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3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荧光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氯化血红素检测
1
作者 翟灵敏 邢娜 +1 位作者 张国梅 双少敏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简单环保利用荧光光谱法检测氯化血红素的方法,采用“一锅法”,以2-巯基嘧啶(2-Mercaptopyrimidine,2-MPY)作配体和还原剂,常温下仅需搅拌10 min便可合成毒性低、荧光强度高的红色荧光铜纳米簇(2-MPY@CuNCs)。实验结果表... 本文报道了一种简单环保利用荧光光谱法检测氯化血红素的方法,采用“一锅法”,以2-巯基嘧啶(2-Mercaptopyrimidine,2-MPY)作配体和还原剂,常温下仅需搅拌10 min便可合成毒性低、荧光强度高的红色荧光铜纳米簇(2-MPY@CuNCs)。实验结果表明:氯化血红素(hemin)能够有效猝灭2-MPY@CuNCs的荧光,在2.0~48μmol·L^(-1)浓度范围内,2-MPY@CuNCs的相对荧光强度比(F/F_(0))与hemin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低至11.50 nmol·L^(-1)。此外,该荧光探针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hemin的检测和细胞成像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嘧啶 铜纳米簇 氯化血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肽铁的絮凝分离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2
作者 刘晓妮 崔伟 +3 位作者 张超 张永康 周辉 徐宝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为实现血红素肽铁高效分离提取,探究絮凝剂对血红素肽铁制备的影响。该研究以猪血为原料,以血红素肽铁得率及纯度为指标,筛选合适的絮凝剂,采用单因素(絮凝剂添加量、絮凝pH值、絮凝温度、离心温度和离心时间)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絮凝分... 为实现血红素肽铁高效分离提取,探究絮凝剂对血红素肽铁制备的影响。该研究以猪血为原料,以血红素肽铁得率及纯度为指标,筛选合适的絮凝剂,采用单因素(絮凝剂添加量、絮凝pH值、絮凝温度、离心温度和离心时间)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絮凝分离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选用质量浓度为1.5%的壳聚糖溶液、添加量为20%、絮凝pH5.60、絮凝温度44℃、离心转速13100 r/min、离心时间为20 min时,血红素肽铁的得率和纯度较高,分别为68.07%和30.57%。在此工艺下,血红素肽铁展现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1.17 m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1.25 mg/mL,铁螯合能力的IC50值为1.16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肽铁 絮凝剂 分离提取 抗氧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血清抗菌肽LL-37及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3
作者 刘岩 王隽 +1 位作者 张嘉麟 邵书鹏 《传染病信息》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抗菌肽LL-37、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在佳木斯市结核病医院就诊的94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抗菌肽LL-37、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在佳木斯市结核病医院就诊的94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56)和重症组(n=38),另选取89例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LL-37、HO-1的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重症肺结核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LL-37、HO-1水平对肺结核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结核组血清LL-37水平显著降低,血清HO-1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重症组血清HO-1和CRP、IFN-γ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血清LL-37水平显著低于轻症组(P均<0.05)。肺结核患者抗痨治疗之后血清LL-37水平显著升高,血清HO-1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IFN-γ、HO-1水平升高是影响重症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LL-37水平降低是影响重症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LL-37、HO-12者联合诊断肺结核病情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2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LL-37水平降低,HO-1水平升高,2者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发生肺结核的病情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抗菌肽LL-37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促进氧化应激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4
作者 于庆贺 蔡子鸣 +5 位作者 田禾 李翩 阮烨 梁金柱 林淑惠 林文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31-4938,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血红素氧合酶1能增强细胞的抗氧化、抗凋亡能力,但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氧化应激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氧化应激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1)... 