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血管周围组织通道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俊华 田牛 +6 位作者 郑世荣 刘育英 刘凤英 胡金麟 赵秀梅 韩岳 蔡莉蓉 《微循环学杂志》 2003年第2期6-7,9,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血管周围组织通道的功能。方法 :将大分子量的FITC标记的白蛋白(FA) ,及分子量相对较小的FITC标记右旋糖酐 (FD)分别定位注射入大鼠脑内 ,一定时间后通过示踪剂与血管同时显影的方法观察注入的荧光物质在脑内的分布情况及... 目的 :探讨脑血管周围组织通道的功能。方法 :将大分子量的FITC标记的白蛋白(FA) ,及分子量相对较小的FITC标记右旋糖酐 (FD)分别定位注射入大鼠脑内 ,一定时间后通过示踪剂与血管同时显影的方法观察注入的荧光物质在脑内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组织结构间的关系。结果 :注入FA、FD之后均可见微血管周围广泛分布荧光浓集细胞 (Mato细胞 ) ;FD在脑内扩散速度大于FA ;FA注入后还出现血管周围荧光浓集影像 ,并沿血管通向远处 ,在皮质者通向脑表面 ,在白质者通向脑腹侧颅底血管 ,速度与距离均大于简单扩散。结论 :脑血管周围组织通道与细胞间组织通道相比 ,具有物质传递优势 ;具有与淋巴管类似的功能 ,在大分子物质的传递引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周围组织通道 功能 脑动脉血管周围间隙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炎症反应参与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傲 邹明锐 +1 位作者 韩曰信 王玉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590-1593,共4页
主动脉夹层(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起病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对其疾病进程中炎症指标变化的研究提示炎症与疾病临床转归的关系密切,且炎症反应最早出现在主动脉外膜及周围脂肪组织中。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通过促炎机制介导... 主动脉夹层(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起病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对其疾病进程中炎症指标变化的研究提示炎症与疾病临床转归的关系密切,且炎症反应最早出现在主动脉外膜及周围脂肪组织中。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通过促炎机制介导动脉管壁炎症,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针对PVAT炎症的检测及干预对研究AD早期病理生理变化以及AD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炎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探讨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强化与斑块易损特征之间的关系
3
作者 陈喜花 陈尧 +1 位作者 樊树峰 饶钦盼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强化与易损斑块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86例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颈动脉CTA并延迟扫描的患者。根据临床及影像表现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4...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强化与易损斑块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86例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颈动脉CTA并延迟扫描的患者。根据临床及影像表现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42例和无症状组44例。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CTA特征(斑块类型、斑块表面形态、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PFD)和PVAT强化率的差异性,以及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与PVAT强化率的相关性。结果斑块强化率和PVAT强化率呈正相关,其中两者在延迟扫描的相关性强于常规动脉期(r=0.328、0.284,P<0.05)。在有症状组内,延迟扫描时斑块强化率与PVAT强化率呈正相关(r=0.439,P<0.05)。有症状组的斑块厚度、常规动脉期斑块强化率、延迟扫描斑块强化率、常规动脉期PVAT强化率以及延迟扫描PVAT强化率高于无症状组(Z=-2.207、-2.410、-2.376、-2.773、-3.352,P<0.05)。两名观察者间的斑块特征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CTA延迟扫描可提高对斑块密度与PFD测量的准确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颈动脉CTA存在的不足;PVAT强化率与易损斑块强化率的相关性不仅对评估斑块易损性有重要提示意义,而且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延迟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史吉莹 刘唐威 +3 位作者 黄荣杰 林葆菁 莫剑梅 蒋智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与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两肾一夹型(左侧肾动脉狭窄,右侧肾保留,2k1c)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和肾性高血压组(RH),术前及术后12周末检...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与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两肾一夹型(左侧肾动脉狭窄,右侧肾保留,2k1c)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和肾性高血压组(RH),术前及术后12周末检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心率。放射免疫法检测脂肪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GT)和血管紧张素酶(ACE)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和受体2(AT2)蛋白表达。并检测PVAT过氧化氢(H2O2)含量。结果:2k1c术后12周RH组大鼠胸主动脉发生血管重构,AngⅡ水平、AGT、ACE mRNA表达均高于SH组,AT1蛋白表达量和H2O2含量也高于SH组,而AT2蛋白量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T与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相关,活性氧(ROS)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血管紧张素Ⅱ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慧 白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4期640-643,共4页
肥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脂肪组织不仅可储存多余的能量,还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围绕在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称为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以往认为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是与血管伴行起支撑保护作用的结缔组织。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血管周围脂... 肥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脂肪组织不仅可储存多余的能量,还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围绕在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称为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以往认为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是与血管伴行起支撑保护作用的结缔组织。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同样,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现就近几年关于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解剖、生理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脂肪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气理论”探讨膏脂与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萍 周颖 +2 位作者 栾剑威 沈睿 蒋卫民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948-1952,共5页
