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饲喂和填饲对北京鸭屠宰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1
作者 王梁 刘禹辰 +8 位作者 杨卫芳 赵秀蓉 关紫 郭兴 姜润深 宁中华 郭江鹏 吴迪梅 曲鲁江 《中国畜牧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4,338,共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常规饲喂和填饲对北京鸭屠宰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60只同一群体、健康、体重相近的28日龄北京鸭母鸭,随机分为常规饲喂组和填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期14 d。常规饲喂组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究常规饲喂和填饲对北京鸭屠宰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60只同一群体、健康、体重相近的28日龄北京鸭母鸭,随机分为常规饲喂组和填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期14 d。常规饲喂组试验期间均采用自由采食饲喂模式;填饲组35日龄前自由采食,35日龄开始填饲,每日4次,每隔6 h填饲1次,平均每次填饲量为93 g,共持续7 d。结果表明:与常规饲喂组相比,填饲提高了北京鸭活体重、屠体重、皮脂重、肝重及胰重(P<0.05),提高了回肠能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P<0.05),提高了血清中淀粉酶(AMY)、尿素(UREA)、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P<0.05)。由此可见,填饲可提高北京鸭生长性能及皮脂沉积,但会造成机体的氧化损伤,在实际生产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饲 屠宰性能 血液生理生化 养分利用率 北京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鸡不同杂交组合生长、屠体、血液生理指标、肉蛋品质性状分析
2
作者 尤张静 袁经纬 +12 位作者 马腾壑 孙研研 樊世杰 李云雷 黄晓隆 李琴 杨涵涵 李昕怡 倪爱心 宗云鹤 马忠 麻慧 陈继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共10页
为探究新浦东鸡对藏鸡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藏鸡(ZJ)与新浦东鸡(XPD)为亲本构建纯繁及正反交杂交群体(ZX、XZ),测定后代群体的生长、屠体、血液生理指标、产蛋性能及肉蛋品质。结果显示:在生长和屠体方面,正反交组合相较于ZJ,0~16周龄... 为探究新浦东鸡对藏鸡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藏鸡(ZJ)与新浦东鸡(XPD)为亲本构建纯繁及正反交杂交群体(ZX、XZ),测定后代群体的生长、屠体、血液生理指标、产蛋性能及肉蛋品质。结果显示:在生长和屠体方面,正反交组合相较于ZJ,0~16周龄体重均有显著上升(P<0.05),120日龄胫长、胫围、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均显著提高(P<0.05),正交组合ZX的提高程度大于反交组合XZ。ZX组母鸡的腹脂显著增加(P<0.05),脂带宽表现出来显著的杂种优势;在血液生理指标方面,正反交组合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肉品质方面,相较于ZJ,正反交组合胸肌肌内脂肪显著提高(P<0.05);XZ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显著提高(P<0.05);在蛋品质方面,正反交组合300日龄平均产蛋率、蛋重、蛋白高度、蛋黄重和蛋壳重均显著高于ZJ(P<0.05)。研究表明,通过ZJ与XPD杂交能够改良ZJ的生长、屠体性能,提高产蛋率、蛋品质、胸肌肉品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ZJ为父本、XPD为母本杂交改良效果相对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鸡 杂交改良 体尺性状 屠体性能 肉质性状 产蛋性状 血液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靳生伟 韩银仓 +4 位作者 孙永刚 丁维芹 刘亚倩 祁增源 周建强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及生理适应等特性的影响。选取320头18月龄自然放牧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公牦牛[(142.45±2.65)kg]分为两组,一组在原群体自然放牧,另一组低海拔全舍饲育肥6个月。试验结束后随机屠宰...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及生理适应等特性的影响。选取320头18月龄自然放牧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公牦牛[(142.45±2.65)kg]分为两组,一组在原群体自然放牧,另一组低海拔全舍饲育肥6个月。试验结束后随机屠宰育肥组和放牧组牦牛各3头,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的测定。经过6个月冷季不同饲养方式饲养,育肥组牦牛体重、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育肥组牦牛的宰前活重、肉重、骨重、蹄重、皮重、肉骨比、屠宰率、净肉率、心重、肺重和皮占体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育肥组牦牛的头重、胴体产肉率、肝重、脾重和肾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牦牛的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浓度(HGB)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显著高于育肥组(P<0.05)。育肥组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的钙(Ca)、磷(P)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冷季低海拔异地舍饲育肥能够提升牦牛的生长性能、营养代谢,优化血清生化指标,增加了牦牛的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牦牛 异地育肥 生长性能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小鼠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雪 赵思绮 +4 位作者 郭子铭 吴柯怡 王雨 唐利军 舒刚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川芎嗪对小鼠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血液生理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将72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K)组、试验1、2、3、4、5组,适应性喂养7 d。空白组小鼠灌服0.2 mL/10 g体重的0.8%羧甲基纤维... 试验旨在探究川芎嗪对小鼠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血液生理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将72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K)组、试验1、2、3、4、5组,适应性喂养7 d。