赵某驾驶,自己坐在副驾驶位置,赵某驾车沿快速路由北向南行驶至某立交桥北侧时与骑电动车同向行驶的李某发生...
[案情]孙某与赵某系朋友关系,2015年12月某日晚8时许,二人相约去KTV唱歌,赵某提议由其试驾孙某新买的丰田牌轿车,孙某将车交由赵某驾驶,自己坐在副驾驶位置,赵某驾车沿快速路由北向南行驶至某立交桥北侧时与骑电动车同向行驶的李某发生碰撞,李某倒地后被卷入车辆底部,赵某意识到发生事故后并未停车而是加速逃离现场,孙某被突发情况惊呆,赵某驾车继续行驶约1.5公里至该立交桥南侧时车辆熄火.赵某与孙某一同下车观察,发现车下露出一条人腿,赵某让孙某自行处理,后徒步逃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
副驾驶
同向行驶
朋友关系
突发情况
侮辱尸体
毁灭证据
故意杀人罪
认定
被害人
肇事车辆
原文传递
对违法事由引发的暴力侵害可以实施防卫
11
作者
李乐
冯伟
《人民司法》
2019年第32期19-21,共3页
【裁判要旨】按照正当防卫制度,对于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可实施防卫行为,至于在此之前双方当事人是否发生违法事由,并未加以限制和作出特别规定。因此,对于在被害人与被告人都存在违法事由的情形下,认定被害人对被告人的暴力行为是不法侵...
【裁判要旨】按照正当防卫制度,对于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可实施防卫行为,至于在此之前双方当事人是否发生违法事由,并未加以限制和作出特别规定。因此,对于在被害人与被告人都存在违法事由的情形下,认定被害人对被告人的暴力行为是不法侵害,受侵害方(被告人)仍有权实施防卫,符合法律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法侵害
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制度
立法精神
认定
被害人
裁判要旨
暴力侵害
事由
原文传递
缪家五人洗冤录 法援律师的坚守和司法审判的底线
12
作者
杜智娜
张翼羽
《法律与生活》
2017年第20期10-22,共13页
缪家五人是不幸的:14年前,一起杀人分尸案将他们牵涉其中,一个家族因五名男丁全部获罪甚至一人获死罪而遭受灭顶之灾。缪家五人又是幸运的:背负罪名14年之后,他们得到了一支顶级律师队伍的法律援助,遇到了敢于否定自己的“体制内的健...
缪家五人是不幸的:14年前,一起杀人分尸案将他们牵涉其中,一个家族因五名男丁全部获罪甚至一人获死罪而遭受灭顶之灾。缪家五人又是幸运的:背负罪名14年之后,他们得到了一支顶级律师队伍的法律援助,遇到了敢于否定自己的“体制内的健康力量”,于2017年9月12日8点53分被宣判无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审判
洗冤录
法律援助
宣判无罪
申请再审
无辜者
侦查人员
一审判决
丁全
认定
被害人
原文传递
少女放弃上诉
13
作者
柴会群
贾雪梅
《芳草(小说月刊)》
2013年第1期91-92,共2页
2012年9月10日,媒体披露了"90后少女杀死性侵大叔"案一审判决结果,被告人旋楚琦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刑4年。外界纷纷为其鸣冤,当事人却放弃上诉。旋楚琦的辩护律师王金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法院的判决已经"很可以了"。&...
2012年9月10日,媒体披露了"90后少女杀死性侵大叔"案一审判决结果,被告人旋楚琦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刑4年。外界纷纷为其鸣冤,当事人却放弃上诉。旋楚琦的辩护律师王金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法院的判决已经"很可以了"。"无知少女"对上"强奸犯",舆论一边倒质疑判决,认为量刑过重,其中更有不少人认为,"正当防卫"应判无罪。然而,此案中的诸多细节表明,旋楚琦并非"无知少女",被强奸说辞疑点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金
南方周末
故意杀人罪
在阳台上
量刑过重
认定
被害人
媒体刊登
一审判决
王金兰
防卫权
原文传递
一个谎言害了两条命
14
作者
广扬
《法庭内外》
2015年第4期9-11,共3页
2014年12月18日,江苏泰兴90后奶爸朱利明,因故意杀人罪被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朱利明花费月余时间,用妻子单慧敏的手机微信钓出"强奸犯"汪斌,并将其杀死。宣判后,朱利明的妻子单慧敏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有热心网友公开斥责她才...
