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淋巴瘤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艳辉 庄恒国 +2 位作者 林华欢 林秋雄 骆新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血管内淋巴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及原位杂交检测与EB病毒的关系 ,并文献复习。结果 :女性 ,48岁 ,不明原因发热伴体重下降 3个月 ,CT扫描示子宫肿块而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病理学检... 目的 :探讨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血管内淋巴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及原位杂交检测与EB病毒的关系 ,并文献复习。结果 :女性 ,48岁 ,不明原因发热伴体重下降 3个月 ,CT扫描示子宫肿块而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病理学检查发现瘤细胞位于血管内 ,伴少许管周浸润。瘤细胞免疫表型CD45 (LCA)和CD2 0 (L2 6 )呈阳性表达。原位杂交显示E BERs阴性。患者经CHOP联合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血管内淋巴瘤是一种极罕见的B细胞肿瘤 ,此瘤的诊断只能依赖病理学检查 ,治疗上应予以积极联合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大细胞 B细胞 病理特征 IVL 大细胞淋巴 罕见肿 B细胞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脑组织活检诊断的血管内淋巴瘤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冉 周洪语 +4 位作者 徐纪文 王桂松 田鑫 赵晨杰 江基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4-418,共5页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IVL)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发并经脑组织活检诊断的血管内淋巴瘤病,并复习和比较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患者,38岁,女性,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近事记忆力差...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IVL)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发并经脑组织活检诊断的血管内淋巴瘤病,并复习和比较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患者,38岁,女性,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近事记忆力差、认知功能下降、癫痫发作等。头颅MR显示颅内多发的皮层或皮层下异常信号,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增强后呈不规则斑片状、环形强化。脑组织活检病理显示毛细血管内异型细胞,LCA、CD20、CD79α表达阳性,个别细胞呈Ki67阳性,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IVL。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病进展凶险,预后很差,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和针对性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葛莉 冯瑞娥 +7 位作者 田欣伦 施举红 柳涛 徐作军 许文兵 宋伟 刘鸿瑞 朱元珏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观察及总结了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肺活检病理诊断的5例肺血管内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活检标...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观察及总结了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肺活检病理诊断的5例肺血管内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活检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例肺血管内淋巴瘤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36~59岁,中位年龄45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5/5)、体重减轻(5/5)、咳嗽(4/5)、乏力(3/5)和气短(2/5)等;5例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316~1025U/L)。肺功能以弥漫性功能障碍为主。肺部CT:3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及实变影,1例为多发结节影、胸膜下楔形实变影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例表现为右肺下叶实变影。病理组织学:肺血管内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小簇淋巴瘤细胞分布于狭小的肺泡间隔毛细血管腔内,保留肺泡结构,伴有肺泡上皮增生,其病变微小,易漏诊。1例肿瘤细胞形成瘤栓伴肺梗死。免疫组化显示3例为B细胞性,2例为T细胞性。随访20d~6个月(平均3.17个月),3例B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患者均行R-CHOP方案化疗,2例化疗后病情平稳存活,1例化疗6程后病情进展,更换Hyper-CVAD方案化疗后病情平稳存活;2例T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患者,1例失访,1例经CHOP方案化疗效果不佳,于诊断后20d死于消化道出血和呼吸衰竭。结论肺血管内淋巴瘤非常少见,常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胸部CT常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病理组织学显示,淋巴瘤细胞主要分布于狭小的肺泡间隔毛细血管腔内,其病变微小、易漏诊,免疫组化有助于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淋巴瘤病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风 姚生 +2 位作者 黄鑫 刘建国 戚晓昆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481-484,I0004,共5页
目的了解血管内淋巴瘤病(intravascular lymphoma,IVL)的临床症候、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通过脑组织病理活检的IVL患者的临床症候、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及临床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以发作性... 目的了解血管内淋巴瘤病(intravascular lymphoma,IVL)的临床症候、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通过脑组织病理活检的IVL患者的临床症候、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及临床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以发作性癫痫起病,迅速进展,影像学改变可见颅内多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病灶,增强扫描可有不规则强化,病理活检提示血管内CD20+淋巴瘤细胞浸润。结论血管内淋巴瘤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无明显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对于类似症状患者应尽早活检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临床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管内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学文 杨继红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93,共2页
