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评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热华 林锋 +1 位作者 陈诗泉 浦晓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111-4112,共2页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冠心病及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正规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的改变。方法血栓弹力图检测300例住院患者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通路和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将抗血小板治...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冠心病及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正规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的改变。方法血栓弹力图检测300例住院患者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通路和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将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组各100例。结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组在血小板抑制率和临床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在对血小板的抑制率无协同作用,由于患者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某一途径抵抗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另一途径的有效补充而使血小板抑制率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璐璐 陈利达 +7 位作者 芦宏凯 姜蕾 赵儒 郑超 刘希曦 王琪 王文静 曹永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12月神经内科入院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85例作为复发组,年龄51-61岁,男53例,女32例。并收集同期入院的未复发脑...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12月神经内科入院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85例作为复发组,年龄51-61岁,男53例,女32例。并收集同期入院的未复发脑梗死患者41例作为未复发组,年龄52-61岁,男25例,女16例。通过血栓弹力图系统检测2组患者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从2组患者中随机选取95例,用ARMS-PCR方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复发组氯吡格雷不敏感率为57.6%,未复发组氯吡格雷不敏感率为31.7%,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中,野生型CYP2C19~*1/~*1的基因型频率(19.7%)低于未复发组(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杂合突变型CYP2C19~*1/~*2的基因型频率(40.9%)高于未复发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纯合突变型CYP2C19~*2/~*2和CYP2C19~*3/~*3的基因频率(24.6%, 8.2%)高于未复发组(5.9%, 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若按突变位点将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成3组,则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的ADP%(55.61±0.744和15.69±1.196)均低于强代谢型(76.64±0.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弱代谢型的ADP%(15.69±1.196)也低于中间代谢型(55.61±0.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ADP%密切相关(R^2=0.923,F=10.8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和高血压是脑梗死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ADP%是脑梗死患者复发保护因素。结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复发患者氯吡格雷不敏感率较高,且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密切关系。对于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患者,关注其血小板抑制率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于合理用药以及预防脑梗死复发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CYP2C19基因多态性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血栓弹力图测定 被引量:9
3
作者 布伦 唐发宽 +2 位作者 齐帜 华宁 陆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5期417-418,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所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6个月内有无再发缺血事件,将入选的118例PCI患者分为缺血事件组22例与非缺血事件组96例,计算两组患者经TEG测定的血小...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所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6个月内有无再发缺血事件,将入选的118例PCI患者分为缺血事件组22例与非缺血事件组96例,计算两组患者经TEG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缺血事件组与非缺血事件组患者相比较,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降低(P<0.01),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的发生,可能与对氯吡格雷的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及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行 陈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进口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国产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后对其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年龄≥65岁)ACS患者91例,随机分为进口氯吡格雷组49例和国产氯吡格雷组42例,两组分别应用进口氯...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进口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国产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后对其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年龄≥65岁)ACS患者91例,随机分为进口氯吡格雷组49例和国产氯吡格雷组42例,两组分别应用进口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国产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1周后应用血栓弹力图仪监测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抑制率。结果两组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成形时间、血凝块形成速率、最大振幅、凝血指数、最大振幅后30 min振幅减少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进口氯吡格雷组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与国产氯吡格雷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ACS患者服用进口氯吡格雷或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栓弹力图 进口氯吡格雷 国产氯吡格雷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段小春 曾玉杰 刘梅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739-741,共3页
目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入选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替... 目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入选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替罗非班组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30 min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继而持续微量泵入36 h。常规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PCI只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对照组PCI前仅给予肝素,于药物干预前后,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和活性,记录两组PCI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24 h后血小板抑制率升高,而活性均下降,[(59.8±17.3)%vs.(80.3±8.6)%],[(58.2±7.3)mm vs.(46.9±1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罗非班组PCI后30 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升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和降低血小板活性,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图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糖尿病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马莉 程国杰 +2 位作者 郭丽敏 张建维 曹树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于入院即刻及入院第7天应... 目的了解糖尿病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于入院即刻及入院第7天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抑制率的相关性。结果 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8例,非糖尿病患者52例,入院第7天,前者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74.2%±20.2%,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42.6%±18.5%,后者分别为78.5%±21.3%和60.7%±27.5%,两组患者之间AA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DP抑制率在糖尿病患者中低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呈明显负相关(r=-0.286,P<0.05),与AA抑制率无明显相关性。空腹血糖与AA和ADP抑制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且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而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付东亮 刘晓飞 +5 位作者 彭文华 张虎 杨鹏 程文立 郑金刚 王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 探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5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 目的 探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5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图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析3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500例患者中,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的人群分布为42.0%、44.8%和13.2%。(2)氯吡格雷快代谢组的血小板抑制率在0~20%、20%~50%、50%~75%和75%~100%的人群分布为1.90%、14.29%、30.00%和53.81%;中代谢组的人群分布为3.57%、17.86%、22.32%和56.25%;慢代谢组的人群分布为7.58%、21.21%、30.30%和40.91%;3组之间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6个月,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发生心血管缺血事件分别有9、13和4例,3组之间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组人群中,CYP2C19基因型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推测仅通过CYP2C19基因型不能准确预测氯吡格雷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氯吡格雷抵抗 CYP2C19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抑制率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初杉 樊泽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21-22,共2页
