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DNA联合乙型肝炎5项检验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
1
作者 黄海艳 《实用医技杂志》 202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究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乙型肝炎5项检验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12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院患者进行前S1抗原、HBV-DNA、乙型肝炎5项检验[乙... 目的探究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乙型肝炎5项检验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12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院患者进行前S1抗原、HBV-DNA、乙型肝炎5项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以肝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作为诊断纤维化的金标准,探究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的120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未出现肝纤维化,占比为34.2%,作为未发生组;有79例患者出现肝纤维化,占比为65.8%,作为发生组。2组HBeAb、HBsA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sAg、HBeAg、HBcAb、HBV-DNA、前S1抗原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7,其中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疾病诊断中,联合前S1抗原、HBV-DNA、乙型肝炎5项指标,较单一诊断方法效能更高,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抗体 肝纤维化 前S1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 DNA疫苗的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达娜 吴少庭 +6 位作者 袁仕善 高世同 张仁利 雷明军 潘晖榕 林琦萍 秦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VAX1-SAG1,并探讨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截短型的SAG1基因片断 ,并克隆至载体pMD18-T ,经菌落PCR鉴定和测序分析后 ,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A... 目的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VAX1-SAG1,并探讨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截短型的SAG1基因片断 ,并克隆至载体pMD18-T ,经菌落PCR鉴定和测序分析后 ,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SAG1,并予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以此为疫苗候选分子免疫小鼠 ,检测其诱导产生的抗体。结果 PCR扩增出SAG1基因的截短型片段 ,其大小约 780bp ;测序的阳性TA克隆除两处发生同义突变外 ,其余序列与原序列一致 ;TA克隆的插入片段被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VAX1-SAG1;该质粒诱导小鼠产生了抗弓形虫抗原的抗体。 结论 成功构建了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的DNA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 sag1 DNA疫苗 免疫应答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蛋白基因SAG1在骨骼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海峰 陈观今 +2 位作者 王又红 郑焕钦 郭虹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91,共3页
构建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蛋白SAG1的真核表达载体 ,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 ,观察该基因的表达程度和表达定位 ,研究利用骨骼肌异源表达SAG1,探讨发展一种简易、有效和安全的基因免疫途径的可能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直接肌肉注射重组真... 构建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蛋白SAG1的真核表达载体 ,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 ,观察该基因的表达程度和表达定位 ,研究利用骨骼肌异源表达SAG1,探讨发展一种简易、有效和安全的基因免疫途径的可能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直接肌肉注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AN3-SAG1可使SAG1在免疫小鼠骨骼肌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sag1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理HIV阳性者感染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和SAG3基因位点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冷丽 陈凌娟 +5 位作者 李伟 和艳红 罗米 高菊 马宁 申丽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云南大理HIV阳性者感染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和SAG3基因位点,鉴定该地区HIV阳性者感染弓形虫的基因型。 方法 自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机构收集大理HIV阳性者全血样品291份,运用巢式PCR技术对血样DNA进行弓形虫SAG1和SAG3基... 目的 通过分析云南大理HIV阳性者感染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和SAG3基因位点,鉴定该地区HIV阳性者感染弓形虫的基因型。 