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100β蛋白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春红 孙侃 +3 位作者 王宏 徐上知 叶婷 高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97-1800,共4页
目的探讨S100β蛋白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60例(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20例(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S100β蛋白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60例(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20例(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不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血清S100β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在相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血清S100β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S100β蛋白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脑梗死早期脑损伤生化指标,尤其血糖≥7.0 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6.5%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100β蛋白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药物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唐颖 张素娟 +3 位作者 赵蕊 崔璐莎 刘欣 王亚楠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0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丁螺环酮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针刺组(58例)。对照组给予丁螺环酮口服治疗,针...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丁螺环酮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针刺组(58例)。对照组给予丁螺环酮口服治疗,针刺组给予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席汉残疾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SDS)评分、副反应量表系统(TESS)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治疗2周、4周、8周后HAMD-17评分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SDS评分(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家庭责任)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RBANS评分(语言、空间结构、注意力、即刻记忆、延迟记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8周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复发性抑郁症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降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刺疗法 疏肝调神针刺法 针药并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 席汉残疾量表 副反应量表系统 血清s100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额脑挫裂伤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军 马泽 +2 位作者 杜磊 师维红 夏鹤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双额脑挫裂伤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双额脑挫裂伤患者27例,GCS>9分,分别于伤后12h、1、2、3、5d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S100β蛋白的血清浓度。结果 17例保守治疗成功,另10... 目的探讨双额脑挫裂伤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双额脑挫裂伤患者27例,GCS>9分,分别于伤后12h、1、2、3、5d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S100β蛋白的血清浓度。结果 17例保守治疗成功,另10例均在保守治疗3d内手术,术后无死亡病例。手术患者和保守治疗患者伤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但手术组患者在伤后相同时间里血清S110B蛋白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伤后血清高S100β且持续存在是急性双额脑挫裂伤手术的指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额脑挫裂伤 血清s100β蛋白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谭新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7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Ⅲ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70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Ⅲ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70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TEAS(取穴为百会、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予假TEAS(取穴同观察组),均30 min/次,1次/天,术前1天至术后7天治疗。记录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各时点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3天、术后7天各时点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各时点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OCD发生率及血清S100β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能改善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降低POCD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AS能抑制血清S100β蛋白释放、进而保护脑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老年 经皮穴位电刺激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认知功能障碍 血清s100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β蛋白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郎淑慧 徐卫国 +2 位作者 刘星 王鹏 孟尽海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147-114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前后血清S100β蛋白的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岁,ASAⅠ~Ⅱ级。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于术前(T_0)、手术切皮即刻(T_1)、手术30 min(T_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前后血清S100β蛋白的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岁,ASAⅠ~Ⅱ级。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于术前(T_0)、手术切皮即刻(T_1)、手术30 min(T_2)、术毕(T_3)和出恢复室即刻(T_4)采静脉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于术前、术后意识清醒及术后1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评估患者POCD的发生情况;对POCD组和NPOCD(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组手术前后血清S100β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比较,POCD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在T_1时刻明显高于NPOCD组(P<0.05)。与T_0相比,POCD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在T_1、T_2时刻明显升高,然后迅速恢复至术前水平;NPOCD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各时点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POCD的发生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是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OCD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100β蛋白 老年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对头颅CT检查阴性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麻海龙 林慧宇 +3 位作者 陈冠峰 朱焱 朱志侠 林雅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5期864-867,874,共5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对头颅CT检查阴性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100例头颅CT检查阴性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预后(... 