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义寡核苷酸防治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性再狭窄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曲乐丰 景在平 +1 位作者 曹贵松 仲剑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90-692,共3页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携载c myc反义寡核苷酸防治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性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将 8只新西兰大白兔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后 ,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静脉间置后即缝合伤口 ;实验组将 30 0 μg反义c myc涂...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携载c myc反义寡核苷酸防治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性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将 8只新西兰大白兔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后 ,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静脉间置后即缝合伤口 ;实验组将 30 0 μg反义c myc涂于2 .5ml医用生物蛋白胶中 ,并均匀涂于血管吻合口外周。术后 7d取材 ,提取组织总RNA ,进行RT PCR和NorthernBlot分析 ,图像扫描后进行计算机分析。结果 RT PCR显示实验组的c myc扩增产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产物半定量分析提示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NorthernBlot图像扫描分析显示实验组的积分密度值 (2 .2 5± 0 .16 )明显低于对照组 (4.6 3± 0 .4 8) (P <0 .0 5 )。结论 反义c myc可通过碱基互补与其相应基因结合 ,封闭该基因的表达 ,使其促细胞增殖作用减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血管吻合口 血管内膜增生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疗法防治血管吻合口血栓栓塞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杏泉 王少东 +3 位作者 范清宇 殷剑宁 裘秀春 张殿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 探讨防止血管吻合口血栓栓塞的新方法 ,了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疗法防止吻合口血栓栓塞的效果 .方法  1将含有 t- PA基因的重组质粒 p Ad CMVt- PA与缺陷型腺病毒大框架 p JM1 7共转染病毒包装细胞 2 93细胞 ,获得有感染... 目的 探讨防止血管吻合口血栓栓塞的新方法 ,了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疗法防止吻合口血栓栓塞的效果 .方法  1将含有 t- PA基因的重组质粒 p Ad CMVt- PA与缺陷型腺病毒大框架 p JM1 7共转染病毒包装细胞 2 93细胞 ,获得有感染能力但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 Ad CMVt- PA.2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均用 11- 0尼龙缝线行大鼠颈总动脉原位端端吻合 .治疗组吻合口注射 Ad CMVt- PA溶液 ,对照组注射 Ad CMV(不含 t- PA的空载体 ) .提取吻合口组织的总 RNA行 RT- PCR,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吻合口组织的纤溶酶活力 .结果 治疗组 RT- PCR在 2 .0 kb前面有一条带 ,对照组则没有 .治疗组术后第 2 ,3,5 ,7和 14日均可检测到纤溶酶活力 ,但第 3日活力最高 ,对照组未检测到纤溶酶活力 .结论 克隆入腺病毒载体的 t- PA基因可在吻合口组织中表达出有生物学活性的 t- PA,可能有效地抑制吻合口血栓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吻合口 血栓栓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及吸烟对大鼠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继峰 顾玉东 +2 位作者 钟慈声 袁伟 袁琦梅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 观察肝素、利多卡因、阿司匹林等药物及香烟对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的愈合方式与过程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2 32只 ,按各组术后时间切取吻合口部位的血管壁作标本 ,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肝素、利多卡因、阿司匹林能抑制... 目的 观察肝素、利多卡因、阿司匹林等药物及香烟对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的愈合方式与过程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2 32只 ,按各组术后时间切取吻合口部位的血管壁作标本 ,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肝素、利多卡因、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在针孔处黏附聚集 ;促进纤维蛋白覆盖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向吻合口移行生长。大鼠被动吸烟则使血管吻合口处血小板聚集增多 ,时间延长 ,并延缓纤维蛋白在吻合口上的覆盖 ,抑制内皮细胞生长。结论 肝素、利多卡因、阿司匹林有促进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生长愈合的作用。吸烟则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利多卡因 阿斯匹林 吸烟 血管吻合口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药物作用于小血管吻合口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种振岳 高聿同 +3 位作者 朱磊 张十一 朱小雷 孙占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4期17-19,共3页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分别给予龙津降纤酶和肝素大白鼠的颈总动脉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的修复过程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龙津降纤酶组和肝素组未见有在针孔与缝线表面的血小板堆聚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明显早于正常对照组 ,但龙津降纤酶作用与...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分别给予龙津降纤酶和肝素大白鼠的颈总动脉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的修复过程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龙津降纤酶组和肝素组未见有在针孔与缝线表面的血小板堆聚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明显早于正常对照组 ,但龙津降纤酶作用与肝素无明显差异。认为龙津降纤酶和肝素能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抗凝药物 血管吻合口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性再狭窄 被引量:1
5
作者 袁链 张小明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614-1617,共4页