背景:研究表明,血红素氧合酶1能增强细胞的抗氧化、抗凋亡能力,但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氧化应激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氧化应激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1)从新生Balb/c小鼠脊髓组织中分离培养小鼠原代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的表达;(2)采用慢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以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流式检测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水平;(3)在慢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添加H_2O_2以模拟脊髓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微环境,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TUNEL染色试剂盒分析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的影响;(4)采用试剂盒检测脂质氧化标志物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5)采用流式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以及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分化情况;(6)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小鼠神经干细胞球形态稳定,生长状态良好,免疫荧光检测Nestin呈阳性;(2)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组神经干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流式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均表达绿色荧光蛋白;(3)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维持了神经干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增殖活力并显著减少了细胞凋亡数量;(4)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抑制了氧化应激微环境下神经干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增强了维持氧化-还原稳态的相关酶类表达,降低了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5)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并抑制了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6)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组的神经元轴突更长并且细胞间的连接更多。上述结果表明过表达血红素氧合酶1能减轻H_2O_2诱导的神经干细胞氧化损伤,抑制神经干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神经干细胞 氧化应激 脊髓损伤 神经元 凋亡 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葡萄糖氧化酶级联催化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5
作者 刘媛 王若馨 +2 位作者 王香凤 刘海灵 谢孟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5,共7页
天然生物酶具有催化活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而其对环境非常敏感;纳米酶等酶模拟物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以作为生物酶的有效替代和补充参与催化反应。酶催化和类芬顿反应的结合在环境污染物降解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金属有机框架(MOFs)... 天然生物酶具有催化活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而其对环境非常敏感;纳米酶等酶模拟物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以作为生物酶的有效替代和补充参与催化反应。酶催化和类芬顿反应的结合在环境污染物降解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可以做为生物酶和其他功能分子的载体。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备了氯高铁血红素(Hemin)和葡萄糖氧化酶(GOx)包埋在ZIF-8 MOFs骨架中的复合材料(Hemin@GOx@ZIF-8),其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溶液呈墨绿色。结构表征Hemin和GOx能够被成功地封装在ZIF-8骨架中,并且复合材料仍能完整保持ZIF-8的骨架结构。复合材料Hemin@GOx@ZIF-8为多孔晶体结构,粒径约为300 nm;比表面积为1512 m^(2)·g^(-1);平均孔径1.076 nm;孔体积约为0.6075 cm^(3)·g^(-1)。丰富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量,可以为催化反应提供更多活性位点,从而有利于提高催化反应效率。复合材料Hemin@GOx@ZIF-8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复合材料具有级联催化的性能,在葡萄糖驱动下,GOx可将葡萄糖催化氧化生成H_(2)O_(2),并被复合材料中的Hemin催化发生类芬顿反应,从而实现对有机污染物高效的级联催化降解。以有机染料刚果红(CR)为底物研究该级联体系的催化降解性能,其对水溶液中CR的降解率达到88%以上,该级联催化体系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机溶剂耐受性和重复利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Hemin@GOx@ZIF-8级联降解体系对不同类型有机污染物均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在环境污染物降解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催化 葡糖氧化酶 血红素 类芬顿反应 污染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S1作为微小RNA介导沉默的血红素非依赖性抑制因子的新作用
6
作者 赵林(编译)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2-32,共1页
微小RNA(miRNAs)和小干扰RNA(siRNAs)是由21至22个核苷酸组成的RNA,它们引导AGO类效应子至靶点实现抑制。研究人员发现,作为血红素生物合成起始酶的5-氨基乙酰丙酸合酶1(ALAS1),是miRNA积累的一般阻遏物。尽管已知血红素是细胞核miRNA... 微小RNA(miRNAs)和小干扰RNA(siRNAs)是由21至22个核苷酸组成的RNA,它们引导AGO类效应子至靶点实现抑制。研究人员发现,作为血红素生物合成起始酶的5-氨基乙酰丙酸合酶1(ALAS1),是miRNA积累的一般阻遏物。尽管已知血红素是细胞核miRNA加工机制的正辅助因子,但ALAS1(而非其他血红素生物合成酶)在富含血红素的条件下限制了AGO复合物的组装和活性。这就涉及到ALAS1的细胞质作用,而以前认为ALAS1在线粒体外是无活性的。此外,小鼠肝细胞中ALAS活性的条件性缺失会增加miRNA的数量并增强siRNA介导的敲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肝细胞 非依赖性 小干扰RNA 辅助因子 抑制因子 核苷酸组成 血红素 阻遏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血红素对水中铅的治理研究
7
作者 曹美君 唐新根 +2 位作者 卓涛 汤丹妮 兰文波 《山东化工》 2025年第1期238-241,共4页
