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机器人被动关节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
1
作者 任国宝 冯海生 任文博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8期134-137,共4页
为了在初期结构设计或优化结构设计时能够快速得出手术机械臂末端关节的刚度,针对由结构件、钢带、带轮及轴承组成的手术机器人被动关节结构,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考虑轴承刚度、钢带预紧力及结构件刚度因素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用于计... 为了在初期结构设计或优化结构设计时能够快速得出手术机械臂末端关节的刚度,针对由结构件、钢带、带轮及轴承组成的手术机器人被动关节结构,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考虑轴承刚度、钢带预紧力及结构件刚度因素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用于计算关节结构的刚度。通过试验实测数据,完成了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有限元柔性化刚度仿真方法精度高,对刚度性能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被动关节 刚度仿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李群李代数的主被动关节机器人动力学及控制 被引量:9
2
作者 邵兵 吴洪涛 +1 位作者 程世利 俞水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7,共5页
采用李群李代数符号描述了含主被动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和控制问题。首先用李群李代数描述了机器人的反向动力学,然后将牛顿-欧拉方法和铰接体惯量方法结合起来,给出了含主被动关节的机器人动力学解决方法。利用动力学方法得到的结果... 采用李群李代数符号描述了含主被动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和控制问题。首先用李群李代数描述了机器人的反向动力学,然后将牛顿-欧拉方法和铰接体惯量方法结合起来,给出了含主被动关节的机器人动力学解决方法。利用动力学方法得到的结果,采用计算力矩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并与PID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计算力矩方法的较好的性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动力学 李群李代数 被动关节 计算力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滑复合被动关节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玉美 程祥 +2 位作者 高峰 彭中波 王世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研究开发了滚滑复合的新型被动关节,它兼有滚动运动副和贴塑滑动运动副的特点,可以提高并联机构被动关节的抗力矩能力和运动精度的稳定性。建立了滚滑复合被动关节结合部的变形解析求解方法,为其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对所研制的一种滚滑复... 研究开发了滚滑复合的新型被动关节,它兼有滚动运动副和贴塑滑动运动副的特点,可以提高并联机构被动关节的抗力矩能力和运动精度的稳定性。建立了滚滑复合被动关节结合部的变形解析求解方法,为其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对所研制的一种滚滑复合被动关节进行了解析计算和试验验证。同时给出了滚滑复合被动关节的应用方法,并在所研究开发的六轴混联数控机床6PM2上进行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滑复合副 被动关节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滑复合被动关节的理论解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纯 黄玉美 +1 位作者 史厚强 韩旭炤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87-1390,共4页
研究设计了一种滚滑复合单R被动关节,该关节兼备轴承滚动副和贴塑滑动副的特点,可提高并联机构R被动关节抗弯矩的能力,且可使其回转运动精度的稳定性得到改善。对所研制的单R被动关节进行理论解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一种关节在弯曲载荷... 研究设计了一种滚滑复合单R被动关节,该关节兼备轴承滚动副和贴塑滑动副的特点,可提高并联机构R被动关节抗弯矩的能力,且可使其回转运动精度的稳定性得到改善。对所研制的单R被动关节进行理论解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一种关节在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简化的求解方法,并在所研发的混联数控机床VC80上进行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滑复合副 被动关节变形 抗弯刚度 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关节柔性树形机器人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富洋 曹东 +2 位作者 董小宁 李法德 蔡占河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7年第1期59-67,共9页
进一步完善空间算子代数理论体系,研究了带有主被动关节的树形柔性机器人系统符号动力学高效率建模的方法.利用拓扑结构和低序体阵列的方法描述了树型机器人系统.采用空间算子研究了欠驱动树型多体系统的描述方法.根据系统中铰的驱动情... 进一步完善空间算子代数理论体系,研究了带有主被动关节的树形柔性机器人系统符号动力学高效率建模的方法.利用拓扑结构和低序体阵列的方法描述了树型机器人系统.采用空间算子研究了欠驱动树型多体系统的描述方法.根据系统中铰的驱动情况分别对铰链定义为主动铰和被动铰,建立树形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然后通过铰链的类型分别按照两次从系统的顶端到基座的顺序、一次从基座到顶端的顺序进行了系统铰接体惯量的递推、系统冗余力的递推、广义加速度和广义主动力的递推,最后将分叉处的广义力和广义加速度矢量相加得到树形机器人系统的广义动力学模型.通过上述递推过程建立动力学模型,实现了高效率O(N)(N为系统自由度)次的计算效率.最后以加拿大树形空间机械臂为例做仿真验证了本研究内容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算子 树形 被动关节 广义动力学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被动关节运动:48例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小六 赵晓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5-668,共4页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康复治疗逐渐引起关注,进行持续被动关节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膝关节功能,防止关节僵硬,同时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和关节滑液循环,从而加快组织修复。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被动关节运动的疗效。方法:选择...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康复治疗逐渐引起关注,进行持续被动关节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膝关节功能,防止关节僵硬,同时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和关节滑液循环,从而加快组织修复。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被动关节运动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12/2009-10上海瑞金医院集团闵行中心医院骨科和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4例/组。两组患者在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前,给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训练,并辅助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关节运动,1h/d,每日运动范围以患者略感疼痛为宜,被动运动范围每日增加5°~10°。对照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抬高患肢30cm,按骨科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采用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定患肢疼痛,通过测量双下肢周径评定患肢肿胀程度,测量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VAS患肢疼痛评分、双下肢周径、膝关节活动度均基本相似(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置换后3d及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置换后3dVAS患肢疼痛评分及双下肢周径显著降低(P<0.01),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达优率显著升高(P<0.01)。48例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提示早期持续被动关节运动有助于膝关节置换后疼痛的缓解、肿胀的消除以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置换 康复 持续被动关节运动 关节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护理体会 被引量:6
7
