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新成员,新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春蓓 胡伟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9-353,381,共6页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 血管紧张素1~7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血管紧张素受体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Ⅰ 电解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棕色脂肪变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刘晨洋 王瑾 +4 位作者 张文婷 王丽清 尹晓晓 赵俊楠 焦向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59-4867,共9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对血管紧张素Ⅱ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野生型SD大鼠及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培养至第3代,随机分为4组:野生组,基因敲除组,野生+血管紧张素Ⅱ组,基因敲除+血管紧张素Ⅱ组,在棕色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14 d,后2组在每次更换分化培养基的同时加入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棕色脂肪诱导分化、脂肪分解、β氧化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敲除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基因能够通过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β氧化、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强线粒体功能来改善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潜在治疗靶点,揭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脂肪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治疗目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棕色脂肪变 线粒体 β氧化 血管紧张素Ⅱ1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异常的病例对照研究
3
作者 宋琳 孙蕊 +4 位作者 王健 李宁宁 杜燕燕 贺兰 徐樨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3,共3页
背景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尚无CV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关联的文献报告。目的探讨CVS患儿的RAAS指标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 背景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尚无CV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关联的文献报告。目的探讨CVS患儿的RAAS指标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住院的首次确诊CVS且在非发作期采血行卧位RAAS系统检查的患儿,根据RAAS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采集发病年龄、入院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入院血压、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平均每日呕吐频次、RAAS水平、电解质、皮质醇、ACTH,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影响RAAS异常的可能因素。结果纳入CVS 105例,RAAS正常组49例(46.7%),RAAS异常组56例,其中肾素浓度升高39例(69.6%),血管紧张素Ⅱ升高28例(50.0%),醛固酮浓度开高28例(50.0%)。两组入院年龄、发病年龄、舒张压、血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年龄是影响RAAS异常的因素,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RAAS异常。结论CVS患儿有53.3%出现RAAS指标异常,年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儿童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的影响
4
作者 曹森 米洵宇 +2 位作者 潘均钧 向志 罗雪梅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396-1403,共8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反复发作的症状及进行性下降的肺功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COPD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发作为主,但难以延缓肺功能的减退,导致COPD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近期研究发现肾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反复发作的症状及进行性下降的肺功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COPD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发作为主,但难以延缓肺功能的减退,导致COPD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近期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肺组织局部高度表达,与多种肺疾病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可减轻COPD的炎症反应,减少肺损伤,改善肺功能。因此,本文就RAS对COPD发展的影响做一综述。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s a common disease that endangers human health. The recurrent symptoms and the progressively declining lung function have greatly reduc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of COPD mainly focuses on relieving symptoms and reducing acute exacerbations, but it is difficult to delay the decline of lung function, resulting in the still high mortality rate of COPD.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 is highly expressed in local lung tissue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lung diseases. The use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 and angiotensin type-1 receptor antagonists (ARB) can alleviat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COPD, reduce lung injury and improve lung func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mpact of RA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轴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血管紧张素(1-7)-MasR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在动静脉内瘘狭窄形成中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蔡东 姚向飞 +2 位作者 权皎洁 石霄琼 王小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动静脉内瘘狭窄形成的关系,评估NE和AngⅡ作为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西安高新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0例终末期肾病...