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血族文化绽放的人性和谐之花 被引量:4
1
作者 赵亮 周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27-230,共4页
血族文化作为西方文化中一个特别的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诞生与发展和宗教文化紧密相关。人类死亡意识的加强,促使人去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建构了严密而完善的血族文化社会体系。作为反映人性的一面镜子,血族文化中的"... 血族文化作为西方文化中一个特别的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诞生与发展和宗教文化紧密相关。人类死亡意识的加强,促使人去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建构了严密而完善的血族文化社会体系。作为反映人性的一面镜子,血族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又有了现代延伸。抛弃迷信,现代吸血鬼形象仍具检讨人性得失、有益社会和谐之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族文化 吸血鬼 死亡意识 和谐社会 基督教 社会体系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的血族复仇与《春秋》决狱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黎明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4,共3页
汉代,血族复仇之风盛行,成为两汉社会风俗中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在当时,许多社会阶层都存在浓郁的血族复仇风习,即使诸侯王公亦是如此。而官府对于这一类案件的处理则相当宽容,这与当时普遍流行的“《春秋》决狱”法律行为有很大... 汉代,血族复仇之风盛行,成为两汉社会风俗中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在当时,许多社会阶层都存在浓郁的血族复仇风习,即使诸侯王公亦是如此。而官府对于这一类案件的处理则相当宽容,这与当时普遍流行的“《春秋》决狱”法律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两汉时期的《春秋》学,主要是公羊学派,而《公羊传》的思想特征之一就是对复仇的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族复仇 《春秋》决狱 公羊传 汉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逢迎主流,抑或另辟蹊径?——论混血族裔伊顿姐妹的文学发声
3
作者 陈连贵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4-109,共6页
批评界向来将混血族裔伊迪丝·伊顿和温妮弗蕾德·伊顿姐妹视作美国亚裔文学的先行者,却较少关注她们作为混血族裔本身的身份诉求。伊迪丝唐人街文学和温妮弗蕾德日本浪漫故事均渗透着混血族裔尊重差异、种族融通的吁求。伊顿... 批评界向来将混血族裔伊迪丝·伊顿和温妮弗蕾德·伊顿姐妹视作美国亚裔文学的先行者,却较少关注她们作为混血族裔本身的身份诉求。伊迪丝唐人街文学和温妮弗蕾德日本浪漫故事均渗透着混血族裔尊重差异、种族融通的吁求。伊顿姐妹积极介入主流文化活动和价值观塑造,细致研判读者群特征及其审美期待,借势女性主义、东方主义等社会思想,包装种族话语,表达混血族裔乃至所有少数族裔的感受和关切,开辟了混血族裔文学叙事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族 伊顿姐妹 身份 文学发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4
作者 王增红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年第2期222-234,共13页
本文是在美国新的族裔话语形势下,重新审视一直以来被定性为华裔作家的戴安娜·张和她的代表作《爱的边界》。通过梳理有关批评史和细读文本,本文肯定了戴安娜·张作为欧亚裔混血族作家在混血族文学领域的价值。在种族秩序严苛... 本文是在美国新的族裔话语形势下,重新审视一直以来被定性为华裔作家的戴安娜·张和她的代表作《爱的边界》。通过梳理有关批评史和细读文本,本文肯定了戴安娜·张作为欧亚裔混血族作家在混血族文学领域的价值。在种族秩序严苛的50年代美国社会,戴安娜·张通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战时上海这个特殊的环境隐喻中,把欧亚裔混血族在美国社会无容身之所的境遇曲折地表达出来。《爱的边界》不仅出色地探讨了欧亚裔分裂的自我意识和悲剧的生存状态,为西方读者刻画了一种关于欧亚裔的存在主义印象,重申了混血族存在的权利,而且通过欧亚裔主人公的身份抉择诠释了戴安娜·张对欧亚裔身份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挑战了当时美国社会严格的种族分类体系和单一种族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安娜·张 《爱的边界》 欧亚裔 血族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血族”电影的文化渊源与影片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宁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1-92,共2页
电影《暮光之城》引起了新一轮的世界"吸血鬼"风潮,作为恐怖电影中特殊的一支,"血族"电影再次受到关注,"血族"电影的三个发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成为电影文化史上绚烂的篇章和未来新类型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血族"类型的电影... 电影《暮光之城》引起了新一轮的世界"吸血鬼"风潮,作为恐怖电影中特殊的一支,"血族"电影再次受到关注,"血族"电影的三个发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成为电影文化史上绚烂的篇章和未来新类型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血族"类型的电影是恐怖电影的审美由"恐怖审美"向"暴力美学"的欣赏视角演变,再衍生出的更广泛的审美角度,深入内心的电影情感缓冲着审美的疲劳,延长着这一类型电影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族 “吸血鬼” 僵尸 丧尸 电影艺术 文化渊源 电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的血族复仇 被引量:8