铅污染已成为水体环境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其易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各系统器官产生广泛危害。儿童对铅更为敏感,因此对水体中铅的治理刻不容缓。为了解决这一环境难题提供新的策略,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水中铅污染治理方法。通过采... 铅污染已成为水体环境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其易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各系统器官产生广泛危害。儿童对铅更为敏感,因此对水体中铅的治理刻不容缓。为了解决这一环境难题提供新的策略,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水中铅污染治理方法。通过采用单因素变量实验方法,深入研究了氯化血红素在治理水样中铅污染的作用机制,并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治理效果进行了精确验证。研究结果显示,氯化血红素的吸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pH值、温度、氯化血红素的投加量以及搅拌时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pH值对氯化血红素吸附铅的能力影响尤为显著。实验表明,在温度为30℃,溶液pH值调整为5.5,氯化血红素投加量为0.02 g,并且搅拌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治理效果达到最佳。在此条件下,能够将初始质量浓度为300μg/L的含铅溶液中的铅质量浓度显著降低至50μg/L以下,显示出氯化血红素在处理含铅废水方面的显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铅污染 治理方法 单因素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
8
作者 杨春艳 李田 郑雪姣 《中国医药》 2025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收治的163例孤立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发...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收治的163例孤立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47例)和未发生组(116例)。对比2组基线资料,比较2组HO-1水平和ESR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O-1联合ESRS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结果发生组高血压病比例、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组HO-1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102±20)μg/L比(240±35)μg/L],ESRS显著高于未发生组[(5.5±2.1)分比(3.1±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病、IL-6水平升高、ESRS升高均为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O-1降低为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01)。HO-1、ESRS联合检测预测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6%、87.07%,二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单一检测(均P<0.05)。结论孤立性眩晕并发脑梗死患者HO-1水平显著降低,ESRS显著升高,HO-1联合ESRS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脑梗死 血红素加氧酶1 Essen卒中风险评分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敲除影响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平衡并加重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静 史佳 +2 位作者 关鑫 戈立秀 余剑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2,共7页
目的 评价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及炎症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同背景HO-1条件敲除(HO-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WT对照组、 LPS处理的WT组... 目的 评价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及炎症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同背景HO-1条件敲除(HO-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WT对照组、 LPS处理的WT组、 HO-1^(-/-)对照组和LPS处理的HO-1^(-/-)组。LPS处理的WT组和LPS处理的HO-1^(-/-)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LPS(15 mg/kg)建立ALI模型,WT对照组和HO-1^(-/-)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12 h后,处死小鼠并收集各组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PCR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IL-6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CD45^(+)CD11b^(+)Ly6G^(+)Ly6C^(-))、总单核细胞(CD45^(+)CD11b^(+)Ly6C^(hi))、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CD45^(+)CD11b^(+)Ly6C^(hi)CCR2^(hi))、总巨噬细胞(CD45^(+)CD11b^(+)F4/80^(+))、 M1巨噬细胞亚群(CD45^(+)CD11b^(+)F4/80^(+)CD86^(+))、 M2巨噬细胞亚群(CD45^(+)CD11b^(+)F4/80^(+)CD206^(+))、总T细胞(CD45^(+)CD3^(+))、 CD3^(+)CD4^(+)T细胞亚群、 CD3^(+)CD8^(+) T细胞亚群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CD45^(+)CD11b^(+)Gr1^(+))百分比。结果 与相应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的WT和HO-1^(-/-)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加重;TNF-α、 IL-1β和IL-6 mRNA水平增加;中性粒细胞、总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 MDSC和总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加;CD3^(+)、 CD3^(+)CD4^(+)和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静息状态下,与WT对照组小鼠相比,HO-1^(-/-)对照组小鼠肺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比例增加;CD3^(+)和CD3^(+)CD8^(+) T细胞比例降低。与LPS处理的WT小鼠相比,LPS处理的HO-1^(-/-)小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更高,总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 M1巨噬细胞和M1/M2比值显著增加;CD3^(+)CD8^(+) 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 HO-1的缺失影响ALI小鼠肺脏免疫系统功能,加重LPS刺激后的炎症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急性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诱导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增强IFN-α抗HBV效应
