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彩超与DSA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韦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5期130-133,共4页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比颈部血管彩超与DSA结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1 月-- 2024 年 8 月7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及DSA 检查,对比分析彩超诊断结果与 DSA 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情况。结果 (1)彩超对左、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比颈部血管彩超与DSA结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1 月-- 2024 年 8 月7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及DSA 检查,对比分析彩超诊断结果与 DSA 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情况。结果 (1)彩超对左、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诊断结果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部血管左、右侧椎动脉开口处中度狭窄:彩超检出率分别为20.78%和27.27%,而DSA检出率分别为7.7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椎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彩超检出率为19.48%,而DSA检出率为33.77%,彩超明显低于DSA(P<0.05)。(3)左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彩超诊断结果与DSA符合率为79.87% ( 123/154)。左右侧椎动脉开口处彩超诊断结果与DSA符合率为65.58% ( 101/154)。结论 两者以上部位检查诊断符合率一致性较高;而对左、右侧椎动脉开口处中度、重度狭窄检出中,彩超阳性检出率与DSA阳性检出符合率有明显差别,尤其在椎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方面阳性率明显低于DSA,说明彩超对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诊断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部血管彩超 DSA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脑卒中治疗后血管病变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唐芳 邱慧芳 肖贵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联合颈部血管彩超(carotid duplex ultrasound,CUS)在脑卒中治疗后血管病变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 目的 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联合颈部血管彩超(carotid duplex ultrasound,CUS)在脑卒中治疗后血管病变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TCD、C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衡量标准,对比CUS、TCD以及TCD+CUS联合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出血管病变情况、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诊断准确度与造影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CD+CUS对血管狭窄病变的检出率(94.00%)与DSA检查的结果比较接近,而且显著高于单独TCD或CUS检查的检出率(χ^(2)=21.263、55.589,P<0.05).TCD+CUS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的CUS、TCD检查结果(χ^(2)_(敏感度)=8.810、5.141,χ^(2)_(特异度)=7.475、4.036,χ^(2)_(准确度)=11.075、4.742,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TCD+CUS联合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度与DSA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且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的TCD、CUS检查结果(Kappa=0.796、0.574、0.459,P<0.05).结论 TCD联合CUS检查的诊断方案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早明确诊断,为实施有效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颈部血管彩超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颈部血管彩超评价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宾 郑永洁 马宏武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颈部血管彩超评价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16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部位分为对照组(n=82,非分水岭...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颈部血管彩超评价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16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部位分为对照组(n=82,非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与研究组(n=82,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A、DWI、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2组MRA、DWI、颈部血管彩超特征,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RA、DWI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大脑中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rFA)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扩散率指数(rM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RA、DWI、颈部血管彩超及三者联合诊断分水岭脑梗死的AUC值分别为0.774、0.677、0.732、0.884,且三者联合诊断的AUC值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的AUC值(P<0.05)。结论MRA、DWI、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分水岭脑梗死中具有重要价值,三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颈部血管彩超 分水岭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血清miR-222-3p、miR-206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戴洪玲 管城 陈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2501-2505,共5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血清微小RNA-222-3p(miR-222-3p)、微小RNA-206(miR-206)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血清微小RNA-222-3p(miR-222-3p)、微小RNA-206(miR-206)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29例)、中度狭窄组(35例)、重度狭窄组(26例)。另选取在该院体检的9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各组血清miR-222-3p、miR-206水平进行检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分析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颈动脉超声指标及血清miR-222-3p、miR-206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miR-222-3p水平升高,血清miR-206水平降低(P<0.05)。与轻度狭窄组比较,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容积(EDV)及血清miR-222-3p水平升高,血清miR-206水平降低(P<0.05);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EVD、PSV及血清miR-222-3p水平升高,miR-206水平降低(P<0.05)。EVD、PSV、血清miR-222-3p水平是脑梗死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血清miR-206水平是脑梗死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EVD、PSV联合血清miR-222-3p、miR-206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99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36%和93.10%,优于EVD、PSV、血清miR-222-3p、miR-206单独诊断(Z_(四者联合-EVD)=2.927、P=0.003,Z_(四者联合-PSV)=2.834、P=0.005,Z_(四者联合-miR-222-3p)=3.300、P=0.001,Z_(四者联合-miR-206)=3.730、P<0.001)。结论颈部血管彩超联合血清miR-222-3p、miR-206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微小RNA-222-3p 微小RNA-206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管彩超对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探讨