卫气与膏脂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PVAT作为脂肪组织,可归属于中医学“膏脂”范畴,在形成、功能、生理、病理等多方面均受卫气影响。基于中医学“卫气理论”及现代研究,首先,卫... 卫气与膏脂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PVAT作为脂肪组织,可归属于中医学“膏脂”范畴,在形成、功能、生理、病理等多方面均受卫气影响。基于中医学“卫气理论”及现代研究,首先,卫气与膏脂具有共同的生化来源,膏脂依靠卫气布散精微物质以充养,二者在生理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次,膏脂受卫气调控,PVAT以“气”交感脉中,共同调控血脉,二者均存在类似的昼夜节律;再者,病理上,卫气失常可致膏脂异常,PVAT功能障碍,从而由“脉外至脉内”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故从“卫气理论”切入,探讨膏脂与PVAT相关的内在病理生理机制,从中医学角度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理论 膏脂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血管疾病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杰 侯国存 +1 位作者 冯国徵 姜林森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12期934-938,共5页
目的 探究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体积及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对血管重塑的调节作用。方法 纳入2022年5月—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 目的 探究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体积及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对血管重塑的调节作用。方法 纳入2022年5月—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AVF患者90例,手术后第2天通过CT测量AVF周围径向距离等于血管直径(d)内的脂肪体积和FAI。通过多普勒超声评估患者手术后1年AVF通畅性,并根据《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分为内瘘成熟组和内瘘不良事件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VAT体积及FAI对AVF手术后1年内结局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内瘘成熟组(69例)相比,内瘘不良事件组(21例)患者PVAT体积较小(t=6.572,P=0.018)且FAI较高(t=-4.883,P=0.0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脂肪体积(OR=0.256,95%CI:0.087~0.752,P=0.013)及FAI(OR=1.064,95%CI:1.007~1.124,P=0.026)均为AVF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PVAT是AVF通畅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脂肪体积为保护因素,FAI为危险因素。可通过手术后早期筛查,识别AVF不良事件高危患者,将其防治关口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动静脉内瘘 脂肪体积 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不同亚型的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叶飞 吴旦斌 +2 位作者 杨正飞 王阳雪 姜希娟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285-1289,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AS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阐明。最新的观点表明贴近大动脉、静脉、小血管、阻力血管以及骨骼肌微血管等周围的脂肪组织,即血管周...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AS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阐明。最新的观点表明贴近大动脉、静脉、小血管、阻力血管以及骨骼肌微血管等周围的脂肪组织,即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 e,PVAT)在AS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AngⅡ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吉莹 刘唐威 +3 位作者 杨国勋 黄江南 宋梦莹 钱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MTT试验检测AngⅡ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检测AngⅡ处理后活性氧(ROS)、H2O2及HOCL水平;预先给予NADPH抑制剂apocynin...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MTT试验检测AngⅡ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检测AngⅡ处理后活性氧(ROS)、H2O2及HOCL水平;预先给予NADPH抑制剂apocynin、H2O2水解酶catalase、ERK1/2抑制剂PD98059分别作用于AngⅡ处理的细胞,观察其对细胞总蛋白、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H2O2及HOCL含量的变化。结果 AngⅡ(终浓度100 nmol/L)处理24 h后细胞与未予AngⅡ处理比较可见明显诱导细胞增殖(P<0.05),且ROS升高;预先给予apocynin、catalase、PD98059分别作用于AngⅡ处理的细胞与单用AngⅡ处理的细胞比较可见细胞增殖抑制(P<0.05);预先给予apocynin、catalase与单用AngⅡ处理的细胞比较可降低H2O2及HOCL含量(P<0.05),但预先给予PD98059与单用AngⅡ处理比较H2O2和HOCL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PVAT中ROS介导AngⅡ诱导VSMC增殖的通路可能为Nox/H2O2/HOCL/ERK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活性氧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 过氧化氢 次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吉莹 卢创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824-1828,共5页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长期被认为只是起支撑血管的作用,但现在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生理和病理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PVAT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血管调节方面。因其独特的解剖位置,PVAT既分...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长期被认为只是起支撑血管的作用,但现在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生理和病理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PVAT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血管调节方面。因其独特的解剖位置,PVAT既分泌舒血管因子,又分泌缩血管因子,因此在PVAT功能失调时会导致血压升高,而其分泌的多种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也起着诱导迁移、增生的作用。