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行记文献的研究范围、认识意义与文学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兵 姜晓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丝绸之路行记文献是丝绸之路西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西行文献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珍贵资料,由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两部分组成。其中,出土文献以简牍、敦煌文书和吐鲁番文书中的西行资料为主,传世文献则以西行... 丝绸之路行记文献是丝绸之路西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西行文献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珍贵资料,由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两部分组成。其中,出土文献以简牍、敦煌文书和吐鲁番文书中的西行资料为主,传世文献则以西行记为主。丝绸之路行记文献涉及西北地区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文学、军事、民俗、天文地理、山川物产等内容,多角度反映西北地区的历史变迁、自然和社会风貌,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地方性知识和图景的书写与记忆,拓展了作家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情境,丰富了文学表现的手法,完善并确立了行记文体的写作范式,重绘了中国文学地图,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行记文献 研究范围 认识意义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村行记》:行记文体与描摹乡村振兴时代史诗的文学图谱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当代知名作家欧阳黔森的新著《黔村行记》,以创新性的行记文体,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重大历史决策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代成果予以真实记录,勾画出一幅呈现新时代山乡巨变、描摹贵州乡村振兴时代史诗的文学图谱。在文体层面,《黔村行记... 当代知名作家欧阳黔森的新著《黔村行记》,以创新性的行记文体,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重大历史决策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代成果予以真实记录,勾画出一幅呈现新时代山乡巨变、描摹贵州乡村振兴时代史诗的文学图谱。在文体层面,《黔村行记》带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地域性特征,具有对地方志书写传统作传承赓续与文学地理学的意义。作历史与现实融合的中国叙事,是新时代话语建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即在现实性的、非虚构的纪实文体意义之上,同时具备回溯黔地抗击外侮的历史、不屈的民族精神与深厚的红色革命历史的意义维度,现实性意义的行记与作家对红色革命历史作书写的创作史也构成互文性考察的意义。虽是纪实类、非虚构文体,《黔村行记》深蕴柳青文学精神和周立波写作传统并有创新:对由脱贫致富和创新所驱动的创业主题的表现、对乡村振兴新人形象的塑造与呈现、对新时代文学当中新人民性的表达等,其所形成的创作旨趣、写作原则和文学经验都具有可供参鉴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村行记 乡村振兴 文学地理学 创业主题 新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人行记三类叙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德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4,共7页
运用文史考据方法,展开行记的文献学研究。按照作品所涉地域与内容侧重点,将其分为外国传志类行记、交聘类行记和行役类行记三大类型,并依次考述每一类型的流别与著述内容、文献存佚。
关键词 行记 外国传志类行记 交聘类行记 役类行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书写建构历史记忆:宋代出使行记的撰述动因及书写特征
4
作者 刘师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59,共6页
宋代出使行记在继承汉唐遗风的基础上,亦开创了出使行记写作的新思路。其撰述既有着出于进献朝廷的政治需求,同时又体现着使臣自身不同的主观撰述意愿。在华夷空间南北两分之世,使臣对各地的观察具有统一性,文本中直观地表现了当时宋与... 宋代出使行记在继承汉唐遗风的基础上,亦开创了出使行记写作的新思路。其撰述既有着出于进献朝廷的政治需求,同时又体现着使臣自身不同的主观撰述意愿。在华夷空间南北两分之世,使臣对各地的观察具有统一性,文本中直观地表现了当时宋与辽、金民众之间的社会生活,述时事,议国政,纪行的内容有所淡化,史事的内容得到强化,不少行记已超出了地方风土的传统范围,体现出由行程录向杂史靠近的发展趋势。其书写旨趣集政治性、学术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文体的叙事功能、纪实特征逐渐为世人所认同,既为使臣出使行程的个人记忆,同时也给集体留下了历史的记载,这种个性化叙事建构历史记忆的书写范式在中国行记史中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出使行记 异域叙事 个体书写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叙事的现实观照与审美镜像——欧阳黔森长篇纪实文学《黔村行记》创作研究
5
作者 张羽华 《艺术评鉴》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2024年3月欧阳黔森《黔村行记》出版,这是继《江山如此多娇》《莫道君行早》发行之后,又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充分显示了作家的创作实绩和叙事智慧。《黔村行记》从地方性叙事的审美维度切入贵州时空地理,以饱满的乡土情怀展示其山乡巨变,... 2024年3月欧阳黔森《黔村行记》出版,这是继《江山如此多娇》《莫道君行早》发行之后,又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充分显示了作家的创作实绩和叙事智慧。《黔村行记》从地方性叙事的审美维度切入贵州时空地理,以饱满的乡土情怀展示其山乡巨变,尤其是通过行走访谈的田野调查方式,紧紧围绕贵州“交通”“乡村”“民众”等关键词,深刻地展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在贵州大地的生动实践,以及由此带来整个贵州乡村民众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根本性转变。《黔村行记》紧跟新时代,观照乡村社会现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容地书写了贵州大地充满艺术活力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状态,以此彰显贵州新时代乡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审美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黔森 《黔村行记 时代伟力 民众生活 叙事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行记所见20世纪30年代甘青民族走廊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