血管内淋巴瘤(IVL)临床表现以发热、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无淋巴结肿大和瘤块形成为特征。淋巴瘤细胞多定居在血管或窦状隙内增殖,并可向血管外播散。免疫学表型多为CD20、CD79a或CD19阳性的B细胞标记。东亚地区的IVL常并发噬血细胞... 血管内淋巴瘤(IVL)临床表现以发热、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无淋巴结肿大和瘤块形成为特征。淋巴瘤细胞多定居在血管或窦状隙内增殖,并可向血管外播散。免疫学表型多为CD20、CD79a或CD19阳性的B细胞标记。东亚地区的IVL常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多见于日本报道,而专称为IVL亚洲变异型(AIVL)。西方国家以经典的IVL(CIVL)多见,罕见AIVL,常见神经症状和皮肤病变。本病预后差,CHOP化疗联合利妥昔(Rituximab)单抗治疗有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日本 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噬血细胞综合征 CHOP化疗 血细胞减少 淋巴结肿大 免疫学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反复多灶脑叶出血为表现的原发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病1例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灿东 郎森阳 +4 位作者 夏程 桂秋萍 李雪梅 田成林 于生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反复多灶脑叶出血 原发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 诊断 脑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的影像表现:附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金彩 时传迎 +2 位作者 李明利 有慧 冯逢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0期900-903,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脑MRI表现,提高对血管内淋巴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学活检证实的血管内淋巴瘤的脑MRI表现,总结MRI诊断要点。结果本组病例临床上3例以快速进展性痴呆为特征,1例以高热为特征。4... 目的分析血管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脑MRI表现,提高对血管内淋巴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学活检证实的血管内淋巴瘤的脑MRI表现,总结MRI诊断要点。结果本组病例临床上3例以快速进展性痴呆为特征,1例以高热为特征。4例MRI均表现为脑内多发梗死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略低信号。病灶分布不符合血管分布区,以双侧脑白质分布为主。对应T2WI上可见病灶范围更大,病灶更多。3例活检前多次MRI检查,均可见新发DWI高信号病变出现。结论脑内多发DWI高信号,不符合血管分布区,ADC值减低不明显,而T2WI上范围更大、病变更多时,如果同时临床上有发热或快速的认知功能下降,要高度怀疑血管内淋巴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孙萌 章殷希 丁关萍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7-320,共4页
血管内淋巴瘤( intravascular lymphoma, IVL),也称为血管内淋巴瘤病( intravascular lymphomatosis ),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结外系统性恶性肿瘤,淋巴瘤细胞在小血管管腔内大量增生、异常聚集,具有高度侵袭性。IVL可累及全身各个器... 血管内淋巴瘤( intravascular lymphoma, IVL),也称为血管内淋巴瘤病( intravascular lymphomatosis ),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结外系统性恶性肿瘤,淋巴瘤细胞在小血管管腔内大量增生、异常聚集,具有高度侵袭性。IVL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和皮肤最为常见。根据文献检索,至今国外报道300余例CNS—IVL,多分布于日本和欧美国家,而国内仅有约30例报道,可能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和尸检普及率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INTRAVASCULAR lymphoma 淋巴细胞 高度侵袭性 恶性肿 淋巴结外
原文传递
原发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蔡兆根 龚晓萌 +3 位作者 谢群 冯振中 徐浣白 汪向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 cell lymphoma,IVNK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IVNK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 cell lymphoma,IVNK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IVNK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7岁,临床表现为肩背部及双下肢皮肤多发暗红色质硬斑片及斑块。镜检:真皮及皮下组织内见较多扩张的小血管,血管腔内见中等到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深染,部分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CD56和TIA-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70%。EBER分子原位杂交阳性。确诊后采用CHOP方案联合化疗2个疗程,目前仍在观察中。结论皮肤IVNKL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淋巴瘤,预后较差且容易误诊,皮肤活检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NK细胞淋巴 血管内淋巴瘤 皮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血管内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霍真 刘彤华 +3 位作者 崔全才 姜英 罗玉凤 凌庆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报道1例皮肤血管内T细胞淋巴瘤(T-IVL)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CD3、CD5、CD20、CD34、CD79α,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本例为男性患者,43岁。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报道1例皮肤血管内T细胞淋巴瘤(T-IVL)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CD3、CD5、CD20、CD34、CD79α,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本例为男性患者,43岁。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为乏力、发热伴腰腹部红斑,红斑边界不清有融合,局部压痛,可触及基底有结节,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骨髓涂片无特殊。皮肤活检镜下可见真皮血管腔内有多量异型的单核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CD5(+/-),CD20、CD79α和CD34(-);血管CD34(+)。EBER原位杂交(+)。确诊后采用CHOP方案联合化疗2个疗程,皮疹渐消,仍发热,化疗后1个月死亡。结论T-IVL为一种高度恶性的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最常累及皮肤,病变多局限于血管腔内,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病预后差,联合化疗有助于疾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血管平滑肌瘤伴发的血管内淋巴瘤病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进 王春华 +1 位作者 许敬尧 朱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7-37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血管平滑肌 伴发 反复发作 患者 寒战 发热 体温
