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2010至2015年南通市人群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诊并作HEV血清学检测的病例6 772例。采用...目的:探讨2010至2015年南通市人群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诊并作HEV血清学检测的病例6 77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血清抗HEV抗体(IgM、IgG)。对不同年度、年龄、性别人群的HEV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戊肝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6年间,6 772例受测试者抗HEV抗体(IgM/IgG)总阳性率为3.35%(227例);2010至2015年各年度人群血清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2%、1.74%、3.53%、0.90%、3.50%、2.13%。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血清HEV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01);59岁以后各年龄段人群血清HEV抗体阳性率逐步下降。男性抗HE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227例血清抗HEV抗体阳性者中,显性感染率为72.25%;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率显著高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发病率(P=0.001)。HEV感染者中,HBV-HEV重叠感染率为21.15%,HCV-HEV重叠感染率为0.88%;HAV-HEV重叠感染率为0.44%。HBV-HEV重叠感染的戊肝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与单纯戊肝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单纯戊肝组(P<0.01)。结论:2010年南通市人群HEV感染率为6.92%,此后5年HEV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0.90%~3.53%)。男性较女性更易感染HEV;40~59岁人群具有相对较高的HEV感染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HEV感染后,多数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可致肝损伤加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期及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将6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ChildPugh评...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期及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将6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ChildPugh评分分为Child B级组(28例)、Child C级组(38例)和按照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分为好转组(41例)与未愈组(25例).取入院次日肘静脉血液测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P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血钠(sodium,Na)、血小板(platelet,PLT)及PTA水平,同时测定同日腹水ALB浓度计算SAAG,并行肝胆胰脾彩超测量门静脉直径.结果:(1)SAAG水平与血ALB、PA及门静脉直径正相关,与PLT、血小板/门静脉宽度及Child-Pugh分值负相关;(2)Child B、C两组血ALB、SAAG、PA、PTA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患者SAAG、PA、PTA水平明显高于未愈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3)SAAG、PA、PTA结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i n s e r u m s o d i u m,M E L D-N a)模型较单纯MELD-Na模型在判断疗效与预后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AAG反映了门脉高压程度,联合检测PA、P TA能敏感、可靠地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且在预后预测中有重要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重度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serum prothrombin activity,PTA)及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重度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22例重症肝炎合并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流行病学资料,并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状况。PTA检测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14±11.73)个月;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职业、医疗保险情况、吸烟量、酒精摄入量、是否有出血倾向、是否腹水、是否性功能减退、家族史、红细胞计量、白蛋白计量及血尿酸水平是影响患者PTA水平的因素;不同水平PTA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7,P<0.001)。结论:重度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PTA可作为监测其预后状况的评估指标之一,高水平PTA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低水平PTA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
文摘目的:探讨2010至2015年南通市人群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诊并作HEV血清学检测的病例6 77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血清抗HEV抗体(IgM、IgG)。对不同年度、年龄、性别人群的HEV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戊肝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6年间,6 772例受测试者抗HEV抗体(IgM/IgG)总阳性率为3.35%(227例);2010至2015年各年度人群血清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2%、1.74%、3.53%、0.90%、3.50%、2.13%。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血清HEV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01);59岁以后各年龄段人群血清HEV抗体阳性率逐步下降。男性抗HE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227例血清抗HEV抗体阳性者中,显性感染率为72.25%;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率显著高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发病率(P=0.001)。HEV感染者中,HBV-HEV重叠感染率为21.15%,HCV-HEV重叠感染率为0.88%;HAV-HEV重叠感染率为0.44%。HBV-HEV重叠感染的戊肝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与单纯戊肝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单纯戊肝组(P<0.01)。结论:2010年南通市人群HEV感染率为6.92%,此后5年HEV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0.90%~3.53%)。男性较女性更易感染HEV;40~59岁人群具有相对较高的HEV感染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HEV感染后,多数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可致肝损伤加重。
文摘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期及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将6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ChildPugh评分分为Child B级组(28例)、Child C级组(38例)和按照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分为好转组(41例)与未愈组(25例).取入院次日肘静脉血液测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P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血钠(sodium,Na)、血小板(platelet,PLT)及PTA水平,同时测定同日腹水ALB浓度计算SAAG,并行肝胆胰脾彩超测量门静脉直径.结果:(1)SAAG水平与血ALB、PA及门静脉直径正相关,与PLT、血小板/门静脉宽度及Child-Pugh分值负相关;(2)Child B、C两组血ALB、SAAG、PA、PTA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患者SAAG、PA、PTA水平明显高于未愈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3)SAAG、PA、PTA结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i n s e r u m s o d i u m,M E L D-N a)模型较单纯MELD-Na模型在判断疗效与预后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AAG反映了门脉高压程度,联合检测PA、P TA能敏感、可靠地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且在预后预测中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