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预防脊柱手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小军 李安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667-669,共3页
脊柱手术后患者因活动受限等多种原因,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大部分关于脊柱手术后血栓栓塞的研究只报道了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和肺栓塞(PE),很少将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也纳入血栓栓塞并发症。
关键词 血栓栓塞并发症 手术后 低分子肝素 临床应用 脊柱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术后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成斌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9年第6期321-323,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为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随年龄增加其流行率和患病率也不断增加,Af患者大约50%为75岁及以上者。Af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及血栓栓塞并发症,致死与致残,年长也是Af病人卒中的一个...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为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随年龄增加其流行率和患病率也不断增加,Af患者大约50%为75岁及以上者。Af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及血栓栓塞并发症,致死与致残,年长也是Af病人卒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危险因素。并且Af导致卒中的比例随年龄呈指数性增长。另外,Af增加医疗费用,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短寿命。我国由于人口老化,Af病人亦明显增加。因此,老年人的Af不论节律控制或室率控制,如何选择较有效的防治血栓栓塞策略至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 老年人 防治 缺血性卒中 持续性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
3
作者 严晓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511-513,共3页
关键词 内科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防治 致命性肺栓塞 严重并发症 非手术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34
4
作者 韩雅玲 王祖禄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79,共3页
关键词 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患者 缺血性脑卒中 防治 房颤患者 年发生率 栓塞事件 研究发现 抗栓治疗 预防试验
原文传递
开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关系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兢津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4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开腹脾切除术 血小板计数 血栓-栓塞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6
作者 胡锦清 林东 沈建康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4期274-277,共4页
近年来,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尽管GDC栓塞存在诸多优点,但栓塞时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仍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文章就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最新进... 近年来,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尽管GDC栓塞存在诸多优点,但栓塞时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仍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文章就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血栓栓塞并发症 预后 介入疗法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7
作者 朱江帆 史杰 《腹腔镜外科杂志》 1999年第3期26-30,共5页
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病人恢复快,近年得到广泛应用。施行腹腔镜手术时需要建立CO<sub>2</sub>气腹及采用反向Trendelenburt体位,从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形成静脉淤滞。也有研究证实,腹腔镜手术后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淤滞 预防措施 血栓栓塞并发症 手术后 栓塞 血流速度 股静脉 下肢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8
作者 朱江帆 史杰 《实用医药杂志》 1998年第2期62-65,共4页
腹腔镜手术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济南军区总医院普外科(山东济南250031)朱江帆济南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史杰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近年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等血栓性并发症已屡见报道[1,2]。本文就... 腹腔镜手术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济南军区总医院普外科(山东济南250031)朱江帆济南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史杰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近年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等血栓性并发症已屡见报道[1,2]。本文就腹腔镜手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静脉淤滞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血栓栓塞并发症 血流速度 股静脉 栓塞 手术后 下肢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效果评析
9
作者 胡颖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目的分析为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为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其临... 目的分析为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为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其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慢性房颤 血栓栓塞并发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病率和预测指标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艳秋 马峰 +6 位作者 杜丰 苏雪松 孙广萍 周光宇 边晓慧 何平 李德天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7期638-640,共3页
关键词 血栓栓塞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 预测指标 发病率 肾功能受损 患者 常见并发症 肾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对评价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淼 沈玉祥 +2 位作者 袁建军 翟亚萍 商保军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血液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浓度变化及其对评价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价值。方法研究期间,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左心房和/或左心耳血栓者10例,另有外周动脉明确血栓栓...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血液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浓度变化及其对评价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价值。方法研究期间,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左心房和/或左心耳血栓者10例,另有外周动脉明确血栓栓塞并发症者8例,共18例为血栓组;行 TEE 检查未发现 LA 和/或 LAA 血栓且排除血栓栓塞并发症病史者为无血栓组(17例);未行 TEE 检查及排除外周动脉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房颤患者54例为房颤组,对照组33例为无房颤组。各组均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和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 TAT、D-D 浓度和 AT-Ⅲ活性,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F 患者无论是否伴有血栓,其 TAT 及 D-D 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房颤组(P<0.05),AT-Ⅲ活性明显低于无房颤组(P<0.05)。血栓组患者 TAT、DD 水平明显高于无血栓组(P 均<0.05)。结论房颤患者可引起凝血系统的激活;检测房颤患者血浆中 TAT 可能成为评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栓塞危险性 心房颤动患者 价值 血栓栓塞并发症 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房颤患者 凝血系统 外周动脉 AT-Ⅲ 分子标志物 左心耳血栓 发色底物法 TAT 浓度变化 对比分析 患者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与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国良 彭健 +1 位作者 张忠栋 陈良川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血清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及12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栓塞... 【目的】探讨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血清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及12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栓塞组sP-selectin血清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42.4±8.2)μg/mLVS(36.3±8.4)±g/mL(P〈0.01)]。[结论]sP-selectin水平的升高与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并发症 血栓栓塞/并发症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丹麦全国的随访研究:口服抗凝剂治疗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远期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德敏 Polzin A +1 位作者 Schleicher M Seidel H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3期334-334,共1页