空白组小鼠灌服0.2 mL/10 g体重的0.8%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试验1、2、3、4、5组分别灌服50、100、150、200、250 mg/kg体重的川芎嗪,连续灌胃14 d。最后一次灌服川芎嗪溶液24 h后,小鼠眼静脉丛取血,随后处死,并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称量各器官质量,计算小鼠脏器指数;检测血液生理指标;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的活性,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中生化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和空白组小鼠试验末体重和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试验1、2、3、4组的白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1、2、4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1、2、4、5组的血小板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试验3、4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活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试验3、4组可显著升高血清中GSH含量(P<0.05),试验2、3、4、5组可显著升高血清中T-SOD含量(P<0.05),试验3、4、5组可显著升高血清中T-AOC含量(P<0.05),试验2、3、4、5组可降低升高血清中MDA含量(P<0.05)。与空白组相比,试验1、2、3、4组可显著升高肝组织中GSH、T-SOD含量(P<0.05);试验3组可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由此可见,川芎嗪可显著提高机体的抗凝血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给药浓度在150 mg/kg时提升抗氧化能力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小鼠 抗氧化功能 生长性能 血液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运动对伊犁马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常笑康 曾亚琦 +7 位作者 孟军 王建文 张亚昂 李林玲 邓海峰 郑文祥 姚新奎 周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2-748,共7页
【目的】研究26 km耐力赛对成年伊犁马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耐力型伊犁马的培育和挑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参加26 km长途耐力赛的207匹参赛马匹中选取成绩为前六名和后六名的12匹成年公马为研究对象,前六名定义为优秀组(N=6),后... 【目的】研究26 km耐力赛对成年伊犁马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耐力型伊犁马的培育和挑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参加26 km长途耐力赛的207匹参赛马匹中选取成绩为前六名和后六名的12匹成年公马为研究对象,前六名定义为优秀组(N=6),后六名定义为普通组(N=6)。分别于26 km耐力赛赛前、赛后即刻检测血液中白细胞数目(WBC)、淋巴细胞数目(Lym)、单核细胞数目(Mon)、中性粒细胞数目(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目(PLT)、血小板压积(PCT%)等15项血液生理指标,分析不同耐力性能伊犁马耐力赛前后血液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优秀组马匹在经过26 km耐力赛后,血液中Lym、Lym%和Mon%表现显著降低(P<0.05),而Neu%、RBC、HGB和HCT%则显著升高(P<0.05);普通组血液中WBC、Neu、Mon、Neu%和PCT%在比赛后呈显著升高(P<0.05),Lym、Lym%和Mon%则有显著的降低(P<0.05);赛后即刻优秀组血液中WBC、Neu、Mon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而RBC、HGB和HCT%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马匹在26 km耐力赛中优秀组马匹较普通组在比赛中机体对于运动负荷的损伤更小,有着更高的有氧能力和运动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耐力赛 血液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成角畸形马驹及其母马的血液生理生化、炎性因子和激素变化研究
6
作者 刘义钢 马玉辉 +5 位作者 冯琦 马雪连 李娜 孙亚伟 于维浩 姚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54-5865,共12页
本研究旨在调查罹患肢体成角畸形(angular limb deformities,ALDs)的新生马驹发病率,在此基础上对ALDs马驹及其母马的血液生理生化、炎性因子和激素指标与肢体正常马驹及其母马进行比较研究。在新疆伊犁昭苏县对460匹2~28日龄的新生马... 本研究旨在调查罹患肢体成角畸形(angular limb deformities,ALDs)的新生马驹发病率,在此基础上对ALDs马驹及其母马的血液生理生化、炎性因子和激素指标与肢体正常马驹及其母马进行比较研究。在新疆伊犁昭苏县对460匹2~28日龄的新生马驹进行临床调查和诊断,通过形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筛查ALDs马驹和其母马。以肢体正常马驹及其母马作为对照,测定其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和激素含量。临床调查发现肢体异常马驹30匹,占所调查马驹的6.52%。确诊罹患ALDs马驹16匹,占肢体异常马驹总数的53%,ALDs的发病率为3.48%。ALDs马驹的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显著高于正常马驹,ALDs母马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母马。ALDs马驹的血钙、血磷、血糖、肌酐、镁水平显著低于正常马驹,而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正常马驹;ALDs母马的血钙、血磷、血糖、总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镁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母马,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显著高于正常母马。ALDs母马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母马,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母马。ALDs马驹的甲状旁腺激素、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马驹。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本研究探明了新疆伊犁昭苏县新生马驹的ALDs发病率现状。结果提示,ALDs马驹及其母马在钙磷代谢、血脂水平以及特定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差异变化与新生马驹骨骼发育异常及ALDs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揭示ALDs的病因提供了血液生理生化数据支撑,对ALDs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马驹 肢体成角畸形 血液生理生化 炎性因子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宁猪不同生长阶段血液生理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比较分析
