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脏病患者补体介导免疫复合物溶解能力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王建军 付朝红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25-225,231,共2页
关键词 肾疾病 补体介导 免疫复合物 溶解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雪冰 刘桂春 +3 位作者 李建朝 马立人 裴银辉 闫晓红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 (CMSC)及红细胞膜CD3 5变化及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 、C4,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测定免疫复合物 (IC) ,免疫酶法测定CMSC ,采用酶联法测...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 (CMSC)及红细胞膜CD3 5变化及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 、C4,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测定免疫复合物 (IC) ,免疫酶法测定CMSC ,采用酶联法测定红细胞膜CD3 5,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进行检测。结果MPP患儿血清C3 、C4、I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尤以伴有肺外并发症的重症组为明显 ,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CMSC及CD3 5却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尤以重症组为明显 ,与轻症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MPP患儿CMSC及红细胞膜CD3 5变化在MPP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对判定病情程度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肺炎支原体 补体 免疫复合物 溶解能力
原文传递
补体的免疫粘附和调理吞噬作用通过何种成分引起?其作用机制如何?
3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530-1530,共1页
答:补体介导的免疫粘附和调理吞噬作用主要是通过补体酶解片段C3b实现的。C3b片段的一端有一个易变结合部位,另一端形成一个稳定结合部位,通过该稳定结合部位,与细胞或免疫复合物结合的C3b,能与具有C3b受体的细胞如人和哺乳动物的... 答:补体介导的免疫粘附和调理吞噬作用主要是通过补体酶解片段C3b实现的。C3b片段的一端有一个易变结合部位,另一端形成一个稳定结合部位,通过该稳定结合部位,与细胞或免疫复合物结合的C3b,能与具有C3b受体的细胞如人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血小板等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聚合物。这种现象称为免疫粘附作用。由于免疫粘附形成的较大聚合物,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粘附作用 吞噬作用 补体介导 调理 C3B受体 成分 结合部位 免疫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毕文术 杨雪冰 +4 位作者 张凤蕴 房洪太 谢忠艳 王丽群 于伟玲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10期56-57,共2页
本文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溶血素生成试验、补体总量、补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溶解能力〔CMSC)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学活性测定为免疫指标,研究了双黄连注射液对氯化可的松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双黄连... 本文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溶血素生成试验、补体总量、补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溶解能力〔CMSC)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学活性测定为免疫指标,研究了双黄连注射液对氯化可的松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双黄连腹腔注射5ml/kg、15ml/kg、25ml/kg均能增强免疫功能低下鼠的免疫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总补体量、CMSC及TNF的提高以大剂量(25ml/kg)组最显著,接近正常水平;溶血素生成以小剂量(5ml/kg)组最显著。实验证明双黄连是一种多功能的免疫增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 淋巴细胞转化 溶血素 补体介导免疫复合物溶解能力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肌结合抗体的测定及其致免疫损伤机理的研究
5
作者 钱高潮 王艾丽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7-29,共3页
用牛眼肌和猪眼肌抗原建立了检测眼肌结合抗体(EMb-Ab)的ELISA法。证实甲亢患者血清中存在EMb-Ab。通过EMb-Ab特异免疫复合物、补体解离免疫复合物活性(CRA)、EMb-Ab依赖的细胞介导的或补体介导的... 用牛眼肌和猪眼肌抗原建立了检测眼肌结合抗体(EMb-Ab)的ELISA法。证实甲亢患者血清中存在EMb-Ab。通过EMb-Ab特异免疫复合物、补体解离免疫复合物活性(CRA)、EMb-Ab依赖的细胞介导的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或CMAC)测定以及EMb-Ab与眼肌细胞抗原结合的实验观察,表明此种EMb-Ab可能在与已受某种因素损伤后的眼肌结合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结合抗体 特异免疫复合物 补体复合物解离活性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补体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1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补体C_3及CIC测定
6
作者 杨荣华 高凤群 《现代临床医学》 1996年第3期163-164,共2页
原发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已是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在临床上仍多采用小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细胞培养等检查结合病人体征、症状进行诊治和观察病情的转归。我们在上述方法的同时对141例肾脏病患者血清中补体C<sub>3</sub>... 原发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已是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在临床上仍多采用小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细胞培养等检查结合病人体征、症状进行诊治和观察病情的转归。我们在上述方法的同时对141例肾脏病患者血清中补体C<sub>3</sub>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进行了平行测定。现将观察结果分析报导如下。 对象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补体C3 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补体介导免疫复合物溶解能力 原发肾小球疾病 循环免疫复合物 溶血性链球菌 肾脏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丽丽 戴秋艳 秦学斌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3-406,共4页
免疫与炎症反应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中起决定性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补体作为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媒介可能在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中起决定性作用。近来,包括我们和其他人的大量实验研究均证实,补体和补体激活的最... 免疫与炎症反应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中起决定性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补体作为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媒介可能在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中起决定性作用。近来,包括我们和其他人的大量实验研究均证实,补体和补体激活的最终产物——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在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口。本文主要对补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补体激活 介导炎症反应 膜攻击复合物 免疫应答 发病机制 动脉瘤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