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传福 王淑荣 +5 位作者 王玫 刘艳 张萍 宋永红 聂向民 焦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山东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和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234例无血缘关系,汉族,血小板志愿捐献者进行HPA-1~5和HPA-15系统基因分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 目的 研究山东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和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234例无血缘关系,汉族,血小板志愿捐献者进行HPA-1~5和HPA-15系统基因分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与其他种族、地区人群相关资料比较。结果 等位基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A-4a、-1a、-5a、-2a、-3a、-15a、-15b、-3b、-2b、-5b、-1b,未检到HPA-4b。基因型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A-4a4a、-1a1a、-5a5a、-2a2a、-15a15b、-3a3b、-3a3a、-15a15a、-363b、-15b15b、-2a2b、-5a5b、-1a1b,未检到HPA-1b1b、-5b5b和HPA-2b2b。与报道的东方人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的系统有HPA-2、-3,-5(P〈0.005);与西方人群比较,HPA-1、-2、-3、-5系统有显著性差异(P〈0.005),HPA-4无种族间显著性差异。HPA-15系统的基因分布与越南、德国、奥地利人近似,而与印地安人有较大差异(P〈0.005)。结论 HPA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域性差异。山东汉族人发生HPA同种免疫的可能风险抗原基因主要有HPA-3a,-3b,-2b,-5b,-1b,其次为HPA-15a、-15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基因频率 山东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海燕 侯明 +2 位作者 张小红 关向宏 孙桂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4-206,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 (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 (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板GPIb/Ⅸ、GPIIb/Ⅲa、GPⅣ、GPⅤ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 :ITP组、CAA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 6 9.99% ,10 % ,2 0 %和 0 %。ITP组与CA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2 0 .71,P <0 .0 0 5 ) ,ITP组与恶性血液肿瘤化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12 .2 2 ,P <0 .0 0 5 )。健康志愿组无 1例阳性。结论 :多种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ITP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及HLA-Ⅰ类混合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检测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扬凯 邓晶 +9 位作者 徐秀章 夏文杰 叶欣 丁浩强 刘静 曾四海 邵媛 王嘉励 李辉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混合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1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TR患者的DNA 200μL,通过PCR-SSP方法做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 目的探讨血小板混合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1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TR患者的DNA 200μL,通过PCR-SSP方法做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和HLA抗体,用Luminex试剂盒检测HLA-Ⅰ类抗体特异性,以MAIPA法鉴定HPA抗体特异性。结果患者HPA基因型为1aa、2ab、3bb、4aa、5aa、6aa、9aa和15bb;HLA-Ⅰ类抗原为HLA-A*02、A*33,HLA-B*46、B*58;从患者血浆中检出GPⅡb/Ⅲa及HLA-Ⅰ类抗体。该患者的PTR是由GPⅡb/Ⅲa及HLA-Ⅰ类混合抗体引起。结论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输注ABO、Rh(D)同型、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相容性血小板,可有效减少P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HPA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 HLA抗体 反复输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ITP发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静瑶 陈振萍 吴润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71-177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有部分患者对一线治疗无效,病程迁延,预后不良,最终进展为慢性/难治性ITP(chronic/refractory ITP,C/RITP)。研究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和GPIbα是本病最常见的抗原靶位,而一线治疗对具有抗GPIbα的ITP患者疗效欠佳。进一步研究发现抗GPIIb/IIIa抗体与抗GPIbα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的途径不尽相同:前者主要为依赖FC途径,而后者主要通过FC非依赖性途径清除血小板。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发现ITP血小板抗体类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该疾病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ITP特异性血小板抗体与疾病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P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3
5
作者 冯建军 杨林花 +5 位作者 陈剑芳 来晓炜 马艳萍 马梁明 侯丽虹 申秀敏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7-29,32,共4页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相关因素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流式...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相关因素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2例ITP和24例正常对照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结果:ITP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抗GPⅡb/Ⅲa及GPIb/Ⅸ抗体A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组血小板计数与两种特异性抗体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中,ITP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K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较好地反映ITP这一病理过程,对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芳 朴文花 +2 位作者 李芹 白洁 杜宗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2135-2136,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探讨其表达水平变化对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GPⅡb/Ⅲa、GPⅠb/ⅠX的表达水平。...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探讨其表达水平变化对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GPⅡb/Ⅲa、GPⅠb/ⅠX的表达水平。结果原发ITP与继发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Ⅱb/Ⅲa、GPⅠb/Ⅰ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Ⅰb/ⅠX诊断原发ITP的敏感度43%,特异度89%;GPⅡb/Ⅲa诊断原发ITP的敏感度86%,特异度83%。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90%,特异度83%。结论联合检测两种血小板抗体,提高原发ITP和SLE的诊断阳性率;GPⅠb/ⅠX在ITP中的诊断优势不如GPⅡb/Ⅲ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流式微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帆 陈琳 +5 位作者 刘铁梅 焦立新 韩瑜 于江虹 陈俊宇 赵本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4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6名临床上确诊为PTR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应用PCR方法检测其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6,15基因分型。结果 56名PTR患者检出血小板...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6名临床上确诊为PTR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应用PCR方法检测其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6,15基因分型。结果 56名PTR患者检出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8例表达阳性(占14.3%),包括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阳性7例,GPⅠa/Ⅱa阳性1例、GPⅠb/Ⅰx阳性1例、GPⅣ阳性1例。