关键词 血管吻合口 血管内膜增生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预防断指再植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邓海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438-1441,共4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断指再植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选择87例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用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n=48)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断指再植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选择87例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用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n=48)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治疗,观察组(n=49)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抗凝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再植指体存活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体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危象发生率以及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指体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再植指体存活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改善断指再植患者凝血指标方面效果相当,但前者在减轻再植指体术后肿胀程度、提高指体存活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使其在提高断指再植总体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 疏血通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凝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原基因疗法防治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良万 郭加强 +3 位作者 郭建华 朱小君 赵新荣 汤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7-190,共4页
为了探讨防止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新方法,了解尿激酶原(pro-uk)基因疗法对吻合口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用浸泡过pN2-pro-uk质粒溶液的11/0医用尼龙缝线进行大鼠颈总动脉原位端端吻合。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为了探讨防止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新方法,了解尿激酶原(pro-uk)基因疗法对吻合口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用浸泡过pN2-pro-uk质粒溶液的11/0医用尼龙缝线进行大鼠颈总动脉原位端端吻合。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的缝线浸泡过pN2质粒溶液,治疗组应用的缝线浸泡过pN2-pro-uk质粒溶液。提取吻合口组织的RNA与pro-uk探针,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法检测吻合口组织的纤溶酶活力,并进行粘附于吻合口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计数,吻合口同位素掺入量和病理形态学检测等观察。结果治疗组Northern印迹杂交在18S稍下方有一杂交带,对照组则无这杂交带。治疗组术后2、7、14天和90天均检测到纤溶酶活力,术后第7天活力最高,对照组则未检测到纤溶酶活力,治疗组粘附于吻合口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数目、3H-TdR掺入量、吻合口内膜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浸泡过pN2-pro-uk质粒溶液的医用缝线进行血管吻合,pro-uk基因可在吻合口组织中表达出有生物活性的pro-uk,并能有效地抑制吻合口内膜增生。其机制与减轻吻合口血小板沉积和粘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疗法 尿激酶原 血管吻合口 内膜增生
原文传递
手术缝线携载反义基因预防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曲乐丰 景在平 +1 位作者 曹贵松 仲剑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新方法 ,了解手术缝线携载反义基因对吻合口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用分别浸泡过反义、正义及错配c myc基因溶液的保护薇乔缝线行兔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吻合。实验动物 2 4只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预防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新方法 ,了解手术缝线携载反义基因对吻合口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用分别浸泡过反义、正义及错配c myc基因溶液的保护薇乔缝线行兔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吻合。实验动物 2 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反义组、正义组和错配组 ,每组 6只。 4周后血管造影观察吻合口通畅情况 ,同时取材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其内膜增生情况 ,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其内膜、中膜厚度及两者比值 ;内膜、中膜面积及两者比值。结果所有吻合口通畅 ,未见闭塞、扩张或动脉瘤。反义组的内膜厚度、内膜 /中膜厚度比值及内膜面积、内膜 /中膜面积比值较其他组均低 (P <0 0 5 ) ;其他 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各组间的中膜厚度及中膜面积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用浸泡过反义c myc溶液的保护薇乔缝线进行血管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反义DNA 内膜增生 缝线 血管吻合口
原文传递
尿激酶原基因疗法防治小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良万 郭加强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原 (Pro- uk)基因疗法对小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的影响。 方法 切断大鼠颈总动脉 ,进行原位端端吻合 ,向吻合口血管腔内注入复制缺陷的腺病毒载体 Adv5 -CMV溶液 (对照组 )或复制缺陷的腺病毒重组体 Adv5 - C... 目的 探讨尿激酶原 (Pro- uk)基因疗法对小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的影响。 方法 切断大鼠颈总动脉 ,进行原位端端吻合 ,向吻合口血管腔内注入复制缺陷的腺病毒载体 Adv5 -CMV溶液 (对照组 )或复制缺陷的腺病毒重组体 Adv5 - CMV- Pro- uk溶液 (治疗组 ) ,使之在腔内滞留 30min。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法检测吻合口组织的纤溶酶活力以观察 Pro- uk基因的表达 ,并进行粘附于吻合口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计数、吻合口同位素掺入量和病理形态学检测。 结果 治疗组术后 2、7、14和 90 d均检测到纤溶酶活力 ,术后第 7d活力最高 ,对照组未检测到纤溶酶活力。治疗组粘附于吻合口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数目、3 H- Td R掺入量、吻合口血栓出现率和内膜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 将腺病毒载体介质的 Pro- uk基因转入吻合口血管壁中可减少吻合口血小板沉积和粘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疗法 尿激酶原 内膜增生 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血管吻合口局部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庆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1-332,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吻合口 局部血管 部位 自身条件
原文传递
尿激酶原基因疗法防治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
11