作者 孙丽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06-207,共2页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护理疗效。方法 :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护理。体会:抑制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模式的出现;防止偏瘫侧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护理疗效。方法 :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护理。体会:抑制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模式的出现;防止偏瘫侧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发生;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以及误用综合征和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关节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淑红 赵琼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关节运动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良肢位摆放,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踝关节及肩关节活动情况、... 目的:探讨早期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关节运动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良肢位摆放,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踝关节及肩关节活动情况、肌力情况及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内旋角度、肩关节外旋角度及肩关节上举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上肢Ⅳ级及以上和下肢Ⅳ级及以上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肩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半脱位及足畸形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的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可提高患肢肌力,利于偏瘫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关节运动 良肢位摆放 偏瘫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在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康复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迟迅 郭林 +1 位作者 崔大平 边红利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7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对患者应用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CPM)及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该项手术的患者80例为主要样本.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观... 目的:探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对患者应用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CPM)及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该项手术的患者80例为主要样本.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观察组使用CPM进行辅助治疗,同时进行对应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恢复情况和住院的总时间.并进行半年的随访,对比2组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以及HSS评分.结果:采用康复护理以及CPM辅助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的半年时间里,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SS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KA手术后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以及CPM辅助治疗的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 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含被动关节的仿人型塑料电子假手研究
10
作者 眭艳辉 王丹 +3 位作者 汪保国 张灏 胡天培 何丹农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205-209,共5页
为了突破传统假手的不足,使假手在形状和功能上更像人手、重量进一步减轻,设计了包含被动关节的仿人型塑料电子假手。在健全手的帮助下,假手手指关节可被动弯曲和旋转;与传统单自由度假手相比,可以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仿真塑料假手样... 为了突破传统假手的不足,使假手在形状和功能上更像人手、重量进一步减轻,设计了包含被动关节的仿人型塑料电子假手。在健全手的帮助下,假手手指关节可被动弯曲和旋转;与传统单自由度假手相比,可以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仿真塑料假手样机重量较轻、外形美观,通过配置肌电控制系统实验,实现了对假手实现准确可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手 被动关节 肌电控制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被动关节阻尼的液压驱动Stewart平台模态空间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体先 姜洪洲 +3 位作者 黄其涛 何景峰 佟志忠 聂伯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2,70,共8页
针对工业应用中并联机构采用常规铰接形式导致的系统过阻尼问题,提出了带动压正反馈的模态空间控制器,该控制器将物理空间内强耦合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转化为模态空间内解耦的6个相互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运用动压正反馈技术实现对存... 针对工业应用中并联机构采用常规铰接形式导致的系统过阻尼问题,提出了带动压正反馈的模态空间控制器,该控制器将物理空间内强耦合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转化为模态空间内解耦的6个相互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运用动压正反馈技术实现对存在过阻尼特性自由度的独立调节,从而将各自由度频宽扩展至固有频率附近.文中首先运用模态解耦理论分析了被动关节阻尼对液压驱动Stewart平台控制特性的影响,随后给出了带动压反馈的模态空间控制器结构及设计方法,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态空间控制器能够有效扩展系统频宽,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各自由度耦合影响、提高响应速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关节阻尼 模态空间控制 STEWART平台 动压正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被动关节运动分析
12
作者 冯玉香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究持续被动关节运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予以患者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持续... 目的探究持续被动关节运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予以患者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持续被动关节运动),对比临床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活动优良率为81.67%低于观察组96.67%(χ~2=6.988,P<0.05),置换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92.6±3.4)分明显比对照组(90.8±1.7)分高(t=3.668,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持续被动关节运动法,可以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优良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持续被动关节运动 效果
原文传递
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在3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康复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雷花 孙志岭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7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对患者应用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CPM)及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TKA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对患者应用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CPM)及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TKA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应用CPM辅助及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情况。结果:经过康复护理及CPM辅助治疗后,干预组的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200,P=0.0377)。干预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6个月的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后对患者应用CPM并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机构被动关节的创新开发与试验