目的:探讨MRI联合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对头颅CT检查阴性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100例头颅CT检查阴性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预后(格拉斯昏迷量表GCS评分)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预后差)和对照组(预后好),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和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判断两者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中,预后差(GCS评分≤8分)44例,预后良好(GCS评分9-14分)56例;预后差组头晕头痛、注意力集中障碍、易怒及神经过敏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患者经MRI检查均发现异常信号,T1W1以高、低信号为主,T2W1、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均为高信号。MRI共检出156个病灶,预后差组病灶检出数明显多于预后良好组,且两组病灶分布位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预后差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S100β蛋白阳性检出率显著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检验显示MRI和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与预后差呈正相关关系(r1=0.448,p1=0.021;r2=0.362,p2=0.009)。结论:MRI联合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在评估头颅CT检查阴性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预后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血清s100β蛋白 头颅CT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障碍儿童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海娥 张海燕 +3 位作者 汪珍珍 刘静 姚化军 尹雪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索抽动障碍儿童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同年龄层健康儿童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在孝感中心医院门诊诊治的抽动障碍患儿9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分为轻度组、中... 目的 探索抽动障碍儿童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同年龄层健康儿童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在孝感中心医院门诊诊治的抽动障碍患儿9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采取病例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给予可乐定透皮贴片治疗)第3个月外周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选取40例同期查体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5 mL血液作对照。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S100β蛋白在不同的年龄层水平不同,呈现下降的趋势,抽动障碍儿童与同年龄层健康儿童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高于同年龄层健康儿童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S100β蛋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β蛋白在不同的年龄层水平有下降的趋势。检测血清S100β蛋白的水平对重度抽动障碍患者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100β蛋白 抽动障碍 神经元 神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高鸣 陈娇 +2 位作者 赵倩倩 蒲爽 李雪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痴呆CSVD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定,将CSVD患者分为VCIND组30例和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30例。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分析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VCIND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SVD患者VCIND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VCIND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为(0.66±0.041)μg/L,高于NCI组([0.62±0.040)μg/L]和对照组([0.57±0.037)μg/L](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是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2.056,95%(confidence interval,CI)1.643~2.573,P=0.003]。结论 VCIND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升高是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100β蛋白 脑小血管病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老年手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盛全 邓田 邓林 《安徽医学》 2013年第7期949-951,共3页
目的观察术中静脉用尼莫地平是否可以降低老年手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方法选择我院年龄65~80岁的住院行择期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患者180例(ASAⅠ~Ⅱ级),严格按照纳入和排出标准筛选后,随机分成两... 目的观察术中静脉用尼莫地平是否可以降低老年手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方法选择我院年龄65~80岁的住院行择期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患者180例(ASAⅠ~Ⅱ级),严格按照纳入和排出标准筛选后,随机分成两组(即Ⅰ组、Ⅱ组),每组90例。每组患者入室后,均在相同的时段(麻醉前30 min到手术结束),Ⅰ组:静脉持续泵注尼莫地平;Ⅱ组:静脉持续泵注生理盐水。麻醉都选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后均采用PCIA。测定所有患者分别在麻醉前(T0)、术中40 min(T1)、术毕(T2)、术后24 h(T3)4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查血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Ⅰ组和Ⅱ组在T1、T2时血清S100β蛋白、TNF-α及IL-6含量与T0相比均增加(P<0.01)。T2时达高峰,T3时恢复至T0水平。Ⅰ组在T1、T2时间点较Ⅱ组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TNF-α及IL-6的含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处理能降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术中、术毕血清S100β蛋白、TNF-α及IL-6的含量,从而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老年手术患者 血清s100β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吉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75-778,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老年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以及术后的认知功能与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全身麻醉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2例,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分为浅麻醉组... 目的:研究和分析老年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以及术后的认知功能与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全身麻醉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2例,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分为浅麻醉组(30<BIS<45)和深麻醉组(BIS≥45),每组51例。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HR)、麻醉深度指数(NTI)、平均动脉压(MAP)、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等指标,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画钟测验(CDT)和动物流畅性测验(AFT)评测两组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深麻醉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显著高于浅麻醉组(P<0.01)。两组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13.7%和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6,P<0.05)。与浅麻醉组患者相比较,深麻醉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h和术后24h时间点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麻醉深度的术后疼痛程度和麻醉效果基本相同,且均损及老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各观察点的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来看,麻醉深度较浅的老年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更严重。