10
作者 笪蔚 王琴 +4 位作者 魏安邦 张浩 汪任冰 刘倩 周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HBV复制的作用及HO-1联合α-干扰素(IFN-α)的抗病毒效应。方法以HepG2.2.15细胞和HBV 1.3质粒转染HepG2细胞即HepG2-HBV1.3为HBV复制细胞模型;血红素(Hemin)分别处理HepG2.2.15和HepG2-HBV1.3细胞,诱导H...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HBV复制的作用及HO-1联合α-干扰素(IFN-α)的抗病毒效应。方法以HepG2.2.15细胞和HBV 1.3质粒转染HepG2细胞即HepG2-HBV1.3为HBV复制细胞模型;血红素(Hemin)分别处理HepG2.2.15和HepG2-HBV1.3细胞,诱导HO-1表达;CCK-8评估Hemin对HepG2、HepG2.2.15的毒性作用;化学发光法分析Hemin处理组及si-HO-1等实验组上清液中HBsAg、HBeAg;RT-qPCR分析HO-1、IFN-β、HBV-DNA;Western blot分析IRF-3、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Hemin联合IFN-α处理HepG2.2.15,监测HO-1是否具有协同IFN-α抗病毒效应。结果Hemin剂量依赖性诱导HO-1,HO-1被诱导后发挥显著的抗HBV效应,同时IFN-β、IRF-3及JAK/STAT信号通路中IRF-9、MxA的表达均增加。沉默HO-1表达能逆转Hemin诱导组的抗病毒效应,同时I型干扰素IFN-β也呈现低表达,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IRF-9、MxA的表达也被抑制。Hemin联合IFN-α发挥更强的抗病毒作用。结论HO-1能够发挥抗HBV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增加IRF-3的磷酸化诱导I型干扰素表达来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效应;HO-1可以协同IFN-α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1 JAK/STAT IFN-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通过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11
作者 周凡 高扬 +3 位作者 胡艳平 向超 熊和然 周茹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2期2029-2034,共6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碱(Evo)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及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软骨细胞HCCs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vo低剂量组、Evo高... 目的观察吴茱萸碱(Evo)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及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软骨细胞HCCs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vo低剂量组、Evo高剂量组、Evo高+ML385组,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培养,其他组用加入50 ng/mL的IL-1β培养基培养,同时Evo低、高剂量组再加浓度分别为10、30μmol/L的Evo处理,Evo高+ML385组先用2μmol/L的Nrf2抑制剂ML385处理30 min,再用30μmol/L的Evo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CCs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CCs细胞上清液中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HCCs细胞中炎症介质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CCs中Nrf2/HO-1/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凋亡率、IL-6、IL-18、TNF-α、MDA水平,COX-2、iNOS mRNA表达水平,以及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细胞质Nrf2、细胞核p65 NF-κB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SOD活性及HO-1、IκB-α、细胞核Nrf2、细胞质p65 NF-κB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Evo低、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IL-6、IL-18、TNF-α、MDA水平,COX-2、iNOS mRNA表达水平,p-IκB-α、细胞质Nrf2、细胞核p65 NF-κB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SOD活性及HO-1、IκB-α、细胞核Nrf2、细胞质p65 NF-κB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且Evo高剂量组以上指标与Evo低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vo高剂量组相比,Evo高+ML385组中Nrf2的抑制剂ML385消除了Evo高剂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论Evo可能通过激活Nrf2和HO-1的表达,抑制下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改善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吴茱萸碱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对哮喘模型中Th1/Th2/Th17/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的影响
12
