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共识和最新进展
1
作者 汪道文 袁祖贻 +10 位作者 何祚雯 方唯一 高炜 杨跃进 于波 黄东 蒋建刚 蒋学俊 张静 张奇 惠汝太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是由心肌表层冠状动脉局部或弥漫性痉挛所致的心绞痛,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疾病。虽然国内外已有多部指南或共识发表,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多沿用传统方法,既不能改善VSA患者易误诊和漏诊的现状,也无法减少...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是由心肌表层冠状动脉局部或弥漫性痉挛所致的心绞痛,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疾病。虽然国内外已有多部指南或共识发表,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多沿用传统方法,既不能改善VSA患者易误诊和漏诊的现状,也无法减少其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是对VSA的本质认识不足。本文结合最新研究结果,提出心肌炎症是VSA的重要原因和治疗靶点这一新理念,重点介绍了针对心肌炎症的检查与干预药物在VSA诊治中的最新进展,以期提高VSA的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痉挛 炎症 心肌炎症 抗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治疗新靶点
2
作者 赵吉喆 何祚雯 汪道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6期487-492,共6页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发的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尽管传统治疗方法如硝酸甘油和钙通道阻滞剂在大多数患者中有效,但对于难治性和复发性VSA患者效果不佳,且无法改善患者预后。近期研究表明,心肌炎症在VSA的发病...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发的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尽管传统治疗方法如硝酸甘油和钙通道阻滞剂在大多数患者中有效,但对于难治性和复发性VSA患者效果不佳,且无法改善患者预后。近期研究表明,心肌炎症在VS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在VSA的诊断中展现出重要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逐渐受到关注,显示出改善难治性和复发性VSA患者预后的潜力。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炎症细胞和因子在VSA中的动态变化,并准确评估心脏及冠状动脉的炎症状态,以期实现更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总之,针对炎症的治疗为VSA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是VSA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炎症 难治性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抗炎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晕厥伴前驱性胸痛为表现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一例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志成 谷喆 +1 位作者 郑黎晖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0,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发作性胸痛后晕厥半年,再发1天”入院。患者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胸痛伴烧灼感,偶伴晕厥,均可于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未见明显异常。10天后患者因胸痛症状频...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发作性胸痛后晕厥半年,再发1天”入院。患者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胸痛伴烧灼感,偶伴晕厥,均可于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未见明显异常。10天后患者因胸痛症状频繁发作再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见平均心率60次/min,最快心率221次/min,ST-T改变后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于当地医院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并加用胺碘酮口服。术后患者仍间断发作胸痛伴烧灼感,未再发晕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胸痛 室性心动过速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虹波 黄浙勇 +2 位作者 徐磊 钱菊英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114例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分为两组:男性组(n=99)和女性组(n=15),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114例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分为两组:男性组(n=99)和女性组(n=15),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等的差异。结果:男性患者的吸烟比例高于女性(75.8%vs 6.7%,P<0.001),尿酸水平升高[(350.6±96.2)μmol/L vs(249.1±63.1)μmol/L,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09±0.29)mmol/Lvs(1.30±0.35)mmol/L,P=0.02]。两组患者间其他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女性相比,男性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具有吸烟、高尿酸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性别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Lp-PLA2、hs-CRP及GDF-1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吴东南 肖政 +2 位作者 何凤屏 黄波 范世平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7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脂蛋白磷脂酶(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生长分化因子(GDF-1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2例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脂蛋白磷脂酶(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生长分化因子(GDF-1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2例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抗炎、硝酸酯类扩张冠状动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减轻冠状动脉痉挛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Lp-PLA2、hs-CRP及GDF-15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显效率治疗组为46.88%,对照组为2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9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Lp-PLA2、hs-CRP、GDF-15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可明显改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机体血管炎症反应、改善冠状动脉痉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补阳还五汤 冠脉痉挛 LP-PLA2 HS-CRP GDF-15
原文传递
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中医研究近况 被引量:5
6
作者 于杰 孟宪亮 +2 位作者 胡勇 胡德胜 郭伟星 《光明中医》 2006年第4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中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血浆氧自由基的变化