结合8例患者的抗体检测反应格局和HPA抗原基因型结果分析抗体的特异性为:4例存在抗-HPA3b、3例存在抗-HPA3a、1例存在抗-HPA5b。结论反复输血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应选择HPA抗原相匹配的血小板供者,以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HPA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促血小板生成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冯建军 杨林花 +2 位作者 陈剑芳 刘秀娥 来晓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IT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抗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抗体及血清TPO水平,同时检测其PLT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抗GPⅡb/Ⅲa及GPⅠb/Ⅸ抗体吸光度(A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TPO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组血小板计数与两种特异性抗体水平呈负相关;ITP患者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确定ITP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清TPO检测对探讨血小板生成的调节机制及辅助ITP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汉族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17多态性分布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帮强 徐元宏 +1 位作者 陈影 周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研究安徽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17多态性分布特点,为临床进行血小板相容性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健康安徽汉族献血者,分别采集2 ml全血提取DNA后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方法进行HPA... 目的研究安徽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17多态性分布特点,为临床进行血小板相容性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健康安徽汉族献血者,分别采集2 ml全血提取DNA后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方法进行HPA1-17基因分型。结果安徽汉族人HPA-1 a、2 a、3 a、4 a、5 a、6 a、15 a基因频率分别为0.996 6、0.880 0、0.626 7、0.996 6、0.970 0、0.953 3、0.483 3;HPA-1 b、2 b、3 b、4 b、5 b、6 b、15 b基因频率分别为0.003 4、0.120 0、0.373 3、0.003 4、0.030 0、0.046 7、0.516 7;HP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a、16 a、17 a基因频率为1.000 0;HPA-7 b、8 b、9 b、10 b、11b、12 b、13 b、14 b、16 b、17 b未在本次调查中检出。结论安徽汉族人群HPA1-17多态性分布显示出自身特点,HPA-2、HPA-3、HPA-15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基因分型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凌云 孔欣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8-1211,共4页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人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重要原因,其诊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依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人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重要原因,其诊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依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金标准",具有高特异性、低敏感性等特点,但由于操作繁琐、耗时等原因未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近年来,基于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技术研究报道,其敏感性高于MAIPA,解决了部分操作及耗时的问题,并具有利用微球编码进行联立血小板抗体检测等优点。本文就近年来该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流式微球技术 MAI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文杰 叶欣 +6 位作者 付涌水 徐秀章 陈扬凯 丁浩强 邓晶 罗广平 许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32-103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的表达。选择45例ITP患者,运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使用HPA分型试剂盒检测7个抗原系统HPA-1、2、3、...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的表达。选择45例ITP患者,运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使用HPA分型试剂盒检测7个抗原系统HPA-1、2、3、4、5、6、15。结果表明,有45例患者检测到血清或者血小板洗脱物中存在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其中以抗GPⅡb/Ⅲa/HIa和抗GpⅠb/Ⅸ最为常见;有11例患者同时表达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对病例37和40进行家系调查,发现这些病例所产生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与父母血小板抗原及HLA抗原不相合密切相关。结论:应用ELISA检测ITP病例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并与病人的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提高IT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 HL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5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传福 王玫 +3 位作者 刘艳 张萍 宋永红 聂向民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山东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8例无血缘关系汉族人进行HPA-15基因分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与其他种族、地区人群相关资料比较。结... 目的:分析山东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8例无血缘关系汉族人进行HPA-15基因分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与其他种族、地区人群相关资料比较。结果:等位基因HPA-15a和HPA-15b分布频率分别为0.5139和0.4861;基因型HPA-15a15b、-15a15a、-15b15b频率依次为0.2407、0.2130、0.5463;HPA-15基因分布与越南、德国、奥地利人近似,而与印地安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山东地区汉族人HPA-15基因存在多态性,并具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汉族人群 山东地区 基因分布 多态性分析 中国 ABO血型抗原 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抗原系统 基因分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7bw基因分型及基因频率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衍春 薛敏 +2 位作者 吴敏慧 许剑锋 唐荣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354,共2页
目的对HPA-17bw基因分型并调查其在部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无亲缘关系的健康无偿献血者HPA-17bw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基因计数法进行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结果259名正常人的HPA-17bw基因频率为0.000;HPA-17bw... 目的对HPA-17bw基因分型并调查其在部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无亲缘关系的健康无偿献血者HPA-17bw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基因计数法进行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结果259名正常人的HPA-17bw基因频率为0.000;HPA-17bw/bw的基因型频率为0.000。结论HPA-17bw为低频抗原,259份汉族样本中尚检测不出HPA-17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基因频率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流式免疫微珠芯片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菊萍 左斌 +2 位作者 翁震 赵赟霄 何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55-1961,共7页