6
作者 彭卫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35-42,共8页
血族复仇是原始社会氏族或部落之间解决伤害纠纷的合理手段。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司法机构的设立,复仇行为逐渐受到法律的约束。然而,作为上古时代的一种遗风,各个民族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仍不同程度存在复仇习俗。本文拟对前人鲜有论及的汉... 血族复仇是原始社会氏族或部落之间解决伤害纠纷的合理手段。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司法机构的设立,复仇行为逐渐受到法律的约束。然而,作为上古时代的一种遗风,各个民族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仍不同程度存在复仇习俗。本文拟对前人鲜有论及的汉代汉族人民中的复仇风习做初步探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血族复仇 复仇者 复仇习俗 宗族 为父报仇 汉人 汉律 同态复仇 士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血族复仇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永采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1期74-81,共8页
论血族复仇李永采血族复仇(bloodrevenge,又译血亲复仇、血属复仇)是原始社会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方面,是氏族、胞族、部落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方面对外关系的发展水平受内部物质生产条件和组... 论血族复仇李永采血族复仇(bloodrevenge,又译血亲复仇、血属复仇)是原始社会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方面,是氏族、胞族、部落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方面对外关系的发展水平受内部物质生产条件和组织能力的制约,又对内部这些方面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族复仇 父系氏族 同态复仇 母系氏族 部落 氏族制度 澳大利亚人 摩尔根 文化人类学 库尔奈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血族复仇及其遗风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景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55-61,共7页
略论血族复仇及其遗风陈景源血族复仇亦称血亲复仇,是原始社会中氏族或部落成员遭受到外来伤害时,其所属氏族或部落成员集体向伤害者方面进行报复的一种行为。血族复仇不仅流行于氏族社会,并且以残余或变态形式留存在阶级社会中,时... 略论血族复仇及其遗风陈景源血族复仇亦称血亲复仇,是原始社会中氏族或部落成员遭受到外来伤害时,其所属氏族或部落成员集体向伤害者方面进行报复的一种行为。血族复仇不仅流行于氏族社会,并且以残余或变态形式留存在阶级社会中,时至今日,其遗风在我国一些民族地区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族复仇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 民族地区 氏族制度 傈僳族 氏族首领 生产劳动 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怒族的氏族与血族部落残余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鹤书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6期62-69,共8页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的资料,对怒族中残存的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和血族部落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探讨。作者认为,怒族在十五世纪中期处于母权制的繁荣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怒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怒族社会中的...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的资料,对怒族中残存的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和血族部落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探讨。作者认为,怒族在十五世纪中期处于母权制的繁荣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怒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怒族社会中的氏族部落组织残余却保留下来。怒族的部落组织是按氏族特征组成的,处于血族部落阶段。随着晚近犁耕农业的出现、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怒族社会的氏族组织联系日益松弛,血族部落组织使呈现出向地域部落过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 部落组织 云南怒族 血族 头人 父子连名制 怒江地区 家长制家庭公社 傈僳族 母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乌桓血族复仇说起
10
作者 成史章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50-50,共1页