2014年12月18日,江苏泰兴90后奶爸朱利明,因故意杀人罪被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朱利明花费月余时间,用妻子单慧敏的手机微信钓出"强奸犯"汪斌,并将其杀死。宣判后,朱利明的妻子单慧敏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有热心网友公开斥责她才是血案的罪魁祸首!匆匆男子赴死亡之约2014年6月12日上午,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院庄村的小树林里,发现一具男性无名尸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杀人罪
汪斌
江苏省泰州市
判处死刑
认定
被害人
酒过三巡
锥心刺骨
同学聚会
江苏泰兴
证人证言
原文传递
母亲离奇失踪真相
15
作者
陈美有
《法庭内外》
2016年第7期18-20,共3页
随着"嘭"的一声巨响,司机从车上下来,立即将躺在地上的老人抱上车,匆匆消失在茫茫雨幕之中……一名酒驾者,一位失踪老人,一只留在现场的手电筒……这是交通肇事还是故意杀人?一审宣判后,被告人以判决存在"三大错误"为由提出上诉。...
随着"嘭"的一声巨响,司机从车上下来,立即将躺在地上的老人抱上车,匆匆消失在茫茫雨幕之中……一名酒驾者,一位失踪老人,一只留在现场的手电筒……这是交通肇事还是故意杀人?一审宣判后,被告人以判决存在"三大错误"为由提出上诉。最终,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那么,本案真相到底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驳回上诉
故意杀人
二审裁定
维持原判
在现场
江西省赣州市
认定
被害人
主审法官
事实
认定
原文传递
题名
第三方支付下财产犯罪被害人认定问题研究——以“调换二维码案”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旖旎
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河北企业》
2020年第5期136-139,共4页
文摘
被害人认定问题是定罪的关键却在理论上被忽视,在第三方支付方式下的财产犯罪定罪过程中引发争议。"二维码案"作为涉及第三方支付的典型疑难案件,被害人认定中存在认定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笔者采用价值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刑法解释学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实际损害不是被害人认定的必要条件,应采用行为无价值论以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对象作为被害人认定标准,从而避免犯罪构成外的刑民交叉价值选择干扰被害人认定,以及后续行为定性中因被害人认定错误而不合理地扩大解释刑法规范。
关键词
调换二维码
诈骗罪
盗窃罪
被害人认定
刑民交叉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0.5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被害人过错认定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华
马路瑶
机构
浙江大学
出处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6-87,共12页
文摘
被害人过错是指犯罪行为所针对的自然人或单位,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持续在具有时间紧凑性的前提下起到引起和推动作用的,针对犯罪人及其近亲属或者犯罪单位,作出的具有严重不当性的行为或者引发的具有严重不当性的状态。然而,当前我国刑事立法缺少被害人过错认定的明文规定,被害人过错虽作为酌定量刑情节散见于司法解释中,但认定标准缺失。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过错的认定虽然有一定标准可循,但是仍然存在程序上和实体上的不合理之处,使得真正被认定为存在被害人过错而对被告人从宽处罚的案件较少。为了减少被害人过错认定过程中的偏差,可以借鉴域外经验,以完善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方式使认定标准更加明确。
关键词
被害人
过错
认定
立法
构成要件
实证分析
Keywords
the identification of victim' s fault
legislation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
empirical analysis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妨害公务罪中被害人问题初探——从四起案例谈起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琼阁
机构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
出处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文摘
近年来,因暴力抗法引发的妨害公务案件不断增多。在办理妨害公务案件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文章通过四起妨害公务案,阐述了妨害公务罪中被害人的认定及维权等问题。
关键词
被害人认定
妨害公务罪
附带民事诉讼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of victims
crime of disrupting public service
incidental civil action
分类号
DF626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被害人的危险接受
被引量:
12
4
作者
王若思(译)
机构
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239-273,共35页
文摘
