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和白细胞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陈媛媛 毛春平 陈慧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1期137-140,共4页
目的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应用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及白细胞检测,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纳入研究组,并将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纳入参照组,均通过肺... 目的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应用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及白细胞检测,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纳入研究组,并将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纳入参照组,均通过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及白细胞检测,对诊断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展开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抗体阳性水平[(9.05±1.24)mU/mL]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74,P<0.05);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比例[(0.58±0.2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55±2.02)×10^(9)/L]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0、6.044,P<0.05);相较于参照组患儿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研究组患儿淋巴细胞比例[(0.38±0.15)%]、淋巴细胞绝对值[(3.03±1.78)×10^(9)/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8、5.401,P<0.05);研究组单核细胞比例[(0.08±0.03)%]、单核细胞绝对值[(0.89±0.52)×10^(9)/L]相对于参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8、3.78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和白细胞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白细胞检测 肺炎原体血清抗体 血清抗体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咽拭培养结合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350例小儿肺炎中应用分析
2
作者 张平峰 李燕妮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5年第5期30-31,5,共3页
目的: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培养法结合血清MP-IgM抗体检测在小儿MP肺炎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快速、准确诊断MP肺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同时采用两种MP检测法对350例临床确诊为肺炎的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检... 目的: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培养法结合血清MP-IgM抗体检测在小儿MP肺炎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快速、准确诊断MP肺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同时采用两种MP检测法对350例临床确诊为肺炎的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每个患儿取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和血清做MP-IgM抗体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与临床诊断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咽拭培养法检出阳性41例,阳性率为11.7%;血清MP-IgM抗体测出阳性81例,阳性率23.1%;41例MP咽拭培养阳性患者中,血清MP-IgM抗体测出阳性17例,阳性率41.5%;以上两种检测结果任意一项阳性病例合计为105例,阳性率为30%,明显高于单一使用血清MP-IgM抗体和咽拭培养的阳性率。结论:二种检测方法的同时使用可明显提高早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率,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病程,加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 咽拭子原体培养 血清支原体抗体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例群发性青年肺炎支原体肺炎CT表现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熊文文 陶国民 +1 位作者 孔淑凤 张捷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0-21,26,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CT表现与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的关系。方法对38例MPP患者均行CT检查,同时行血清MP抗体滴度的检测。结果 38例患者中,CT显示双肺下叶27例,其中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11例;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4例、...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CT表现与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的关系。方法对38例MPP患者均行CT检查,同时行血清MP抗体滴度的检测。结果 38例患者中,CT显示双肺下叶27例,其中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11例;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4例、左肺上叶4例。病灶呈小叶性分布36例,大叶性分布2例。磨玻璃样密度影36例,实变影21例,小叶间隔增厚21例,树芽征25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无肿大,胸腔无积液。血清MP抗体滴度110 240时CT显示实变影所占比例为100.0%,而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树芽征均无此特征。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抗体滴度值的升高,肺实变的比例也随之升高,但与肺部其他征象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炎原体血清抗体滴度 肺实变影 磨玻璃样密度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的关系
4
作者 杨玉红 宋永华 马春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原体感染 哮喘 儿童 气管炎 血清支原体抗体 冷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2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罗宇元 罗文燕 +2 位作者 刘国乐 万斯慜 刘德强 《黑龙江医学》 2013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总结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将2012-01~2013-02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的202例MPP患儿按年龄分为5岁以上组、5岁以内组,按是否发热分为有发热组、无发热组,观察比... 目的总结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将2012-01~2013-02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的202例MPP患儿按年龄分为5岁以上组、5岁以内组,按是否发热分为有发热组、无发热组,观察比较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 MPP患者比较白细胞水平均不高,分类主要以淋巴为主,CRP、ESR、CKMB、痰培养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热组与有热组MPP患者比较,两组在中性粒细胞、ESR、CRP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如果临床发现肺炎患者有白细胞升高不明显,淋巴细胞为主,ESR、CRP不升高或轻微升高,3岁以上伴有喘息的肺炎,β内酰胺酶类素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考虑MPP患者。如临床高度怀疑MPP肺炎,短期内复查MP-IgM抗体以明确诊断。发热MPP患儿特点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但ESR及CRP的轻微升高,可与典型细菌肺炎鉴别。5岁以内MPP患儿容易合并心肌损伤及细菌感染,治疗要兼顾营养心肌及时给予抗菌治疗。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周,患儿仍有发热,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持续加重,应注意难治性MPP,应及时查找原因,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肺炎 痰培养 血清肺炎原体IgM抗体 难治性原体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临床观察
6
作者 李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24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肺外并发症 儿童原体肺炎 临床观察 小儿原体肺炎 血清支原体抗体 IGM阳性 感染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合胸部CT征象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7
作者 尹伟栋 童江民 +2 位作者 高春新 陈佩娟 倪艳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7-47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合胸部CT征象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长兴院区儿内科收治的69例MPP和81例链球菌属肺炎(S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纳入MPP组和SP... 目的 探讨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合胸部CT征象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长兴院区儿内科收治的69例MPP和81例链球菌属肺炎(S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纳入MPP组和SP组。收集两组性别、年龄、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资料;比较两组血清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和MP-IgG阳性率;分析两组胸部CT表现,比较两组淋巴结结影和胸腔积液情况、胸部CT征象发生率。结果 MPP组血清MP-IgM、MP-IgG抗体阳性率高于SP组(P<0.05);两组患儿淋巴结结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P组患儿胸腔积液发生率、淋巴结结影平均横径和胸腔积液厚度均低于SP组(P<0.05);MPP组患儿胸部CT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网状影征和磨玻璃征等胸部CT征象发生率高于SP组(P<0.05);两组肺气肿和支气管充气征等胸部CT征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MP抗体结合胸部CT征象可较好鉴别小儿MPP和SP,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支原体抗体 胸部CT征象 小儿肺炎原体肺炎 链球菌属肺炎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1
8
作者 李晶 戴蔷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23-292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2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与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在入院后7d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2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与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在入院后7d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比较,哮喘组阳性率为37.65%,对照组阳性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46.67%,3~6岁患儿阳性率为27.12%,<3岁患儿阳性率为23.08%,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86.29±242.18)×109,免疫球蛋白E为(650.96±257.84)U/ml,阴性患儿分别(368.52±129.76)×109、(417.42±274.46)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哮喘发作时常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哮喘 小儿 肺炎原体 血清肺炎原体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