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参复方补气健脾袋泡茶的研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颖媛 张文龙 吕瑞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以黄芪、党参、黄精和山药配伍做成芪参复方剂来构建一种具有补气健脾功效的药茶。方法:考察不同药材配方、泡制时间、泡制用水量、泡制次数构建的药茶产品的香气、滋味及汤色,对药茶配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构建出一系列具有不同... 目的:以黄芪、党参、黄精和山药配伍做成芪参复方剂来构建一种具有补气健脾功效的药茶。方法:考察不同药材配方、泡制时间、泡制用水量、泡制次数构建的药茶产品的香气、滋味及汤色,对药茶配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构建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口味药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原味、甘草味、陈皮味、山楂味、红枣味复方袋泡茶。泡制时最佳用水量为80 ml,最佳次数为3次,最佳泡制时间为15min。结论:进行了不同泡制用水量、泡制次数时芪参复方袋泡茶的感官评定,为复方袋泡茶的使用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党参 黄精 山药 复方袋泡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山药复合袋泡茶配方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2
作者 杨菊花 张宇佳 +5 位作者 唐碧华 李常学 余东梅 田韦韦 刘俐 华桦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以山茱萸、山药为原料,乌龙茶粉、蜜桃粉、芒果粉为辅料制作山茱萸山药复合袋泡茶,以多糖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配方进行优化,并采用溶剂萃取(二氯甲烷萃取)法提取茶汤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电子鼻... 以山茱萸、山药为原料,乌龙茶粉、蜜桃粉、芒果粉为辅料制作山茱萸山药复合袋泡茶,以多糖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配方进行优化,并采用溶剂萃取(二氯甲烷萃取)法提取茶汤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电子鼻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山药复合袋泡茶的最佳配方为山茱萸粉添加量12 g、山药粉添加量30 g、乌龙茶粉添加量10 g、芒果粉添加量14 g和蜜桃粉添加量14 g,在该条件下,产品的多糖含量为(1.25±0.74)mg/3 g,感官评分为(83.83±4.56)分,综合评分为91.91分,且茶包外形完整,冲泡后不溃散,茶汤口感细腻、酸甜,澄清透亮无沉淀,气味清香;茶汤中主要含有硫化物、芳香成分、氮氧化合物等风味物质,共鉴定出5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烷烃类化合物40种、酯类化合物4种、醇类化合物2种、醛类化合物2种、酮类化合物2种和其他类化合物3种,其中烷烃类、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为其典型的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山药 袋泡茶 配方优化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珍袋泡茶剂型优势及质量控制因素的探讨与对策
3
作者 颜世平 左仁军 +2 位作者 万芳娟 邓兴茂 张毅 《中外食品工业》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本文针对“八珍袋泡茶剂型优势及质量控制因素的探讨与对策”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八珍袋泡茶与同类制剂比较在剂型方面的优势特点,以及探讨影响八珍袋泡茶的质量与用法的相关控制因素,包括八珍袋泡茶的最佳浸泡效果的条件为:浸泡温度... 本文针对“八珍袋泡茶剂型优势及质量控制因素的探讨与对策”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八珍袋泡茶与同类制剂比较在剂型方面的优势特点,以及探讨影响八珍袋泡茶的质量与用法的相关控制因素,包括八珍袋泡茶的最佳浸泡效果的条件为:浸泡温度100℃、浸泡时间15分钟,开水用量200m L,浸泡三次以内。并进一步探析与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与对策,如从源头控制与固定处方中饮片药味的来源与质量,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GMP要求,并注重工艺参数和中间过程的质量控制,以期进一步提升并稳定八珍袋泡茶制剂的质量,从而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并为指导消费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珍袋泡茶 茶剂剂型优势 质量控制 工艺 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保健袋泡茶的研制 被引量:16
4
作者 瞿颖 蒋立勤 +3 位作者 李喜 张舟艺 姜宇翔 丁力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7期831-834,共4页