《乌桓传》对乌桓的记载有混乱之嫌,若不搞清,有碍于正确认识乌桓历史。如:“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以己为种,无复报者故也。……其嫁娶皆先私通,略将女去,或半岁百日,然后遣媒人送马牛羊以为聘娶之礼。婿随妻归……... 《乌桓传》对乌桓的记载有混乱之嫌,若不搞清,有碍于正确认识乌桓历史。如:“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以己为种,无复报者故也。……其嫁娶皆先私通,略将女去,或半岁百日,然后遣媒人送马牛羊以为聘娶之礼。婿随妻归……为妻家仆役2年,妻家乃厚遣送女,居处财物,一出妻家。故其俗从妇人计,至战斗时乃自决之……父兄死,妻后母执嫂,若无执嫂者,则己子以亲之次妻伯叔焉,死则归其故夫”。看后让人觉得条理不清。以博深著称的马长寿和内田吟风二先生,也把这两个时期的情况混在一起。马先生说:“唯一的解释就是母方有氏族,而父方则只有家族没有氏族,所以父方没有‘族类’,自然就没有族属给他报仇了”(《乌桓与鲜卑》127页);内田先生说:“在乌桓母系社会时期,因为从其他氏族来的父亲和与父亲同来的异母兄弟是所谓外氏族者,故属于母亲氏族的儿子杀害了父兄也不会受到母系氏族的制栽”(《北亚史研究》)38页)。这里我们暂不去讨论家族和氏族有什么不同,但在母系社会,人们一般不会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谁是自己的异母兄弟。按照血族复仇的通则,“外氏族者”被“母系氏族”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族复仇 母系社会 次妻 马长寿 族属 妻后母 条理不清 马先生 田先生 以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血鬼:暗夜潜藏之血族
11
作者 El_nino candid 《软件》 2004年第5期21-21,共1页
2002rh ,NIHILISTIC制作的《吸血鬼:暗夜潜藏》第一作是《避世救赎》,主角为一初生的吸血鬼,在自身人性和道德规范之下与变成吸血鬼后的本体进行痛苦的较量。由Troika接手的《吸血鬼:暗夜潜藏之血族》(以下简称《血族》),主题转... 2002rh ,NIHILISTIC制作的《吸血鬼:暗夜潜藏》第一作是《避世救赎》,主角为一初生的吸血鬼,在自身人性和道德规范之下与变成吸血鬼后的本体进行痛苦的较量。由Troika接手的《吸血鬼:暗夜潜藏之血族》(以下简称《血族》),主题转向吸血鬼氏族的内部斗争,Camarilla(密党)联盟王子LaCriox想在洛杉矶建立自己的势力,杀掉他的主上(Sire)后,将主角留在身边做杂务。随着时间推移,你发现吸血鬼社会和人类社会一样充满竞争。游戏中,你将加入一个吸血鬼氏族,利用此氏族的能力去完成任务,最终成为此氏族的首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鬼:暗夜潜藏之血族 Troika公司 动作冒险类游戏 多人模式 HALF Life2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社會雜交與血族群婚問題 中國古代性文化探索之三
12
作者 江曉原 《中国文化》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本文主要依據先秦及秦漢文獻,重點討論了兩個問題:一,在中國文獻中找不到雜交階段存在過的證據,所以可以認同當代西方文化人類學的主流意見。二,在中國文獻中可以找到相當豐富的有關血族群婚的證據,和當代西方文化人類學主流意见不同,... 本文主要依據先秦及秦漢文獻,重點討論了兩個問題:一,在中國文獻中找不到雜交階段存在過的證據,所以可以認同當代西方文化人類學的主流意見。二,在中國文獻中可以找到相當豐富的有關血族群婚的證據,和當代西方文化人類學主流意见不同,筆者認爲血族群婚階段在中國上古可能存在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雜交 血族群婚 兄妹相婚 同産相奸
原文传递
当代美国混血族文学批评刍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增红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5,共7页
20世纪90年代,美国文学市场上涌现出一股混血族传记潮。大量涌现的混血族传记和混血族作家在文本中表达强烈的混血族意识,迫使文学批评界开始审视一直以来被忽视或低估的混血族文学文本。混血族文学重视作家本身在文化与种族身份上的混... 20世纪90年代,美国文学市场上涌现出一股混血族传记潮。大量涌现的混血族传记和混血族作家在文本中表达强烈的混血族意识,迫使文学批评界开始审视一直以来被忽视或低估的混血族文学文本。混血族文学重视作家本身在文化与种族身份上的混杂性,关注作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混血族感性,其本质是为混血族在种族社会协商混血族身份、争取平等权益而服务,是对美国社会关于混血族的错误种族叙事的驳斥与反思。本文主要从混血族文学的兴起、本质特征及相关批评争议三个方面对混血族文学这一新兴领域进行阐释与探讨,并进一步指出混血族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批评视角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混血族文学 种族混杂 血族感性
原文传递
种族冒充、冒充叙事与混血族身份政治--温妮弗蕾德·伊顿新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增红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3-214,共22页
作为一个半华人半白人后裔,温妮弗蕾德·伊顿不仅从未在公开场合承认她的华人血统,还通过她的日语笔名和日本罗曼司小说营造出了她的日本性。这种种族冒充行为使得学界对她颇有微词。本文从温妮弗蕾德的种族冒充行为入手,以其回忆... 作为一个半华人半白人后裔,温妮弗蕾德·伊顿不仅从未在公开场合承认她的华人血统,还通过她的日语笔名和日本罗曼司小说营造出了她的日本性。这种种族冒充行为使得学界对她颇有微词。本文从温妮弗蕾德的种族冒充行为入手,以其回忆录和代表性冒充叙事作品为例,从混血族文学的角度概括温妮弗蕾德的混血族身份政治,突出她在混血族文学领域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妮弗蕾德·伊顿 种族冒充 冒充叙事 血族文学
原文传递
苏新发与混血族文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增红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228,共17页
本文从混血族文学的视角重新解读19、20世纪之交的欧亚混血作家苏新发的作品,探求其作品中的欧亚裔感性和混血族文学特征,并揭示其作品在混血族文学领域的价值。