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推荐手段,但目前还不确定射频消融是否可降低房颤所致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建议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至少接受3个月口服抗凝剂治疗,但3个月后是否继续服用需个体化... 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推荐手段,但目前还不确定射频消融是否可降低房颤所致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建议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至少接受3个月口服抗凝剂治疗,但3个月后是否继续服用需个体化评估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后 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 口服抗凝剂 风险评估 出血事件 治疗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股骨干骨折致股动脉血栓栓塞1例诊治分析
14
作者 张淼 王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4271-4272,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骨折/外科学 血栓栓塞/并发症/治疗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
15
作者 李元 尹炜凡 +1 位作者 吴微 杨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1005-1006,共2页
1 病历 患者,男,15岁,以头痛、复视10d,加重伴恶心呕吐8d,于2009年6月16日人院。患者就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枕部胀痛,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尚可忍受,可自行缓解,同时出现复视,无明显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发热,无意... 1 病历 患者,男,15岁,以头痛、复视10d,加重伴恶心呕吐8d,于2009年6月16日人院。患者就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枕部胀痛,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尚可忍受,可自行缓解,同时出现复视,无明显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发热,无意识丧失,未予特殊处理。两天后患者头痛加重,为持续性胀痛,程度剧烈,不可自行缓解,伴有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经治疗(具体不详)后头痛无明显好转。既往于2009年3月在当地医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分型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变病综合征/并发症 栓塞血栓形成/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危险评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银平 陈巧莉 付海燕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我国30~85岁居民中心房颤动患病率达0.77%[1-2]。在≥6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6%。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是心房颤动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我国30~85岁居民中心房颤动患病率达0.77%[1-2]。在≥6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6%。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是心房颤动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房颤动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出血风险,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为了识别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性,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采用CHADS2风险评估系统,而欧洲、加拿大采用CHA2DS2VASc系统来评估血栓风险。我国的指南建议采用CHADS2系统来评估,本文就两种评估方法的差异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患者 非瓣膜性心脏病 评分方法 评估系统 心律失常 抗凝治疗 栓塞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致血栓前状态的监测及护理
17
作者 胡晋真 张庆桥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9年第8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射频消融术 护理 血栓栓塞并发症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RFCA治疗 顽固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血栓形成与C肽等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敏 胡湘明 +1 位作者 朱筱 何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脑血栓形成(C组)患者与76例糖尿病不合并脑血栓形成(B组)及76例老年无糖尿病有脑血栓形成(A组)患者进行临床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C组与B组相...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脑血栓形成(C组)患者与76例糖尿病不合并脑血栓形成(B组)及76例老年无糖尿病有脑血栓形成(A组)患者进行临床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C组与B组相比,收缩压(SBP)、空腹C肽(Fc-p)均高于B组(P<0.05),空腹血糖(FBS)、病程低于B组(P<0.05);B组与A组相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FBS、尿素氮(BUN)、肌酐(Cr),B组高于A组(P<0.05),SBP、Fc-p,B组低于A组(P<0.05);C组与A组相比,HbA1c、FBS、BUN高于A组(P<0.05),Fc-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C组则低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收缩压、Fc-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是糖尿病患者患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影响力度依次为LDL-ch>Fc-p>SBP。【结论】为防止老年人2型糖尿病急性脑血栓形成,降压、纠正血脂紊乱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重要的,控制血糖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并发症 急性病 栓塞血栓形成/并发症 C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口服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栓治疗专家共识》的解读
19
作者 李广平 刘彤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1期21-22,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慢性房颤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是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严重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事件,严重血栓事件,如大面积的脑梗死,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来,...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慢性房颤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是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严重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事件,严重血栓事件,如大面积的脑梗死,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慢性房颤的抗凝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心血管专业医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血栓治疗 支架术后 冠状动脉 长期口服 血栓栓塞并发症 华法林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例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及抗凝出血风险评定分析
20
作者 钱钢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心房颤动是以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继而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为特点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7.2%,心房颤动最大的危害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大大提高,因此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是以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继而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为特点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7.2%,心房颤动最大的危害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大大提高,因此抗凝治疗成为心房颤动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抗凝出血 血栓形成 风险 室上性心律失常 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脏泵血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