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动静脉内瘘狭窄形成的关系,评估NE和AngⅡ作为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西安高新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0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无分为狭窄组64例和非狭窄组12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成人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清NE和AngⅡ水平;比较两组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估NE和AngⅡ对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血清NE和AngⅡ水平高(P<0.05)。狭窄组患者的Alb水平低于非狭窄组,CRP、NE、AngⅡ高于非狭窄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CRP水平高[O^R=1.331(95%CI:1.030,1.721)]、NE水平高[O^R=1.015(95%CI:1.010,1.021)]、AngⅡ水平高[O^R=1.101(95%CI:1.054,1.150)]均是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Alb水平高[O^R=0.248(95%CI:0.066,0.932)]是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E和AngⅡ联合检测对动静脉内瘘狭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43(95%CI:0.904,0.982),敏感性为84.4%(95%CI:0.731,0.922),特异性为93.7%(95%CI:0.879,0.972)。结论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血清NE、AngⅡ水平的升高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发生有关,可作为预测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狭窄 终末期肾病 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素Ⅱ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与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的实践体会
6
作者 王莉 陈莎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25年第1期53-54,共2页
慢性肾脏病(CKD)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两者相互影响,互相加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在降低心肾风险方面已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安全... 慢性肾脏病(CKD)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两者相互影响,互相加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在降低心肾风险方面已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多药联合治疗策略正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方向。本文结合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探讨这三类药物联合使用的体会,分析其在慢性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优势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联合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7
作者 王伟铭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25年第1期55-56,共2页
2型糖尿病(T2DM)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病恶化、心血管事件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表明,通过强化血糖控制、降低血压和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2型糖尿病(T2DM)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病恶化、心血管事件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表明,通过强化血糖控制、降低血压和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可改善慢性肾病结局。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降低肾脏和心脏复合终点。新型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非奈利酮的使用也有助于减缓CK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的使用对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月 雷翀 《中国医药》 2025年第3期443-448,共6页
心脏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很常见,并且对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因心脏疾病需要接受心血管手术的患者,常合并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故此类患者常需长期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 心脏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很常见,并且对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因心脏疾病需要接受心血管手术的患者,常合并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故此类患者常需长期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针对有ACEI/ARB类药物长期服用史的患者术前是否应停用此类药物以及何时停用,目前围手术期的用药管理指南中尚未达成共识。已发表的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结果甚至相互矛盾。在本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ACEI/ARB类药物在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侧重于其使用对术后肾脏并发症的影响,以期为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提供明确的临床用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蛋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9
作者 刘华宇 廖彭莹 +5 位作者 张天丰 张新锐 邓纭宁 李耀华 韦金锐 陈俊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活性评估。优选预测活性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和活性验证,并用分子对接工具分析活性肽与ACE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鳖蛋黄菠萝蛋白酶酶解物的水解度为(17.70±0.34)%,抑制ACE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0.210±0.019)mg/mL。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活性组分F3中鉴定出36条肽段,选择6条活性评分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其中肽段YNGIWPRD和ASDILPKK的IC_(50)值分别为(0.019 00±0.000 36)、(0.170 0±0.001 3)m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二者均通过多条氢键与ACE紧密结合。综上,从鳖蛋黄中筛选出2条新的ACE抑制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蛋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分离纯化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马氏珠母贝肉酶解产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10
作者 夏小雨 温财兴 +7 位作者 曹文红 秦小明 李钰金 林海生 陈忠琴 郑惠娜 朱国萍 高加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50,共8页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段的氨基酸序列后,筛选潜在抑制ACE活性强的肽段进行合成,研究其体外ACE抑制活性、抑制类型及多肽与ACE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HPM分子质量在3 000~5 000 Da的超滤组分与ACE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信号,在结合物质的肽序列中优选出4种具有潜在活性的ACE抑制肽进行合成,其中多肽SLPWPMKPMNLIE的半数抑制浓度最低,并且通过氢键与ACE蛋白C端结构域的疏水口袋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酶抑制动力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微量泵植入和皮下注射致小鼠心肌纤维化的造模方法比较