方法 自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机构收集大理HIV阳性者全血样品291份,运用巢式PCR技术对血样DNA进行弓形虫SAG1和SAG3基因的扩增,扩增产物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Sau96Ⅰ、HaeⅡ和NciⅠ酶切,并对扩增阳性的产物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 结果 291份HIV阳性者血样中,成功扩增出弓形虫SAG1基因64份,SAG3基因42份,产物分别为390 bp和225 bp。扩增产物经酶切后电泳,结果显示,64份SAG1基因均得到2个片段,分别为350 bp和50 bp,42份SAG3基因均得到约200 bp大小的条带,与弓形虫基因Ⅰ型标准株(RH株)结果一致。从酶切的标本中选择多份进行测序,结果与基因Ⅰ型标准株SAG1基因序列(登录号为GQ253073)和SAG3基因序列(登录号为JX218225.1)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98%-100%和99.96%-99.98%。 结论 云南大理HIV阳性者感染弓形虫为基因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HIV 表面抗原1 表面抗原3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都建 沈继龙 +1 位作者 汪学龙 王维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体外扩增弓形虫 RH株膜表面抗原 SAG1编码基因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 ,并表达 SAG1编码基因序列。方法 收集、纯化 RH株速殖子 ,提取 RNA,据已知的 SAG1基因序列 ,在设计合成的 1对引物中引入 Eco RI和 Hind 酶切位点。应用 RT-PCR... 目的 体外扩增弓形虫 RH株膜表面抗原 SAG1编码基因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 ,并表达 SAG1编码基因序列。方法 收集、纯化 RH株速殖子 ,提取 RNA,据已知的 SAG1基因序列 ,在设计合成的 1对引物中引入 Eco RI和 Hind 酶切位点。应用 RT-PCR技术 ,扩增 SAG1基因片段 ,插入原核表达质粒 p ET2 8a中 ,转化大肠杆菌 BL2 1 感受态细胞 ,重组子经 Eco RI和 Hind 双酶切、PCR鉴定 ,转化宿主菌 BL2 1 ,并以 IPTG诱导表达。结果 从弓形虫 RH株 RNA中扩增出 10 1 1 bp的 SAG1基因片段 ,构建重组质粒 p ET2 8a/ SAG1 ,酶切和 PCR鉴定产物大小均与预期值相符 ;IPTG诱导 ,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的大小约 3 4.8k D。结论 成功地从弓形虫 RH株 RNA中获取 SAG1基因 ,构建了 p ET2 8a/ SAG1重组质粒并获得了高效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 sag1基因 克隆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复合抗原基因SAG1/ROP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海峰 陈观今 +2 位作者 郭虹 郑焕钦 王又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 构建含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基因SAG1和棒状体蛋白ROP1复合基因重组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检测复合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方法 用亚克隆技术分别把SAG1与ROP1基因克隆至 pET2 8aRT7启动子下游 ,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 目的 构建含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基因SAG1和棒状体蛋白ROP1复合基因重组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检测复合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方法 用亚克隆技术分别把SAG1与ROP1基因克隆至 pET2 8aRT7启动子下游 ,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经IPTG诱导表达 ,SDS -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获得pET2 8-SAG1/ROP1重组表达载体 ;SDS -PAGE及Western -Blot印迹显示SAG1/ROP1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分子量约为 6 6kD ,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结论 弓形虫复合抗原基因SAG1/ROP1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ag1 ROP1 基因表达 抗原基因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短形式弓形虫SAG1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高效表达、纯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 被引量:14
7
作者 言慧 李华 +2 位作者 周晓红 吴昆 陈晓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弓形虫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并进行纯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利用NcoⅠ、HindⅢ双酶切,从本室建立的pET-30a(+)-SAG1重组质粒中获取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并将目的片段连接到经同样双酶切的质粒pET...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弓形虫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并进行纯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利用NcoⅠ、HindⅢ双酶切,从本室建立的pET-30a(+)-SAG1重组质粒中获取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并将目的片段连接到经同样双酶切的质粒pET32a中,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ET-32a(+)-trSAG1。