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最小二乘表面匹配中不同共轭点搜索规则对配准精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左志权 刘正军 张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26-1932,共7页
在一种泛型的3D最小二乘表面匹配模型基础上,讨论三种主流的共轭点对应准则,及其对表面匹配精度的影响分析.针对真实航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表面间共轭点对应准则都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相邻重叠三维表面间的正... 在一种泛型的3D最小二乘表面匹配模型基础上,讨论三种主流的共轭点对应准则,及其对表面匹配精度的影响分析.针对真实航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表面间共轭点对应准则都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相邻重叠三维表面间的正形变换参数,其中最小法向距离准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获得相对较高配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表面匹配 共轭点对 空间相似变换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元分析法进行换热器表面匹配的优化
2
作者 陈维汉 卢锐军 孙毅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1期8-10,14,共4页
以换热器传热量不变下投资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对传热方程和投资费用方程中各变量进行微元分析,导出了换热器两侧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关系.
关键词 热换器 微元分析法 传热 表面匹配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准点法和表面匹配法加权结合的MRI图像和EEG电极的配准
3
作者 刘凡 高上凯 高小榕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9-21,24,共4页
融合EEG和MRI是同时获得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脑功能成像的有效方法 .在融合中必需解决电极与MRI图像的配准 .有两种常见的配准方法 :基准点法和表面匹配法 .基准点法的主要缺陷是易受基准点的定位和测量误差的干扰 ,而表面匹... 融合EEG和MRI是同时获得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脑功能成像的有效方法 .在融合中必需解决电极与MRI图像的配准 .有两种常见的配准方法 :基准点法和表面匹配法 .基准点法的主要缺陷是易受基准点的定位和测量误差的干扰 ,而表面匹配法的主要缺陷是需要另一套高精度的测量仪对头皮表面进行扫描 .本文研究了一种加权结合基准点法和表面匹配法的方法 ,它不需要对头皮表面作扫描 ,而是利用生理基准点和电极位置进行配准 .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且采用生理基准点和电极同时配准的新方法的效果优于用单纯基准点配准或用电极作表面匹配两种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基准点法 表面匹配 EEG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维最小二乘表面匹配泛型数学模型及在机载LiDAR条带平差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左志权 刘正军 张力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6-1558,共13页
以3维表面间共轭点欧氏距离之和最小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泛型3维表面匹配数学模型,并推导其最小二乘平差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机载LiDAR点云条带平差。针对真实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条带平差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表面匹配... 以3维表面间共轭点欧氏距离之和最小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泛型3维表面匹配数学模型,并推导其最小二乘平差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机载LiDAR点云条带平差。针对真实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条带平差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表面匹配模型,不仅能准确估计出相邻重叠3维表面间的正形变换参数,较好地解决机载LiDAR点云条带间配准问题,而且能同时适用于多种同名点对应准则,是一种泛型的配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维表面匹配 条带平差 空间相似变换 激光扫描
原文传递
磨合匹配表面形貌的分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苑寅秋 王珉 左敦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9-42,共4页
依据分形理论,研究了磨合期相匹配的表面的分形特征。通过试验证明,磨合匹配的表面轮廓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存在着显著的分形特征。根据试验获得的磨合期匹配表面的分形曲线图,提出了两种判定磨合期的方法:①磨合期匹配表面的分形维数... 依据分形理论,研究了磨合期相匹配的表面的分形特征。通过试验证明,磨合匹配的表面轮廓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存在着显著的分形特征。根据试验获得的磨合期匹配表面的分形曲线图,提出了两种判定磨合期的方法:①磨合期匹配表面的分形维数的变化趋势判定法。②磨合期匹配表面的计算分形维数的差值判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合 匹配表面形貌 分形特征 分形维数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截尾最小二乘估计的DEM匹配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同刚 岑敏仪 +2 位作者 冯义从 杨容浩 任自珍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51,共8页
不借助控制点匹配表面来探测表面差异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多时相DEM分析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一个使用截尾最小二乘估计的最小高差算法(LTS-LZD),该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通过基于高差直方图的自适应阈值来区分变形区观测量。... 不借助控制点匹配表面来探测表面差异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多时相DEM分析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一个使用截尾最小二乘估计的最小高差算法(LTS-LZD),该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通过基于高差直方图的自适应阈值来区分变形区观测量。通过模拟试验对算法性能进行全面深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与差异探测精度,且与变形比例基本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探测 表面匹配 截尾最小二乘估计 高差直方图 最小高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曲面部分匹配的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潘小林 张丽艳 +1 位作者 揭裕文 朱延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4-549,共6页
