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性急性脑梗塞的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郝建忠 邹立秋 +1 位作者 王爱丽 刘宏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2年第05B期50-51,共2页
目的 详细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分类以及神经影像学改变,方法 采用血管内介入超选,应用尿激酶。结果 疗效满意,5例患者恢复正常,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塞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脑梗塞 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谭显红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09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0例进行研究,采用血管内介入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采用静脉接触性溶栓的患者有8例,进... 目的探讨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0例进行研究,采用血管内介入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采用静脉接触性溶栓的患者有8例,进行颈内动脉溶栓的患者有2例,患者尿激酶的使用量范围为60~120万IU,总使用量小于700万IU,采用静脉接触性溶栓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3天,进行颈内动脉溶栓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2天。所有患者在手术中以及术后都没有发生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介入溶栓抗凝治疗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静脉窦血栓 血管溶栓抗凝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3例临床观察
3
作者 陈东风 宫霞 +3 位作者 贾振中 李清贤 张传焕 刘志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超声引导 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狭窄并分支闭塞的血管内溶栓治疗
4
作者 姜桂生 杨凤海 +4 位作者 王继跃 王东臣 张士刚 张连群 付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0期1140-1141,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颈内动脉狭窄 分支闭塞 血管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5例临床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洁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2年第11期92-93,共2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罕见,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病死率达10.0%~20.0%[“。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给予血管内溶栓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血管溶栓治疗 临床护理 脑血栓形成 精心护理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治疗》述评
6
作者 唐洲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1期47-47,共1页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疾病,〈所有卒中的1%。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溶栓和对症治疗。本文作者分析20例经DSA确诊的CVST患者,并行静脉窦置管溶栓治疗。作...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疾病,〈所有卒中的1%。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溶栓和对症治疗。本文作者分析20例经DSA确诊的CVST患者,并行静脉窦置管溶栓治疗。作者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相关数据显示其治疗效果显效率为80%,有效率为95%,说明此治疗方法对CVST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血管溶栓治疗 CVST 作者分析 临床实践 对症治疗 治疗效果 数据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患肢次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1例护理体会
7
作者 李欣 《齐鲁护理杂志》 2008年第1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血管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精心护理 患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8
作者 孙丽萍 冯桂菊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3年第3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选择性血管溶栓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预防 溶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小锋 逯青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加早期机械取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施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血流速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高于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69.39%(P<0.05)。结论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可有效改善AIS患者脑部血流状态及神经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血管溶栓 早期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 血流速度 神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再通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醒后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7
10
作者 江先福 林锦乐 +5 位作者 胡建刚 李旭 王城豪 黄贤文 叶华卫 窦清理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 探讨急诊医学科主导下多学科联合建立急诊脑卒中中心救治"桥接"生存链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需紧急行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诊疗信... 目的 探讨急诊医学科主导下多学科联合建立急诊脑卒中中心救治"桥接"生存链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需紧急行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诊疗信息、影像学资料、是否为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溶栓药物用量、患者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患者到达医院急诊至穿刺时间(DPT)、症状性出血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对比分析启动"桥接"生存链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桥接"生存链是指急诊团队主导下联合影像团队、神经外科团队、高压氧科团队等多学科团队在急诊抢救室即刻开展溶栓或启动血管再通治疗,核心内容是AIS患者采用小剂量阿替普酶(0.6 mg/kg)方案,溶栓后根据病情需要"桥接"序贯血管内再通治疗,并且需要24 h内开展早期高压氧治疗.结果 本中心"桥接"生存链启动前共有189例AIS患者,其中36例接受溶栓治疗,发生WUIS 3例(症状性出血2例)."桥接"生存链启动后共有97例AIS患者,其中20例接受溶栓治疗,发生WUIS 2例(症状性出血0例).与"桥接"生存链启动前比较,启动后AIS患者DNT时间明显缩短(min:65±25比82±30,P=0.042),阿替普酶用量减少(mg/kg:0.74±0.15比0.80±0.27,P=0.357),症状性出血率明显降低〔例(%):0(0)比7(19.4),P=0.040〕,住院病死率也得到有效控制〔例(%):0(0)比3(8.3),P=0.196〕;但DNP时间前后变化不大(min:195.6±21.6比154.2±33.0,P=0.505).1例典型病例分析提示,"桥接"生存链治疗减少WU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序贯血管再通治疗时发生症状性出血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预后.