本文主要对PVAT在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对其潜在的治疗作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高血压 脂肪因子 血管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殷珵烨 袁佳栎 +1 位作者 葛卓望 张亚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719-724,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个多细胞、多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血管外层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肥胖、炎症等病理状态下,会通过脂肪细胞表型转化进而释放脂肪因子及炎症因子并调节各类炎症细胞,“从外向内”调控血...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个多细胞、多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血管外层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肥胖、炎症等病理状态下,会通过脂肪细胞表型转化进而释放脂肪因子及炎症因子并调节各类炎症细胞,“从外向内”调控血管的免疫反应,进一步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进行干预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炎症细胞 血管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炎性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杜丰禾 刘暴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4期685-689,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高血压、高脂血症病理条件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中免疫细胞亚型紊乱、棕色脂肪“白色化”、氧化应激反应等病理改变可促进PVAT炎性反应。PVAT炎性反应可通过引起促炎及抑炎性脂肪因子分泌紊... 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高血压、高脂血症病理条件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中免疫细胞亚型紊乱、棕色脂肪“白色化”、氧化应激反应等病理改变可促进PVAT炎性反应。PVAT炎性反应可通过引起促炎及抑炎性脂肪因子分泌紊乱、抑制PVAT中细胞自噬、诱导动脉外膜滋养血管形成等机制,促进内皮细胞功能损害、动脉内膜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易损斑块形成等病理过程,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起病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血管疾病 基础研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衰老相关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彦泽 吴雅婷 郑月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是围绕血管的一种特殊脂肪组织,是血管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者,它除了支持组织的作用外,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在衰老过程中可导致血管功能失调。PVAT可释放多种脂肪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PVAT衍生因子以...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是围绕血管的一种特殊脂肪组织,是血管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者,它除了支持组织的作用外,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在衰老过程中可导致血管功能失调。PVAT可释放多种脂肪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PVAT衍生因子以内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调节血管信号和血管功能。在生理条件下,PVAT能够储存和燃烧脂质,产生热量,并从血液中吸收脂肪酸。PVAT还可释放多种血管活性分子,如NO、H2S和脂联素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同时PVAT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肥胖、2型糖尿病、血管损伤和衰老等病理条件可导致PVAT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PVAT释放促炎脂肪因子,进一步引起内皮功能障碍、炎症细胞浸润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PVAT被认为是年龄相关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和潜在治疗干预的靶点。本文总结了PVAT与年龄相关血管疾病的关系,对PVAT在多种血管系统相关疾病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衰老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及血管炎症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于亚妮 刘昱圻 陈韵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3期294-298,共5页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可与血管壁以“双向信号”的方式相互影响,以脂肪因子分泌异常和促炎因子分泌增多为代表的PVAT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PVAT的特性监测和炎症评估可以帮助了解血管病理学的早期阶...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可与血管壁以“双向信号”的方式相互影响,以脂肪因子分泌异常和促炎因子分泌增多为代表的PVAT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PVAT的特性监测和炎症评估可以帮助了解血管病理学的早期阶段,识别高危患者,从而启动风险减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炎症 脂肪因子 内皮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艳波 高峰 +2 位作者 刘尚奇 张慧明 王敏杰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3期2523-2528,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病变,其特征为脂质、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的积累,是导致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As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变,迄今尚未阐明。目前发现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通过与间质细胞产生多种介...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病变,其特征为脂质、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的积累,是导致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As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变,迄今尚未阐明。目前发现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通过与间质细胞产生多种介质,如脂肪因子、细胞因子、气体化合物分子等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内皮细胞的功能等,进而对As发挥一定作用。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PVAT通过其释放因子所占比例不同对As有不同的影响。近年来,关于PVAT的研究逐渐增多,未来其有望成为从血管外治疗As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脂肪因子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心肺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兵 应如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845-849,共5页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是包绕在血管外膜的脂肪组织,与心肺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在生理条件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通过分泌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在病理条件下,失功能的血管周围脂肪组织通过分泌大量炎性...