目的对比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将93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磺达肝癸钠组(n=45)及低分子肝素组(n=48),通过血栓弹力图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服用阿司... 目的对比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将93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磺达肝癸钠组(n=45)及低分子肝素组(n=48),通过血栓弹力图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计算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结果磺达肝癸钠组、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4.55±18.32)%、(79.08±14.69)%;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41.82±28.80)%、(43.90±21.26)%,两组间比较,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磺达肝癸钠 低分子肝素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运伟 李彦明 +2 位作者 洪岩 万琪琳 何瑞利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6期114-115,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的抑制率影响。方法:将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依照肾小球的滤过率(eGFR)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研究,A组为冠心病不合并慢性肾...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的抑制率影响。方法:将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依照肾小球的滤过率(eGFR)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研究,A组为冠心病不合并慢性肾病(eGFR≥90mL·min^(-1))组80例,B组为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eGFR<90mL·min^(-1))组8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系统治疗,每天联合使用阿司匹林0.1 g和氯吡格雷75mg,然后使用血栓弹力图来检测A组和B组患者的二磷酸腺苷(ADP)与花生四烯酸途径的抑制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冠心病无慢性肾病患者而言,氯吡格雷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主要因氯吡格雷的敏感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肾病 血小板抑制率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抑制率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影响
10
作者 曹树军 程国杰 +1 位作者 张银 李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66-69,7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抑制率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行急诊介入治疗的5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服用...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抑制率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行急诊介入治疗的5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根据患者服用P2Y12受体抑制剂的不同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275例)和替格瑞洛组(2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和冠脉病变情况。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占比、冠脉病变支数分布和置入支架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的心脏缺血事件总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要是小出血和轻微出血。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较联合氯吡格雷具有更强的血小板抑制率,替格瑞洛减少术后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但同时存在小出血和轻微出血增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 血小板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MACE的影响
11
作者 张鑫 闫业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23-224,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9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28例),观察... 目的探讨低剂量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9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50mg/d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75mg/d氯吡格雷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血小板抑制率,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个月,2组的血小板抑制率及二磷酸腺苷抑制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对血小板抑制率及MACE发生率同常规剂量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剂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氯吡格雷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 血小板抑制率 M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抑制率与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Ⅱ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曹慧敏 杨旭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236-1239,12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抑制率与SYNTAX积分Ⅱ(SS-Ⅱ)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多支(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共23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结合临床因素计算患者的SS-Ⅱ,根据SS-Ⅱ数... 目的探讨血小板抑制率与SYNTAX积分Ⅱ(SS-Ⅱ)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多支(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共23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结合临床因素计算患者的SS-Ⅱ,根据SS-Ⅱ数值三分位法以26.8、37.1为截点将患者分为3组:低分组(n=78)、中分组(n=79)和高分组(n=78)。血栓弹力图(TEG)法检测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血小板抑制率(AA%)、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ADP%),同时记录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的最大幅度(MA值)、血凝块形成的速率(Angle值)和凝血综合指数(CI值)。结果年龄、血肌酐、支架数目在SS-Ⅱ高分组上较高,男性患者人数、吸烟患者人数、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SS-Ⅱ低分组上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SS-Ⅱ与AA%、ADP%存在显著负相关,与Angle值、MA值、CI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将临床各因素纳入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后结果显示:AA%、ADP%仍与SS-Ⅱ呈负相关(P<0.05)。结论 SS-Ⅱ评价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亢进,易发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抑制率 SYNTAX积分Ⅱ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途径及花生四烯酸途径血小板抑制率的回顾性分析
13
作者 喻斌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应用于花生四烯酸(AA)途径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中的检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行TEG检测ADP途径、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服用...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应用于花生四烯酸(AA)途径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中的检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行TEG检测ADP途径、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类型分为单纯A组(服用阿司匹林),单纯B组(服用氯吡格雷),联合C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联合D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比较不同途径患者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比较不同用药患者ADP、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疗效。结果 ADP途径检测TG结果明显低于AA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D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纯A组、单纯B组、联合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A组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联合D组、联合C组、单纯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检测需评估TG指标,在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疗效中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替格瑞洛疗效显著,在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疗效上阿司匹林应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花生四烯酸 二磷酸腺苷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关系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豪 张晓 +1 位作者 朱记法 邢军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手术期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多态性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药物低反应性的关系。方法搜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行PCI治疗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404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中等...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手术期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多态性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药物低反应性的关系。方法搜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行PCI治疗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404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中等代谢、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抑制率<30%定义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1)404例患者中快、中、慢代谢型三组的分布为45.5%、45.3%、9.2%。