11
作者 潘亮亮 张思涵 +5 位作者 王雪晴 杨晓薇 王少兰 李汨 马晓真 于远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微量泵植入和皮下注射两种造模方式及不同剂量致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成模情况及成模差异性,确定较优的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微量泵组[微量泵皮下植入1.5 mg/(kg...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微量泵植入和皮下注射两种造模方式及不同剂量致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成模情况及成模差异性,确定较优的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微量泵组[微量泵皮下植入1.5 mg/(kg·d)]、皮下组1[皮下注射1.5 mg/(kg·d)]和皮下组2[皮下注射2.5 mg/(kg·d)],每组10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组给予AngⅡ,持续28 d,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第28天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HE、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脑钠肽(BN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蛋白表达。结果:同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一般状态、心电图受影响程度为微量泵组>皮下组2>皮下组1。超声心动图微量泵组和皮下组2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下降(均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质量(LVd Mass)均上升(均P<0.05);皮下组1的FS下降(P<0.05),LVIDs、LVIDd上升(均P<0.05),各组间E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微量泵组和皮下组2的BNP均显著升高(P<0.05),皮下组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给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微量泵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大于皮下组,Masson染色胶原纤维沉积高于皮下组2(均P<0.05),皮下组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微量泵组和皮下组2的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显著增高(均P<0.05),皮下组1仅α-SMA增高(P<0.05)。结论:微量泵1.5 mg/(kg·d)和皮下注射2.5 mg/(kg·d)累积28 d均可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微量泵组明显优于皮下注射;皮下注射1.5 mg/(kg·d)诱导心肌纤维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纤维化 造模方法 微量泵植入 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及其转化酶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与运动障碍的关系
12
作者 钱青 王庆广 李现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6,共9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包括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Ⅰ、AngⅡ、Ang1-7]及其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ACE2]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认知障碍及运动障碍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202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包括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Ⅰ、AngⅡ、Ang1-7]及其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ACE2]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认知障碍及运动障碍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2023年9月1日—2024年6月1日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PD的患者200例,通过采集病史、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等量表以及国际运动障碍协会PD评分量表等,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评估。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血清样本的ACE、ACE2、AngⅠ、AngⅡ、Ang1-7等指标水平,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PD认知及运动障碍的预测分析。结果:基于ACE、AngⅠ、AngⅡ、Ang1-7及年龄等指标构建的PD认知障碍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准确度为0.84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09。基于ACE、AngⅠ和Ang1-7构建的PD运动障碍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上的AUC为0.618。不论是否伴有认知障碍,早期与晚期运动障碍患者的ACE、AngⅠ、AngⅡ和Ang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E和AngⅠ,在PD认知和运动障碍中的差异性表明其在PD病程进展中可能扮演关键角色。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PD认知障碍方面表现良好,有助于早期识别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纪雅琼 宁忠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382-5389,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芍药苷对肝、肾等器官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尤其是在肝纤维化中表现出突出优势,但芍药苷对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芍药苷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 背景:研究表明芍药苷对肝、肾等器官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尤其是在肝纤维化中表现出突出优势,但芍药苷对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芍药苷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在分离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μmol/L)干预48 h作为模型组;芍药苷低、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芍药苷(50,100μmol/L)预处理2 h,再用血管紧张素Ⅱ处理48 h;SIRT1抑制剂组先用10μmol/L SIRT1抑制剂EX527处理2 h,再用100μmol/L芍药苷处理2 h,最后用血管紧张素Ⅱ处理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DH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用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细胞外基质和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明显提高,细胞内活性氧和丙二醛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剂量依赖性抑制上述效应改变(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剂量依赖性上调SIRT1的蛋白表达(P<0.001);③与芍药苷高剂量组相比,SIRT1抑制剂组细胞迁移数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芍药苷可能通过上调SIRT1的表达,有效减轻了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改变,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心肌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外基质沉积,对于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心肌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外基质 纤维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新生儿胎盘和脐带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刘懿 孙金娥 +1 位作者 董在婷 熊琼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713-1717,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胎盘和脐带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早产儿32例为早产儿组,另选取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儿30例为足月儿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收集胎盘组织、脐带组...