14
作者 陈瑞华 《机械与电子》 2010年第2期64-66,共3页
开发了一种将滚动副和滑动副相结合的新型滚滑复合被动关节,并对其进行了变形解析计算和优化,通过试验证明了采取滚滑复合的这种新型被动关节的实用性,为高刚度、高精度的并联机器人开发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被动关节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被动关节的平面双刚体非完整运动规划
15
作者 陈伟 戈新生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3-16,21,共5页
研究含有被动关节的平面双刚体的运动规划问题。该系统的动力学约束是二阶非完整的,通过给定其中一个刚体的加速度输入,并假设被动关节安装在刚体撞击中心处,系统可以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绕撞击中心的转动。从而建立一种开环运动规划方法... 研究含有被动关节的平面双刚体的运动规划问题。该系统的动力学约束是二阶非完整的,通过给定其中一个刚体的加速度输入,并假设被动关节安装在刚体撞击中心处,系统可以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绕撞击中心的转动。从而建立一种开环运动规划方法,实现系统从一种初始状态到另一种目标状态的运动规划。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关节 非完整约束 撞击中心 运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结合康复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立辉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2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结合康复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51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 目的观察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结合康复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51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结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住院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关节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的同时实施康复护理可促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 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关节活动联合芒硝冷敷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肿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露霞 苏文扬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9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关节活动(CPM)联合芒硝冷敷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肿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医院骨科接受TKA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干预方式不同分为CPM组、芒硝冷敷组和联合组...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关节活动(CPM)联合芒硝冷敷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肿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医院骨科接受TKA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干预方式不同分为CPM组、芒硝冷敷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CPM组给予连续2周的CPM训练,芒硝冷敷组给予连续7 d的芒硝+冰袋外敷,联合组采取以上两种干预方法。比较3组干预前后腿围、膝关节疼痛程度、术区皮肤温度和患肢活动度恢复正常时间。结果干预后第3、5天,芒硝冷敷组和联合组腿围均小于C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3、5、7天,芒硝冷敷组和联合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患侧皮肤温度均低于C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患肢活动度恢复正常时间短于CPM组和芒硝冷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M组患肢活动度恢复正常时间短于芒硝冷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M联合芒硝冷敷应用于TKA后患者可发挥优势互补和协同作用,有助于消肿、止痛,降低局部温度,并加快患肢恢复正常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关节活动 芒硝 冷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关节活动在骨折和脱位整复中的作用
18
作者 秦勇 温木生 《中医外治杂志》 1999年第5期6-7,共2页
关键词 骨折 脱位 被动关节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结合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丹毅 刘二萍 +1 位作者 石洁 张建强 《全科护理》 2024年第7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研究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结合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9例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 目的:研究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结合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9例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4例行穴位电刺激疗法,观察组65例增加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6周后对比表面肌电测试指标、踝关节运动学参数、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侧踝关节最大用力背屈时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水平高于对照组,在最大自主收缩条件下踝关节背屈时的EMG协同收缩率(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侧踝关节最大背屈及最大跖屈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Fulg-Meyer评分、Tinnetti平衡步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步长、步速、步频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结合穴位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病人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等速被动训练 穴位电刺激 关节功能障碍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关节活动仪在软骨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世璧 郭全义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2期67-68,共2页
人体软骨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区别在于:软骨组织没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软骨细胞稀疏分散于由水和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基质中,而且软骨细胞所占的体积不足总体积的5%。软骨细胞被包裹在大量的基质中,因此曾被认为是休眠的细胞,但Ma... 人体软骨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区别在于:软骨组织没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软骨细胞稀疏分散于由水和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基质中,而且软骨细胞所占的体积不足总体积的5%。软骨细胞被包裹在大量的基质中,因此曾被认为是休眠的细胞,但Mankin研究发现:软骨细胞是活跃的细胞,特别是儿童时期的软骨细胞,如与生长密切相关的骺软骨细胞就特别活跃。另外,软骨细胞的活跃性还表现在,当软骨受损伤时,软骨细胞的代谢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修复 被动关节活动 骺软骨细胞 软骨组织 神经纤维 物质组成 儿童时期 淋巴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