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结合血清甲胎蛋白诊断消化系统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
1
作者 陆晓辉 扎西普赤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目的 分析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消化系统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日喀则市人民医院2024年1月—7月收治的疑似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样本472例作为试验组,将同一时间... 目的 分析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消化系统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日喀则市人民医院2024年1月—7月收治的疑似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样本472例作为试验组,将同一时间到院内体检的健康受试者244例作为对照组。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试验组患者分为恶性病变为试验A组(n=248)、良性病变为试验B组(n=224),评估单一及联合指标检测对消化系统肿瘤良恶性的准确度,对比三组受试者CEA、CA125、CA19-9以及AFP水平,根据恶性肿瘤患者发病位置划分不同组别,对比不同发病位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上述指标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CEA、CA125、CA19-9结合AFP在消化系统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病理诊断明确,472例患者中恶性病变248(52.54%)、良性病变224例(47.46%)。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高于单一诊断。其中,试验A组患者的CA125、CA19-9、CEA以及AFP水平均高于试验B组、对照组(F=721.841、735.069、46 676.575、15 572.567,P <0.05)。与单一指标检测相比,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良恶性肿瘤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P <0.05)。CEA在肠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指标,CA125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指标,AFP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指标,CA19-9在胰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指标(均P <0.05)。结论 与单一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相比,联合CEA、CA125、CA19-9以及AFP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更高,且不同指标在不同发病位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均呈现不同表达,对临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鉴别诊断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 血清甲胎蛋白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杜燕云 李秋雯 +1 位作者 卢小红 李江滨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1期88-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产前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诊治的90例疑似产前胎盘植入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胎盘植入组(39例)、非胎...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产前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诊治的90例疑似产前胎盘植入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胎盘植入组(39例)、非胎盘植入组(51例)。所有患者均行AFP、HCG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结果 胎盘植入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SV)水平低于非胎盘植入组,阻力指数(RI)高于非胎盘植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盘植入组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高于非胎盘植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AFP、HCG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产前胎盘植入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盘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检验中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马洪杰 胡雪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31-0134,共4页
分析在原发性肝癌检验中应用血清甲胎蛋白检验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A组,收治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B组,收治5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C组,另外选择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D组,所... 分析在原发性肝癌检验中应用血清甲胎蛋白检验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A组,收治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B组,收治5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C组,另外选择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D组,所有受检者都需要接受血清甲胎蛋白检验,上分析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从受检者的甲胎蛋白水平上分析,A组>B组(C组)>D组,互相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从A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变化来看,患者的肿瘤直径越大、TNM分期越高,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越高(P<0.05);A组患者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明显较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检验中应用血清甲胎蛋白检验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肿瘤直径、TNM分期等,也可将其作为治疗指标,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检验价值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罗涛 李连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5期735-736,739,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载量检测,依据检测结果1.0×10^(5)IU/mL≥HBV-DNA>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载量检测,依据检测结果1.0×10^(5)IU/mL≥HBV-DNA>1.0×10^(3)IU/mL的26例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将HBV-DNA>1.0×10^(5)IU/mL的34例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比较两组血清AF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NP、CⅣ水平的关系。结果高病毒载量组AFP、HA、LN、PⅢNP、CⅣ水平均高于低病毒载量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NP、CⅣ水平均呈正相关(r=0.597、0.325、0.388、0.583、0.474,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NP、CⅣ水平密切相关,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甲胎蛋白 肝纤四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周靖 《智慧健康》 2024年第7期109-113,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来本院查治的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7例日常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分析血清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 目的 分析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来本院查治的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7例日常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分析血清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通过ROC曲线确定血清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及最佳鉴别价值。