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BL21中并进行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Ni-NTA agarose纯化后, Western-blotting分析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trSAG1 ,通过IPTG诱导得到了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的重组SAG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0 000,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ELISA试验表明重组SAG1蛋白能被弓形虫免疫兔血清及弓形虫感染人血清识别。结论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了弓形虫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表达蛋白能被弓形虫免疫兔血清及弓形虫感染人血清识别,有望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ag1抗原 大肠杆菌 可溶性 表达 纯化 免疫反应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免疫可特异地诱发小鼠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PreS1免疫反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雨 田淑芳 +3 位作者 刘文军 李军 阮力 朱既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3-199,共7页
运用改造后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PreS1融合基因(将PreS1区肝细胞受体结合位点(21-47aa)编码基因融合到S蛋白C端223位残基下游),构建了一系列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上有效表达了分泌型的、具有... 运用改造后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PreS1融合基因(将PreS1区肝细胞受体结合位点(21-47aa)编码基因融合到S蛋白C端223位残基下游),构建了一系列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上有效表达了分泌型的、具有S+PreS1双重抗原性的融合蛋白颗粒。用上述质粒DNA肌肉免疫C57BL/6J小鼠,成功地检测到了抗-HBs和抗-PreS1抗体,加强免疫能显著改善免疫效果。本研究还建立了检测抗-PreS1的竞争抑制法和羊抗人HBsAg封闭法,两种方法符合率达96%,但后者更为敏感。用羊抗人HBsAg封闭法测得抗-PreS1滴度最高可达1:12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核酸免疫 PreS1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SAG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重组抗原对弓形虫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晓光 杨培梁 +2 位作者 李华 龚娅 冯明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 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并利用重组抗原检测弓形虫感染。方法 将截短的SAG1基因经PCR扩增后,定向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酶切鉴定出阳性重组子并经序列测定证实读码框正确,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 目的 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并利用重组抗原检测弓形虫感染。方法 将截短的SAG1基因经PCR扩增后,定向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酶切鉴定出阳性重组子并经序列测定证实读码框正确,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 对融合的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和复性,通过免疫印迹和ELISA实验检测其特异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成功构建截短型SAG1在原核系统中的重组表达质粒,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其表达量占细菌裂解液中总蛋白量的31.58%。经过简易的纯化和复性过程,该重组抗原(rSAG1)能被弓形虫感染的人血清所识别。用rSAG1构建的ELISA试剂盒对弓形虫病的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截短型SAG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重组抗原经纯化和复性后,能有效检测弓形虫的感染,可用于构建弓形虫病检测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基因表达 寄生虫学 大肠杆菌 重组抗原 sag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S1S2S)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表达 被引量:10
10
作者 娄晓鸣 章镇 +4 位作者 姚泉洪 熊爱生 王化坤 彭日荷 李贤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1-605,共5页
构建了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PRS-S1S2S的表达载体pYF9616,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首次将该基因导入苹果品种红爱佳中,得到了抗卡那霉素的GUS阳性转化植株。随机取3株GUS染色阳性的转基因苹果植株经PCR扩增及RT-PCR检测证实该基因已整合... 构建了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PRS-S1S2S的表达载体pYF9616,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首次将该基因导入苹果品种红爱佳中,得到了抗卡那霉素的GUS阳性转化植株。随机取3株GUS染色阳性的转基因苹果植株经PCR扩增及RT-PCR检测证实该基因已整合入转基因苹果的基因组,并在转录水平得到了表达,ELISA检测证明在苹果植株中正确表达了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朋S—S1S2S基因 转基因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弓形虫SAG1抗原基因在免疫小鼠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海峰 陈观今 +2 位作者 王又红 郑焕钦 郭虹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5,共3页