作者 蔚京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77-1183,共7页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对哮喘动物模型中Th1/Th2/Th17/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氯化血红素(Hemin)组、锡原卟啉(SnPP)组、Hemin+SnPP组,每组10只。OVA组使...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对哮喘动物模型中Th1/Th2/Th17/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氯化血红素(Hemin)组、锡原卟啉(SnPP)组、Hemin+SnPP组,每组10只。OVA组使用OVA对小鼠进行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其他3个干预组在OVA致敏和激发前2d及第27天分别给予Hemin、SnPP或同时给予Hemin和SnPP溶液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通过肺组织病理切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哮喘动物模型气道炎症程度,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IL-10R+IFN-γR+Treg1细胞和CD4+IL-17+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Th1/Th2/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IL-4、IFN-γ、IL-2、IL-17、TNF-α、IL-10和TGF-β的水平,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IL-17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四组小鼠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其中OVA组小鼠最严重,Hemin组最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VA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明显增多,脾脏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IL-17+Th17细胞比例升高,血清中IL-4、TNF-α增多而IFN-γ、IL-2、IL-10和TGF-β减少,BALF中IL-17增多,肺组织IL-17阳性表达增多(均P<0.01);Hemin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EOS增多,CD4+CD25+FoxP3+Treg、CD4+IL-10R+IFN-γR+Treg1和CD4+IL-17+Th17细胞比例升高(均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SnPP组和Hemin+SnPP组TNF-α以及Hemin+SnPP组CD4+CD25+FoxP3+Treg比例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变化趋势同OVA组(均P<0.01)。(2)与OVA组比较,Hemin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EOS明显减少,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和CD4+IL-10R+IFN-γR+Treg1细胞比例均升高,CD4+IL-17+Th17细胞比例下降,除TGF-β外其他细胞因子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两组变化趋势与OVA组基本相同,与Hemin组比较免疫失衡和炎症因子变化更明显。结论 血红素加氧酶-1在哮喘动物模型中可影响Th1/Th2/Th17/Treg细胞亚群的分化和功能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格局,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血红素加氧酶-1 T细胞亚群 免疫调节 炎症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生长与品质的调节效果
13
作者 余剑 张毅 王琬 《蔬菜》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了明确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生长的调节效果,确定最佳用量,以克新6号马铃薯为材料,以8%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和清水分别作为药剂和空白对照,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开展田间应用试验,分析不同用量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配施专用... 为了明确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生长的调节效果,确定最佳用量,以克新6号马铃薯为材料,以8%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和清水分别作为药剂和空白对照,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开展田间应用试验,分析不同用量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配施专用助剂(SD)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5(667 m^(2)分别施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10、20、30、40、0 g,并配施SD 20 g)平均株高、全叶鲜质量、茎粗和小区平均产量均较空白对照有所增加,且均以处理4(667 m^(2)施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40 g+SD 20 g)最大,处理3(667 m^(2)施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30 g+SD 20 g)次之,2者小区平均产量较空白对照分别极显著增加13.80%、10.73%,但与药剂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处理1—处理5马铃薯块茎干物质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和VC含量等也均较空白对照有所增加,其中以处理4最高,处理3次之,2者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安全性评价表明,各处理对马铃薯均是安全的。在马铃薯生产上,推荐每667 m^(2)使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30~40 g+SD 2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 生长 调节效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测定二苯甲酮类卤酚与血红素加氧酶-1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金帅 宋婷 +1 位作者 冯秀娥 李青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8-1576,共9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三种具有强抗炎、抗氧化活性的二苯甲酮类卤酚3,4-二羟基-3'-氯二苯甲酮(LM46)、4,5-二羟基-2,3-二溴二苯甲酮(LM48)、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相互作用机...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三种具有强抗炎、抗氧化活性的二苯甲酮类卤酚3,4-二羟基-3'-氯二苯甲酮(LM46)、4,5-二羟基-2,3-二溴二苯甲酮(LM48)、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分子对接分析其相互作用模式。