作者 陈良万 郭加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08-309,共2页
为了探讨尿激酶原基因疗法对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用浸泡过pN_2-pro-UK质粒溶液的医用缝线,进行大鼠颈总动脉端端吻合。提取吻合口组织RNA与pro-UK探针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法检测吻合口组织的纤溶酶活力... 为了探讨尿激酶原基因疗法对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用浸泡过pN_2-pro-UK质粒溶液的医用缝线,进行大鼠颈总动脉端端吻合。提取吻合口组织RNA与pro-UK探针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法检测吻合口组织的纤溶酶活力,并进行粘附于吻合口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计数和吻合口病理观察。结果表明:用浸泡过pN_2-pro-UK质粒溶液的医用缝线进行血管吻合,proUK基因可在吻合口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pro-UK,并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的血小板沉着和血栓形成。这提示:尿激酶原基因疗法将为防治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吻合口 血栓形成 防治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1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并发血管吻合口血栓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露 卢芳燕 +3 位作者 姚彩萍 陶玉侠 张婉莹 戴燕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5-608,共4页
总结1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并发血管吻合口血栓患儿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尽早识别血管吻合口血栓,快速启动急救措施;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时处理切口感染;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改善营养状况;加强观察,动态监测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 总结1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并发血管吻合口血栓患儿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尽早识别血管吻合口血栓,快速启动急救措施;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时处理切口感染;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改善营养状况;加强观察,动态监测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警惕发生排异反应;关注患儿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制订随访计划,做好延续性护理。经过29 d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病情好转,顺利转入普通病房,术后67 d康复出院。出院后2个月随访时,患儿肠功能恢复良好,能自行经口进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血管吻合口 血栓形成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肺移植术后血管吻合口并发症诊治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荆蕾 杨航 +1 位作者 刘明昭 陈静瑜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390-393,共4页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近年来肺移植数量不断增加,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2019年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肺移植数量4000余例,感染、排斥反应及原发性移植物失...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近年来肺移植数量不断增加,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2019年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肺移植数量4000余例,感染、排斥反应及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是影响肺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1]。肺移植术后血管吻合口并发症较少见,发病率为1%~3%,但如未早期识别并治疗,则死亡率极高[2-3]。无锡市人民医院自2002年9月开展肺移植至2020年6月共完成肺移植手术1100余例,肺移植术后血管吻合口并发症发病率约为0.2%[4]。目前,尚无针对肺移植术后血管吻合口并发症诊断及治疗的共识或指南。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肺移植术后肺动脉吻合口狭窄受者的诊治情况,并总结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旨在探讨肺移植术后血管吻合口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血管吻合口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在ePTFE植入的兔模型中局部使用抗血管生成剂AGM-1470可抑制吻合口内膜增生
14
作者 王铁平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1年第5期301-301,共1页
关键词 血管生成剂 AGM-1470 血管吻合口 内膜增生 沙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通路顽固性狭窄病变递进处置策略及临床分析
15
作者 吴限 叶红 +2 位作者 顾春峰 卞雪芹 雒湲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对于动静脉内瘘顽固性狭窄病变,采取递进处置策略进行干预治疗,分析该方案治疗的预后,旨在探讨更为有效合理的动静脉内瘘维护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因高位自体动静脉内瘘... 目的对于动静脉内瘘顽固性狭窄病变,采取递进处置策略进行干预治疗,分析该方案治疗的预后,旨在探讨更为有效合理的动静脉内瘘维护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因高位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头静脉弓狭窄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静脉吻合口区域狭窄首次行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并采取递进处置策略维护的患者,随访24个月观察内瘘的通畅和再干预情况,另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同类病变单纯以高压球囊维护的随访数据比较得出结论。结果高位AVF头静脉弓狭窄采取递进处置策略维护的患者31例,单纯以高压球囊扩张规律维护的患者16例,随访24个月,两者在再干预次数(t=4.461,P<0.001)、再干预后平均通畅时间(t=3.550,P<0.001)及PTA辅助通畅率(χ^(2)=5.562,P=0.02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VG静脉吻合口区域狭窄采取递进处置策略维护的患者68例,单纯以高压球囊扩张规律维护的患者58例,随访24个月,两者在再干预次数(t=5.094,P<0.001)及再干预后平均通畅时间(t=3.251,P=0.002)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递进处置策略,循序渐进地使用各种介入治疗器械以及手术方案处置动静脉内瘘顽固性狭窄病变可以提高PTA的通畅性,减少干预频次,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头静脉弓 人工血管静脉吻合 扩张球囊导管 覆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梅 张运 +4 位作者 葛志明 郑兆伦 赵玉霞 卜培丽 戴秋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在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进行了术中TEE检查。结果:术中TEE检查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及时观察冠脉旁路术中室壁运动改变、主动脉瓣置...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在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进行了术中TEE检查。结果:术中TEE检查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及时观察冠脉旁路术中室壁运动改变、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状态、胸主动脉层的破口位置和数目及人工血管吻合口情况、连续实时监测术中心功能状态、及时检出术中并发症并指导合理的治疗方案。结论:术中TEE检查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应用价值 手术中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血管疾病患者 血管吻合口 心功能状态 术中并发症 手术成功率 TEE 手术方式 室壁运动 胸主动脉 实时监测 治疗方案 推广应用 检查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前臂人工血管内瘘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丽红 詹申 王玉柱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9-480,共2页