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胎盘和脐带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早产儿32例为早产儿组,另选取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儿30例为足月儿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收集胎盘组织、脐带组织和脐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脐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关键成分,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1R、AT2R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足月儿组胎龄、体重、身长、头围、胎盘重量、体重指数、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高于早产儿组(均P<0.05)。足月儿组脐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和血管紧张素1-7(Ang 1-7)水平高于早产儿组(均P<0.05)。早产儿组胎盘组织AT1R、AT2R mRNA表达水平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早产儿组胎盘和脐带组织AT1R、AT2R蛋白表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结论:AT1R、AT2R在早产儿胎盘、脐带组织中高表达,AT1R、AT2R可能影响胎组织器官的发育和成熟,与早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 胎盘 脐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脓毒症心肌损伤预后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15
作者 陈莹 魏述星 +5 位作者 王茜雅 王锦龙 董红锰 高珍珍 郭树彬 梅雪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4期316-322,共7页
目的 评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对脓毒症心肌损伤(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SIMI)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探讨其潜在治疗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 目的 评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对脓毒症心肌损伤(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SIMI)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探讨其潜在治疗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筛选符合条件的SIMI患者2450例,分为ACEI组和未使用ACEI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减少基线偏倚,并以28天全因死亡率为主要结局指标。通过Kaplan-Meier(K-M)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及亚组分析评估ACEI的作用。此外,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114例SIMI患者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在PSM调整前后,研究共纳入2450例和1042例患者。PSM后,K-M曲线显示,ACEI组28天病死率显著低于未使用ACEI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CEI的使用显著降低28天全因死亡率[风险比(HR)=0.56,95%置信区间(CI)0.42~0.74,P<0.001]。亚组分析显示,ACEI的治疗效果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等亚组中一致(交互作用P>0.05)。此外,不同种类ACEI对28天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部验证共纳入114例SIMI患者,K-M曲线显示,ACEI的使用与显著降低的28天累积病死率相关(P=0.001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进一步支持了ACEI的保护作用,显示其使用显著降低28天全因死亡率(HR=0.22,95%CI 0.05~0.91,P=0.036)。结论 ACEI的使用与SIMI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显著降低相关,支持其潜在治疗干预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脓毒症心肌损伤 重症监护室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28天全因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肽II受体拮抗剂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洁 陈绍行 顾天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8-372,共5页
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肽II受体拮抗剂是临床上已证实的非常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它们在降压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心、肾保护作用 ,并且已有一定数量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将 2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获得更强... 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肽II受体拮抗剂是临床上已证实的非常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它们在降压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心、肾保护作用 ,并且已有一定数量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将 2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获得更强大的靶器官保护作用 ,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我们需要更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进一步确证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肽II受体拮抗剂联合用药在这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使心、肾功能不全及有蛋白尿的病人获得最有益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 肾素-血管紧张肽系统 受体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肽Ⅰ 血管紧张肽Ⅱ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肾功能衰竭 慢性 抗高血压药 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年龄性激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牟秦娇 任泽文 王楠 《心脏杂志》 202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分析生育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女性血清性激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探讨二者在不同年龄高血压女性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1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女性... 