7
作者 曹丽华 李华丽 +9 位作者 刘莹莹 左剑波 胡雄贵 喻国均 张四阳 唐志强 邱美珍 张星 陈晨 彭英林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9期30-40,共11页
该试验以42头健康、初生体重为1 kg左右的半同胞代的巴宁猪为研究对象,按0、2、4、6、8、10和12月龄分为7个生长阶段,分别对13项血液生理指标、16项血清生化指标、5项激素指标、9项免疫因子指标和5项抗氧化指标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 该试验以42头健康、初生体重为1 kg左右的半同胞代的巴宁猪为研究对象,按0、2、4、6、8、10和12月龄分为7个生长阶段,分别对13项血液生理指标、16项血清生化指标、5项激素指标、9项免疫因子指标和5项抗氧化指标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血液生理指标中,4、6和8月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月龄(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葡萄糖的含量均在2月龄最高,总蛋白含量在6月龄最高。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葡萄糖、甘油三酯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与月龄存在关联;总蛋白与白蛋白、球蛋白、血尿素氮、葡萄糖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激素指标中,皮质醇、胰岛素和甲状腺素的含量分别在4、6和8月龄时最高。免疫因子指标中,4月龄白细胞介素2显著高于6月龄,2月龄的IgA显著高于0月龄,12月龄的IgG显著高于8月龄(P<0.05)。抗氧化因子指标中,12月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8月龄(P<0.05)。可见,巴宁猪血液生化指标及月龄间均存在普遍关联,巴宁猪在6和8月龄阶段分别为造血功能和肌肉发育的高峰期,应制定相应的营养管理与饲喂策略。不同生长阶段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激素指标的含量影响较大,对免疫因子指标和抗氧化因子指标的含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宁猪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激素指标 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给药恩诺沙星对豚鼠体质量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董浩 刘志国 +7 位作者 刘金生 武卫国 王学文 张乐颖 董青花 朱婉月 马丽颖 左琴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目的测定不同途径进行恩诺沙星给药,对豚鼠体质量变化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不同途径进行恩诺沙星给药对豚鼠体质量、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高剂量恩诺沙星饮水给药会显... 目的测定不同途径进行恩诺沙星给药,对豚鼠体质量变化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不同途径进行恩诺沙星给药对豚鼠体质量、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高剂量恩诺沙星饮水给药会显著影响豚鼠的饮水量,高剂量恩诺沙星和低剂量恩诺沙星饮水给药都会显著影响豚鼠的体质量增长。在血液生理指标方面,不同给药处理组中的白细胞计数WBC、单核细胞绝对值MON、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N、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6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给药处理组中的钙C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三酰甘油TG等5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途径恩诺沙星给药对豚鼠多项生物学指标影响的测定,为豚鼠的科学用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豚鼠 血液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及参考范围建立
9
作者 冯少华 吴邦元 +6 位作者 梁驹 陈黎 徐小钦 李万洪 周材权 马红 张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3,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1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使用非配对t检验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组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依照正态分布区间建立相应指标参考范围。最后,将参考范围分别与相近雉类以及1只体况较差绿尾虹雉的对应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中,α-羟丁酸脱氢酶存在性别差异(P<0.05),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血镁和γ-谷氨酰转移酶存在年龄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不具有显著的性别或年龄差异(P>0.05);绝大多数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与近缘雉类高度相似;25项指标的参考范围中,体况较差个体共有14项指标出现偏差。【结论】建立的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血液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参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汪炎池 李雄雄 +2 位作者 沙玉柱 杨麒天 赵生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94,共6页