5
作者 吕洁 徐莉 马莹江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采用下肢血管彩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金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并以CT肺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下肢血管彩超在急性...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采用下肢血管彩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金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并以CT肺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下肢血管彩超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0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中,阳性108例,阴性92例;下肢血管彩超诊断阳性100例,阴性100例。下肢血管彩超诊断灵敏度为87.04%(94/108)、特异度为93.48%(86/92)、准确度为90.00%(180/200)、阳性预测值为94.00%(94/100)、阴性预测值为86.00%(86/100),Kappa=0.756。结论下肢血管彩超诊断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效能值较高,与CT肺功能造影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彩超 急性肺栓塞 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异常的价值
6
作者 崔嘉倩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7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10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进行颈部血管彩超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10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进行颈部血管彩超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观察组患者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的差异;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1)颈部血管彩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差异无意义(P>0.05);(2)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检出率、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高,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下肢血管疾病中下肢血管彩超的诊断意义研究
7
作者 王艳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91-094,共4页
评估下肢血管彩色超声在老年患者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通过对下肢血管的实时彩色超声成像,探索该技术在检测动脉和静脉血管病变、血流情况以及血管壁异常等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老年下肢血管疾病的准确诊断率。方法 选用本院2021年初... 评估下肢血管彩色超声在老年患者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通过对下肢血管的实时彩色超声成像,探索该技术在检测动脉和静脉血管病变、血流情况以及血管壁异常等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老年下肢血管疾病的准确诊断率。方法 选用本院2021年初至2023年9月的200名病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下肢血管疾病诊断方法,观察组接受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干预措施。结果 对照组共有100例患者,观察组对老年下肢血管疾病的治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5%。随着病程的延长,下肢血管管腔变细,且各动脉管径包括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检查准确率高达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两组实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接受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提高老年下肢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影像学工具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彩超 下肢血管疾病 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超声特点
8
作者 蔡志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51-154,共4页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及其超声特点。方法 研究纳入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接受了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CD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及其超声特点。方法 研究纳入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接受了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CD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诊断性评估。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44例患者通过DSA诊断确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CDUS在诊断中表现出高灵敏度(97.7%)和特异度(83.3%),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71.4%。TCD诊断的灵敏度为95.4%,特异度为83.3%。两种方法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70%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种检查方法,DSA在检测颅内外血管异常及颈动脉狭窄方面表现更优,而CDUS在检测斑块形成率方面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CDUS)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表现出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斑块识别方面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DSA,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工具。然而,在评估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方面,DSA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将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断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 声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MRA、TCD、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9
作者 黄舜韶 黄立安 +1 位作者 徐浩 费建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客观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 VBI患者40例 ,进行 SPECT、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 ,并对 SPECT结果正常的部分患者进行了乙酰唑胺 (Diamox)介入SPECT检查 ,对 2 6例患者进行颅脑 MRA...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客观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 VBI患者40例 ,进行 SPECT、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 ,并对 SPECT结果正常的部分患者进行了乙酰唑胺 (Diamox)介入SPECT检查 ,对 2 6例患者进行颅脑 MRA检查。结果  VBI患者普通 SPECT阳性率为 5 2 .5 % ,Diamox介入SPECT后阳性率提高至 79.4% ,TCD阳性率为 6 2 .5 % ,CDFI阳性率为 42 .5 % ,MRA阳性率为 7.6 9%。结论 TCD、颈部血管彩超可作为简单筛选 VBI的检查手段 ,MRA可能对 VBI诊断帮助不大 ,SPECT及 Diam ox介入SPECT可能是目前 VBI诊断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SPECT MRA TCD 颈部血管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及颈部CTA联合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9