结果 经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共计检出47例原发性肝癌,血清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检测准确率为82.46%;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甲胎蛋白值预测鉴别原发性肝癌ROC曲线下面积、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0.922、81.15%、94.07%,最佳判断值0.31。结论 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无创性、简便性、经济性、可重复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血清甲胎蛋白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可以与其他诊断方式相结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胃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袁钦华 邵正才 俞士尤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40-341,3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04—2009年收治的406例胃癌患者血清AFP值。观察AFP阳性胃癌与AFP阴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差异。结果胃癌患者中血清AFP阳性表达率为3.9%,AFP阳性胃癌患者与AFP阴性... 目的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04—2009年收治的406例胃癌患者血清AFP值。观察AFP阳性胃癌与AFP阴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差异。结果胃癌患者中血清AFP阳性表达率为3.9%,AFP阳性胃癌患者与AFP阴性胃癌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FP阳性的胃癌是更具高度恶性的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 血清甲胎蛋白阴性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亦钦 陈环球 +2 位作者 须霆 梁志超 毛淼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年3月~2003年3月间656例胃癌患者中42例血清甲胎蛋白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和临床分析。结果: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占同期胃癌6.4%(4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年3月~2003年3月间656例胃癌患者中42例血清甲胎蛋白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和临床分析。结果: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占同期胃癌6.4%(42/656)。甲胎蛋白以低水平表达为明显,7~10μg/ml和10~50μg/ml分别占38.1%(16/42)和35.7%(15/42),而100μg/ml以上仅占9.5%(4/42)。病理组织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50%(21/42),管状腺癌次之16.7%(7/42)。肿瘤部位以胃窦、胃角部多见,为42.9%(18/42),全胃33.3%(14/42)。胃癌原发病灶免疫组化提示AFP阳性染色34例,占81%(34/42)。临床分期:Ⅳ期为61.9%(26/42),Ⅲ期为21.4%(9/42)。出现肝转移灶、全腹腔转移或/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66.7%(28/42)。仅14例得到根治性切除,占33.3%。1年内、2年内、3年内死亡病例分别为22例(52.4%)、5例(11.9%)、3例(7.1%)。3年后生存(含带瘤生存)12例,占28.6%。结论: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是一组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全腹腔转移,其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胃癌 临床特点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对肝病诊断意义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文雅 王丽春 +1 位作者 雷秉钧 江文森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222-224,共3页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分析AFP水平与肝病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 1 78例肝癌、肝硬化、各型肝炎及相关肝病的AFP检测 ,并以 1 0例非肝病性疾患作对照 ,结果显示肝癌病人 1 0 0 %的AFP增高、且增高幅度大 ;慢性重症...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分析AFP水平与肝病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 1 78例肝癌、肝硬化、各型肝炎及相关肝病的AFP检测 ,并以 1 0例非肝病性疾患作对照 ,结果显示肝癌病人 1 0 0 %的AFP增高、且增高幅度大 ;慢性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AFP增高 ,但随着肝炎病情好转 ,肝功能恢复 ,AFP也随之下降 ;轻度慢性乙肝和急性肝炎AFP增高者极少见 ;而药物性肝炎、血吸虫性肝硬化及脂肪肝未发现AFP增高。提示AFP仍然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的免疫学指标。动态观察AFP水平有助于鉴别肝癌与非肝癌性肝病 ,同时有助于肝炎病情程度的判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测定 诊断 原发性肝癌 慢性重症肝炎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的外生性胃癌伴血清甲胎蛋白升高1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凡 杨含腾 +3 位作者 周辉年 肖竞英 程晓成 焦作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4-666,共3页
外生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GC中特殊且极其少见的类型,系原发于胃壁向腔外生长的胃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有别于常见的腔内型GC,特点是对胃腔影响较小,故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此类GC对黏膜层影响较小或黏膜层基本正常,通过胃... 外生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GC中特殊且极其少见的类型,系原发于胃壁向腔外生长的胃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有别于常见的腔内型GC,特点是对胃腔影响较小,故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此类GC对黏膜层影响较小或黏膜层基本正常,通过胃镜结合镜下活检往往不能明确诊断,极易与其他呈外生性肿物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胃恶性肿瘤 外生性 早期临床 镜下活检 胃腔 腔内型 黏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糖类抗原72-4水平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亚娟 韩瑜 郑艳 《癌症进展》 2021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卵巢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57例卵巢癌患者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67)及未转移组(n=90),同时...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卵巢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57例卵巢癌患者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67)及未转移组(n=90),同时收集同期收治的8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AFP、HCG以及CA72-4水平,不同特征转移组患者血清AFP、HCG以及CA72-4水平,分析血清AFP、HCG以及CA72-4水平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AFP、HCG以及CA72-4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组患者血清AFP、HCG以及CA72-4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及对照组,未转移组患者血清AFP、HCG以及CA72-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中低分化患者血清AFP、HCG、CA72-4水平分别高于肿瘤直径≤5 cm、临床分期为Ⅰ+Ⅱ期、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检测中HCG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中CA72-4+HCG的AUC最大,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单一指标检测与两项指标联合检测。AFP与HCG、CA72-4水平均无相关性(r=-0.122、0.057,P﹥0.05),HCG与CA72-4水平呈正相关(r=0.498,P﹤0.05)。结论AFP、HCG以及CA72-4可以反映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为其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血清甲胎蛋白 人绒毛促性腺激素 糖类抗原72-4 淋巴结转移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邢建军 苗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0期242-243,共2页