开发以玉米须和绿茶为主料,以甘草、山楂、荷叶为辅料的玉米须保健袋泡茶,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煎煮、提取、喷揉法制备玉米须袋泡茶,采用正交法、感官评价法得到袋泡茶最佳工艺参数,采用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 开发以玉米须和绿茶为主料,以甘草、山楂、荷叶为辅料的玉米须保健袋泡茶,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煎煮、提取、喷揉法制备玉米须袋泡茶,采用正交法、感官评价法得到袋泡茶最佳工艺参数,采用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总还原力法测定产品的抗氧化能力。最佳配料配方中每份含玉米须69%,绿茶20%、山楂7.0%、荷叶3.7%、甘草0.7%,产品总黄酮含量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玉米须袋泡茶中含有黄酮等功效成分具有较好保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袋泡茶 加工工艺 感官评价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御感袋泡茶中葛根素和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光慧 李虹 +3 位作者 侯晓明 朱青 龚韬 王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80-683,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葛根及其制剂御感袋泡茶中黄芩苷和葛根素的含量,评价该制剂的质量。方法与结果:黄芩苷测定以KYWG-C18为固定相,0.5%磷酸-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13∶10∶1)为流动相,...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葛根及其制剂御感袋泡茶中黄芩苷和葛根素的含量,评价该制剂的质量。方法与结果:黄芩苷测定以KYWG-C18为固定相,0.5%磷酸-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13∶10∶1)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76nm,黄芩苷在0.1~0.01mg/ml浓度范围与峰面积呈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18+9.95×10-8X,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2.8%,RSD为1.86%(n=5)。葛根素测定以KYWG-C18为固定相,水-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40∶10∶3)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50nm,葛根素在0.2~0.020mg/ml浓度范围与峰面积呈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1.5×10-4+1.09×10-7X,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为1.62%(n=5)。结论:本法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葛根素 御感袋泡茶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复合袋泡茶的研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珍 吴晖 +2 位作者 安辛欣 李晓凤 余以刚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3,159,共4页
以荷叶为主料,将其与绞股蓝、西洋参复配,研制出功能性袋泡茶配方。通过感官评定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产品的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荷叶、绞股蓝和西洋参的比例为1.8∶0.2∶0.2(W∶W)时所得袋泡茶的感官品质最... 以荷叶为主料,将其与绞股蓝、西洋参复配,研制出功能性袋泡茶配方。通过感官评定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产品的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荷叶、绞股蓝和西洋参的比例为1.8∶0.2∶0.2(W∶W)时所得袋泡茶的感官品质最佳,荷叶苦涩味被掩盖,有效成分黄酮含量较纯荷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袋泡茶 模糊评价 绞股蓝 西洋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桑混合袋泡茶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梁燕 王岳飞 +2 位作者 谢争珍 张星海 杨贤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8-362,共5页
对茶桑混合袋泡茶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以低、中、高三个剂量(0.5、1、3g/kg·bw)的袋泡茶饲喂正常小鼠模型、高血糖小鼠模型14d后,给予葡萄糖2.5g/kg·bw灌胃,于0、0.5h和2.0h时相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和... 对茶桑混合袋泡茶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以低、中、高三个剂量(0.5、1、3g/kg·bw)的袋泡茶饲喂正常小鼠模型、高血糖小鼠模型14d后,给予葡萄糖2.5g/kg·bw灌胃,于0、0.5h和2.0h时相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和耐糖量(GT)。结果表明,在由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模型动物糖耐量试验中,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0.5h和2h时相血糖含量和0.5~0h时相血糖差值,且不影响正常对照组的血糖、糖耐量、糖耐量差值,表明茶桑混合袋泡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桑混合袋泡茶 降血糖作用 血糖 糖耐量 糖耐量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舒通袋泡茶中橙皮苷的含量 被引量:7
8
作者 缪华蓉 陈伟光 +2 位作者 朱山寅 金佩芬 崔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31-532,共2页