PCR扩增RH株弓形虫抗原基因SAG1编码序列 ,构建pcDNA3 -SAG1重组表达质粒。DNA免疫接种小鼠 ,3周后处死动物 ,取注射部位肌肉作冰冻切片 ,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弓形虫 pcDNA3 -SAG1重组质粒在免疫小鼠肌肉内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出SAG... PCR扩增RH株弓形虫抗原基因SAG1编码序列 ,构建pcDNA3 -SAG1重组表达质粒。DNA免疫接种小鼠 ,3周后处死动物 ,取注射部位肌肉作冰冻切片 ,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弓形虫 pcDNA3 -SAG1重组质粒在免疫小鼠肌肉内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出SAG1编码区目的基因 ,片段大小为 10 2 0bp。测序、酶切分析表明构建的 pcDNA3 -SAG1重组表达质粒含有扩增的基因。利用原位分子杂交在免疫接种 pcDNA3-SAG1的小鼠骨骼肌中检测到紫蓝色的阳性杂交信号 ,提示局部肌肉有目的基因mRNA转录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基因免疫 sag1抗原 原位分子杂交 PCR DNA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裂殖子表面抗原2(MSA-2)基因在卡介苗BCG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春福 吴少庭 +2 位作者 陈雅棠 高世同 林敏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 :裂殖子表面抗原 2基因 (Merozoitesurfaceantigen 2 ,MSA2 )是恶性疟原虫的一种保护性抗原 ,为研究其重组BCG疫苗的保护作用 ,首先探讨携带有恶性疟原虫FCC 1 HN株MSA2基因的重组分枝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BCG MSA2在卡介苗 (Bac... 目的 :裂殖子表面抗原 2基因 (Merozoitesurfaceantigen 2 ,MSA2 )是恶性疟原虫的一种保护性抗原 ,为研究其重组BCG疫苗的保护作用 ,首先探讨携带有恶性疟原虫FCC 1 HN株MSA2基因的重组分枝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BCG MSA2在卡介苗 (BacillusCalmetteGuerin ,BCG)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电穿孔转化法将重组质粒pBCG MSA2导入BCG中 ,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并经PCR鉴定的重组BCG培养于Middlebrook 7H9Broth (M7H9)培养基 ,并添加 10 %M7H9EnrichmentADC和 0 0 5 %Tween80 ,4周后于 4 5℃进行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odiumdodecylsulfat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SDS PAGE)及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SDS 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均显示在约 31kDa的位置上可见明显的蛋白条带 ,并与MSA2基因编码序列推断的分子量相符。结论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 2可在BCG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FCC-1/HN株 裂殖子 表面抗原2 MSA-2 基因 卡介苗BCG 表达 穿梭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SAG1 ROP1基因及其复合抗原基因的核酸免疫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观今 郑焕钦 +2 位作者 周永安 郭虹 陈海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17-319,共3页
关键词 弓形虫 sag1 ROP1基因 复合抗原基因 核酸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S+PreS1融合抗原的理化和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淑芳 宗芳 +5 位作者 陈红 王文 张陵林 王秀平 杨芙蓉 阮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研究了哺乳动物细胞(转基因GdSS1-18细胞系)分泌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S+PreS1融合抗原(SS1)纯品的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经HPLC柱层析呈现一个对称峰,证明HBsAg颗粒所带电荷的均一性;SDS-PAGE出现P24及P27条带,未出现Gp30的条... 研究了哺乳动物细胞(转基因GdSS1-18细胞系)分泌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S+PreS1融合抗原(SS1)纯品的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经HPLC柱层析呈现一个对称峰,证明HBsAg颗粒所带电荷的均一性;SDS-PAGE出现P24及P27条带,未出现Gp30的条带,凝胶扫描分析其各条带分别各占22 3%、77 7%、0%;West ernblot试验证实,P27和Gp30能与S及S1抗体结合,而P24条带仅能与S抗体结合,表明S、PreS1是特异性条带;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与所用目的基因编码的序列相同;乙肝SS1融合抗原在4℃储存较稳定。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含S基因的参比疫苗相比,含SS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既产生S抗体,又产生S1抗体,S抗体的ED50滴度与参比疫苗相似,S1抗体产生早于S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乳动物细胞 分泌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S+PreS1融合抗原 理化性状 生物学性状 N-末端序列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单链抗体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司进 朱荫昌 +3 位作者 曹利民 王晓婷 梁幼生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采用重组抗原从人源化单链抗体库(Human single fold scFv library)中筛选和鉴定抗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rSAG1)的单链抗体,对其特异性的弓形虫靶向作用进行分析,为弓形虫靶向生物治疗提供靶向分子。方法以重组SAG1融合蛋白作为包被... 