主要阐述血清甲胎蛋白(AFP)在肿瘤诊断中的鉴别意义。说明AFP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为各种诊断方法中专一性仅次于病理检查的诊断方法,为目前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对年轻男性,前纵隔肿块伴AFP或/和HCG水平升高者,可诊断为纵隔非... 主要阐述血清甲胎蛋白(AFP)在肿瘤诊断中的鉴别意义。说明AFP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为各种诊断方法中专一性仅次于病理检查的诊断方法,为目前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对年轻男性,前纵隔肿块伴AFP或/和HCG水平升高者,可诊断为纵隔非精原细胞瘤。睾丸癌AFP检测的价值在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的诊断程序相结合时,诊断非精原细胞瘤睾丸癌。AFP是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及唐氏综合征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肝癌 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 睾丸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国钦 高碧华 叶报春 《肝脏》 2007年第6期510-510,共1页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重型肝炎患者 肝细胞再生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高尔基体糖蛋白73与去r-羧基凝血酶原三项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晓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824-825,共2页
原发性肝癌(PHC)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发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都已进展至中晚期,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早期诊断是提升疗效的有力措施。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应用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标记物之... 原发性肝癌(PHC)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发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都已进展至中晚期,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早期诊断是提升疗效的有力措施。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应用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标记物之一,单在慢性肝脏疾病良恶性鉴别方面效果较差[1]。鉴于此,探寻诊断效能更高的肿瘤标记物成为实验室诊断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慢性肝脏疾病 特异性症状 良恶性鉴别 治疗时机 原发性肝癌 凝血酶原 肿瘤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导致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4期3105-3106,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血清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孕周妇女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莉婷 袁恩武 +1 位作者 胡玉芬 刘东峰 《中原医刊》 2004年第23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妊娠妇女 血清甲胎蛋白 测定 神经管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对HBsAg^+和HBsAg^-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陈士葆 张兴荣 朱瑞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84-85,共2页
血清甲胎蛋白(AFP)值在原发性肝癌(PHC)和慢性肝病(CLD)时常升高,但如何从CLD中鉴别PHC常发生困难。本文分析了HBsAg^+和HBsAg^-的PHC者AFP的水平差异、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值。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甲胎蛋白 慢性肝病 肝细胞 预测值 特异性 假阳性 肿瘤标记物 真阳性 消化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肝转移致血清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1例报道
17
作者 周继 谭长军 +1 位作者 史颖弘 樊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0,共2页
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对诊断肝细胞肝癌有相对专一性,目前临床上血清AFP≥400μg/L,并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诊断。而转移性肝癌一般AFP不升高或者升高不明显。因此,AFP在临床上广... 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对诊断肝细胞肝癌有相对专一性,目前临床上血清AFP≥400μg/L,并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诊断。而转移性肝癌一般AFP不升高或者升高不明显。因此,AFP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而对胃肠道癌患者术后复查及检测肿瘤学指标时,常常忽略了AFP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胃癌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Par1等免疫标记在血清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8
作者 陈旭东 何松 +1 位作者 张建兵 陈亚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74-1379,共6页
目的:研究HepPar1、甲胎蛋白(AFP)、CD34、CD10、癌胚抗原(CEA)等免疫标记在血清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00例血清AFP阴性的HCC分别进行HepPar1、AFP、CD34、CD10、CEA免疫组化标记。结果:HepPar1在血清AFP阴性... 目的:研究HepPar1、甲胎蛋白(AFP)、CD34、CD10、癌胚抗原(CEA)等免疫标记在血清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00例血清AFP阴性的HCC分别进行HepPar1、AFP、CD34、CD10、CEA免疫组化标记。结果:HepPar1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86%,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结构类型、细胞学亚型及癌周淋巴细胞的多少有关;AFP及CD34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分别为18%和87%,这2个标记均与核分裂的多少、细胞学亚型有关;CD10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41%,其表达与细胞学亚型及性别有关;CEA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71%,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血清AFP阴性HCC有其独特的免疫组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血清甲胎蛋白阴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和α-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婉娴 叶铭坤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9期946-947,共2页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条件。甲胎蛋白(AFP)是目前最常用的PHC标记物,但其阳性率不高,30%-40%为假阴性或低浓度。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Α-L-岩藻糖苷酶 原发性肝癌 肝癌诊断 联合检测 CARCINOMA 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对多电极射频治疗肝癌近期疗效的监测
20
作者 王广贤 王轩 +1 位作者 万柏键 戴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1年第4期240-242,共3页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肝癌 多电极射频治疗 疗效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