10
作者 陈晓华 潘延平 +1 位作者 高咏梅 刘小丽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超(CVUS)及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减影...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超(CVUS)及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CTP检查(DSA为检查金标准),重建获取图像,比较病侧区、健侧对照区CTP参数脑灌注值、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并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CTP检查结果显示,病侧区与健侧对照区的脑灌注值[(20.42±6.30) Hu vs (67.58±25.25) Hu]、PE [(4.38±0.53) Hu vs (7.81±0.50) Hu]、CBV [(2.20±0.34) mL/100 g vs (4.61±1.53) mL/100 g]比较,病侧区明显低于健侧对照区,TTP为(13.43±1.28) s,明显多于健侧对照区的(9.95±1.3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DSA检查,均发现病灶同侧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为100%;应用CVUS检查,发现病灶同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者为42例,检出率为77.78%,CTA检查发现病灶同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41例,检出率为75.93%,CVUS和CTA的检出率明显低于DS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VUS+CTP检出者51例,检出率为94.44%,CTA+CTP检出者52例,检出率为96.30%,以上两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率与DSA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US+CT"与"CTA+CTP"检查均能够有效判断出急性脑梗死缺血范围,提高急性脑梗死合并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且与DSA相比差异不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CT血管造影术 CT脑灌注成像 脑梗死 血管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期血管彩超随访在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杜萍 何佩仪 +4 位作者 卫建宁 何美清 吴贝贝 谢绮敏 雷娟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定期进行血管彩超随访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241例于我院运用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定期进行血管彩超随访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241例于我院运用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对置管侧肢体行定期血管彩超随访,对照组在患者出现血栓症状时进行血管彩超检查,比较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因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实施定期血管彩超随访后,观察组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PICC置管侧上肢深静脉完全性血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运用血管彩超随访可以及时检测出导管相关性血栓,从而减少有症状上肢深静脉完全性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焦虑与不适感,且能动态监测血栓的转归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因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血栓预防 肿瘤 血管彩超 非计划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8
12
作者 孙婷 郭君 +4 位作者 刘焱 孟秋玲 仲挥 郭德颖 董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1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经头部CT或MRI及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检查,以CTA为对照,评价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经头部CT或MRI及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检查,以CTA为对照,评价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和CVUS发现颈动脉狭窄及闭塞分别为20例、17例,椎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分别为29例、15例。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超和CT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动脉病变的评价不足,联合使用CVUS和CTA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颈部血管彩超 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和MRI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段新平 张俊英 郭文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和MRI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所有患者先接受彩超检查,后接受MRI检查。结果血管彩超共检出119例颈部血管斑,其中85%斑块多发生在...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和MRI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所有患者先接受彩超检查,后接受MRI检查。结果血管彩超共检出119例颈部血管斑,其中85%斑块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25%发生与颈动脉起始端。腔隙性组6例,病变血管13支;中小面积组78例,病变血管31支;大面积组35例,病变血管12支。三组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比较有差异(Z=-15.614,P=0.000)。MRI共检查出148支颈动脉狭窄血管,其中腔隙性组18支,中小面积组86支,大面积组41支。腔隙性组病变血管9根,中小面积组89根,大面积组41根。三组动脉狭窄率比较有差异(P﹤0.05)。三组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比较有差异(Z=-11.194,P=0.000)。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和MRI均可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预估脑梗死病情。MRI能较好的判断斑块位置、大小、形态、性质,提高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MRI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北京某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血管情况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玉亮 邢海英 +4 位作者 许珂 黄点点 谢丹妮 李茹洁 黄一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血管病变情况。方法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1)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 目的进一步研究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血管病变情况。方法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1)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患者血管狭窄率为11.3%,男性高于女性;颅外血管狭窄率高于颅内血管狭窄率;颈内动脉狭窄率最高。(2)中年组与高龄组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狭窄分布随性别变化而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中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男性血管狭窄率高于女性,颈内动脉狭窄率最高,血管狭窄的分布随年龄、性别变化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经颅多普勒 颅内血管 颅外血管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锋 张艳 +2 位作者 陈洋 王玲云 王学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4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CUS)和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应用价值与征象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与DSA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DS... 