结论 以小剂量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再通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为核心的急诊主导下多学科构建的卒中救治"桥接"生存链,能改善AIS患者的预后,尤其适用于WU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醒后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再通治疗 小剂量 卒中单元 早期高压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昌梁 叶端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标准药物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标准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MBI指数、m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常(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BI指数、mR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宏伟 朱春生 +1 位作者 齐建昌 刘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24-725,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7个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Seld ing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缓解或消失率达97.3%,X线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7个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Seld ing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缓解或消失率达97.3%,X线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生骨生成。显示治疗后动脉血流增快,静脉血流情况改善。结论介入治疗能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血管溶栓治疗 药物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玲 常红 董小晶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12期3167-316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超早期动脉溶栓 临床护理路径 血管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介入性溶栓治疗 介入溶栓治疗 动脉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措施 被引量:5
14
作者 翟震天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3期648-649,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本课题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措施。结果 10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颅...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本课题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措施。结果 10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颅内压增高。其中8例患者临床行低分子肝素治疗,2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在临床中多数具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首选治疗方法为抗凝治疗,联合应用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 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动脉溶栓患者舒适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瑛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14期452-453,共2页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高。随着临床和放射影像学对脑缺血病理生理的理解加深以及神经介入、微导管等器械的发展,血管内溶栓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静脉溶栓相比,有诸多优点[1]。股动脉介入性溶栓治...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高。随着临床和放射影像学对脑缺血病理生理的理解加深以及神经介入、微导管等器械的发展,血管内溶栓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静脉溶栓相比,有诸多优点[1]。股动脉介入性溶栓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是在数字减影造影机下将溶栓药物经股动脉直接注入脑梗死病灶处,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舒适护理 动脉溶栓 血管溶栓治疗 介入性溶栓治疗 数字减影造影机 患者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桥接治疗1例分析
16
作者 邹林轩 方宁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98-299,302,共3页
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的桥接治疗是目前处理处于时间窗内的因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式,该治疗方式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避免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不良后果。但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各类并发症的... 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的桥接治疗是目前处理处于时间窗内的因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式,该治疗方式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避免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不良后果。但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各类并发症的出现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不良预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闭塞 静脉溶栓-血管内桥接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与药物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文武 马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8-329,共2页
20世纪70年代发现较长时间缺血造成心肌损伤后,恢复供血不但不能减轻损伤反而使之加重,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溶栓治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脉搭桥术及心脏移植术而备受重视。自从1986年Murry... 20世纪70年代发现较长时间缺血造成心肌损伤后,恢复供血不但不能减轻损伤反而使之加重,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溶栓治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脉搭桥术及心脏移植术而备受重视。自从1986年Murry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概念以来,30年的试验研究证实IPC确实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IPC具有强大的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由于IPC的创伤性和多种潜在的危险因素而难以在临床推广使用。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作用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药物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的诊治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幼生 毛琦 黎介寿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3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外科疾病 血管溶栓治疗 ISCHEMIA 急性肠系膜缺血 诊治 血管造影检查 人类健康
原文传递
急性脑缺血性卒中镇市两级医院救治程序研究
19
作者 丘敏梅 苏科 +1 位作者 尹卫 李宏伟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救治程序以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加强镇级医院医护人员相关技术培训,熟悉救治、转诊流程,加快救治速度,进行急性期超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治疗。并对5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痊愈... 目的探讨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救治程序以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加强镇级医院医护人员相关技术培训,熟悉救治、转诊流程,加快救治速度,进行急性期超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治疗。并对5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痊愈或良好28例(50%),中残10例(17.9%),重残5例(9.1%),植物生存5例(9.1%),死亡8例(13.9%)。结论建立完善的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急救网络,规范镇级医院的紧急处理方案,充分共享医疗技术设备资源,是减少致残致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急救网络 超选择性血管溶栓 资源共享 急性脑缺血性卒中 救治程序 镇级医院 选择性血管溶栓治疗 救治效果 技术培训 医护人员 临床资料 急救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