目的采用重组抗原从人源化单链抗体库(Human single fold scFv library)中筛选和鉴定抗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rSAG1)的单链抗体,对其特异性的弓形虫靶向作用进行分析,为弓形虫靶向生物治疗提供靶向分子。方法以重组SAG1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3轮固相筛选,获得抗rSAG1融合蛋白的阳性克隆;用纯化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C的亲和标签(Trx-His-Stag)、鼠可溶性抗原和大肠杆菌抗原对上述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获得能特异性结合rSAG1的噬菌体克隆;差异筛选获得的特异性阳性克隆转染大肠杆菌HB2151进行诱导表达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获得能分泌抗rSAG1单链抗体(anti-rSAG1scFv)的阳性噬菌体克隆;DNA测序分析抗rSAG1的单链抗体基因序列。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rSAG1单链抗体,并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对纯化的抗rSAG1单链抗体进行免疫反应性检测;免疫组化检测rSAG1单链抗体对弓形虫速殖子的靶向作用。结果经过rSAG1抗原的固相筛选后获得24株阳性克隆,差异筛选后获得5株能特异性结合rSAG1的噬菌体克隆,其中有3株分泌性表达抗rSAG1的单链抗体,DNA测序和Genbank比对表明其为3株不同的抗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的单链抗体;West-ernblot表明亲和纯化的单链抗体能较好结合rSAG1;免疫组化显示抗rSAG1单链抗体可与弓形虫速殖子结合。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的特异性人源rSAG1单链抗体与弓形虫速殖子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这对弓形虫的靶向生物治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主要表面抗原1 单链抗体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S1抗原与其他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滕春燕 刘爱中 +3 位作者 王春娥 肖霞 于艳辉 于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7期894-896,共3页
目的研究前S1抗原与其他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和定量PCR法对290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HBVpreS1-Ag、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目的研究前S1抗原与其他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和定量PCR法对290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HBVpreS1-Ag、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联合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组中前S1抗原阳性所占比例为71.01%,显著高于HBsAg(+)、HBeAb(+)、HBcAb(+)组30.97%和HBsAg(+)、HBcAb(+)组41.07%(P<0.05);ALT、AST升高率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前S1抗原与其他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有一定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可协同检测,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末端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妍 成军 +3 位作者 王琳 王建军 陆荫英 李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羧基末端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t)的反式激活作用,利用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克隆MHBst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发现新型基因,为阐明MHBst对于肝细胞表达基因谱的影响,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方法:利用多聚...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羧基末端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t)的反式激活作用,利用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克隆MHBst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发现新型基因,为阐明MHBst对于肝细胞表达基因谱的影响,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MHBst的编码基因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HBst,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与仅转染空白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差异显示,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克隆鉴定MHBst的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新基因的序列,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利用HepG2细胞来源的mRNA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克隆新基因,并对于新基因的序列以及编码基因产物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TTP1基因是新基因。结果: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MHBst,经过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正确。转染HepG2细胞系,利用SSH技术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经对于美国生物工程信息学中心(NCBI)建立的核苷酸序列的数据库(GenBank)检索,证实这是一个新型基因片段。