目的分析生育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女性血清性激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探讨二者在不同年龄高血压女性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1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女性207例,分为生育期女性(A组,n=51)、围绝经期女性(B组,n=79)和绝经后女性(C组,n=77)三个组。比较三组患者雌激素(E2)、睾酮(T)、泌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孕激素(P)及卧立位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醛固酮(ALD)水平,并采用Spearman法分别分析三组患者性激素与RAAS的关系。结果生育期女性(A组)、围绝经期女性(B组)和绝经后女性(C组)中,三组患者性激素E2、FSH、DHEA-S、P存在差异(P<0.05),而T仅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H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三组患者RAAS仅立位AngⅡ存在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组E2与立位PRA、ALD、AngⅡ及卧位ALD(r=-0.408,P<0.01;r=-0.362,P<0.01;r=-0.278,P<0.01及r=-0.505,P<0.01)负相关;FSH与立位ALD、AngⅡ及卧位PRA(r=0.316,P<0.01;r=0.344,P<0.01及r=0.438,P<0.01)正相关;LH与立位ALD、AngⅡ及卧位PRA、ALD(r=0.340,P<0.01;r=0.352,P<0.01及r=0.439,P<0.01;r=0.374,P<0.05)正相关;P与立位PRA、AngⅡ及卧位PRA(r=-0.230,P<0.05;r=-0.368,P<0.01及r=-0.334,P<0.05)负相关。C组E2下降,而卧立位RAAS成分却矛盾性的下降了,尤其是立位AngⅡ。结论相较生育期及绝经后高血压女性,围绝经期女性RAAS水平与性激素改变相关,RAAS的激活参与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的起始及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围绝经期 性激素 肾素 血管紧张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信号调控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宏檑 徐嘉荇 +1 位作者 李雯婷 刘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2期180-184,共5页
心肌纤维化被认为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进入终末期的病理过程,可导致心脏舒缩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由于参与心肌纤维化的细胞类型及信号通路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抑制或逆转心肌纤维化。肾素-血管紧张... 心肌纤维化被认为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进入终末期的病理过程,可导致心脏舒缩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由于参与心肌纤维化的细胞类型及信号通路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抑制或逆转心肌纤维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导致不良心肌重构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本文聚焦于血管紧张素信号转导通路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期望为临床心肌纤维化治疗策略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003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9
作者 邓梦雨 谢晓云 +2 位作者 周克剑 谢育良 刘竞丽 《广西医学》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Col00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VSMCs,给予不同浓度(25μmol/L、37.5μmol/L、50μmol/L、62.5μmol/L、75μmol/L)Col003处理后,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毒性,筛... 目的探讨Col00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VSMCs,给予不同浓度(25μmol/L、37.5μmol/L、50μmol/L、62.5μmol/L、75μmol/L)Col003处理后,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毒性,筛选Col003的干预浓度。(2)体外培养VSMCs,给予不同浓度(0.01μmol/L、0.1μmol/L、1μmol/L、10μmol/L)AngⅡ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筛选AngⅡ诱导VSMCs增殖的最佳浓度。(3)将VSMCs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细胞培养基处理)、AngⅡ组(给予1μmol/L AngⅡ处理)、AngⅡ+溶剂对照组(给予1μmol/L AngⅡ+二甲基亚砜处理)、AngⅡ+25μmol/L Col003组(给予1μmol/L AngⅡ+25μmol/L Col003处理)、AngⅡ+37.5μmol/L Col003组(给予1μmol/L AngⅡ+37.5μmol/L Col003处理)、AngⅡ+阿托伐他汀组(给予1μmol/L AngⅡ+阿托伐他汀处理),分别采用CCK-8法和划痕试验评估Col003对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筛选出Col003干预浓度为25μmol/L和37.5μmol/L,AngⅡ干预浓度为1μmol/L。与AngⅡ组相比,AngⅡ+25μmol/L Co1003组、AngⅡ+37.5μmol/L Co1003组、AngⅡ+阿托伐他汀组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AngⅡ+37.5μmol/LCo1003组、AngⅡ+阿托伐他汀组的划痕汇合率降低(P<0.05)。与AngⅡ+37.5μmol/L Col003组相比,AngⅡ+阿托伐他汀组的细胞存活率和划痕汇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l003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与迁移,可能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Col003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6、血管紧张素Ⅱ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江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CHF患者随访时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和预后不良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NT-proBNP、IL-6、Ang-Ⅱ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心功能指标与NT-proBNP、IL-6、Ang-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T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NT-proBNP、IL-6、Ang-Ⅱ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IL-6、Ang-Ⅱ水平与LVEDD、LVESD、LVPWTs、IVSTd均呈正相关(NT-proBNP:r值=0.520、0.662、0.535、0.571,均P<0.05;IL-6:r值=0.575、0.555、0.414、0.463,均P<0.05;Ang-Ⅱ:r值=0.556、0.362、0.581、0.350,均P<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NT-proBNP:r值=-0.540,P<0.05;IL-6:r值=-0.521,P<0.05;Ang-Ⅱ:r值=-0.45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IL-6、Ang-Ⅱ水平高均为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HF预后不良患者临床均表现出NT-proBNP、IL-6、Ang-Ⅱ水平升高现象,且上述指标均为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均与患者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和管理,以降低CHF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白细胞介素6 血管紧张素Ⅱ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