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场目标被动噪声识别技术 被引量:24
1
作者 吕国云 许学忠 赵锐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5,29,共5页
综述了噪声识别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并就战场目标噪声识别的技术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了概括性的介绍 ,预测了战场目标声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声信号 声探测 模式识别 战场目标 被动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车型被动噪声识别技术
2
作者 齐晓轩 段智敏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4年第2期69-71,共3页
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被动噪声车型识别系统作了研究 ,采用分组编码的遗传算法来优化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学习参数 ,并通过功率谱估计的方法从车辆的噪声信号中提取目标的特征向量作为BP网络的有效输入 ,实现目标的自动识别。
关键词 被动噪声 车型识别系统 BP神经网络 功率谱估计 遗传算法 混合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噪声能量变化提取目标运动信息的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志杰 郑援 赵海彬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2000年第4期46-48,共3页
在对被动噪声声纳接收的噪声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 ,从理论上分析噪声能量的变化与目标运动参数关系 ,给出了其中所含目标运动信息的提取方法。
关键词 目标运动分析 TMA 传播损失 被动定位 被动噪声声纳 噪声能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夹层结构及其在直升机噪声控制上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体磊 李睿 +5 位作者 董玲抒 李忠盛 黄安畏 孙彩云 丛大龙 吴永鹏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119-127,共9页
介绍了传统蜂窝夹层结构,它是由蜂窝芯材耦合面板/薄膜组合而成,具有优异的降噪特性。为进一步提升蜂窝夹层结构的降噪性能,结合多孔吸声原理及“吸/隔声结构功能一体化”概念,将多孔吸声材料填充至蜂窝芯中,形成了基于多孔吸声的蜂窝... 介绍了传统蜂窝夹层结构,它是由蜂窝芯材耦合面板/薄膜组合而成,具有优异的降噪特性。为进一步提升蜂窝夹层结构的降噪性能,结合多孔吸声原理及“吸/隔声结构功能一体化”概念,将多孔吸声材料填充至蜂窝芯中,形成了基于多孔吸声的蜂窝夹层结构,但中、低频降噪性能较差。结合微穿孔板、亥姆霍兹共振理论,开发了基于共振吸声的单自由度蜂窝夹层结构,由蜂窝芯材耦合穿孔面板/薄膜组合而成,提升了中、低频降噪特性,但是依旧存在降噪频带过窄的问题,只能在某段特定频率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降噪特性。为此,研发了基于共振吸声的多自由度蜂窝夹层结构,利用各层穿孔面板/薄膜和蜂窝结构特性,实现了不同频率噪声控制。最后总结了蜂窝夹层结构在国内外直升机被动噪声控制上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新型蜂窝夹层结构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结构 多孔吸声 共振吸声 单自由度 多自由度 直升机 被动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三元子阵测距精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盛元平 陈涛 +2 位作者 李瑛 黄丽彦 张峰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54-456,共3页
在水声领域,三元子阵测距、目标运动分析(TMA)和匹配场处理(MFP)是被动噪声测距的3种主要技术.文中以三元子阵测距声呐为研究对象,从波束形成、相关系数处理、测向精度改进等方面讨论提高时延估计精度的方法,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被动噪声测距声呐 时延估计 三元子阵 目标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and control of trailing edge noise based on bionic airfoil 被引量:6
6
作者 GE ChangJiang ZHANG ZhiHui +2 位作者 LIANG Ping ZHANG ChengChun REN LuQu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1462-1470,共9页
As a promising means,the passive porosity technology is used for the trailing-edge noise reduction of a bionic airfoil.The detailed two-dimensional Large Eddy Simulation is achieved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 As a promising means,the passive porosity technology is used for the trailing-edge noise reduction of a bionic airfoil.The detailed two-dimensional Large Eddy Simulation is achieved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diction and passive control of trailing-edge noise source with the non-porous and porous treatment,respectively.The flow fields around the bionic airfoil indicate that the leading-edge separation causes both the noise contributors,i.e.,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and the vortex shedding.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the porous trailing edge is substantiate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ic pressure.The relevant noise also suggests a pronounced noise reduction potential in excess of 10 dB,but it has dependence on the flow resistivities.The two trailing-edge noise reduction mechanisms are characterized:(1)the suppression of the tonal vortex shedding noise;(2)the reduction of broadband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scattering noise.The findings may be used as reference in the design of silent aircr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nic airfoil POROSITY trailing-edge noise reduction vortex shedding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