为了探究黄芪多糖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0只体重为(18.60±0.80)kg的湖羊公羔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2 g/k... 为了探究黄芪多糖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0只体重为(18.60±0.80)kg的湖羊公羔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2 g/kg黄芪多糖,试验期共16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150 d。正试期间,每15 d为一个阶段测定湖羊的生长性能指标,生长测定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取3只体重接近的试验羊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屠宰后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湖羊平均日增重提高11.10%(P>0.05),料重比降低9.56%(P>0.05);血液中红细胞体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其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GR)值及背膘厚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剪切力、滴水损失率及pH45 min显著降低(P<0.05);同时湖羊瘤胃液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0.2 g/kg黄芪多糖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屠宰性能指标影响不明显,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品质,同时维持瘤胃内环境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黄芪多糖 生长性能 血液生理生化 屠宰性能 肉品质 瘤胃发酵指标
原文传递
浅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对动物健康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任雅楠 李永峰 王晨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10期23-25,共3页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血液生理状况,深入了解动物的生理、健康状况,以及它们的机体代谢水平,为其生产性能、适应性等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可能与动物的品种、生活条件、营养状况以及其他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会...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血液生理状况,深入了解动物的生理、健康状况,以及它们的机体代谢水平,为其生产性能、适应性等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可能与动物的品种、生活条件、营养状况以及其他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会有所不同。从生理指标水平为动物的品种特性研究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生理指标 生产性能 疾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慢性麻醉对红鲫血液生理及肝脏hsp70和hsp90mRNA表达量的影响
12
作者 吴冰 董秀金 +1 位作者 徐一力 许建和 《河北渔业》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为研究丁香酚慢性麻醉对红鲫(Carassius auratus)血液生理及肝脏中应激基因hsp70和hsp90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丁香酚处理组和对照组,用15 mg/L丁香酚处理平均体质量(61.9±3.66)g红鲫12 h。试验结果表明,经12 h麻醉后,试... 为研究丁香酚慢性麻醉对红鲫(Carassius auratus)血液生理及肝脏中应激基因hsp70和hsp90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丁香酚处理组和对照组,用15 mg/L丁香酚处理平均体质量(61.9±3.66)g红鲫12 h。试验结果表明,经12 h麻醉后,试验组红鲫除游动变缓外,其它行为表现正常,未出现死亡现象;麻醉组红鲫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乳酸脱氢酶活力显著下降,而血糖和K^(+)、Na^(+)浓度却显著上升。基因定量结果显示,麻醉组红鲫肝脏中hsp70和hsp90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15 mg/L丁香酚处理12 h内对红鲫未造成明显损伤,可用于其保活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鲫(Carassius auratus) 丁香酚 血液生理 HSP70 HSP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鸟类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申晓莉 图雅 +1 位作者 贾斌 田永芝 《甘肃畜牧兽医》 2008年第3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野生鸟类 生理生化特性 神经体液调节 血浆生化指标 血液生理指标 物质运输 生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日龄桃谷雏鸭几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国富 胡薛英 +4 位作者 熊道焕 王建华 方建民 李春雨 曾令鹤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1995年第3期22-23,共2页
3─5日龄桃谷雏鸭几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程国富,胡薛英,熊道焕,王建华,方建民,李春雨,曾令鹤(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武汉430070)随着养鸭业的发展,各地对鸭的品种、性能、疫病的预防、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3─5日龄桃谷雏鸭几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程国富,胡薛英,熊道焕,王建华,方建民,李春雨,曾令鹤(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武汉430070)随着养鸭业的发展,各地对鸭的品种、性能、疫病的预防、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由于雏鸭处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指标 血液生理 樱桃谷雏鸭 白细胞计数 血液生理指标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液生化指标 非蛋白氮 红细胞计数 血清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猪低氧适应的血液生理指标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孔小艳 苟潇 +3 位作者 马腾 冷静 毛华明 杨舒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7-300,共4页