目的 :建立舒通袋泡茶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超声提取 ,HPLC测定舒通袋泡茶中橙皮苷的含量。C18柱 ,甲醇 水 (30∶7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83nm。结果 :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5 %。结论 :本方法分离良... 目的 :建立舒通袋泡茶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超声提取 ,HPLC测定舒通袋泡茶中橙皮苷的含量。C18柱 ,甲醇 水 (30∶7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83nm。结果 :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5 %。结论 :本方法分离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橙皮苷 舒通袋泡茶 HPLC 成分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荡辅助提取SPE-GC/MS法测定袋泡茶中的49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永波 章竹君 +1 位作者 秦国富 李红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301,共6页
本研究建立了SPE—GC/MS测定袋泡茶农药残留的方法,并对市售35份袋泡茶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样品经粉碎后依次采用丙酮进行超声和振荡萃取,用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GC/M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可J,R对49种农药进行很好... 本研究建立了SPE—GC/MS测定袋泡茶农药残留的方法,并对市售35份袋泡茶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样品经粉碎后依次采用丙酮进行超声和振荡萃取,用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GC/M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可J,R对49种农药进行很好地萃取,采用GC/MS分离49种农药效果良好,农药检出限在0.001~0.015mg/kg之间。袋泡茶中的残留农药主要是联苯菊酯、毒死蜱、甲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酯,检出浓度远小于GB2763—2012规定的限值。本方法简单,快速,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泡茶 CG MS 农药 残留 S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配型枇杷花茶袋泡茶的加工及冲泡条件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蒋晓东 刘琼琼 杨晓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对拼配型枇杷花茶袋泡茶的加工工2艺及冲泡条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杀青和干燥工艺对新鲜枇杷花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审评结果影响较大,新鲜枇杷花不需要杀青,直接经热风或远红外线40℃干燥,粉碎,过孔径0.425-1.180mm筛后,与大宗... 对拼配型枇杷花茶袋泡茶的加工工2艺及冲泡条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杀青和干燥工艺对新鲜枇杷花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审评结果影响较大,新鲜枇杷花不需要杀青,直接经热风或远红外线40℃干燥,粉碎,过孔径0.425-1.180mm筛后,与大宗炒青绿茶按质量比5:12拼配、装袋,所得袋泡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均优于原枇杷花与茶叶;该袋泡茶最佳冲泡条件为用90-100℃的水冲泡2min后饮用,冲泡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袋泡茶 拼配型 加工工艺 冲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复合袋泡茶配比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友谊 李林 +3 位作者 宁祖林 胡伟 王珠娜 孙乾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4-86,共3页
以杜仲茶为主料,研制成复合袋泡茶;结果表明杜仲茶、炒青、绞股蓝茶三者的配比(重量比)熏香气品质以90押20押1为佳,汤色品质以90押15押1为佳,滋味品质以90押20押1为佳,综合品质以90押20押1为佳。
关键词 杜仲茶 复合袋泡茶 配比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藻袋泡茶的生产工艺与条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刘冬 李来好 +3 位作者 陈陪基 杨贤庆 吴燕燕 刁石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1-34,共4页
对马尾藻袋泡茶的生产工艺和条件进行研究 ,通过正交实验法 ,挑选出脱腥和碱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 ,结果显示 ,以 φ =5 0 %异丙醇与 φ =2 0 %的乙酸乙酯混合液在 40℃温度下搅拌脱腥 0 5h ,可取得较佳的脱腥效果 ;碱提取工艺采用 1倍... 对马尾藻袋泡茶的生产工艺和条件进行研究 ,通过正交实验法 ,挑选出脱腥和碱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 ,结果显示 ,以 φ =5 0 %异丙醇与 φ =2 0 %的乙酸乙酯混合液在 40℃温度下搅拌脱腥 0 5h ,可取得较佳的脱腥效果 ;碱提取工艺采用 1倍藻体质量的 7%碳酸钠溶液 ,在 75℃温度下浸泡 1h ,产品的产量最高。产品富含碘和可溶性多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袋泡茶 生产工艺 脱腥 碱提取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袋泡茶的配方及冲泡参数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楠极 李远志 +1 位作者 梁焕秋 杨璐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56-59,共4页