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是包绕在血管外膜的脂肪组织,与心肺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在生理条件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通过分泌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在病理条件下,失功能的血管周围脂肪组织通过分泌大量炎性因子、抗血管舒张因子、脂肪因子等参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进展.既往研究还发现,失功能PVAT可增加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位于心肌与脏层心包之间的脂肪组织,是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及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颖 顾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04-1308,共5页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血管壁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的旁分泌和血管分泌信号通路,病变段血管壁分泌的炎症因子和氧化产物可以影响血管周围脂肪细胞的表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分泌脂肪因子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病变段血管壁炎症反应。因此,血...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血管壁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的旁分泌和血管分泌信号通路,病变段血管壁分泌的炎症因子和氧化产物可以影响血管周围脂肪细胞的表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分泌脂肪因子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病变段血管壁炎症反应。因此,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在血管炎症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以为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评估提供参考。本文对近年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体积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娅 田刚 +2 位作者 卢群 冯建军 胡春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19-426,503,共9页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者血管周围脂肪(PVAT)体积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及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入选明确有腹型肥胖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住院病人35例,包括CAG证实的冠心病(CHD)患者25例(腹型肥胖合并CHD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者血管周围脂肪(PVAT)体积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及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入选明确有腹型肥胖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住院病人35例,包括CAG证实的冠心病(CHD)患者25例(腹型肥胖合并CHD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0例(单纯腹型肥胖组)。采用16层螺旋CT对35例入选者进行腹部CT容积扫描,测量血管周围脂肪体积,并测量受试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随着MS组分个数的增加,血管周围脂肪指数(PVATI)显著增加(P<0.05);②总体腹型肥胖患者中,PVATI与TC、Apo-B、hs-CRP有显著相关性(P<0.05);③腹型肥胖合并CHD组PVATI与Apo-B正相关,单纯腹型肥胖组PVATI与HDL-C负相关;④PVATI在冠心病患病及冠脉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未见统计学意义,但可发现随着PVATI值的升高,其有增加冠心病患病危险性及Gensini积分的趋势,并与MS组分在冠脉损伤中有协同作用,其共同增加冠脉损伤程度。结论结果提示PVAT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及参与炎症过程而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代谢综合征 冠心病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抗衰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周围脂肪炎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铭扬 仲爱芹 +9 位作者 熊鑫 许晓敏 李艳阳 辛颖 张宁 谢盈彧 王爱迪 田立俊 张军平 王清泉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研究补肾抗衰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兔24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抗衰组、阿托伐他汀钙组,以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脂喂养4周后,两给药... [目的]研究补肾抗衰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兔24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抗衰组、阿托伐他汀钙组,以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脂喂养4周后,两给药组分别给予补肾抗衰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连续干预8周后,取附着血管外周脂肪的主动脉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及PVAT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及PVAT组织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补肾抗衰片可以减轻内膜增生程度,使中内膜厚度比下降;减少PVAT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减小脂肪细胞直径;使主动脉和PVAT组织TNF-α、瘦素、MMP-9阳性颗粒表达面积减小。[结论]补肾抗衰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PVAT炎症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炎症 补肾抗衰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周泽鑫 王琪 +1 位作者 夏木塞亚·亚尔买买提 马翔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1,共5页
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具有高致死率,当前对其病理机制的认识有限,缺乏有效的药物干预。因此,阐明其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炎症会刺激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产生一系列反应,并能与邻近血管细胞进行旁分泌交流,释放脂... 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具有高致死率,当前对其病理机制的认识有限,缺乏有效的药物干预。因此,阐明其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炎症会刺激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产生一系列反应,并能与邻近血管细胞进行旁分泌交流,释放脂肪细胞因子和信号介质从而加重血管损伤。该文对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