6
作者 牛继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42,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考察西北热潮期间,形成了数量不菲的西北行记,详细记载了甘青民族走廊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状况。其中包括大量关于各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生活习俗、各民族相互关系的记载,反映了这一时期... 20世纪30年代考察西北热潮期间,形成了数量不菲的西北行记,详细记载了甘青民族走廊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状况。其中包括大量关于各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生活习俗、各民族相互关系的记载,反映了这一时期甘青民族走廊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婚姻关系、经济与社会交往、语言融通、现代民族教育的兴起与初步发展等现象,充分体现出各民族之间的深度交往、融合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行记 甘青民族走廊 民族交往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窗里的中国图像——约翰·巴罗《中国行记》与科学图谱
7
作者 郭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I0002,共7页
近代欧洲人通过海上航线到达中国。他们以新奇的目光记录了沿途观察所见,绘制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写实景观。来华使团借用科学方法描绘了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百态,反映出繁荣的中外交流和贸易往来。约翰·巴罗的《中国行记》以特殊的视角... 近代欧洲人通过海上航线到达中国。他们以新奇的目光记录了沿途观察所见,绘制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写实景观。来华使团借用科学方法描绘了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百态,反映出繁荣的中外交流和贸易往来。约翰·巴罗的《中国行记》以特殊的视角和精美图绘表现了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他们所做的考察已经成为初识中国的科学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交流 科学与博物志 中国行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与时空的文学史书写——南宋三峡行记文学探赜(下)
8
作者 王志清 林标洲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行记作为叙事文学,其叙事结构与内容有别于传统的抒情文学,从元素与时空两个层面切入,呈现向“诗文重情”转变的动态图景。历史叙事源于行记创作的史学传统,历史的贯通使得南宋三峡行记塑造出一个集体构建的情感与经验交流的复合体;地... 行记作为叙事文学,其叙事结构与内容有别于传统的抒情文学,从元素与时空两个层面切入,呈现向“诗文重情”转变的动态图景。历史叙事源于行记创作的史学传统,历史的贯通使得南宋三峡行记塑造出一个集体构建的情感与经验交流的复合体;地理空间叙事则是将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致贯通,将地理意义转向文人化和人文化,增强文化标识能力,提升人文价值,随着行记的创作将整体的文化基点进行连接,从而创造出立体的三峡文化地图,更好地塑造和提升三峡地区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行记 历史叙事 地理空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行记
9
作者 梁悦 《小学生作文》 2024年第19期7-7,共1页
傍晚七点,一阵尖锐的鸟鸣声划破长空,唤醒了早已玩疯的我。哎呀,天都黑了,我得赶紧回家了。我,女,十二岁,最大的缺点就是怕黑。因为我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所以总能自己吓到自己。我走在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本来就心神不宁,结果路灯竟... 傍晚七点,一阵尖锐的鸟鸣声划破长空,唤醒了早已玩疯的我。哎呀,天都黑了,我得赶紧回家了。我,女,十二岁,最大的缺点就是怕黑。因为我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所以总能自己吓到自己。我走在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本来就心神不宁,结果路灯竟然罢工了!我扶额苦笑,硬着头皮继续前进。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草丛里突然冒出个什么东西和我打招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前进 鸟鸣声 行记 打招呼 想象力 回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治·百村行记
10
作者 陈诗宗 《当代贵州》 2024年第50期22-22,共1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贵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黔进先锋·贵在...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贵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汇聚基层治理力量,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聚焦贵州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典型案例、优秀人物,记者走进全省100个村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推出“村治·百村行记”系列报道,全面反映贵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本期专题精选10个案例,感兴趣的读者敬请扫描二维码,到天眼新闻客户端一览详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党的组织 党建引领 全面贯彻 共建共治共享 新闻客户端 党组织领导 行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西行记源出汉代西域诸书说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德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5,共6页