以感官评分和葛根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标准,研究了以枸杞子、金银花为辅料的葛根袋泡茶配方,以及浸泡时间、温度和用水量对袋泡茶综合评分的影响。最佳配方为葛根皮∶葛根肉=4∶1(质量比),枸杞子∶金银花=1∶4(质量比)。通过单因... 以感官评分和葛根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标准,研究了以枸杞子、金银花为辅料的葛根袋泡茶配方,以及浸泡时间、温度和用水量对袋泡茶综合评分的影响。最佳配方为葛根皮∶葛根肉=4∶1(质量比),枸杞子∶金银花=1∶4(质量比)。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冲泡参数进行了优化。葛根袋泡茶在50 m L 80℃的水浸泡13 min时,其冲泡饮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袋泡茶 配方 冲泡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灵芝袋泡茶制作及冲泡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洪文龙 谢春芹 +3 位作者 许俊齐 桂行知 张雪松 凡军民 《保鲜与加工》 CAS 2022年第4期52-58,共7页
以桑黄、灵芝为原料,以冲泡液中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并结合模糊数学法研究桑黄灵芝袋泡茶制作及冲泡工艺。结果表明,桑黄灵芝袋泡茶的最佳配方及冲泡工艺为:桑黄与灵芝质量比为3∶2,... 以桑黄、灵芝为原料,以冲泡液中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并结合模糊数学法研究桑黄灵芝袋泡茶制作及冲泡工艺。结果表明,桑黄灵芝袋泡茶的最佳配方及冲泡工艺为:桑黄与灵芝质量比为3∶2,冲泡时间20 min,冲泡水温75℃,茶泡袋材质为玉米纤维。采用该工艺配方制作的产品色泽黄润透亮,有桑黄及灵芝的独特香气,感官评分为(87.2±0.3)分,冲泡液中黄酮含量为(12.95±0.23)mg/L。本研究为桑黄、灵芝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方法,为其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灵芝 袋泡茶 配方 冲泡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苦丁茶、杭白菊复合袋泡茶的研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蔡金腾 吴翔 +1 位作者 石志鸿 舒佳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6-27,共2页
用苦丁茶、杭白菊与刺梨混合制成袋泡茶,产品口感良好,Vc含量高。最佳配比为:刺梨∶苦丁茶∶杭白菊=10∶40∶1,Vc含量为1629.48mg/100g,是绿茶Vc含量的5.4~16.3倍,是红茶Vc含量的40.7~... 用苦丁茶、杭白菊与刺梨混合制成袋泡茶,产品口感良好,Vc含量高。最佳配比为:刺梨∶苦丁茶∶杭白菊=10∶40∶1,Vc含量为1629.48mg/100g,是绿茶Vc含量的5.4~16.3倍,是红茶Vc含量的40.7~9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苦丁茶 杭白菊 袋泡茶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菊袋泡茶鼻负压置换疗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华民 周淑娣 +2 位作者 郭华玲 李敦志 邱宝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2284-2289,共6页
【目的】探讨芪菊袋泡茶鼻负压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气阴两虚、热毒蕴结证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鼻窦炎气阴两虚、热毒蕴结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小剂量阿奇霉素干... 【目的】探讨芪菊袋泡茶鼻负压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气阴两虚、热毒蕴结证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鼻窦炎气阴两虚、热毒蕴结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小剂量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行鼻负压置换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芪菊袋泡茶浸泡液行鼻负压置换疗法治疗,隔两天治疗1次,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und-Kennedy评分方面,治疗2周后,2组患儿的Lund-Kennedy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对Lund-Kennedy评分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症状、体征评分方面,2组患儿的鼻塞、流脓涕、回吸痰、鼻黏膜充血肿胀评分及观察组的头痛、嗅觉减退评分,治疗1周后比治疗前、治疗2周后比治疗1周后,其评分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对各项症状、体征评分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患儿的肝肾功能指标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芪菊袋泡茶鼻负压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气阴两虚、热毒蕴结证患儿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评分和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芪菊袋泡茶 鼻负压置换疗法 症状体征评分 Lund-Kennedy评分
原文传递