一、序言平成7年,千叶地方裁判所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行为人在赛车场进行越野赛车的练习,被害人是有7年赛车经验的教练,被害人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指导行为人开车,在被害人的指导下,行为人使用了未曾使用过的驾驶技术行车,结果引发事故,导致被害人死亡。法院认为,行为人的驾驶方法以及被害人之死亡结果是被害人接受的危险的现实化,并且行为人的行为也不欠缺社会相当性,因而否定行为人成立业务上的过失致死罪。[1]在此判决后,围绕着过失致死伤罪,激烈地讨论着这样的问题:当被害人参与危险行为并促成结果发生时,对于制造危险或者是促进被害人实施危险行为的行为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免除罪责。
关键词
地方裁判所
被害人
同意
阻却
法益
指导行为
违法性
现实化
不作为犯
认定
被害人
行为违法
分类号
D931.3 [政治法律—法学]
DD914 [政治法律]
原文传递
题名
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的刑法防控
被引量:
1
5
作者
贾健
宣刚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7-52,共6页
基金
2013年度司法部基金项目<行政法与刑法衔接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13SFB3012
+1 种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变迁与刑事政策>
项目编号:12FXB005
文摘
在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涉案范围、资金和人数急剧膨胀,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的若干基础性问题应被学界所重视。但基于理想主义和克制主义的思想误区,刑法学界却并不重视对其防控的研究。刑法应该本着务实的态度,从规范认定和政策适用的角度,合理防范及化解涉众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
关键词
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
认识误区
被害人认定
宽严相济政策
Keywords
Economic Groups Crime Event
Misunderstanding
Victim Identification
Punishment with Mercy Policy
分类号
DF6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表见代理与财产犯罪
6
作者
罗雨荔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5-32,共8页
文摘
基于刑法独立说立场,表见代理一般不影响相对人财产损失的认定。在涉表见代理的案件中,一概认定对被代理人成立财产犯罪并不合理。考虑“行为有效”这一民事法效果,应考虑的是其能否被评价为“使得行为人直接获得了经济上等价的相应补偿/相应的民事权利”这一刑法上阻却诈骗罪财产损失的判断标准。特殊情况下,若表见代理与其他民事法效果结合产生与有权代理相似之法律效果,可例外地认定相对人不存在财产损失。
关键词
表见代理
财产损失
财产犯罪
被害人认定
分类号
D924.35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刃尖卷刃匕首刺切痕迹检验1例
7
作者
薛小亚
机构
新疆自治区公安厅
出处
《刑事技术》
1992年第1期39-,共1页
文摘
近两年来,笔者曾检验多起刃尖卷刃匕首在衣物上形成的刺切痕迹。这类痕迹反映为在刺切缘末端有呈斜向或弯曲状的纤维撕拉痕迹,呈'■'或'■'状。匕首刃尖卷刃的方向及大小决定了刺痕的形状和大小,具特定性,可为检验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痕迹检验
检验鉴定
刺痕
弯曲状
认定
被害人
实验样本
切缘
弯曲度
鉴定价值
刃部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侦破机遇出现规律初探
8
作者
崔占国
机构
吉林公安专科学校
出处
《净月学刊》
1992年第4期19-20,共2页
文摘
寻觅侦破机遇出现规律,这是我们进行侦破机遇研究的基本目的之一。究竟机遇的出现有没有规律可寻,一直是个谜。由于不少研究者把机遇只作为一种“偶然事件”、“意外情景”来解释,那机遇的出现当然就没有规律可寻了。而根据“撞击论”机遇理论,偶然性只是机遇的基本属性之一而不是全部,这样我们就清楚地看到,机遇的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机遇“撞击论”
关键词
侦破工作
侦查措施
认定
被害人
报案人
主体条件
行动迅速
公女
现场勘查
窒息死亡
艰难困苦
分类号
D6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盗窃还是诈骗? ——“调包”案件的犯罪认定问题
9
作者
张明楷
机构
不详
出处
《民主与法制》
2021年第31期53-55,共3页
文摘
形形色色的调包案件,一般被害人并没有转移财产的占有也没有转移占有的意识,不宜认定被害人有处分行为,故行为人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正如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褚剑鸿所言:“苟欺罔他人,使其财物上之支配力一时弛缓,乘机攫取,在被害者即属无交付财物之决意,则非诈欺取财而为窃盗。如乞借包袱作枕,暗将石块调美元,固属诈欺手段,但借给钱包者,并非有交付财物之决意。换言之,即非为财产上处分之意思表示,当然不成立诈欺取财罪,而应以窃盗罪论。”
关键词
处分行为
犯罪
认定
窃盗罪
诈骗罪
调包
诈欺
认定
被害人
转移占有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交通肇事后“二次拖带”行为如何定性
10
作者
杨爽
机构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
出处
《中国检察官》
2016年第22期80-80,共1页
文摘
[案情]孙某与赵某系朋友关系,2015年12月某日晚8时许,二人相约去KTV唱歌,赵某提议由其试驾孙某新买的丰田牌轿车,孙某将车交由赵某驾驶,自己坐在副驾驶位置,赵某驾车沿快速路由北向南行驶至某立交桥北侧时与骑电动车同向行驶的李某发生碰撞,李某倒地后被卷入车辆底部,赵某意识到发生事故后并未停车而是加速逃离现场,孙某被突发情况惊呆,赵某驾车继续行驶约1.5公里至该立交桥南侧时车辆熄火.赵某与孙某一同下车观察,发现车下露出一条人腿,赵某让孙某自行处理,后徒步逃走。
关键词
交通肇事
副驾驶
同向行驶
朋友关系
突发情况
侮辱尸体
毁灭证据
故意杀人罪
认定
被害人
肇事车辆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0.5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对违法事由引发的暴力侵害可以实施防卫