7
作者 邓志华 李菊香 +4 位作者 罗伟 袁勇 董剑廷 张励庭 黄炫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的方法检测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组20例及对照组26例病人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两组人群...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的方法检测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组20例及对照组26例病人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浆中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组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自由基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氧自由基 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植入治疗非罪犯血管对合并固定狭窄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程栋 桑海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3期2312-2315,共4页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治疗非罪犯血管对合并固定狭窄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合并固定狭窄(直径狭窄≥50%)的28例V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仅接受药物治疗,...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治疗非罪犯血管对合并固定狭窄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合并固定狭窄(直径狭窄≥50%)的28例V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仅接受药物治疗,纳入药物组,6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支架植入,纳入支架组。随访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支架组非罪犯血管狭窄程度高于药物组(P<0.05)。经过随访,支架组的MACE发生率高于药物组(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冠脉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架组的因心绞痛再入院发生率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 支架治疗非罪犯血管不利于合并固定狭窄的VSA患者的预后,易引起反复胸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罪犯血管 支架植入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血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新金 李菊香 +5 位作者 颜素娟 苏海 罗伟 程晓曙 吴清华 吴延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X综合征)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住院患者中诊断为X综合征患者20例,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 目的:探讨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X综合征)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住院患者中诊断为X综合征患者20例,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静脉血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物—不对称二甲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脂、血糖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X综合征组ADMA、内皮素水平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DMA与内皮素/一氧化氮呈明显的正相关,r=0.709。②X综合征组丙二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③两组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不良,且这种内皮功能异常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ADMA有关。同时氧化应激在X综合征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内皮功能 不对称二甲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伴室性心动过速2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尾平 何蕾 +5 位作者 韩宏伟 张劲林 李振 李继文 蒋萍 苏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49岁。因"间断性胸痛伴心悸1个月"入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1个月前患者晨起或活动时出现胸痛,位于胸骨后,呈条索状烧灼感,伴有出汗,持续1-3 min,可自行缓解。既往慢性胃溃疡病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49岁。因"间断性胸痛伴心悸1个月"入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1个月前患者晨起或活动时出现胸痛,位于胸骨后,呈条索状烧灼感,伴有出汗,持续1-3 min,可自行缓解。既往慢性胃溃疡病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吸烟20余年,每天2包,偶有饮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室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耀辉 贾雨晨 +1 位作者 郑汝杰 桑海强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56-58,共3页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 VSA)的特点是有心绞痛症状但血管造影正常,极易漏诊或误诊,其主要危害是诱发心肌供血不足,甚至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经过合理治疗后,一般具有良好的长期预后。本文对VSA的治疗及预后进...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 VSA)的特点是有心绞痛症状但血管造影正常,极易漏诊或误诊,其主要危害是诱发心肌供血不足,甚至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经过合理治疗后,一般具有良好的长期预后。本文对VSA的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2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铁珍 马林清 +1 位作者 万雪原 田纪敏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7期684-685,共2页
关键词 冠脉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CMSA 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浅析张伯礼教授辨治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临证思维
13
作者 刘耀远 王凯 +4 位作者 吕玲 李霄 张泽曦 秦秀德 江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4-17,共4页
文章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入手,认为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病机以“阳微阴弦”为核心,以中焦升降失司、上焦心阳不振、湿饮瘀浊痹阻为要点,具有本虚标实的特征;其辨治应着眼于振上焦心阳、蠲湿饮瘀浊、和中焦升降及缓心脉挛急4个层次。... 文章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入手,认为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病机以“阳微阴弦”为核心,以中焦升降失司、上焦心阳不振、湿饮瘀浊痹阻为要点,具有本虚标实的特征;其辨治应着眼于振上焦心阳、蠲湿饮瘀浊、和中焦升降及缓心脉挛急4个层次。文章浅析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辨治思路,以期对张伯礼教授在该病诊疗中展现出的临证思维有所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胸痹心痛 胃不和则卧不安 张伯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彬主任医师论治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经验浅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亚非 李彬 +1 位作者 岳耀彬 刘金婷 《光明中医》 2022年第22期4054-4056,共3页