原文传递
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晓开 宋福林 +1 位作者 秦海明 匡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B-IV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1例B-IV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患者女性,67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双侧大腿内侧红斑,后形成硬块,不痛不痒,双下肢浮肿。血化验...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B-IV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1例B-IV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患者女性,67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双侧大腿内侧红斑,后形成硬块,不痛不痒,双下肢浮肿。血化验显示全血细胞进行性降低;骨髓穿刺未见异常。皮肤活检镜下见皮下脂肪层毛细血管内有较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LCA、CD3(背景细胞)、CD20和C-myc(+),bcl-2少数(+),bcl-6散在(+),mum-1少部分(+);CD10和CD5(-)。Ki-67阳性指数>30%,EBER原位杂交(-),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结果发现有单克隆性增生的B细胞亚群。确诊后采用R-CHOP方案化疗1个疗程,体温恢复正常。结论 B-IVL为一种较为罕见的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最常累及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可累及肾、肺、肾上腺、胃肠道和软组织等全身多个脏器,约30%病例累及皮肤,好发于下肢,病变多局限于血管内;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病预后差,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B细胞 皮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肺部的血管内淋巴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瑞娥 刘鸿瑞 +6 位作者 周炜洵 施举红 田欣伦 王焕玲 任新瑜 凌庆 崔全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报道1例以肺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方法对2008年3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的36岁男性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行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从文献中检索到14... 目的报道1例以肺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方法对2008年3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的36岁男性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行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从文献中检索到14例以肺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无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对15例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以发热和肺部多发结节就诊,经开胸肺活检病理证实为T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病,虽经CHOP方案化疗,但病情不断加重,诊断20d后死亡。总结以肺部及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主要见于老年人,年龄为36~79岁,中位年龄59岁;男11例,女4例;主要症状为气短(10/15)、发热(9/15)、咳嗽(5/15)、体重减轻(5/15)和乏力(2/15)等;肺功能检查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有肺动脉高压,8例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条索状阴影和(或)多发结节影,部分结节呈楔形,位于胸膜下,常伴有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例为B细胞性,3例为T细胞性,2例未区分细胞类型。有随访资料的B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病6例,均行CHOP方案化疗,4例存活,2例死于呼吸衰竭;3例T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病的预后均较差,经CHOP方案化疗的效果不佳,分别于诊断后20d和3个月死亡。结论以肺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较为少见,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肺功能检查主要为弥散功能障碍,常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条索状阴影和(或)多发结节影,部分结节呈楔形,位于胸膜下,常伴有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纵隔肺门淋巴结无肿大。经支气管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 血管内淋巴瘤
原文传递
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立英 皋岚湘 王文岭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光镜下皮肤附属器周围... 目的探讨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光镜下皮肤附属器周围、血管周围和血管内可见中等大小的异型淋巴样细胞,肿瘤细胞胞质比较丰富、淡染,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深染,部分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和粒酶B(+),CD56部分(+),CD5和CD8散在(+),CD4、CD20和MPO(-);CD31显示大部分肿瘤细胞位于血管内;Ki-67阳性率>50%。EBER分子原位杂交(+)。结论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均易与皮肤血管炎性病变混淆,因此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 鼻型 血管内淋巴瘤 皮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嘉雯 王宏量 +1 位作者 赵文博 曹智新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9期1932-1935,共4页
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T cell lymphoma,IVNKTL)罕见,其特征性表现为肿瘤性淋巴细胞选择性生长于血管腔内。不同地域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困难。IVNKTL具有病程进展快、伴EBV感染、好发于亚洲,... 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T cell lymphoma,IVNKTL)罕见,其特征性表现为肿瘤性淋巴细胞选择性生长于血管腔内。不同地域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困难。IVNKTL具有病程进展快、伴EBV感染、好发于亚洲,且以中国人多发等特点。在肿瘤未累及到多器官前进行早期诊治可有效改善IVNKT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 临床病理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淋巴瘤病 被引量:9