通过对于同源基因序列的比对,根据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基因的序列,将这种MHBst反式激活的新基因命名为TTP1,并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结论:克隆并鉴定了乙型肝炎病毒羧基末端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TTP1,为今后研究MHBst的反式激活作用,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末端截短型表面抗原 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 克隆化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表达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脾内免疫法制备重组弓形虫SAG1抗原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楠 周丹秋 +2 位作者 阮卫 吴丽桂 张慧涨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制备小鼠抗重组弓形虫SAG1抗原单克隆抗体,用于早期弓形虫感染的抗原检测。方法用弓形虫RH株重组抗原SAG1进行常规免疫结合小鼠脾内免疫,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经亚克隆建株。诱生腹水法制备抗体,protein-... 目的制备小鼠抗重组弓形虫SAG1抗原单克隆抗体,用于早期弓形虫感染的抗原检测。方法用弓形虫RH株重组抗原SAG1进行常规免疫结合小鼠脾内免疫,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经亚克隆建株。诱生腹水法制备抗体,protein-G亲合层析法进行纯化,测定其亚类、效价;Westernblot法分析其特异性;夹心-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检测弓形虫感染小鼠血液循环抗原,同时用PCR法检测弓形虫B1基因并比较结果。结果获得2株抗重组弓形虫SAG1抗原单克隆抗体3B6、10C4,抗体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Western blot显示2株单抗均能识别弓形虫天然的和重组的SAG1抗原。3B6、10C4敏感度分别为31.3ng和62.5ng,与血吸虫病、钩虫病及疟疾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弓形虫早期感染检测PCR及ELISA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2%、47.4%。结论成功制备小鼠抗重组弓形虫SAG1抗原单克隆抗体,初步用于早期弓形虫感染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sag1抗原 脾内免疫 单克隆抗体 夹心-ELISA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GJS株表面抗原1基因的原核细胞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丽艳 张德林 +4 位作者 张燕丽 芦赟 蔡志杰 王艳华 赵晋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04-809,共6页
目的构建弓形虫GJS株表面抗原1(SAG1)重组表达质粒,研究SAG1蛋白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根据RH株弓形虫SAG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方法获得SAG1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重新设计引物将其亚克隆至原核... 目的构建弓形虫GJS株表面抗原1(SAG1)重组表达质粒,研究SAG1蛋白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根据RH株弓形虫SAG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方法获得SAG1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重新设计引物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抗原经纯化和复性后免疫小鼠,ELISA法测定其抗体滴度的变化,并用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检测免疫保护力。结果与已知的SAG1基因核苷酸序列(S76248)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7%;表达的SAG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该重组抗原能被羊抗弓形虫阳性血清所识别;经间接ELISA检测,小鼠免疫后产生了较高的抗体;动物保护性实验表明,虽然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存活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弓形虫SAG1重组表达质粒,SAG1蛋白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1 克隆表达 抗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和前S1融合基因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与细胞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淑芳 刘文军 +8 位作者 杨芙蓉 宗芳 李军 阮薇琴 陈红 王文 王秀平 张陵林 阮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9-303,共5页
构建了 pCHBSSIG质粒 ,其特点是CMV立即早期启动子调控乙型肝炎 (乙肝 )表面抗原S +前S1融合基因在前 ,SV40早期启动子调控GS扩增基因在后 ,此质粒转化到CHO dhfr-细胞中 ,经克隆加MSX及MTX筛选、扩增 ,建立了 7个高效表达乙肝表面抗原... 构建了 pCHBSSIG质粒 ,其特点是CMV立即早期启动子调控乙型肝炎 (乙肝 )表面抗原S +前S1融合基因在前 ,SV40早期启动子调控GS扩增基因在后 ,此质粒转化到CHO dhfr-细胞中 ,经克隆加MSX及MTX筛选、扩增 ,建立了 7个高效表达乙肝表面抗原S及前S1融合蛋白细胞系GdSS1,并检测了其中GdSS1 18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表明 :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致瘤性 ,遗传稳定 ,电镜下可观察到 2 2nm的颗粒 ,纯化后的蛋白在SDS PAGE及Westernblot中显示出特异性的 2 7kD、30kD乙肝表面抗原S和前S1的融合蛋白带。主蛋白的反向被动血凝(RPHA)滴度为 1∶2 5 6~ 1∶5 12 ,前S1蛋白的ELISA滴度为 1∶1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PreS1融合蛋白 转基因细胞系 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