将基于曲率分析的曲面片形状划分方法和几何哈希相结合 ,提出一种通用的空间曲面匹配算法。对待匹配的三维曲面模型 ,计算其网格顶点的主曲率和法矢 ;由主曲率和该点所在的曲面片类型来构造其无向脚标 ,有向脚标为该点的法矢。按照多重... 将基于曲率分析的曲面片形状划分方法和几何哈希相结合 ,提出一种通用的空间曲面匹配算法。对待匹配的三维曲面模型 ,计算其网格顶点的主曲率和法矢 ;由主曲率和该点所在的曲面片类型来构造其无向脚标 ,有向脚标为该点的法矢。按照多重筛选标准生成数量少却有效的匹配点对 ,建立候选点对列表。由候选点对所生成的三维空间变换组成哈希表 ,运用双层哈希投票机制得出使模型能够正确匹配的三维坐标变换矩阵。实验表明 ,该算法适用于具有部分重叠的曲面模型的匹配 ,并能保证较好的匹配精度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表面匹配 几何哈希 曲率分析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控制DEM匹配的最小法向距离算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同刚 岑敏仪 吴兴华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68-873,共6页
最小高差算法(LZD)是无控制DEM匹配的典型算法,在LZD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根据法线方向寻找对应点的最小法向距离算法(LND),使DEM匹配更精确,它不仅拓宽了算法对2个DEM姿态差异的初始值要求,而且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模拟试验表明LND算法较... 最小高差算法(LZD)是无控制DEM匹配的典型算法,在LZD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根据法线方向寻找对应点的最小法向距离算法(LND),使DEM匹配更精确,它不仅拓宽了算法对2个DEM姿态差异的初始值要求,而且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模拟试验表明LND算法较LZD算法的匹配精度高,旋转角参数和平移量参数的拉入范围可分别增大113%和157%,迭代收敛性指标可提高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匹配 最小法向距离算法 最小高差算法 多时相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人工耳蜗手术导航匹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朝政 谢叻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4-348,共5页
微创人工耳蜗通道(Minimal Cochlear Access,MCA)是一种直接从颞骨的表面向内耳钻出隧道,然后在内耳植入耳蜗电极的手术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开放的耳蜗植入手术,MCA具有创伤小、耗时少、快速恢复及较少的并发症等优点.该手术的主要难点... 微创人工耳蜗通道(Minimal Cochlear Access,MCA)是一种直接从颞骨的表面向内耳钻出隧道,然后在内耳植入耳蜗电极的手术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开放的耳蜗植入手术,MCA具有创伤小、耗时少、快速恢复及较少的并发症等优点.该手术的主要难点是要获取足够的精度,通常小于0.50 mm.该文对基于基准标志物的光学导航系统(Landmark-Based Optical Navigation System,LONS)的定量精度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的表面配准算法来获得稳定的精度.结果表明:在相同初始化条件下,颞骨模型匹配的目标配准误差(Target Registration Error,TRE)最小值为(0.16±0.0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人工耳蜗通道 表面匹配 迭代最近点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表面波器件在扩频码分多路系统中的应用
10
作者 葛造坤 李仲令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373-377,共5页
简要介绍了扩频码分多路(CDM)的系统模型,重点阐述了声表波(SAW)器件在该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系统的同步性能。
关键词 码分多路 表面匹配滤波器 扩频 同步 匹配滤波器 判决门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LZD匹配异源DEM空洞修复应用研究
11
作者 李小虎 芦颖 田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11-319,共9页
针对待修复数字高程模型存在较大面积不规则空洞,且与辅助模型的尺度特征、位姿存在明显差异时,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样本训练或进行大量计算,导致修复效率低下以及产生计算误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高差(least Z-difference,LZD... 针对待修复数字高程模型存在较大面积不规则空洞,且与辅助模型的尺度特征、位姿存在明显差异时,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样本训练或进行大量计算,导致修复效率低下以及产生计算误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高差(least Z-difference,LZD)匹配和CPU-GPU并行加速的处理方法。利用Z坐标差值搜索最小距离点,将异步流迭代方式应用于空间转换模型参数的求解中,在简化的计算准则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实现对异源DEM空洞数据与基准数据的快速高精度匹配,同时,使用台阶融合算法填补空缺区域并进行边缘平滑。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修复得到的DEM数据完整度、正确性高,处理过程较CPU多线程平台最高能够达到9.7倍的加速比,为数字高程模型的修复与分析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高差算法 三维表面匹配 GPU并行加速 DEM数据空洞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模型的无控制DEM差异探测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同刚 岑敏仪 吴兴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了提高现有方法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差分模型的无控制数字高程模型(DEM)差异探测的新方法,并成功地用于普歪沟泥石流地区地表变形探测(该区变形面积超过50%).该方法在LZD算法(最小高差法)的基础上引入差分模型,兼顾了观测值的数值及其... 为了提高现有方法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差分模型的无控制数字高程模型(DEM)差异探测的新方法,并成功地用于普歪沟泥石流地区地表变形探测(该区变形面积超过50%).该方法在LZD算法(最小高差法)的基础上引入差分模型,兼顾了观测值的数值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显著提了高算法的差异探测性能.结果表明,新方法的匹配精度比目前代表性的采用M-估计的LZD算法(M-LZD)和采用最小平方中位数的LZD算法(LMS-LZD)的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探测 表面匹配 数字高程模型 最小高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七号立体影像的西部困难地区测图精度评价