16
作者 金晓龙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9-230,共2页
病史简介:患者男,74岁。1997年9月起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38℃~39℃,间隙性、热型无规律,伴咽喉疼痛,食欲减退和全身皮肤瘙痒。用抗炎和对症处理无效,病情加重,出现消瘦,2个月中体重减轻14公斤。内科以“发热... 病史简介:患者男,74岁。1997年9月起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38℃~39℃,间隙性、热型无规律,伴咽喉疼痛,食欲减退和全身皮肤瘙痒。用抗炎和对症处理无效,病情加重,出现消瘦,2个月中体重减轻14公斤。内科以“发热和消瘦待查”于1997年11月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病理 诊断
原文传递
皮肤血管内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7
作者 史冬梅 李亮 +1 位作者 严红霞 付洪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700-702,共3页
对l例血管内淋巴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及原位杂交检测与EB病毒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32岁,发热2个月,左大腿斑块1月。全身体检及辅助检查血小板90×109,血沉24fml/h,C反应蛋白28.9mg/L,LDH448U/L。病理学检查肿... 对l例血管内淋巴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及原位杂交检测与EB病毒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32岁,发热2个月,左大腿斑块1月。全身体检及辅助检查血小板90×109,血沉24fml/h,C反应蛋白28.9mg/L,LDH448U/L。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位于真皮层的小m管内,瘤细胞体积较大、核仁明显、胞浆嗜碱性,核分裂相可见。瘤细胞免疫表型CD3,CD45(LCA)呈阳性表达。,原位杂交显示E2BERs阴性。患者经CHOP联合化疗一个疗程后获得缓解。血管内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淋巴瘤,此瘤的诊断必须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住不明原因发热伴发皮肤斑块时,应及时活检,积极联合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血管内淋巴瘤 血管内T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佳梅 李文鹤 +4 位作者 刘杰 曾盼 谢永辉 章宏峰 罗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1例甲状腺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系统性复习我国1991~2017年文献报道的IVLBCL。结果甲状腺肿块病检示病损区小血管腔扩张... 目的探讨甲状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1例甲状腺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系统性复习我国1991~2017年文献报道的IVLBCL。结果甲状腺肿块病检示病损区小血管腔扩张,并充满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免疫表型:淋巴样细胞CD20、Pax-5、BCL-2和MUM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85%。结论 IVLBCL临床较罕见,无特殊性表现,易误、漏诊,明确诊断依靠病理检查。IVLBCL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并及时接受有效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大B细胞 甲状腺 结节性甲状腺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亚型、诊治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佳梅 罗波 +4 位作者 罗茜茜 蔡高科 董作坤 石薇 陈永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88-294,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不同亚型间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差异。方法系统检索并回顾性分析我国1994—2021年文献报道的185例IVLBCL。结果185例IVLBCL患者中共活检确诊178例,其中61... 目的探讨我国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不同亚型间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差异。方法系统检索并回顾性分析我国1994—2021年文献报道的185例IVLBCL。结果185例IVLBCL患者中共活检确诊178例,其中61.8%(81/131)有2个或2个以上器官受累。首发症状与辅助检查结果高度异质性。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型3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型(HPS)29例,其他78例,未知43例。相比HPS型,CNS受累型不明原因发热发生率(25.7%vs 86.2%,P<0.001),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0.0%vs 100.0%,P=0.004),骨髓侵犯发生率(21.4%vs93.1%,P<0.001)以及接受化疗比例(40.0%vs 84.0%,P=0.001)较低。CNS受累型预后差于HPS相关型(2.0个月vs未到达,P<0.001)及其他型(2.0个月vs 23.0个月,P<0.001)。化疗组较非化疗组1年生存率升高(53.4%vs 2.7%,P<0.001)。结论我国IVLBCL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CNS受累型预后较HPS相关型差,化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大B细胞 临床分型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颈髓内出血为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刘春光 李芬 +4 位作者 赖敏 邓兵 曹毅 赵丹旭 徐学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0-512,共3页
血管内淋巴瘤(IVL)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罕见亚型,侵袭性强,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临床预后差.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以颈髓内出血为表现的IVL患者.术前考虑为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导致的自... 血管内淋巴瘤(IVL)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罕见亚型,侵袭性强,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临床预后差.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以颈髓内出血为表现的IVL患者.术前考虑为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导致的自发性颈髓内出血,术后经病理学诊断为IVL.术后20 d因病情进展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出血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海绵状血管畸形 血管内淋巴瘤 影像学检查 病情进展 神经外科 误诊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