提示在手术中维持深度麻醉可以降低患者POC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麻醉管理 血清s100β蛋白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serum s100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丽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4期88-88,91,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健康体检者及40例脑出血患者起病第1、4、7天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在起病第1、4、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健康体检者及40例脑出血患者起病第1、4、7天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在起病第1、4、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测定对判断脑出血患者病变的严重性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可以为脑出血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清s100β蛋白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联合大株红景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CRP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伟锋 罗凌云 +1 位作者 宋宏中 饶俊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大株红景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神...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大株红景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3.61±2.04)、(9.54±1.92)、(9.06±1.71)、(6.12±1.53)分,均低于治疗前的(18.19±2.1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4.34±2.17)、(9.93±1.96)、(9.42±1.84)、(8.36±1.66)分,均低于治疗前的(18.36±2.31)分,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5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MRS评分分别为(3.24±0.82)、(2.87±0.77)、(2.71±0.54)、(1.99±0.32)分,均低于治疗前的(4.19±0.9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MRS评分分别为(3.85±0.84)、(3.10±0.81)、(2.87±0.75)、(2.56±0.55)分,均低于治疗前的(4.23±0.89)分,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5 d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血清S100β蛋白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5 d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大株红景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清S100β蛋白及CRP水平,对提高患者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大株红景天 急性脑梗死 血清s100β蛋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全麻,... 目的: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全麻,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术后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各时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认知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7 d认知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脑损伤小,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 血清s100β蛋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位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安海 王明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期10-13,1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位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表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科收治的出血量5~15 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出血位置不同分组,丘脑出血(n=40)、基底节出血(n=50)、脑叶出血(n=30)... 目的研究不同位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表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科收治的出血量5~15 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出血位置不同分组,丘脑出血(n=40)、基底节出血(n=50)、脑叶出血(n=30)、小脑出血(n=30)。每例患者均留存发病后12 h、24 h、48 h、72 h、7 d血清,使用金磁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免疫磁定量监测试剂盒测定血清S100β水平,对4组患者的平均血清SS100β蛋白表达量和平均出血量进行统计,然后分析12 h、24 h、48 h、72 h、7 d血清S100β蛋白表达量和患者对应时间下的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的关系,进而研究其不同位置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丘脑出血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10.46±1.05)mL,基底节出血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10.54±1.12)mL,脑叶出血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10.32±1.13)mL,小脑出血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10.36±1.16)mL,4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出血患者和基底节出血患者的不同时间下的血清S100β蛋白表达量要高于脑叶出血患者和小脑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出血患者和基底节出血患者的Barthel指数低于脑叶出血患者和小脑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基底节以及丘脑出血的血清S100β蛋白的表达量高于脑叶出血以及小脑出血患者,因此,临床中需要格外重视基底节出血以及丘脑出血患者,可以通过检测血清S100β蛋白的表达量,对患者的出血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效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清s100β蛋白 预后效果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性脑水肿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IL-10变化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伟超 胡朝晖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7期769-770,共2页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脑水肿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IL-10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3-07-2014-07间收治的30例迟发性脑水肿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入院后第1 d、第7 d、第14 d、第21 d及第2...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脑水肿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IL-10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3-07-2014-07间收治的30例迟发性脑水肿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入院后第1 d、第7 d、第14 d、第21 d及第28 d血清S100β蛋白及IL-10含量进行测定,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1 d、第7 d、第14 d、第21 d及第28 d进行颅脑CT检查,观察闹出血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行颅脑CT扫描发现,患者血肿较前缩小,而水肿扩展,有明显的占位效应。观察组患者第1 d、第7 d、第14 d、第21 d及第28 d血清中S100β蛋白及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100β蛋白及IL-10含量的变化与急性脑出血病情程度、出血量及预后具有密切联系,是判断迟发性脑水肿的重要预测因素,与影像学及临床症状相结合,诊断迟发性脑水肿的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脑水肿 血清s100β蛋白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白介素-1β、脂联素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16