13
作者 高小龙 张生彤 《北京测绘》 2024年第5期711-715,共5页
为了评价西部地区山地和高山地区域高分七号立体测图精度,以及验证高分七号激光测高数据精度,本文基于高分七号立体影像,采用多种像控点布点方案进行区域网平差,分析不同方案对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七点法方案进行区域网平差后,立... 为了评价西部地区山地和高山地区域高分七号立体测图精度,以及验证高分七号激光测高数据精度,本文基于高分七号立体影像,采用多种像控点布点方案进行区域网平差,分析不同方案对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七点法方案进行区域网平差后,立体模型的平面中误差为0.90 m,高程中误差为0.93 m,均满足1∶10000的山地和高山地测图要求,并且验证该地区激光测高数据精度为0.74 m,利用激光测高数据可以提高少地面控制甚至无地面控制点时立体影像的立体测图精度,为今后西部困难地区生产地形数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七号 定位精度 数字表面模型匹配 立体测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阶展开多项式快速趋近的非线性ICP配准理论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左志权 刘正军 张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7-872,共6页
针对传统离散点云ICP配准算法迭代次数多、收敛慢等特点,提出以3D点集间共轭点欧氏距离之和最小为理论基础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配准数学模型。通过对真实激光雷达扫描点云进行配准对比实验,表明在初值条件相同情况下,所提出的非线性ICP配... 针对传统离散点云ICP配准算法迭代次数多、收敛慢等特点,提出以3D点集间共轭点欧氏距离之和最小为理论基础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配准数学模型。通过对真实激光雷达扫描点云进行配准对比实验,表明在初值条件相同情况下,所提出的非线性ICP配准模型不仅能与传统ICP配准达到同样的配准精度,而且能在6~7次左右达到快速迭代收敛,是实现传统ICP配准模型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近迭代点 3D表面匹配 空间相似变换 不规则三角网 共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智能传感器的工件位姿获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波 郑孟州 《自动化仪表》 CAS 2019年第5期53-56,共4页
针对传统的机器视觉系统在获取工件位姿的工业应用过程中,相机对现场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3D智能传感器的工件位姿获取系统。该系统以3D智能传感器和运动平台为基础,配合使用专业的视觉软件HALCON。... 针对传统的机器视觉系统在获取工件位姿的工业应用过程中,相机对现场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3D智能传感器的工件位姿获取系统。该系统以3D智能传感器和运动平台为基础,配合使用专业的视觉软件HALCON。系统使用上位机控制3D智能传感和运动平台工件获取三维点云数据,利用软件构建工件的3D模型和3D表面模型,并通过3D表面匹配技术获取工件的位姿。系统运行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而且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智能传感器 HALCON 位姿 点云 表面匹配 工业现场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工件抓取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波 郑孟州 《软件导刊》 2018年第12期8-11,17,共5页
自动化生产线产品检测时,为快速获取产品的三维位姿参数,提出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单目视觉工件位姿获取方法。通过HALCON软件中3D表面匹配算法,对机器人和智能传感器系统进行标定,运动平台带工件作平移运动,智能传感器扫描测量,获取工... 自动化生产线产品检测时,为快速获取产品的三维位姿参数,提出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单目视觉工件位姿获取方法。通过HALCON软件中3D表面匹配算法,对机器人和智能传感器系统进行标定,运动平台带工件作平移运动,智能传感器扫描测量,获取工件的轮廓点云数据,利用软件完成物体的三维点云信息处理和模型的三维重构,确定工件位姿。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测量,数据可用于机器人抓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感器 三维重构 手眼标定 表面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旋图和ICP算法的3D实体签名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可酩 任义 +1 位作者 魏春子 周福才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06,144,共5页
针对已有的3D实体真实性认证方法中实体的标识不与实体自身绑定且难以验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3D实体的签名算法。给出了3D实体签名算法的设计思想、签名产生算法以及签名验证算法。在粗配准和精匹配阶段分别通过自旋图(Spin Image)和... 针对已有的3D实体真实性认证方法中实体的标识不与实体自身绑定且难以验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3D实体的签名算法。给出了3D实体签名算法的设计思想、签名产生算法以及签名验证算法。在粗配准和精匹配阶段分别通过自旋图(Spin Image)和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对签名表面和待测表面进行匹配,从而提高了验证的准确率。对所设计的签名算法进行了实验仿真,所获得的迭代误差和匹配率表明该算法可以区分原始和伪造的签名表面,进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实体签名 表面匹配 自旋图 迭代最近点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ture-based sequential partial vision measurement method for large scale machine parts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志胜 何博侠 +1 位作者 戴敏 史金飞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7年第4期550-555,共6页