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猝灭法求得卤酚与蛋白配合物的结合常数,探讨主要作用力类型,并用同步、三维荧光光谱探讨其对HO-1蛋白构象的影响。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LM46、LM48、LM49的猝灭常数(K_(sv))均下降,表观结合常数(K_(b))相应降低。卤酚与HO-1的相互作用发生荧光猝灭的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热力学数据表明,LM46、LM48和LM49与HO-1间的作用主要为范德华力、氢键或质子化等作用力,且反应可自发进行。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卤酚与HO-1结合后,使HO-1的构象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色氨酸(Trp)或酪氨酸(Tyr)残基周围的微环境,改变HO-1腔内的疏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卤酚 血红素加氧酶-1 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结合蛋白生化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董贝贝 朱芳芸 +2 位作者 魏海东 董海龙 熊利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3-516,共4页
血红素结合蛋白(HPX)是血浆中与血红素结合能力最强的蛋白,广泛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HPX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结合和转运有毒的游离血红素。新近研究表明,HPX还有抗氧化、抗凋亡、免疫调节、器官保护等多种功能,并参与细胞分化以... 血红素结合蛋白(HPX)是血浆中与血红素结合能力最强的蛋白,广泛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HPX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结合和转运有毒的游离血红素。新近研究表明,HPX还有抗氧化、抗凋亡、免疫调节、器官保护等多种功能,并参与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重建等生理过程。近年来,有关HPX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结果向临床转化方面也有新的突破,特别是近几年蛋白组学筛选研究发现,HPX可作为肺癌、肝癌、肾癌、结肠癌、子宫肌瘤以及骨关节炎等疾病的阳性标志物。本文综述了HPX生化特性和功能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结合蛋白 血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探讨益气康肺方对脂多糖感染急性肺损伤地鼠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秋娟 雷根平 +3 位作者 冯喆 王旭钊 何旭恺 张玲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24-1730,共7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 1,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益气康肺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感染的金黄地鼠肺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 1,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益气康肺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感染的金黄地鼠肺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叙利亚金黄地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益气康肺方低剂量组、益气康肺方中剂量组、益气康肺方高剂量组,每组雌性5只,雄性5只。造模开始前予以预防性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地塞米松组于造模前连续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4天,益气康肺方低、中、高剂量组于造模前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剂量中药混悬液14天。预防性给药结束后第2天,开始LPS气管滴注建立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地鼠模型,造模结束48小时后解剖取材。BC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水平并计算地鼠肺指数;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改变;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TB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WST-1法检测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指数及BALF中蛋白浓度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ROS及MDA水平升高,SOD和GSH-PX活力较低,Nrf2、HO-1蛋白含量较低。药物干预处理后,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和各中药组肺指数及BALF中蛋白浓度较低,肺组织病理损伤轻,ROS及MDA水平低,SOD和GSH-PX活力高,Nrf2、HO-1蛋白含量高,尤以益气康肺方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显著(P<0.05)。结论益气康肺方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增强SOD、GSH-PX的活力,抑制LPS引起的炎症和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益气康肺方 氧化应激 炎症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与血红素的配位化学及其生理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慧卿 汪显阳 《化学教育》 CAS 2004年第3期4-6,共3页
NO和CO是新近发现的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小分子 ,其特定的生理效应主要是通过与生物体内血红素蛋白的配位作用产生的。本文比较了NO、CO、O2 与高铁血红素、亚铁血红素的配位化学性质 ,以及它们与亚铁血红素配位所产生的反位效应 。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 氧气 血红素 配位化学性质 生理作用 高铁血红素 亚铁血红素 相关性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血红素含量
18
作者 史珂欣 王文雅 +2 位作者 国振 黄建 唐艳斌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3,共9页