11
作者
李乐
冯伟
机构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人民司法》
2019年第32期19-21,共3页
文摘
【裁判要旨】按照正当防卫制度,对于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可实施防卫行为,至于在此之前双方当事人是否发生违法事由,并未加以限制和作出特别规定。因此,对于在被害人与被告人都存在违法事由的情形下,认定被害人对被告人的暴力行为是不法侵害,受侵害方(被告人)仍有权实施防卫,符合法律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精神。
关键词
不法侵害
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制度
立法精神
认定
被害人
裁判要旨
暴力侵害
事由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缪家五人洗冤录 法援律师的坚守和司法审判的底线
12
作者
杜智娜
张翼羽
出处
《法律与生活》
2017年第20期10-22,共13页
文摘
缪家五人是不幸的:14年前,一起杀人分尸案将他们牵涉其中,一个家族因五名男丁全部获罪甚至一人获死罪而遭受灭顶之灾。缪家五人又是幸运的:背负罪名14年之后,他们得到了一支顶级律师队伍的法律援助,遇到了敢于否定自己的“体制内的健康力量”,于2017年9月12日8点53分被宣判无罪。
关键词
司法审判
洗冤录
法律援助
宣判无罪
申请再审
无辜者
侦查人员
一审判决
丁全
认定
被害人
分类号
D926.5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少女放弃上诉
13
作者
柴会群
贾雪梅
出处
《芳草(小说月刊)》
2013年第1期91-92,共2页
文摘
2012年9月10日,媒体披露了"90后少女杀死性侵大叔"案一审判决结果,被告人旋楚琦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刑4年。外界纷纷为其鸣冤,当事人却放弃上诉。旋楚琦的辩护律师王金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法院的判决已经"很可以了"。"无知少女"对上"强奸犯",舆论一边倒质疑判决,认为量刑过重,其中更有不少人认为,"正当防卫"应判无罪。然而,此案中的诸多细节表明,旋楚琦并非"无知少女",被强奸说辞疑点重重。
关键词
杨金
南方周末
故意杀人罪
在阳台上
量刑过重
认定
被害人
媒体刊登
一审判决
王金兰
防卫权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个谎言害了两条命
14
作者
广扬
出处
《法庭内外》
2015年第4期9-11,共3页
文摘
2014年12月18日,江苏泰兴90后奶爸朱利明,因故意杀人罪被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朱利明花费月余时间,用妻子单慧敏的手机微信钓出"强奸犯"汪斌,并将其杀死。宣判后,朱利明的妻子单慧敏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有热心网友公开斥责她才是血案的罪魁祸首!匆匆男子赴死亡之约2014年6月12日上午,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院庄村的小树林里,发现一具男性无名尸体。
关键词
故意杀人罪
汪斌
江苏省泰州市
判处死刑
认定
被害人
酒过三巡
锥心刺骨
同学聚会
江苏泰兴
证人证言
分类号
D926.2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母亲离奇失踪真相
15
作者
陈美有
出处
《法庭内外》
2016年第7期18-20,共3页
文摘
随着"嘭"的一声巨响,司机从车上下来,立即将躺在地上的老人抱上车,匆匆消失在茫茫雨幕之中……一名酒驾者,一位失踪老人,一只留在现场的手电筒……这是交通肇事还是故意杀人?一审宣判后,被告人以判决存在"三大错误"为由提出上诉。最终,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那么,本案真相到底是什么?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驳回上诉
故意杀人
二审裁定
维持原判
在现场
江西省赣州市
认定
被害人
主审法官
事实
认定
分类号
D926.2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第三方支付下财产犯罪被害人认定问题研究——以“调换二维码案”为例
刘旖旎
《河北企业》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被害人过错认定问题研究
李华
马路瑶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妨害公务罪中被害人问题初探——从四起案例谈起
吴琼阁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被害人的危险接受
王若思(译)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3
12
原文传递
5
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的刑法防控
贾健
宣刚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表见代理与财产犯罪
罗雨荔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刃尖卷刃匕首刺切痕迹检验1例
薛小亚
《刑事技术》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侦破机遇出现规律初探
崔占国
《净月学刊》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盗窃还是诈骗? ——“调包”案件的犯罪认定问题
张明楷
《民主与法制》
2021
0
原文传递
10
交通肇事后“二次拖带”行为如何定性
杨爽
《中国检察官》
2016
0
原文传递
11
对违法事由引发的暴力侵害可以实施防卫
李乐
冯伟
《人民司法》
2019
0
原文传递
12
缪家五人洗冤录 法援律师的坚守和司法审判的底线
杜智娜
张翼羽
《法律与生活》
2017
0
原文传递
13
少女放弃上诉
柴会群
贾雪梅
《芳草(小说月刊)》
2013
0
原文传递
14
一个谎言害了两条命
广扬
《法庭内外》
2015
0
原文传递
15
母亲离奇失踪真相
陈美有
《法庭内外》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