藏猪作为青藏高原土著品种是很好的低氧适应研究模式动物。本研究选择藏猪(海拔3 700 m左右)、大河猪(海拔2 300 m左右)、明光小耳猪(海拔1 900 m左右)和滇南小耳猪(海拔550 m左右)等4个连续海拔分布猪种进行血液生理比较,共完成7项与... 藏猪作为青藏高原土著品种是很好的低氧适应研究模式动物。本研究选择藏猪(海拔3 700 m左右)、大河猪(海拔2 300 m左右)、明光小耳猪(海拔1 900 m左右)和滇南小耳猪(海拔550 m左右)等4个连续海拔分布猪种进行血液生理比较,共完成7项与氧气运输相关的血液生理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藏猪红细胞数[RBC,(8.61±0.89)×1012/L]、血红蛋白浓度[HGB,(172.51±21.39)g/L]和红细胞压积[HCT,(53.02±6.39)%]3个指标远高于明光小耳猪(8.61±0.89,109.63±11.18,39.24±3.89)和滇南小耳猪(6.72±0.81,104.83±9.4,35.22±3.2)(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61.65±3.5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19.99±1.24)Pg]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4.8±8.52)g/L]与后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而2 300 m海拔大河猪各项指标均处于中间。结果表明,与氧气运输相关血液生理指标依海拔升高而升高;高的血红蛋白浓度是藏猪低氧适应的生理表征;而高的血红蛋白浓度主要来源于红细胞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血液生理 海拔梯度 低氧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生殖激素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8
16
作者 官丽辉 张立永 +2 位作者 刘海斌 张敏 王志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76,共7页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APS)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生殖激素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27周龄健康、体质量相近、产蛋率相近的产蛋后期海兰褐壳蛋鸡3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处理...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APS)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生殖激素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27周龄健康、体质量相近、产蛋率相近的产蛋后期海兰褐壳蛋鸡3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处理Ⅲ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处理Ⅰ、Ⅱ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和100 mg/kg黄芪多糖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49 d。添加黄芪多糖可显著提高产蛋率,降低料重比,提高生产性能。黄芪多糖组显著或极显著地(P<0.05或P<0.01)提高了FSH、LH、E_2、IGF-Ⅰ、T_4、Pt含量;多糖高剂量组血清TG、AST、ALT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GLU、HDL、ALP、Ca^(2+)和P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提高产蛋后期母鸡的生殖激素水平,有利于改善产蛋后期母鸡的卵巢功能,促进卵泡发育与排卵,提高其产蛋性能;并具有一定的降血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蛋鸡 生产性能 生殖激素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对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潘军 曹玉凤 +4 位作者 吕超 高腾云 付彤 李改英 廉红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研究白灵菇菌糠对肉牛的育肥效果及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0头日增质量和体质量接近的西门塔尔杂交二代牛,按日增质量、体质量和年龄配对的原则,分为对照组(CG)、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用白灵... 【目的】研究白灵菇菌糠对肉牛的育肥效果及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0头日增质量和体质量接近的西门塔尔杂交二代牛,按日增质量、体质量和年龄配对的原则,分为对照组(CG)、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用白灵菇菌糠代替日粮中0%,20%,40%,60%质量比的麦秸,进行70 d的饲养试验,于预试期和试验期分3次对每头牛称体质量和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白灵菇菌糠对肉牛育肥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1)试验Ⅰ~Ⅲ组肉牛的日增质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9%,10.32%和2.38%,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随着试验的进行,至试验末期时,除试验Ⅱ组肉牛血液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有所降低外,各试验组肉牛血液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其中白细胞的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试验Ⅰ、Ⅱ、Ⅲ组肉牛试验60 d时,血液白细胞数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8.31%(P〈0.05),8.38%(P〈0.01)和8.22%(P〉0.05)。(3)试验Ⅰ、Ⅱ、Ⅲ组肉牛试验45和60 d时,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28%(P〉0.05),28.79%(P〈0.01),24.90%(P〈0.05)和5.62%(P〉0.05),18.88%(P〈0.05),19.68%(P〈0.05);各试验组肉牛在试验45 d时,血浆钙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在试验60 d时,各试验组肉牛血浆尿素氮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5.51%(P〈0.01),49.32%(P〈0.01)和4.41%(P〉0.05);试验进行到第60天时,各试验组肉牛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钙、磷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试验Ⅱ组肉牛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尿素氮、钙和磷等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而试验Ⅰ、Ⅱ组肉牛的血浆碱性磷酸酶和试验Ⅰ、Ⅲ组尿素氮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反。【结论】菌糠对肉牛的免疫机能和血液代谢指标无负面影响,可以作为肉牛的粗饲料使用,且其具有良好的育肥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肉牛 生长性能 血液生理指标 血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中藏猪血液生理指标测定与比较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强巴央宗 张浩 +3 位作者 白玛央宗 刘金凤 商鹏 丹增旺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82-2384,共3页