动脉瘤是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之一,按瘤壁结构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多见于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既往多采用外科手术处理。现我科应用覆膜支架成功治疗前臂人工血管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血管吻合口 人工血管 支架治疗 血管内瘘 前臂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真性动脉瘤
原文传递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汪年松 乔勇 +5 位作者 薛勤 盛晓华 范瑛 俞岗 崔勇平 唐令诠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8-850,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手术部位选择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比较在鼻烟窝与前臂部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应 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5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鼻烟窝动静脉内瘘192例(54. 2%),前臂动静脉内瘘162例... 目的:探讨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手术部位选择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比较在鼻烟窝与前臂部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应 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5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鼻烟窝动静脉内瘘192例(54. 2%),前臂动静脉内瘘162例 (45. 8%);鼻烟窝和前臂内瘘患者的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 瘘4周、1年、2年和3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和窃血综合征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前臂内瘘患者动脉瘤的发生率和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 率较鼻烟窝内瘘显著增加。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的最佳选择;鼻烟窝内瘘较前臂内瘘有更多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窝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并发症 血管吻合口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贾亚超 康庆林 柴益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08,共4页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其临床应用已从最初的断指(肢)再植、再造发展到外观、功能并重的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显微血管吻合技术作为显微外科的技术核心,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显微血管是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的血管,直径一般为0.2~3.0...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其临床应用已从最初的断指(肢)再植、再造发展到外观、功能并重的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显微血管吻合技术作为显微外科的技术核心,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显微血管是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的血管,直径一般为0.2~3.0 mm.尽管显微血管吻合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但仍有约5%的游离组织移植物及10%~30%的再植断指无法成活[1-4].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以及吻合口血栓脱落导致下游微循环障碍是引起移植物坏死的主要原因[5].临床上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及纤维溶解药物防治术后血栓形成,然而各种药物的临床效果尚不明确,对于如何合理选用药物达到最佳的效果尚未形成一致意见.近年来,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以防治术后血栓形成的观念逐渐引起重视.此外,各种新的无创血管吻合技术不断涌现.本文通过总结当前预防显微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 术后血栓形成 药物防治 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 断指(肢)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 显微血管吻合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对移植肝脏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淑华 唐红 +7 位作者 黄承孝 饶莉 曾焕琼 曾静 吴进 严律南 卢实春 文天夫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16-418,共3页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肝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 ,了解肝移植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观察与推测血管吻合口的通畅程度 ,寻找与排除并发症的存在 ,进而判断移植肝成活度及预后。就本院近期 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后的移植肝血流进行检测 ...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肝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 ,了解肝移植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观察与推测血管吻合口的通畅程度 ,寻找与排除并发症的存在 ,进而判断移植肝成活度及预后。就本院近期 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后的移植肝血流进行检测 ,观察动、静脉吻合口的通畅情况及门静脉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程度。 6例移植肝脏周围未见液性及实性异常回声 ,肝内实质及管道回声与血流方向、速度正常 ;在 2 4个吻合口中 ,5例门静脉吻合口通畅 ,1例门静脉吻合口稍窄 ,局部血流速度稍快 ;12个腔静脉吻合口中 11个吻合口通畅 ,1个下腔静脉肝下段吻合口稍窄 ;6个肝动脉吻合口以远的肝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正常。肝移植是解决门脉高压的根本办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移植 血流动力学 血管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