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瑞锋 《中外医疗》 2014年第4期185-185,18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为A组,同期进行检查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B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为A组,同期进行检查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B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能够有效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并能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琳琳 刘成玉 +1 位作者 王侠 张忠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AP、UAP、AMI和OMI4组患者之间两两比较,hs-CRP水平在SAP组与OMI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VEGF水平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升高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联合检测对预测CHD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康华峰 王西京 +3 位作者 刘小旭 薛兴欢 薛锋杰 代志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79-981,共3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和微血管计数 ( MV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 SP法测定微血管计数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 VEGF表达水平 ,结合临... 目的 :研究乳腺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和微血管计数 ( MV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 SP法测定微血管计数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 VEGF表达水平 ,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 VEGF中位数为 393.5 pg/ml,健康人 66.0 0 pg/ml。乳腺癌患者血清 VEGF高于健康人 ,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1 )。血清 VEGF临床分期 、 期高于 期 ,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1 )。 、 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临床分级 、 级高于 级 ,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1 ) , 、 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腋窝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未转移者 ,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1 )。高 MVC组患者血清 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低 MVC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血清 VEGF表达与乳腺癌的进展、恶性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检测 病理特征 血管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检测在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林丽婷 胡望平 +3 位作者 林志强 陈德涛 雷焕英 叶韵斌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 ( HCC)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 VEGF)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法检测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32例病毒性肝病血清的 VEGF水平。结果 HCC组血清 VEGF表达水平 ( 1 93.9&#...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 ( HCC)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 VEGF)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法检测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32例病毒性肝病血清的 VEGF水平。结果 HCC组血清 VEGF表达水平 ( 1 93.9± 1 0 4 .1 ) ng/L分别与急性肝病组 ( 1 48.5± 70 .6) ng/L和慢性肝病组 ( 1 36.1± 40 .1 )以及对照组 ( 1 32 .4± 47.8)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发现肝肿瘤 >5 cm的患者血清 VEGF水平比其直径 <5 cm直径的患者显著增高 ,提示血清 VEGF水平随肿瘤大小而增加。结论 检测原发性肝癌和不同肝病患者血清的 VEGF水平对判断肝病的恶性程度及肿瘤大小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肝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颖 石殿鹏 +2 位作者 于金明 李道堂 郭其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血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检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建明 李玉蓉 +2 位作者 韦英秀 胡宏波 尹琦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脑心通胶囊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立健康组60名,治疗组给予脑心...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脑心通胶囊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立健康组60名,治疗组给予脑心通胶囊口服。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于24h内、3、7、14天检测患者血清VEGF含量,同时测定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各时间点血清VEGF及fib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在急性期VEGF及fib的浓度持续升高,至病程第7天均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但至第14天仍维持高水平;应用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后血清VEGF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于第3、7、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第7天最为显著(P<0.01),而动态观察两组的fi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VEGF浓度明显增高,脑心通胶囊能促进VEGF的产生和分泌,且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脑心通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SD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特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林 罗永杰 熊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在SD大鼠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为脑梗死的治疗和相关的药物研制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雌雄各半的36只SD大鼠分为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各16只、空白组4只。手术组和假手术两组又各分...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在SD大鼠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为脑梗死的治疗和相关的药物研制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雌雄各半的36只SD大鼠分为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各16只、空白组4只。