To realize the high-precision vision measurement for large scale machine parts, a new vision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dimension features of sequential partial images is proposed. Instead of mosaicking the partial i... To realize the high-precision vision measurement for large scale machine parts, a new vision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dimension features of sequential partial images is proposed. Instead of mosaicking the partial images, extracting the dimension features of the sequential partial images and deriving the part size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equential images is a novel method to realize the high- precision and fast measurement of machine parts. To overcome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relative rotation between two sequential partial images, a rectifying method based on texture features is put forwar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cessing speed. Finally, a case study is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analysis procedu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is less than 0. 012% using the sequential image measurement method to gauge large scale straight-edge parts.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meets the needs of precise measurement for sheet metal pa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ion measurement sequential image texture feature feature ma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Kinect相机的腹部肝穿刺介入导航系统
19
作者 肖德强 罗火灵 +2 位作者 张彦舫 贾富仓 胡庆茂 《集成技术》 2018年第2期22-36,共15页
为验证Kinect相机用于腹部肝穿刺介入导航的可行性,开发了一套基于第二代Kinect相机的被动光学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一种无标记术中注册方法,分别从术前腹部X-射线计算机断层图像和Kinect相机获取的彩色及深度图像中提出腹部表面... 为验证Kinect相机用于腹部肝穿刺介入导航的可行性,开发了一套基于第二代Kinect相机的被动光学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一种无标记术中注册方法,分别从术前腹部X-射线计算机断层图像和Kinect相机获取的彩色及深度图像中提出腹部表面点云数据做匹配,实现术中数据与术前数据融合。为验证系统的导航精度,分别在1个腹部体模和6只健康比格犬肝脏区域做了穿刺导航实验,穿刺结果分别统计了靶点配准误差、用户手动误差和靶点定位误差。体模实验显示,靶点配准误差、用户手动误差和靶点定位误差分别为(4.26±1.94)mm、(2.92±1.67)mm、(5.23±2.29)mm。同时比较了第一代和第二代Kinect相机应用于穿刺导航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第二代相机的导航精度明显高于第一代。动物实验中得到的靶点定位误差及其横向、径向误差分量为(6.40±2.72)mm、(4.30±2.51)mm、(3.80±3.11)mm。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研究成功验证了Kinect相机用于腹部肝穿刺介入手术导航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穿刺 手术导航 Kinect相机 无标记点注册 多模态表面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contour lines based on chain code matching technique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晓彤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4期432-435,共4页
A new method for solving the tiling problem of surface reconstruction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method uses a snake algorithm to segment the original images, the contours are then transformed into strings by Freeman'... A new method for solving the tiling problem of surface reconstruction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method uses a snake algorithm to segment the original images, the contours are then transformed into strings by Freeman' s code. Symbolic string matching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establish a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two consecutive contours. The surface is composed of the piece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correspondence poi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exhibits a good behavior for the quality of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its time complexity is proportional to mn where m and n are the numbers of vertices of the two consecutive slice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in code string matching surface reconstruction local shape fe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