作者 胡汉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23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共同使用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白介素-1β、脂联素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联干预组和单... 目的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共同使用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白介素-1β、脂联素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联干预组和单抗干预组,每组30例。单抗干预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双联干预组则在单抗干预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白介素-1β、脂联素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双联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单抗干预组的73.33%(χ^(2)=4.706,P=0.026);治疗2周后,2组血清S100β蛋白、白介素-1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双联干预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单抗干预组(P均<0.01);2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双联干预组低于单抗干预组(P均<0.01);2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双联干预组高于单抗干预组(P均<0.01);2组均出现1例牙龈出血,发生率为3.33%,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共同使用对于ACI的治疗作用更为确切,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改进程度更为显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更有益,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抗血小板药物 双联治疗 血清s100β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脂联素 神经功能评分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李奕秋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钻孔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1、2、3周检测患者血清中S100... 目的探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钻孔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1、2、3周检测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分析S100β蛋白水平与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相关性,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1 d后、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研究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量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GCS评分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ADL评分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为(14.53±2.05)分,低于治疗前的(22.35±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检查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100β蛋白 脑出血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18
作者 张伟超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0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S10...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两组试验人员的S100β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所测定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为(422.03±0.65)μg/L,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则为(321.32±0.34)μg/L,研究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5127,P=0.0000);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为(401.23±0.34)μg/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6065,P=0.0000)。结论血清S100β蛋白作为一项生化检测指标水平对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治疗前后 血清s100β蛋白变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联合血清S100β蛋白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晶 刘焕兵 +2 位作者 王赎 刘芳 唐丹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上SPECT联合血清S100β蛋白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采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来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的患者60例,将其纳入实验组。并收集40例体检结构合格的健康人的检查资... 目的探究临床上SPECT联合血清S100β蛋白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采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来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的患者60例,将其纳入实验组。并收集40例体检结构合格的健康人的检查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由医护人员对两组中的实验对象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神经功能评价,SPECT脑局部血流量的检查以及实验对象血清中S100β蛋白的含量测定。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两纽实验对象的检查信息的分析对比可知,相比于对照组中研究对象而言,实验组中患有血管型认知障碍且无痴呆的患者其左侧丘脑,左侧项小叶以及双侧额叶额脑局部血流量明显很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试验组中患者左侧和右侧丘脑,顶小叶以及额叶的脑局部血流量,左侧明显较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中对象,试验组中的患者其血清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患者的诊断中,SPECT检查以及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测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出早期诊断。且较为准确方便。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血清s100β蛋白 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β水平与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神经阻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
20
作者 姚玉婷 赵鹏 +3 位作者 郜静 刘敏肖 冀笑男 李燕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神经阻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方法28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治疗后,依据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标准分为治疗有效组...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神经阻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方法28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治疗后,依据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标准分为治疗有效组(226例)和治疗无效组(59例)。比较2组血清S100β蛋白、BDNF水平及BDNF-rs626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与治疗无效的关系。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阻滞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子降维法分析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分别与血清S100β蛋白、BDNF交互作用对神经阻滞治疗无效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巴塞尔指数(BI)评分、血清S100β蛋白、BDNF水平、BDNF-rs6265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变量后,CC型基因携带者治疗无效风险是TT基因型患者的1.762倍;CC型、CT型与TT型基因患者间的饮酒史、高血压、NIHSS评分、血清S100β蛋白、BDNF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β蛋白≥0.44 pg/mL、BDNF<6.21 ng/ml、BDNF-rs6265携带C基因型是神经阻滞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100β蛋白及BDNF均与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具有血清S100β蛋白及BDNF水平异常和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交互组合人群的神经阻滞治疗无效风险是非上述组合人群神经阻滞治疗无效风险的2.77倍。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神经阻滞治疗疗效相关,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s100β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s6265基因 吞咽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