关键词 血族文学 苏新发 族裔模糊性 欧亚裔感性
原文传递
须发与刑罚——秦汉髡耐(完)刑的法文化思考
16
作者 郑智 《法律史评论》 2024年第2期3-17,共15页
性质上颇具争议的髡耐(完)刑,在秦汉时期是一种附加在劳役刑上的、与人的须发有关的刑罚,本身具有耻辱宣教的性质。这一刑罚结合了秦汉时代中国人基于血族永续的神圣意识以及相应的家族主义观念,将法律的正义理念与人们对有关须发的神... 性质上颇具争议的髡耐(完)刑,在秦汉时期是一种附加在劳役刑上的、与人的须发有关的刑罚,本身具有耻辱宣教的性质。这一刑罚结合了秦汉时代中国人基于血族永续的神圣意识以及相应的家族主义观念,将法律的正义理念与人们对有关须发的神秘互渗的原逻辑思维完美结合在一起。然而,法律对于须发神圣意义的滥用却产生了与其正义理念背道而驰的结果,清代的削发令就是这一滥用的典型事例。而随着家族主义观念逐渐淡出中国现代性的历史舞台,法律正义对须发神圣意义的借助也随之成了历史的陈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髡耐刑 法律正义 血族永续 互渗律 原逻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三岩的社会控制:从法人类学和民族志的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坚赞才旦 许韶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8-165,共8页
西藏昌都三岩地区偏于一隅,当地生态脆弱、技术单薄,长期处于血族、村庄和宗教的无为而治状态,遗有血亲复仇的残迹。"巴巴"的协调机制起着承载传统、强制规范、稳定社会的作用。近代以来,三岩在与国家的对接中,自控体系不断增... 西藏昌都三岩地区偏于一隅,当地生态脆弱、技术单薄,长期处于血族、村庄和宗教的无为而治状态,遗有血亲复仇的残迹。"巴巴"的协调机制起着承载传统、强制规范、稳定社会的作用。近代以来,三岩在与国家的对接中,自控体系不断增强,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同构成锥形塔的模式,表明法律向偏远地区移植过程中对本土资源的吸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稀缺 血族政治 本土资源 法律移植 法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商代的社会和政权结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贵民 《中州学刊》 1986年第4期99-103,98,共6页
商代是奴隶社会,已为史学界大多数学者所主张、研究、论述。但是关于奴隶制的类型还没有定论,由于受史料限制,研究课题多偏重于其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近年来论述商代社会的族落组织较多,这是一个新的开拓。目前对于族落组织的发展... 商代是奴隶社会,已为史学界大多数学者所主张、研究、论述。但是关于奴隶制的类型还没有定论,由于受史料限制,研究课题多偏重于其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近年来论述商代社会的族落组织较多,这是一个新的开拓。目前对于族落组织的发展程度及其作用,认识很不一致;而对于由此涉及商朝政权基础,尤其有关地方政权的存在和结构,更缺乏研讨。本文拟在这方面提出一点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组织 政权结构 商朝 商王朝 方伯 商王室 贡纳 血族关系 卜辞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完颜始祖史事探赜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世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3期84-88,共5页
金完颜始祖传说反映的是女真按出虎水完颜部在函普时期的社会风貌。在始祖函普时期。女真族正处于不断地迁徙、分化之中,氏族制度虽然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仍保持着部落、氏族、家庭公社三级组织结构,部落是最高级的社会组织,家庭公社是社... 金完颜始祖传说反映的是女真按出虎水完颜部在函普时期的社会风貌。在始祖函普时期。女真族正处于不断地迁徙、分化之中,氏族制度虽然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仍保持着部落、氏族、家庭公社三级组织结构,部落是最高级的社会组织,家庭公社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社会风俗上,还保留有聘礼婚制和血族复仇,部落的首领也是靠本人的才干和威望由部众推选产生的。这些都反映了原生氏族社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祖 家庭公社 女真族 氏族社会 部落 氏族制度 血族复仇 组织结构 史事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蹻王滇与云南地区文明化进程初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书灿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7-52,共6页
庄蹻王滇是战国时期发生于云南地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综合有关文献传说、田野考古及民族学材料可知,该传说与岷山庄王南迁有关,它是战国时期云南地区不同文化因素的碰撞与交流及民族融合的真实反映。云南地区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所历经... 庄蹻王滇是战国时期发生于云南地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综合有关文献传说、田野考古及民族学材料可知,该传说与岷山庄王南迁有关,它是战国时期云南地区不同文化因素的碰撞与交流及民族融合的真实反映。云南地区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所历经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通过血族征服,导致国家诞生的文明演进道路。庄蹻王滇加速了云南地区社会复杂化与文明化进程,并最终促成云南地区社会形态的转变与文明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蹻王滇 血族征服 文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