古西行记即记述古人西域南海游历见闻之书,其体起源于汉代使臣撰写的六种出使西域记。这些书,主载西域地理风土,内容宽泛,结构松散,处在行记、地志、外国传的边缘,文体未纯,以往常视为汉代西域方志。但从散文史的角度看,其中也含有行记... 古西行记即记述古人西域南海游历见闻之书,其体起源于汉代使臣撰写的六种出使西域记。这些书,主载西域地理风土,内容宽泛,结构松散,处在行记、地志、外国传的边缘,文体未纯,以往常视为汉代西域方志。但从散文史的角度看,其中也含有行记的著述要素,具有旅行记的雏形,可以认定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批西域南海纪行之书。很有必要将其纳入文体学的视野,做行记文体的探源,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现实的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西行记 汉代西域诸书 要素 行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中国历史记载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3
12
作者 鲜于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日本圆仁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简称《入唐》)和唐代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元朝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行记》被人们称誉为“东方三大旅行记”,它不仅是中、日文化邦交史上一部闪灼着耀眼光芒的历史文献,... 日本圆仁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简称《入唐》)和唐代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元朝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行记》被人们称誉为“东方三大旅行记”,它不仅是中、日文化邦交史上一部闪灼着耀眼光芒的历史文献,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关系史上一部彪炳千秋的不朽丰碑。深入地对它进行研究不仅能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唐代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情况,而且对中、日文化的友好邦交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仁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日本 行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写本P.3973《往五台山行记》残卷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炳林 徐晓丽 《敦煌学辑刊》 2002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通过敦煌写本P .3973《往五台山行记》残卷的研究 ,探讨了该文书与《诸山圣迹志》的关系 ,以及该文书所反映的晚唐五代敦煌与五台山之间的北方交通路线 ,敦煌僧侣巡礼五台山及其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等。笔者由此... 本文通过敦煌写本P .3973《往五台山行记》残卷的研究 ,探讨了该文书与《诸山圣迹志》的关系 ,以及该文书所反映的晚唐五代敦煌与五台山之间的北方交通路线 ,敦煌僧侣巡礼五台山及其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等。笔者由此认为敦煌与五台山关系密切 ,五台山佛教对晚唐五代敦煌地区佛教具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行记 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佛教行记文献十种叙录 被引量:5
14
作者 阳清 刘静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1,共7页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地僧侣前往佛国求经巡礼者不乏其人,行记类文献应运而生。支僧载《外国事》、释法显《佛国记》、竺法维《佛国记》、释智猛《游行外国传》、昙无竭《外国传》、释法盛《历国传》、释昙景《外国传》以及记载慧生等...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地僧侣前往佛国求经巡礼者不乏其人,行记类文献应运而生。支僧载《外国事》、释法显《佛国记》、竺法维《佛国记》、释智猛《游行外国传》、昙无竭《外国传》、释法盛《历国传》、释昙景《外国传》以及记载慧生等人西行求法的《慧生行传》《宋云家记》《道荣传》等著作十种,都曾先后别行于世,其学术价值不菲。除释法显《佛国记》保存较为完整,《慧生行传》幸赖《洛阳伽蓝记》卷五之节录、拼补而存其崖略,其它佛教行记大多亡佚不存。兹对六朝佛教行记文献进行叙录,给予后学以西域研究和佛教文化研究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佛教行记 文献叙录 西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藏敦煌写本王玄策《中天竺国行记》残卷考释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炳林 魏迎春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年第2期3-11,共9页
俄藏敦煌文献中有一件编号为Дx00234《圣地游记述》文书,由于残缺过甚,学术界还没有进行过必要的研究。本文根据文书中所用计程单位由延、所记佛行菩萨道处、佛足迹石等圣迹所提供的微弱信息,对文书的年代、记载区域进行了考释,基本确... 俄藏敦煌文献中有一件编号为Дx00234《圣地游记述》文书,由于残缺过甚,学术界还没有进行过必要的研究。本文根据文书中所用计程单位由延、所记佛行菩萨道处、佛足迹石等圣迹所提供的微弱信息,对文书的年代、记载区域进行了考释,基本确定Дx00234《圣地游记述》就是失传的王玄策撰写的《中天竺国行记》的残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王玄策 中天竺国行记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僧人行记之文学表征及文学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阳清 吴冬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4,共9页