血红素中的卟啉分子在溶液中(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聚集而形成多聚体,导致血红素溶液不稳定,从而影响血红素含量测定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NaOH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构建了血红素的稳定溶液体系,实验结果... 血红素中的卟啉分子在溶液中(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聚集而形成多聚体,导致血红素溶液不稳定,从而影响血红素含量测定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NaOH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构建了血红素的稳定溶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血红素在Triton X-100/NaOH溶液(含有25 g/L Trition X-100和0.1 mol/L NaOH)中稳定性较好,在0~6 d内血红素含量变化不显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微生物发酵液中血红素含量,得到优化的HPLC测定条件为:以三氟乙酸/甲醇-乙腈体系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25~28℃),分离时间为50 min。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发酵液中血红素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 微生物发酵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酶解牦牛血粉提取氯化血红素的响应面工艺优化及品质表征
19
作者 张晋 吴晓丽 +6 位作者 田雨薇 赵珂 李欢欢 达色 次仁达杰 陈黎洪 唐宏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7-1367,共11页
以牦牛血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酶解技术提取氯化血红素,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品质评价。以超声波辅助酶解时间、酶/底物浓度和超声比功率为自变量,以纯度为响应变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以牦牛血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酶解技术提取氯化血红素,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品质评价。以超声波辅助酶解时间、酶/底物浓度和超声比功率为自变量,以纯度为响应变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色度仪、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表征样品的纯度、得率、色度、化学结构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解时间、酶/底物浓度和超声比功率对氯化血红素提取物纯度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经响应面优化后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辅助酶解时间4 h、酶/底物浓度17 U·mg^(-1)和超声比功率800 W·L^(-1),在此条件下氯化血红素提取纯度为14.89%,得率达63.30%。与普通酶解提取工艺相比,超声波辅助酶解提取得率和纯度分别提高1.29倍和1.07倍(P<0.05),提取样品的色度和化学结构与氯化血红素标准品更相近。综上所述,超声波辅助法(800 W·L^(-1)超声比功率下处理4 h)能在不改变理化性质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从牦牛血粉中酶解提取氯化血红素的纯度和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血 超声波辅助酶解 氯化血红素 响应面优化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红素铁酶中动态配位变化对C-H键选择性胺化反应的调控机制
20
作者 张璇 刘佳 +2 位作者 廖浪星 王子宽 王斌举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31-144,共14页
氮杂环丙烷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生物碱中,具有杀菌、抗癌等作用.然而,目前关于生物体系在合成氮杂环丙烷结构过程中如何克服氮杂环丙烷高环张力带来的热力学不利因素,以及如何避免形成热力学更稳定的羟基化副产物的报道较少.TqaL_(NC)酶... 氮杂环丙烷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生物碱中,具有杀菌、抗癌等作用.然而,目前关于生物体系在合成氮杂环丙烷结构过程中如何克服氮杂环丙烷高环张力带来的热力学不利因素,以及如何避免形成热力学更稳定的羟基化副产物的报道较少.TqaL_(NC)酶是目前非血红素酶家族中唯一一种能够依赖α-酮戊二酸活化C-H键,进而生成氮杂环丙烷结构的酶.深入探究TqaL_(NC)酶选择性生成氮杂环丙烷结构并避免羟基化副产物的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非血红素铁酶家族在C-H键活化及官能化过程中的选择性调控机理.本文以TqaL_(NC)酶的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以及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等多尺度模拟方法对TqaL_(NC)酶与L-缬氨酸(L-Val)、TqaL_(NC)酶与L-异亮氨酸(L-Ile)和F345A-TqaL_(NC)酶与L-异亮氨酸(L-Ile)三个反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qaL_(NC)酶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直立式构象的Fe(Ⅳ)=O物种会通过构象异构化获得赤道面式构象,为底物(L-Val、L-Ile、L-homoalaine)上NH_(3)^(+)与Fe的配位提供结构基础.在水和关键酸性残基的介导下,底物NH_(3)^(+)两次脱去质子与Fe(Ⅳ)=O物种配位,生成HN-Fe(Ⅳ)=O结构.随后,Fe(Ⅳ)=O物种攫取底物H原子,生成HN-Fe(Ⅲ)-OH中间体.此时NH回弹反应比传统的OH回弹反应在动力学上更有优势,因此选择性地生成了氮杂环丙烷产物.在反应过程中,底物侧链与周围氨基酸的位阻效应是影响NH回弹反应能垒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底物侧链大小(L-Val→L-Ile)以及附近氨基酸的突变(F345A)实验,证实了该结论.本文还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了TqaL_(NC)酶与L-高丙氨酸的反应产物为羟基化产物,并通过新的实验证据进一步支持了理论预测的机理.此外,在HN-Fe(Ⅲ)-OH结构中,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分析发现,dπ*Fe-N,dπ*Fe-OH轨道的能量差是影响NH/OH回弹反应能垒的另一重要因素.当底物NH与Fe配位时,其配位作用能够使得dπ*Fe-N以及dπ*Fe-OH轨道有效分裂,这种分裂进而影响了反应路径的选择性,确保氮杂环丙烷产物的生成.综上,本文提出了依赖α-酮戊二酸酶催化合成氮杂环丙烷结构的新机理.研究发现,Fe中心的动态配位效应在实现C-H键选择性胺化反应并避免C-H键羟基化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该理论为非血红素Fe酶催化的非羟基化反应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探索包括C-N/C-S/C-O等重要生物合成反应新机理的探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量子力学-分子力学方法 C-H键活化 血红素 胺化反应 羟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