3组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血小板、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2)。(3)3组间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差异无统计意义(P=0.295),其中快代谢组与中等代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2),快代谢组和慢代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中等代谢组和慢代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 PCI治疗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之间无相关性,仅检测CYP2C19基因型并不能准确预测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型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氯吡格雷低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剂量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瑞宁 刘毅 +7 位作者 郭文怡 李飞 袁铭 宋锐 王欢 李艳 陈仁娟 陶凌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58-261,26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15例18~75岁,3个月内未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患者。入院后患...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15例18~75岁,3个月内未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患者。入院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A组(国产氯吡格雷300 mg),B组(国产氯吡格雷600 mg),C组(进口氯吡格雷300 mg),D组(进口氯吡格雷600 mg)4个治疗组。分别于患者服药后2 h和6 h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主要终点为服药后2 h及6 h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及血小板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途径下的血小板抑制率,安全性终点包括1个月内的各种出血、支架内血栓、死亡及心肌梗死。结果A、B、C和D组患者服药后2 h 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是42.18%±23.98%、42.76%±29.05%、51.46%±31.11%以及54.56%±25.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8)。服药后6 h各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45.54%±22.72%,44.38%±24.71%,56.54%±27.60%以及59.23%±23.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D组患者住院期间1例发生鼻出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各组患者均无死亡、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结论负荷剂量分别为300 mg及600 mg的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2~6 h内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负荷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miR-223、血小板抑制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地佳 曹祯 +3 位作者 王向明 许智惠 陈波 陶正贤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微小RNA-223(miR-223)、血小板抑制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PCI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双倍组(n=80,氯吡格雷150 mg,每日1...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微小RNA-223(miR-223)、血小板抑制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PCI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双倍组(n=80,氯吡格雷150 mg,每日1次)和替格瑞洛组(n=80,替格瑞洛90 mg/次,每日2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miR-223、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PAC-1)的变化。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30 d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双倍组(P均<0.05)。治疗30 d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miR-223、CD62P、PAC-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双倍组(P均<0.05)。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双倍组(3.75%对13.75%,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双倍组(11.25%对16.25%,P<0.05)。结论:对于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替格瑞洛较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MACE,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替格瑞洛易引起呼吸困难,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氯吡格雷抵抗 微小RNA-223 血小板抑制率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养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范国萍 闫新慧 《陕西中医》 2019年第8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观察通络养心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且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的96例AM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 目的:观察通络养心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且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的96例AM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于PCI术后采取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络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与第4周时的血小板抑制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4周时两组AA途径、ADP受体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均较第1周时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TC、TG、LDL-C水平及观察组TC、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GQOL-I274量表评价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中因冠心病再入院率、支架内再狭窄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养心汤能够提高急性心梗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血小板抑制率,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通络养心汤 双抗血小板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小板抑制率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Y12基因变异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海涛 柏景乔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10期1775-1779,共5页
目的探索P2Y12基因变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入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为野生型),通过连锁分析和功能预测筛选P2Y12基因的TagSNP和功能SNP位点,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活性,统... 目的探索P2Y12基因变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入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为野生型),通过连锁分析和功能预测筛选P2Y12基因的TagSNP和功能SNP位点,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活性,统计分析基因变异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结果最终入组患者188例,选择P2Y12基因的14个位点,进一步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检测到两个连锁区域,第一个连锁区涵盖了4个SNP位点,第二个连锁区有9个位点。位点rs2046934对血栓弹力图参数ADP%和MAADP有显著影响(P <0.05)。结论通过检测P2Y12基因的位点rs2046934,有助于临床中筛查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卒中 P2Y12基因 基因变异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智允 冉从荣 庞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7期1829-1832,共4页
目的探讨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天府矿务局职工总医院经PCI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75 mg/d氯吡格雷口... 目的探讨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天府矿务局职工总医院经PCI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75 mg/d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连用5 d,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P2Y12受体基因C34T、G52T多态性,采用血栓弹力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P2Y12受体基因C34T、G52T的位点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5.00%、20.00%,其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基因C34T,基因突变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增加值明显高于未突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因G52T,基因突变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增加值明显低于未突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有关,其基因G52T突变可能会降低血小板抑制率,其基因C34T突变可能会增加血小板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2Y12受体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药物单独和联合使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芦璐 高阳 房淑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1733-173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司匹...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00例。治疗前、治疗后2周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测定花生四烯酸(AA)水平及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hs-CRP水平、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卒中复发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AA水平、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AA水平及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神经功能恢复更佳,卒中复发率更低。结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均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从2个途径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降低血小板聚集活性,减少血管炎性反应,减少血栓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花生四烯酸 二磷酸腺苷受体 血小板抑制率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