目的:建立流式免疫微珠芯片技术(FCIA)定量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探讨其在ITP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已知浓度的人IgG结合在包被抗体的微珠上,构建定量标准曲线,同时使用5种抗血小板GPIX(SZ1)、GPIb(SZ2)、GPIIIa(SZ21)、GPIIb(S... 目的:建立流式免疫微珠芯片技术(FCIA)定量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探讨其在ITP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已知浓度的人IgG结合在包被抗体的微珠上,构建定量标准曲线,同时使用5种抗血小板GPIX(SZ1)、GPIb(SZ2)、GPIIIa(SZ21)、GPIIb(SZ22)和P-选择素(SZ51)抗体包被的微珠捕获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通过定量标准曲线将流式细胞仪检测的荧光信号转换成样品中血小板抗体浓度,从而建立定量检测血浆样品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方法(FCIA),并对该方法从性能、效率,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针对GPIX、GPIb、GPIIIa、GPIIb和P-选择素5种抗体的FCIA定量检测范围分别为33.29-1280、45.17-1280、42.07-1280、46.40-1280和42.48-1280 ng/ml,回收率分别为115.23%、112.58%、117.47%、107.64%和112.67%。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3.54%、3.65%、4.66%、6.43%和6.97%,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10.89%、7.57%、10.34%、6.95%和10.72%。ITP组5种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浓度值均高于NITP和健康对照组(P<0.01)。FCIA定量检测5种抗体对诊断ITP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68.29%,84.93%和78.95%,而改良间接MAIPA技术检测的相应值分别为41.46%、90.41%和72.81%。结论:建立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FCIA定量检测方法为ITP的诊断、疗效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了一个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免疫微珠芯片技术 定量流式细胞术 I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血小板相关抗体、网织血小板联合检测对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丽娥 姚红霞 +1 位作者 王述文 杨剑国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5期221-222,2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Ⅰb、抗P-选择素)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本院7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5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Ⅰb、抗P-选择素)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本院7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5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0例为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以PAlgG、RP及抗GPⅡb/Ⅲa、抗GPⅠb、抗P-选择素进行检测,其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用改良单克隆抗体免疫固相法(MAIPA)检测,PAlgG、RP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35例ITP患者有22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至少一项阳性,占61.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均为阴性反应;ITP患者RP平均值30.5±5.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26.5±5.0(P>0.05);ITP患者PAlgG均值为38.5±6.0,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36.6±6.2(P>0.05)。结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RP和PAlgG结果均显示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特异性较强的一项指标,对提高ITP确诊率及鉴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性紫癜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血小板相关抗体 网织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者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5和15系统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永宝 庞秋萍 朱传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92-93,共2页
采用PCR-SSP方法对血小板志愿捐献者进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基因定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共检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5和15系统基因型22种,频率超过10.00%者3种,低于0.50%者6种。认为由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具有高频基... 采用PCR-SSP方法对血小板志愿捐献者进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基因定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共检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5和15系统基因型22种,频率超过10.00%者3种,低于0.50%者6种。认为由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具有高频基因型者更易找到配型相合的血小板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基因型 血小板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及其检测在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锦霞 杨炳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同种抗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忠 阮长耿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91-94,共4页
近10年来,由于血液学家、免疫学家及生物学家的集中研究,有关血小板特异性同种抗原的知识发展很快。血小板血型抗原有两大类:一类是主要存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上的特异性抗原;另一类是与其他血细胞所共有的,包括HLA I类抗原和A、B、H、Le... 近10年来,由于血液学家、免疫学家及生物学家的集中研究,有关血小板特异性同种抗原的知识发展很快。血小板血型抗原有两大类:一类是主要存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上的特异性抗原;另一类是与其他血细胞所共有的,包括HLA I类抗原和A、B、H、Le、I、i及P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 同种抗原 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新红 哈力达·亚森 +6 位作者 马艳 刘洋 陈瑢 迪丽娜孜 郝建萍 王蕾 段显琳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7期36-39,共4页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PAIg,评价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AIgG、PAIgA、PAIgM;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技术检测抗...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PAIg,评价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AIgG、PAIgA、PAIgM;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技术检测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IIb/IIIa和GpIb/IX。结果PAIg在ITP组灵敏度为8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为63.3%.MAIPA法检测抗GPIIb/IIIa和GPIb/IX,在ITP组中的灵敏度分别为53.3%和3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中除1例GPIb/IX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两组检出率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PAIg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差;抗血小板特并性抗体灵敏度虽较低,但特异性很高,可鉴别ITP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成为ITP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血小板 膜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妙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4期3275-3277,共3页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0例,同期非特异性血小板患者30例,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抗体PAIg A、PAIg G及PAIg M,并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体技术检测GPIIb/IIIa、GPIb/I...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0例,同期非特异性血小板患者30例,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抗体PAIg A、PAIg G及PAIg M,并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体技术检测GPIIb/IIIa、GPIb/IX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MAIPA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PAIg(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MAIPA检测的敏感性明显低于PAIg(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特异性强,用于鉴别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准确性较高,有助于提高ITP的鉴别与诊断率,是其特异性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检测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