目的探讨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CUS)和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应用价值与征象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与DSA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DSA显示责任病灶率分别为67.07%、70.73%、68.29%、96.34%;TCD、颈部血管彩超、DSA分别发现病变血管45、54、69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的"金标准",但有创且多配合介入治疗,可首先应用CT/MRI、TCD、CUS等联合诊断对病情进行预评估,再考虑DSA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CT MRI TCD 颈部血管彩超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对前循环脑梗死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明玉 李红娥 +2 位作者 籍牛 杨茹 周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0期3438-3440,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前循环脑梗死的评价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颈部血管彩超对其进行诊断,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差异。...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前循环脑梗死的评价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颈部血管彩超对其进行诊断,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研究组内中膜增厚、斑块检查率分别为100.0%、80.0%,均高于对照组1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等/低回声、混合回声检出率分别为53.1%、31.2%,均高于对照组25.0%、0.0%,强回声检出率15.6%,低于对照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次研究40例患者检出动脉粥样斑块患者32例,其中梗死侧颈动脉血粥样硬化24例(75.0%),双侧颈动脉血粥样硬化3例(9.4%),非梗死侧颈动脉血粥样硬化5例(15.6%)。结论在对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颈部血管彩超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存在活动性斑块,在对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斑块的治疗,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部血管彩超 前循环脑梗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敏 段惠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154-154,共1页
目的探讨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52例住院病人的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测的敏感率分别为:CT/MRI 100%,TCD 78%... 目的探讨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52例住院病人的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测的敏感率分别为:CT/MRI 100%,TCD 78%,颈部血管彩超63%,DSA72%。结论DSA可进一步了解动脉狭窄与闭塞程度,是金标准,引导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TCD DSA CT MRI 颈部血管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脑梗死预测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晓明 吴卫文 陆丽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95-2396,共2页
目的运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方法观察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情况并比较其差异性。方法采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8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观察各组7 d内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7 ... 目的运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方法观察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情况并比较其差异性。方法采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8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观察各组7 d内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7 d内进展为脑梗死22例(27.5%);其中低危组(0~3分)发生率5.26%(1/19);中危组(4~5分)22.86%(8/35);高危组(6~9分)50%(13/26);不同危险分层TIA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方法观察颈动脉系统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情况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其危险分层差异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ABCD2评分 颈部血管彩超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厉青 倪健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头颅磁共振造影(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血栓形成患者92例(A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37例(B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92例脑血栓形成患...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头颅磁共振造影(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血栓形成患者92例(A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37例(B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9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中80例同时行头颅MRA检查。比较不同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病变特点,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颈内动脉闭塞诊断的吻合程度。结果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表明,A、B组间粥样斑块形成、IMT厚度及软斑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彩超与头颅MRA对颈内动脉闭塞诊断的吻合率87.50%,对椎动脉闭塞诊断的吻合率75.00%,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诊断的吻合率分别92.86%、94.12%及85.71%。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为ICVD病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部位、管腔狭窄程度提供诊断依据,头颅MRA可进一步对颅内血管病变进行诊断,两者联合可更全面评价ICVD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颈部血管彩超 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对前循环脑梗死的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清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766-767,共2页
目的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前循环脑梗死病例和对照病例,记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确定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回声,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前循环脑梗死病例... 目的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前循环脑梗死病例和对照病例,记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确定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回声,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前循环脑梗死病例和对照病例比较,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斑块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是脑梗引起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且易出现于双侧颈动脉及脑部病灶同侧的颈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至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