手术组和假手术两组又各分为A、B、C、D 4个小组。每个小组4只大鼠,雌雄各2只。参照改良线栓法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麻醉清醒后进行Longa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行为检查评估,评分1~3分的大鼠纳入实验,0、4分或取脑时发现脑出血的均淘汰,并在后续实验补足每组大鼠的数量。取1/2、2、3、6、12、24、72、168h共8个时间点断尾采血,用ELISA法测定血液中VEGF的浓度;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统计手术组、假手术组、空白组VEGF因子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特点。结果 VEGF因子的表达在脑梗死后1/2 h出现上调,2、3、6、12 h持续少量增高,在24 h达到高峰,随后表达有所下降,在168 h表达又有所增加。结论 VEGF在SD大鼠脑梗死后1/2 h开始变化,24 h达高峰,参与了脑梗死后的应急表达,是低氧应答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脑梗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葡萄糖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炳忠 赵中 +2 位作者 周晋贤 邱晨红 黄开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葛根素葡萄糖 脑梗死 血清学检查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水平 临床研究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浩 侯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年第4期41-42,共2页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探讨血清VEGF与NSCLC患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2 3例NSCLC患者和 34例健康正常人的血清VEGF含量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NS...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探讨血清VEGF与NSCLC患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2 3例NSCLC患者和 34例健康正常人的血清VEGF含量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NSCLC患者的血清VEGF(15 3± 12 1)pg ml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 (32± 2 7 2 )pg ml(P =0 0 0 0 )。血清VEGF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理类型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初治组中有远处转移 (n =2 4 )的血清VEGF比无远处转移 (n =16 )高 (P =0 0 0 3)。已手术切除、体内未发现明确病灶的手术组和术后随访组与有明确病灶的初治组和复治组之间 ,血清VEGF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4 0例高VEGF组比 19例低VEGF组的疗效差 (P =0 0 0 6 )。结论 监测NSCLC患者的血清VEGF对判断肿瘤负荷、疗效、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含量检测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纲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8期83-84,共2页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和相关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病例37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对这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血清血...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和相关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病例37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对这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比较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且两组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其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发生显著的升高,因此在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应对其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静如 李艳 +2 位作者 张晓东 李亚雄 周蕾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47-348,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瘤 淋巴瘤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静如 李艳 +2 位作者 张晓东 李亚雄 周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676-1677,共2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血清 患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VEGF 初治 肿瘤细胞生长 水平 重要作用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颖 倪俐 +1 位作者 姚荣欣 何牧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04-205,20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1例AL初发患者(ANLL32例,其中是M1 4例、M2 4例、M3 8例、M4 4例、M5 12例和ALL9例)血清VEGF含量,并且检测...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1例AL初发患者(ANLL32例,其中是M1 4例、M2 4例、M3 8例、M4 4例、M5 12例和ALL9例)血清VEGF含量,并且检测了其中10例获得完全缓解后的AL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留取41例AL初发患者和10例获得完全缓解后AL患者骨髓涂片,进行瑞特染色后检测骨髓原始和幼稚细胞百分率。结果:血清VEGF在ANLL和ALL中分别是(807.76±347.04)ng/L、(998.18±387.80)n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61.43±127.05)ng/L,均P〈0.01;ANLL和ALL之间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完全缓解的AL患者,其血清VEGF含量为(495.28±102.79)ng/L明显低于初发时(1263.44±490.39)ng/L,P〈0.01;AL缓解组血清VEGF含量与其骨髓中原始幼稚白细胞百分率具有一定相关性,r=0.57,P〈0.01。结论:血清VEGF在AL患者中明显升高,且血清VEGF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静如 李艳 +2 位作者 张晓东 李亚雄 周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037-1038,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细胞癌临床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熊正平 杨树仁 +1 位作者 肖恩华 朱美香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85-87,84,共4页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 (HCC)经导管化疗栓塞 (TACE)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水平 ,并研究其与HCC侵袭 ,特别是复发转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对 30例HCC患者分别于术前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定量测量血清...