马尾松松针粉袋泡茶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臻 梅松 +7 位作者 刘冬英 来伟旗 傅颖 陈建国 马洁桃 么春艳 张岭 王茵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83-385,388,共4页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针粉袋泡茶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采用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马尾松松针粉袋泡茶水提物进行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马尾松松针粉袋泡...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针粉袋泡茶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采用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马尾松松针粉袋泡茶水提物进行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马尾松松针粉袋泡茶水提物对大、小鼠经口最大耐受量(maxinally tolerated dose,MTD)均大于240.0 g/kg;Ames试验显示,在加与不加S9时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变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马尾松松针粉袋泡茶水提物经口MTD>240.0 g/kg,属实际无毒级,未见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松针粉 袋泡茶 急性毒性 AMES试验 微核试验 精子畸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Vc复合绞股蓝袋泡茶的研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金腾 丁筑红 +1 位作者 雷方俊 周鹏飞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7-40,共4页
用苦了茶、刺梨原果汁与绞股蓝混合,解决了绞股蓝袋泡茶口感差的问题,并能大大提高产品Vc含量。最优配比为:单纯绞股蓝茶:单纯苦丁茶:刺梨原果汁=6:4:15。最佳烘制条件为80℃、15min。制得的高Vc复合绞股蓝袋泡... 用苦了茶、刺梨原果汁与绞股蓝混合,解决了绞股蓝袋泡茶口感差的问题,并能大大提高产品Vc含量。最优配比为:单纯绞股蓝茶:单纯苦丁茶:刺梨原果汁=6:4:15。最佳烘制条件为80℃、15min。制得的高Vc复合绞股蓝袋泡茶口感好,Vc含量达902.19mg/100g,是绿茶Vc含量的3~9倍,是红茶Vc含量的22.6~50.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苦丁茶 刺梨原果汁 袋泡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胚芽袋泡茶加工及冲泡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秀容 朱建华 李丽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138-142,共5页
米胚芽营养成分丰富,富含生理活性物质。以米胚芽和红茶为原料制成新型袋泡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加工条件和冲泡条件。结果表明,米胚芽袋泡红茶的最适加工条件为:焙烤温度150℃、时间2.5 h、粒度0.42mm。单因素试验表明... 米胚芽营养成分丰富,富含生理活性物质。以米胚芽和红茶为原料制成新型袋泡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加工条件和冲泡条件。结果表明,米胚芽袋泡红茶的最适加工条件为:焙烤温度150℃、时间2.5 h、粒度0.42mm。单因素试验表明,冲泡条件显著影响袋泡茶的感官品质,以90-100℃、120 m L的水冲泡5 min为宜,以第1次冲泡效果最佳,茶汤香气浓郁,并具有独特米胚芽焦香,色泽清澈金黄,滋味纯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胚芽 袋泡茶 冲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楂七降脂袋泡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孟君 羊敏 +1 位作者 周薪蓓 李俊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楂七降脂袋泡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组织的影响。方法以喂基础饲料方法建立SD大鼠正常组,以喂高脂饲料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大鼠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和楂七降脂袋泡茶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 目的观察楂七降脂袋泡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组织的影响。方法以喂基础饲料方法建立SD大鼠正常组,以喂高脂饲料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大鼠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和楂七降脂袋泡茶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30 d后,从颈A采血测定血脂各项指标,采血后处死剖腹进行形态学显微镜检。结果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造模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组和楂七降脂袋泡茶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楂七各剂量组间比较(P>0.05)。对大鼠血脂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楂七降脂袋泡茶剂组及血脂康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大鼠肝组织的影响:模型组肝组织损害严重,肝细胞几乎全部破坏,间质增生,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楂七降脂袋泡茶剂组为正常肝组织,仅高倍镜下可见少量肝细胞有小空泡样变。结论楂七降脂袋泡茶剂能有效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脂代谢,为临床运用其防治高脂血症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楂七降脂袋泡茶 高脂血症 肝组织 大鼠 山楂 三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