藏猪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方猪种。为了解其血液生理特征,本研究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6月龄藏猪和同环境中长白猪的血液常规生理指标,比较品种和性别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6月龄猪血液生理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藏猪比长白猪... 藏猪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方猪种。为了解其血液生理特征,本研究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6月龄藏猪和同环境中长白猪的血液常规生理指标,比较品种和性别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6月龄猪血液生理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藏猪比长白猪具有较高的WBC、LY#、Mid#、Mid#、PLT、PEW和PCT,但RBC、HGB、HCT、MCH明显较低(P<0.05)。藏猪血液生理指标具有高海拔低氧适应特征,抗病性能好,血液生理指标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性,适合用于医学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血液生理 高原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二代中华鲟分枝杆菌感染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书环 聂品 +8 位作者 舒少武 杜浩 Foo Khong Lee 杨月梅 邵纯 邸军 黄君 曾令兵 危起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鱼类分枝杆菌病是由分枝杆菌属的非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长期性感染疾病。本研究发现,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子二代可感染该病,典型病理特征是腹水、腹膜肉芽肿、肾脏水肿、肝脏呈灰白色等。采集腹水,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获得一株... 鱼类分枝杆菌病是由分枝杆菌属的非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长期性感染疾病。本研究发现,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子二代可感染该病,典型病理特征是腹水、腹膜肉芽肿、肾脏水肿、肝脏呈灰白色等。采集腹水,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获得一株缓慢生长型的抗酸杆菌,进一步通过16S r DNA和IS2404重复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该菌与Mycobacterium liflandii相似性最高。将10尾健康子二代中华鲟3次体检的血液参数与4尾分枝杆菌感染子二代中华鲟12次检查的血液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在26项生理生化指标中,有9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钠、氯、钙、总蛋白、球蛋白、外周血白细胞总数(TWBC)和谷丙转氨酶(ALT),其中TWBC、中性粒细胞和ALT这3项指标显著升高,其他指标显著下降,说明分枝杆菌感染对鱼体肝脏和肾脏的损伤较大。采用盐酸卡纳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三种抗生素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给药时间75 d,治疗后腹水明显减少,RBC、血红蛋白、PCV、MCV和球蛋白这5项血液理化指标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说明药物治疗初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病程的加剧,该尾鱼最终未能治愈。以上结果表明,分枝杆菌在中华鲟广泛流行,对中华鲟的危害较大,目前尚未见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因此对该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人工养殖 分枝杆菌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青饲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严学兵 刘圈炜 +2 位作者 王成章 郭玉霞 李德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6-461,共6页
近年来,随着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业的发展,相关草产品在奶牛饲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日益成熟,但在山羊饲养的消化生理、营养代谢及利用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缺乏。为了解不同水平苜蓿鲜草饲粮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 近年来,随着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业的发展,相关草产品在奶牛饲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日益成熟,但在山羊饲养的消化生理、营养代谢及利用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缺乏。为了解不同水平苜蓿鲜草饲粮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于2005年7-9月,选用3月龄、初始体重17.77±1.05 kg、遗传背景基本一致的波尔山羊(Capra hircus L.)4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各组饲粮中苜蓿鲜草替代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5%(试验Ⅰ组)、30%(试验Ⅱ组)、45%(试验Ⅲ组)和60%(试验Ⅳ组)(按干物质计)。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都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血液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极显著(P<0.01)、白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总胆固醇、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尽管各组血糖、尿素氮、甘油三酯及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但试验Ⅱ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最低。因此,30%替代水平为最佳,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鲜草 波尔山羊 生长性能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