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 (HCC)经导管化疗栓塞 (TACE)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水平 ,并研究其与HCC侵袭 ,特别是复发转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对 30例HCC患者分别于术前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定量测量血清VEGF水平 ,于TACE术后 3个月评估患者肝癌复发转移发生情况 ,同时以 2 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结果  (1)对照组 2 0例血清VEGF水平为 2 2 .82± 10 .95ng/L ;(2 ) 30例HCC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为 15 4 .4 7± 90 .17ng/L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3)转移肝癌组患者术前的血清VEGF为 2 11.0 6± 112 .11ng/L ,显著高于非转移肝癌组患者 (135 .79± 4 9.82ng/L ,P <0 .0 5 )。追踪半年期间 ,血清VEGF高水平组 (>10 0ng/L)患者中 74 %再发 ;而血清VEGF低水平组 (<10 0ng/L)的患者中无 1例再发。结论 血清VEGF高水平是对应的肿瘤组织高表达的结果 ,与TACE术后HCC复发转移发生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 经导管化疗栓塞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在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中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敏慧 许宏伟 +1 位作者 刘秋庭 向光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第9期143-144,共2页
通过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在病程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在病程各时间点上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脑出血和... 通过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在病程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在病程各时间点上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病过程,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有助于判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程度和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脑梗死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测定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龙武彬 周彬 +4 位作者 朱静 刘建 吴晓丹 袁红 保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RA患者活动组 (30例 )、缓解组 (30例 )及正常对照组 (30名 )的血清VEGF ,并分析...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RA患者活动组 (30例 )、缓解组 (30例 )及正常对照组 (30名 )的血清VEGF ,并分析血清VEGF与RA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活动组RA患者血清VEGF(183± 5 6 )ng L显著高于缓解组 (84± 8)ng L及正常对照组 (82± 8)ng L (P <0 0 1) ;活动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RA病情活动指标C反应蛋白 (CRP) (r=0 711,P <0 0 0 1)及Stoke指数 (r=0 6 38,P <0 0 0 1)呈显著正相关 ,与类风湿因子 (RF) (r=0 16 1,P >0 0 5 )、血沉 (ESR) (r=0 12 8,P >0 0 5 )、双足双手X线狭窄侵蚀积分 (r=- 0 0 11,P >0 0 5 ;r=0 0 2 4 ,P >0 0 0 5 )无相关性。与反应RA活动期指标血清透明质酸 (H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2 (IL 2 )相比 ,VEGF判断RA活动期的敏感性为 93 3% ,特异性为 93 3%。结论 血清VEGF与RA的病情活动性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清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评价子宫颈癌预后的价值
18
作者 韩淑娟 赵淑萍 +2 位作者 陈爱平 戴淑真 姜玉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0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VEGF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0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VEGF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健康妇女(P<0.001),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01),而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的相关(P>0.05),术后血清VEGF平均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复发血清VEGF含量较复发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检测血清VEGF对判断宫颈癌患者的肿瘤负荷、疗效、复发转移、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周刚 许丽珍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体积、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取酶联免疫法动态测定了 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后第 1、3、7天及 14天血清VEGF和TGF β1浓度。结...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体积、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取酶联免疫法动态测定了 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后第 1、3、7天及 14天血清VEGF和TGF β1浓度。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第 7天达峰值 ,峰值水平与梗死灶大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密切相关。而TGF β1浓度在起病后第 1、3、7天显著低于对照组 ,至第 14天则接近对照组水平 ,血清TGF β1与梗死灶大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VEGF和TGF β1与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业克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水平,探讨血清二者的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5例急性白血病(AL)住院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水平,探讨血清二者的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5例急性白血病(AL)住院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4例,正常人对照组15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VEGF的水平,用化学显色法检测血清TSGF的水平,比较VEGF、TSGF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观察VEGF、TS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ALL组、AML组血清VEGF及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②将AL患者根据第一次化疗的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组和未完全缓解(NR)组。AML患者NR组化疗前血清VEGF及TSGF水平明显高于CR组(P<0.05)。③AL患者血清VEGF与TSGF水平成显著正相关(r=0.5263,P<0.01)。结论①血清VEGF及TSGF水平可作为监测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指标。②血清TSGF水平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指标,血清VEGF水平对AML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③AL患者血清VEGF及TSGF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肿瘤相关物质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