魏晋以来,汉地僧侣多西行佛国求经巡礼,僧人行记应运而生。支僧载《外国事》等著作十种即先后别行于世。魏晋南北朝僧人行记之文学表征,主要体现在写景之简练传神、状物之精致细腻、叙人之真切传情、记事之神秘有验等4个方面,藉此昭示... 魏晋以来,汉地僧侣多西行佛国求经巡礼,僧人行记应运而生。支僧载《外国事》等著作十种即先后别行于世。魏晋南北朝僧人行记之文学表征,主要体现在写景之简练传神、状物之精致细腻、叙人之真切传情、记事之神秘有验等4个方面,藉此昭示了作为文学文本的内涵、价值以及张力。其文学意义则集中表现为:彰显叙事文学成就并拓展了传统传记空间,丰富山水游记创作并开阔了眼界和视野,作为民族文学文本而呈现出了某种价值功能,对后来僧人行记和相关叙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僧人行记 文学表征 文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佛教行记文学的时代趋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阳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142,共9页
唐朝汉地僧侣前往佛国的求经巡礼活动方兴未艾,现存佛教行记及其相关文献先后有玄奘等《大唐西域记》,慧立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常愍《历游天竺记》逸文,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大唐南海寄归内法传》以及《西方记》残卷,慧... 唐朝汉地僧侣前往佛国的求经巡礼活动方兴未艾,现存佛教行记及其相关文献先后有玄奘等《大唐西域记》,慧立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常愍《历游天竺记》逸文,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大唐南海寄归内法传》以及《西方记》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节本,圆照《悟空入竺记》节本。唐朝佛教行记一方面吸收前赋文学传统,另一方面凭借其文献形态之弥繁、写作意图之迎合、生活广度之拓展、文学手段之更新等进行综合演绎,藉此表现出了某种时代趋向和功能强化,并且昭示了较为显著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佛教行记 时代趋向 文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国早期流布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丽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7,共6页
被称为"世界三大游记"之一的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于日本承和十四年(847)成书,二百二十余年后的宋熙宁五年(1072),由圆仁的后辈成寻携带入宋并直接进呈于宋朝廷,此为该书中国流布之嚆矢。有关该书传入中国的情形,成寻的... 被称为"世界三大游记"之一的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于日本承和十四年(847)成书,二百二十余年后的宋熙宁五年(1072),由圆仁的后辈成寻携带入宋并直接进呈于宋朝廷,此为该书中国流布之嚆矢。有关该书传入中国的情形,成寻的入宋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有详细记载。由于此前的文献未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书名,因此,《参天台五台山记》便成为对该书书名的最早披露。《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原本不传,正应四年(1291)由兼胤抄写的日本东寺观智院旧藏本为现存最古也是唯一的旧手抄本,而由成寻传入中国的版本则是现有记载可知最早存在过的手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仁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日本汉籍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行记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德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32-35,共4页
行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叙事性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独特。既具有叙事作品的叙事要素,又借鉴了编年体史传的著述体例与笔记的记事方式,依日期记事或按条目内容记事,形成日记体和笔记体两种基本体式,在写法上自成一体。从文体... 行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叙事性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独特。既具有叙事作品的叙事要素,又借鉴了编年体史传的著述体例与笔记的记事方式,依日期记事或按条目内容记事,形成日记体和笔记体两种基本体式,在写法上自成一体。从文体性质看,它属于行传,即在记述行程的同时兼写人物,具传记性质。内容则专述外国、四夷和国内行役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行记在记述方土风物的基本框架中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兼记百科,知识性较强,同时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有较强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行记 内容 形式 体例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從晚清北歐行記看中國人對北歐各國的認識 被引量:3
20
作者 辛德勇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3年第2期79-128,共50页
晚清時期中國人撰寫的有關北歐地區的旅行記,主要有斌椿的《乘槎筆記》,德明的《航海述奇》,志剛的《初使泰西記》,洪勳的《遊歷瑞典那威聞見録》,徐宗培的《瑞典國記略》,以及戴鴻慈的《出使九國日記》。這些行記涉及的範圍,有今丹麥... 晚清時期中國人撰寫的有關北歐地區的旅行記,主要有斌椿的《乘槎筆記》,德明的《航海述奇》,志剛的《初使泰西記》,洪勳的《遊歷瑞典那威聞見録》,徐宗培的《瑞典國記略》,以及戴鴻慈的《出使九國日記》。這些行記涉及的範圍,有今丹麥、瑞典、挪威和芬蘭地區。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作者都是朝廷委派出國考察或執行外交使命的官員,而且其撰寫行記的動機,都是要通過記述出行的見聞和感受,爲清廷開展外交或國家政治變革提供參考。尤其是洪勳《遊歷瑞典那威聞見録》、徐宗培《瑞典國記略》達到了歷史的高峯,透過這兩部書,中國民衆得以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了北歐地區尤其是瑞典和挪威的情況。這些行記預示着國人知識結構轉變的新時代的即將來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外交 地理认识 北欧 行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