李彬主任认为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与脾脏关系密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健运失调可夹痰湿、瘀血致风邪内动;脾属土,肝属木,脾虚日久及肝,土虚木郁,肝阳化风,心脉拘急皆为VSA发生的主要病机。李彬主... 李彬主任认为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与脾脏关系密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健运失调可夹痰湿、瘀血致风邪内动;脾属土,肝属木,脾虚日久及肝,土虚木郁,肝阳化风,心脉拘急皆为VSA发生的主要病机。李彬主任临床治疗VSA时,以健脾益气,祛风通脉为大法,同时兼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柔肝息风,标本同治,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彬 胸痹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脾虚 风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普 李牧蔚 沈玉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在中短期随访中,有20%~35%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性心绞痛。既往行PCI术的患者在重复血管造影无明显心外膜病变新证据时,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是复发性心绞痛的常见原因,但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 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在中短期随访中,有20%~35%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性心绞痛。既往行PCI术的患者在重复血管造影无明显心外膜病变新证据时,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是复发性心绞痛的常见原因,但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冠状动脉痉挛(CAS)及PCI术后VSA的相关研究,总结并归纳了PCI术后VSA的病因及诊断方法,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发性心绞痛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论治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东南 赵燕青 +2 位作者 肖政 范世平 饶振芳 《河南中医》 2020年第3期354-356,共3页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发作时疼痛部位不固定,或者表现为牙痛、头痛、腹痛等,疼痛时发时止,病位不固定,与风邪"善行"特点相符;VSA发病急骤,轻重不一,变化无常,与风邪"数变"特点相符。善行数变...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发作时疼痛部位不固定,或者表现为牙痛、头痛、腹痛等,疼痛时发时止,病位不固定,与风邪"善行"特点相符;VSA发病急骤,轻重不一,变化无常,与风邪"数变"特点相符。善行数变是风邪致病的特点,风邪外侵是VSA重要的病因。风邪包括外风、内风,VSA的发病病机为正虚邪中,由脏腑虚弱,风邪内侵而致,常因感受风寒邪气或在季节更替时诱发或加重,可见,外风是VSA的重要致病因素。内风与VSA也密切相关,肝为风木之脏,肝病则风从内生,肝风内动,风邪乘于心,心脉痉挛,卒发VSA。基于治病必求于本,中医治疗本病应重视运用风药,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解痉功能的一类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祛风药均具有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末梢循环、止痛等多方面的作用,是治疗VSA的有效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从风论治 内风 外风 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HS致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17
作者 康晚秋 张爱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6期141-143,共3页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的典型特征是静息型心绞痛能被硝酸酯类药物及钙通道阻滞剂缓解,但临床上仍存在部分患者对卜述两种药物治疗无效,日本厚生劳动省fMinistrv of Health,Labour,and Welfare,MHLW)的相...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的典型特征是静息型心绞痛能被硝酸酯类药物及钙通道阻滞剂缓解,但临床上仍存在部分患者对卜述两种药物治疗无效,日本厚生劳动省fMinistrv of Health,Labour,and Welfare,MHLW)的相关研究将其定义为难治性VSA[1]。尚无针对难治性VSA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且VSA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日前认为,吸烟是VSA确切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与其无明显关系,血脂异常与其关系尚未明确[2],鲜有报告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l与难治性VSA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谭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VSA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1组及观察2组,每组60例。观察1组采用贝尼地平治疗,观察2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目的分析不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VSA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1组及观察2组,每组60例。观察1组采用贝尼地平治疗,观察2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电图缺血性变化情况以及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肢端水肿、血管扩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LVEDD、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1组的ST段下移导联数(1.96±0.50)、T波低平导联数(1.82±0.80)、T波倒置导联数(1.25±0.70)均低于观察2组的(2.65±0.80)、(2.30±0.92)、(2.98±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贝尼地平钙离子拮抗剂均可用于防治VSA,其中,贝尼地平预后情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氨氯地平 贝尼地平 钙离子拮抗剂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汪锦丹 王楚杰 +1 位作者 唐梓桐 邓良彬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抛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 目的:分析不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抛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盐酸贝尼地平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电图缺血性变化情况与心功能水平。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盐酸贝尼地平片的疗效更佳,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等指标,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拮抗剂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氨氯地平 贝尼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22例临床观察
20
作者 王铁珍 张汉中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8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临床观察 冠脉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